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师 爱说 “Happy English Writing”,老说不到点子上。
《论科学实验对近代英国散文风格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的 “挨未林及彼普斯” 就是 John Evelyn 和 Samuel Pepys
汉语中好的散文不是没有,只是受环境限制,
当时散文是白话文为了取代文言文而发展的,和我现在的需求不吻合。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的。但现在的趋势,却在特别提倡那和旧文章相合之点,雍容,漂亮,缜密,就是要它成为“小摆设”,供雅人的摩挲,并且想青年摩挲了这“小摆设”,由粗暴而变为风雅了。
——— 鲁迅 《小品文的危机》
以后网络的口头禅会从 “文科的吧”改成 “在中国受教育的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