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一段自己要走的路,告别哲学的日子
热度 1已有 387 次阅读2013-9-4 08:12
|
哲学
罗素在《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Our knowledge of the external world)一书中写道:“自古至今,比起其他学问,哲学自认为有资格获得的极多而实际成果却极少。”
说实在话,罗素是对的,哲学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思想,如果你告别了讨论,告别了思维碰撞,哲学对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只有研究社会学或者研究人类行为的人,研究哲学才有意义。
人生总有一段自己要走的路。
************************************************************
实际上,自从 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提出以后,欧式几何的逻辑推理方法就让位于新的方法了。
这是演绎逻辑构成的倒立金字塔 和 实验方法构成 的 正立金子塔的差别,“ 演绎逻辑的倒立金子塔 ”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坍塌。
由实验事实 构成的正立金字塔,如果有错误,只需要修补一下就可以了。
即使理论出现漏洞,事实还是可以重新利用的。
经验世界观已经变成受过基本科学训练的人们心理习惯的一部分,正是这种经验的世界观,而非任何确定的论证削弱了古典传统对哲学研究者和普通公众的束缚。
培根曾经这么说,“决不能给理智加上翅膀,而毋宁给它挂上重的东西,使它不会跳跃和飞翔。”
************************************************************
当哲学变得无用以后
当哲学变得无用以后,突然幻化成了神秘学科,好像只有一些 遁世深山的白胡子老头才能讲出道道来,呵呵
其实只要你 “ 认知心理学 " 和 "数学" 好,哲学著作你很快就可以看完了,因为它简单。
洛克在《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中译名 人类理解论)中说,“ 这个时代既然产生了许多大师,如惠更斯(Hygenius)同无双的牛顿(Newton),以及其他同类
的人;因此,我们只当一个小工,来扫除地基,来清理知识之路上所堆的垃圾,那就够野心
勃勃了。现在的聪明勤恳之士,在努力研究时如果不曾受了障碍,则世界上知识之路一定已
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现在的人们竟然自矜博雅,虚伪造作,在各科学中应用了奇怪、荒
诞而不可理解的许多名词,建起一大套空中楼阁来。”
狂揍 “笛卡尔和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几个大师,“笛卡尔、斯宾诺萨、莱布尼茨 ” 。
不过话说回来了,认识论的基本思路是笛卡尔提供的,“我思故我在”的原发思想来自 圣奥古斯丁 ,这是奥古斯丁当年和怀疑论者论辩时提出的,你可以怀疑一切,但不能怀疑“怀疑本身”,这就是“我思故我在”的思想来源。
现代学科中,你得把科学家和哲学家分开,understand ?历史上也不是没人做过这个事。
孔德的分法是正确的,他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曾明确提出“关于人类整个认识演变的重大规律”,人类思辨的发展先后经过三个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注: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么一个译名,译成 《 研究“人的理解能力” 的论文》 多好。
一本科学著作生拉硬扯为 哲学著作,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们国家学术界连对孔德都很生疏,至少我就很生疏。
惠更斯于1629年4月14日出生在海牙,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其父康斯坦丁·惠更斯(Constantijn Huygens,1596-1687)为外交家,是数学家笛卡尔的朋友,家境富裕。
惠更斯自幼聪明好学,思想敏捷,多才多艺,13岁时就自制一架车床,并受到 笛卡儿的直接指导,父亲曾亲热地叫他为“我的阿基米德”。
************************************************************
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
笛卡尔提供了一个认识论的基本思路,但他没有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洛克开启了 认识论学科的大门,洛克是一名医生。
休谟更是在《人性论》中主张,要把脑科学和认知科学 作为一切学科的基础。
孔狄亚克 的《人类知识起源论》更接近于 现代的认知心理学,拉瓦锡更是在 孔狄亚克 的著作之上建立了化学学科。
可以这么说,在近代是 物理学 构建了整个学科大厦的根基。新的数学也是从应用学科中萌芽的。
注: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第一人,经院哲学的最后一人。牛顿说的“巨人”就是此公。
************************************************************
在以前哲学和科学是同义词,当亚里士多德说到“科学”的时候,他所指的也是“哲学”。在他的时代,甚至直到两千多年后的18世纪,哲学与科学还是同义词。不仅许多自然科学家的著作冠以“哲学”的字样,如牛顿的物理学著作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甚至有些科学试验的仪器还被称为哲学仪器。
我们所说的科学通常指的是科学技术,它们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这样的科学对希腊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按照希腊人的观念,宇宙自然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有机整体,自然是神圣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因此,他们的确主张认识自然,认识自然的本性,并且把这种认识看做是人的使命和最高的境界,但是却没有“改造自然”的观念。自然不能“改造”也不应该“改造”,那将使神圣的活生生的自然失去生命。其实不仅是希腊人,古代各大古老文明都具有类似的朴素观念,所谓“改造自然”的观念是近代才产生的。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活动集中体现了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学以致知,为知识而追求知识,为智慧而追求智慧的探索精神。对他来说,知识尤其是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而且仅仅是为了求知。求知是人的本性,人是因为自己无知而求知的。因此,他认为哲学起源于“惊异”。
人追求知识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求知,当然,一般的知识总是有一定的目的的,不过真正的知识——哲学则是无目的的,或者说它本身就是目的。所以在一切知识中,所有的知识可能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惟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
近代世界与先前各世纪的区别,几乎每一点都能归源于科学,科学在十七世纪收到了极奇雄伟壮丽的成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虽然不是中古光景,可是也没有近代气象;倒比较类似希腊的全盛年代。十六世纪耽溺在神学里面,中古风比马基雅威利时期还要重。按思想见解讲,近代从十七世纪开始。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没一个会让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感觉不可解;路德会吓坏托马斯·阿奎那,但是阿奎那要理解路德总不是难事。论十七世纪,那就不同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和奥卡姆,对牛顿会根本摸不着头脑。
************************************************************
逻辑的功用
逻辑是分析的,而非构成的,涉及到建构问题,用到逻辑就会出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形而上学。
在古典传统中,逻辑是通过否定而成为构成性的。在初看似有许多统一可能的选择之处,逻辑必须仅取其一而否弃其余,而被选取的这一个则被宣布为已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了的。于是世界仅由逻辑而无须诉诸具体经验就被构成了。
分析中的否定没问题,建构中的否定就变成了先验,这是因为逻辑是思维规律,而不是事实本身。
培根提出了下面一个逻辑建议:“应让人们暂时尽力摆脱自己的概念的束缚,让自己习惯于事物本身。”
逻辑可以指出未想到的一些选择的可能性,建构方面,逻辑仅能做到这一点。
逻辑一方面使想象可以自由设想世界可能是什么,另一方面又拒绝对世界是什么作出立法的规定。这个由逻辑内部的革命所带来的变化已经把传统形而上学的野心勃勃的构造扫荡殆尽了
这就像牛奶质检,检查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是通过检查含氮量,逻辑是作为检验使的。
合格的牛奶含氮量肯定达标,但含氮量达标的牛奶却不一定是合格牛奶,里面可能加了三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