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体能(一)潜伏的极限

热度 9已有 336 次阅读2013-11-8 12:50 | 极限

注:“人定胜天” 的假定,有一个错觉,一个隐含假设,就是体能是可以无限输出的。

从来没有人考虑过体能也是有极限的,也是会衰减的。

这一原发思想是受到那个“弓箭 — 射手”模型的启发。

×××××××××××××××××××××××××××××××××××××××××××××××××××××××

摘自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7/21/content_8739976_3.htm

       如果说金城战役难打,那么轿岩山进攻战还要加个“更”字。志愿军金城战役的攻击部队分为东、中、西3个集团,其中在中集团进攻方向的左翼、199师的进攻路线上,横亘着一座大山,这就是轿岩山。轿岩山标高768.7米,是一座长方形的山,南军精锐伪8师防守于此。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南军在轿岩山依据山势,构筑了极其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志愿军整个东、中、西集团的突击地域上,轿岩山都是一块很难啃动的骨头。事后的战斗证明了这一点。

        总攻击的时间定了:1953年7月13日21时。但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595团:怎样把突击部队运上去?敌轿岩山阵地距我出发阵地较远,如果在我军炮火准备后,步兵再发动进攻,冲击距离太远。这里面就有一个步兵徒步冲击的体能极限问题。

        记者没有拿到轿岩山之战敌我阵地距离的具体数据,但该役与1952年10月邱少云牺牲的391高地反击潜伏作战相似。那一次敌我阵地间隔约1500米。1500米!1500米跑的世界纪录是3分26秒。对于普通训练有素的男青年来说,徒手跑完需要大约5分钟。很显然,在敌火下暴露5分钟太长了,大多数战士的体能也绝对支撑不了1500米的冲击。

        1500米太长,那么300米呢?电影《投名状》中清军与太平军的舒城之战,又给了我们演示了一次步兵冲击。清军山字营由于缺乏火枪,其弓箭手要在太平军的枪弹中冲击200大步(约200米),步兵则要冲击300大步(约300米)。影片中,清军步兵顺利地冲过了300大步突入敌阵,随即与太平军混战在一起。清军步兵并无疲惫之态,还能持兵器格斗。事实真如此吗?

        为了得到相对可靠的数据,记者组织了一次模拟体能测试。在北京工业大学的400米田径运动场,记者请一位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模拟一次步兵冲击。可以肯定,实战中的冲锋绝不同于田径比赛。运动员参赛时会根据赛程长短合理安排体力,而步兵的战斗冲击就不同了。攻击发起,步兵需要全力向前冲,根本不会考虑要保存体力进行冲刺的问题——因为在战场上,己方炮火延伸后,敌人会迅速从掩体里钻出来,也许步兵在冲锋时慢一步,敌人的枪就响了。因此步兵冲击全程都是冲刺跑。记者要求运动员用全力进行冲刺跑。测试结果,运动员在200米处停了下来,用时33秒,其中前100米13.5秒。被测运动员的第二个100米体能衰减相当明显。跑完200米,运动员相当疲惫,很难想象人在这种状态下能够立即进行战斗。通过这个测试看,在敌前冲击200米已经接近普通人的体能极限,更不要说还要有体力立即转入作战

        进攻轿岩山就是这种情况:步兵一下子冲不上去,只能通过潜伏缩短冲击距离。

       7月12日21时,199师595团的1000多名官兵趁着夜色进入潜伏阵地。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可不是穿上迷彩服往草地上一趴那么简单,那绝对是个技术活。战士们在身上披了伪装网,然后开始往上插草和树枝。自己插满了,再请战友帮忙,直到变成一个个“草人”。趴在地上,即使近在眼前,也看不出是个人,就是一堆草。值得一提的是,团营首长都参加了潜伏。团参谋长、各营营长、副营长等军事干部在本单位的最前面,教导员、指导员等政工干部在本单位的后面。战争就是这样,动真格的时候,战士看到首长们在身边,心里就有底。

        部队潜伏的顺序也有讲究。步兵要冲击,因此摆在最前面,距南军阵地仅仅100米。这也印证了我们体能测试的结果,100米的距离,步兵十几秒钟就上去了,可以在己方炮火延伸后打敌一个猝不及防。机枪兵跟在步兵后面,距南军阵地也不过200米。由于是进攻作战,机枪班都从机炮连抽出,配伍给各步兵连。重机枪是在分解状态下进入潜伏阵地的。快速分解、组合枪械是机枪班的看家功夫。全班4个组各司其职,作战时这边枪架一展开,那边枪身就架上了,护盾一插,紧接着接上弹链,拉动枪栓就可以射击。整个过程也就1分钟。

