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新思想不比年轻人少
热度 1已有 306 次阅读2013-9-16 20:48
|
老年人, 年轻人
中国的学校一直有这个偏见,以为年轻人有新思想,而年纪大的人思想僵化。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个观点的基础是什么?
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知识是随着经验或者时间的累积逐渐增长的,信息密集度到一定程度,新思想就会不断迸发。而我年轻时的那些思考,空乏、随大流,“为赋新词强说愁”。
从社会层面来看,既有“遗老”,也有“遗少”。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和年龄没有关系,而是和信息密集度有关,和积累有关。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经验是怎么样的,欢迎指正。
××××××××××××××××××××××××××××××××××××××××××××××××××××××××××××××××
德国之所以重心放在大学上,是因为学生有很多问题来问,是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思想。把一个问题解释清楚,就不得不下大力气描述客观实在,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智慧”。
“爱智慧”,是对知识的不断追寻,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不是年轻人就有新思想,年轻学生就有新思想。
这个可能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闹的,不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