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文写作 (二) —— essay(散文)欣赏

热度 4已有 4579 次阅读2013-4-6 12:30 | 散文



哲学最早是探讨生活的,而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pathos ethos logos的创作手法,

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亚里斯多德)在他的《雄辩的艺术》(The Art of Rhetoric)这本书里就曾经论述过:一次成功的演说只有包含了“ethos, logos and pathos”这三方面才会有效果和说服力。古希腊为什么能够成为哲学的发源地与ethos,logos和pathos这三个词不无关系。

 那么,这三个希腊语源的单词到底包含着什么含义呢,

ETHOS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 or image

从词源来说ethos源于希腊语词ethikos,表示“moral or showing moral character”。亚里斯多德认为一个演说者在开始阶段必须在听众中建立一种“道德可信度”,即moral credibility。这样,人们才会对他说的话有所信服。

LOGOS ——represents the logical argument 

Logos这个希腊语词所代表的意思就是逻辑性和条理性。在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里,logos表示“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理论”;在公元前5世纪晚期的智者派里,logos表示“对一个论题的诡辩”;在后苏格拉底时代的斯多葛学派思想里,logos表示“宇宙的合理的法则,所有行为和存在于人类灵魂中的理性的源泉”;在犹太教信奉的旧约圣经里,logos表示“the word of God”,翻译过来就是“创造万物的力量”,是上帝与人类交流的媒介。

(注解:对于the word of God为什么翻译成“创造万物的力量”我需要在这里解释一下。《圣经》约翰福音开篇“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圣经》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上帝打破寂寞开口言说,万事万物也借由上帝之口而创造出来,此言说即为上帝创造万物的力量和起始。”这个解释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对于有着基督教信仰的基督徒来说,上帝之言就是创造万物的动因。我这样的解释不知大家是否能看明白)


 而亚里斯多德在书中更多的是强调运用“三段论”(syllogisms)的逻辑推理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举个简单的三段论的例子:人终有一死,苏格拉底是个人,所以,苏格拉底终会死。

这种三段论是由大前提,小前提,最后推导出结论。其实,这是一种古希腊的诡辩术。即通过一种逻辑上的连贯来推导出符合逻辑的结论。而结论是否是truth(真相或事实)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上述的这种逻辑辩论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说辞,说法”,即亚里斯多德倡导的logos。这个词的本意就是“speech, words”,最早源于原始印欧语*leg-,表示“to speak”。

先说说*leg-这个原始印欧语词根,它的“子孙”众多,其同源词汇在英语词汇中没有100也至少有50个以上。*leg-最初表示“to collect, to pick up”,即“搜集”。而从*leg-进入古希腊语后变成的logos其实就是“to pick up words to make a speech”。演讲,演说都需要“选词考究,遣词准确”。

 PATHOS ——represents the emotion in argument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梅尔·吉普森导演的一部电影叫《耶稣受难记》,片名就叫《The Passion of Jesus Christ》。这里的passion可不是激情,它表示“苦难”,和pathos是同源。

在亚里斯多德的《雄辩的艺术》(The Art of Rhetoric)这本书里,他专门论述了情感,像愤怒、同情、恐惧等情感在演讲中的应用,他强调善于引导audience进入到演说者想要的情感境界会大大的增加演说者的说服力,中国人的传统说法叫做“煽动群众情绪”。

那么,pathos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pathos最初源于希腊语,其原始含义表示“to suffer, endure”。当人有了情绪(如愤怒、同情、恐惧等),身体就在suffer和endure。我们会说情绪致病也是这个道理。所以,pathos引出一个医学词根path-就表示“disease”,故pathology就是“病理学”,其同源词还有pathetic(可怜的—生病时的痛苦状态)、pathogen(病原体—致病基因,gene即为基因)、sympathy(同情—与对方一同感受病痛)等等。

与pathos同源的拉丁语词根为pati-,其过去分词词干为pass-,派生词passion在后古典时代表示“suffering of Christ on the cross”,也就是本段开始我提到的电影《The passion of Jesus Christ》里的passion。所以,说到passion这个词,可不是简单的“激情”所能够诠释的。