        部队整整潜伏了24个小时。

       13日21时,3颗红色信号弹嘶叫着升上了天空。志愿军炮兵开始了猛烈的炮击。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暴雨一般砸向敌阵地。由于距离敌阵地仅仅百余米,炮击敌阵的场面魏洪俊看得很清楚。敌前沿一片火海。战前,志愿军炮兵侦察分队侦察得知,南军除在前沿驻有兵力,还在山体的反斜面上修了掩体。于是魏洪俊看到很多炮弹不是径直砸在敌前沿阵地上,而是在夜空中划出了一条弧线,向山顶那一侧飞去。

        炮击进行了大约15分钟,又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升起。这是炮火延伸的信号,也是步兵冲击发起的命令。霎时间,敌前沿的草地一下子冒出了一片片“草人”,迅疾冲向敌阵。魏洪俊所在连队进攻发展得非常顺利,仅仅20多分钟,魏洪俊和战友们就把机枪抬上了敌阵地。

       机枪班一上阵地,立即察看地形,架设机枪。大家都清楚,敌人很快就会反扑的。为了增加杀伤效果,友邻阵地相互间的机枪射界交叉,如果敌人攻上来,这几个阵地上的五六挺机枪就可以形成一个严密的火网,一分钟可以倾斜1000多发子弹。只要进了这个区域,甭管是南军还是美军,绝对是来多少撂倒多少。

        不出所料,天刚一亮,敌人的反攻就开始了。反扑的敌人有美军,也有南军。美军冲锋的队形与志愿军不同,采用的是羊群战术。在突击部队的后面,几个军官模样的人挥舞着手臂,大喊着什么。

        “是督战队!”连长从望远镜里看得真切,立即对魏洪俊喊道,“先打后面,把督战队干了!”果然,魏洪俊几个点射打过去,督战队自己先趴窝了。没了督战队,美军突击部队就开始乱套了,在丢下一大片尸体后,进攻宣告结束。

       南军比美军难对付。南军的步兵火力与美军相当,但更狡诈。美国兵有点傻实在,只要活着,要么往前冲,要么向后撤,再加上蹩脚的羊群战术,往往在志愿军机枪火网前难逃一死。南军士兵则不然,你刚向他那个方向打几个点射,呼啦一下就倒下一大片。等你的机枪火力转移了,装死的南军士兵接着冲锋。从作战意志上看,南军士兵也比美国兵强。

        就这样,敌人的反冲锋持续了4天,魏洪俊所在部队防御了4天。7月16日,魏洪俊随着已经基本打光的部队换防下了阵地。不到半个月,抗美援朝战争就停火了。下战场时,魏洪俊所在营买了一头小牛,包了一顿饺子,结果这些饺子居然没有吃完。在战前,这是几百人的一个步兵营,而现在,大多数战士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轿岩山。

        每到7月中旬,魏洪俊老人都会向东北而望。他相信,那些留驻轿岩山的英灵,会在每年的这个时节回到祖国。

        本文原载于《世界军事》2008年第8期,作者:金昊,编辑:赵秀娟。


××××××××××××××××××××××××××××××××××××××××××××××××××××××××××××××××××××

        电影里庞青云(李扮演)的策略是:敌人火枪有效杀伤距离是300步,而弓只有100步.我方弓箭只有在步兵的掩护下跑到100步距离,放箭杀乱敌人火枪阵,然后在弓箭兵前面的步兵狂冲过去.

        就是搞点铁锅做“土坦克”,扛过200步 ,技术因素对等了。

        也就是说 弓箭兵要跑 200步,而步兵要承担“必要的伤亡” ,跑够300步。



膜拜

鸡蛋
5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3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coo 2013-11-8 13:01
"南军比美军难对付。南军的步兵火力与美军相当,但更狡诈。美国兵有点傻实在,只要活着,要么往前冲,要么向后撤,再加上蹩脚的羊群战术,往往在志愿军机枪火网前难逃一死。南军士兵则不然,你刚向他那个方向打几个点射,呼啦一下就倒下一大片。等你的机枪火力转移了,装死的南军士兵接着冲锋。从作战意志上看,南军士兵也比美国兵强。"

估计米军的作战操典里没有教授士兵们在火力压制如何利用地形进攻。米军的法宝是先撤退,然后呼叫地面和空中的火力支援。南军没有教材,都自己根据经验来打。在艰苦的阵地拉距战里,能占便宜。要不整出个白马山,让万岁军脸上不好看呢。
回复 料理鼠王 2013-11-8 13:43
历史的真实,往往比想象残酷得多。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0 23:16 , Processed in 0.03244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