关于pati-和pass-,其派生词也有很多,像passive、passionate、passible(易感动的)、patient(病人suffer的是disease;忍耐对人来说也是一种suffering)、impatient、patible、compatible、penury(贫穷—忍受饥饿)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

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pathos的含义。

××××××××××××××××××××××××××××××××××××××××××××××××××××

“散文”这个词儿在英文里是essay,法文里是essai,这枚术语最早属于文学,我们常说的“随笔”、“散文”和“文艺批评”等文章,都可以笼统归类到“essay”中。这种文体最早的著名作品可能是蒙田的《随笔集》(Essais)。但是后来,很多科学家也用这个词来发表科学文章,比如谈物理学理论的文章也叫“散文”,之后蔓延到所有学科的理论文章也称之为“散文”。

Essay诞生于16世纪的法国,源自法语的Essayer(实验),所以日语把它译作“试笔”。Essay最早以蒙田的创作为代表,后传到英国并得到蓬勃发展,培育了丰富多样的书写形态,既有家常絮语般的率直、亲切、自然闲适,偏于记事抒情,也不乏谈道说理、议论人生、追求逻辑哲理, 富于理性思辨。兰姆(Charles Lamb)的抒情絮语和培根的哲理议论共同勾画出近代英国Essay的总体面貌。

五四时的散文家大多倾向于对兰姆的接受, 也即更认可艺术性散文或称“美文”、“纯散文”。和“载道”相对, 抒情、絮语本身就具反传统意义, 是对古文义法的解构。20 世纪20 年代初王统照、朱湘都有建设“纯散文”( Pure prose) 的设想。而重哲理议论的“培根风”直到30年代革命形势的变化后才逐渐形成较大的创作潮流。当时的文学氛围“国人因为厌恶策论文章, 做小品文时常偏于情调, 以为谈思想总免不了俨然”。

古典散文时刻挑战着现代散文建立的合理性, 要取代古文就必须打破“白话不能作美文”的怀疑。这就要求白话散文足以与古文相媲美。作家创作上的努力使第一个10 年散文格外兴盛。一如鲁迅《小品文的危机》的总结:“到五四运动的时候, 才又来了一个展开, 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剧和诗歌之上。”这样白话与Essay 相结合就构建了中国现代散文话语。

最早让国人接触到蒙田精神的是傅斯年。 1919年,他在《怎样做白话文》中将“essay”的概念 引进,英国小品文进人中国散文界,也就开始了蒙 田散文精神的影响。1921年周作人的《美文》对这 种小品文作了进一步介绍,并号召作家们经由“美 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土地来”。周作人所 说的美文即指艺术性抒情散文,这是与英国小品文 精神相通的散文体式。之后他更以大量自然洒脱、 抒写自我情志的散文实践其“美文”观念。这种更 为深入的引介与积极的倡导,使得蒙田散文思想逐 渐成为创建中国现代散文的新的参照,强调自我表 现的审美意识日趋清晰。 “五四”时期有许多散文作家、理论家著文评介 蒙田散文和英国小品文,努力践行蒙田独特的散文 精神。林语堂对蒙田推崇备至,甚至吟诗将其奉为 “先师”。他关于“文章者,个人性灵之表现”的论说 及其大量的性灵小品文极大地强化了蒙田散文坦 诚表现自我、抒写自我的写作精神。

×××××××××××××××××××××××××××××××××××××××××××××××××××××××××××××


    Essay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Essay写作的先驱者包括希腊作家普鲁塔克,他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对传记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他的《道德论集》中也写了很多随笔。早期的罗马作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戏剧家、演说家的塞涅卡也以古典演说家的宏大风格写了很多随笔,如论愤怒、论仁慈、论恩惠、论幸福生活等。还有Asthma、Noise、论读书、论友谊等,他的言论被圣经作者大量吸收,他因此有了基督教教父之称。文艺复兴以来,他的妙言佳句在欧洲一直为人们广泛采用。

×××××××××××××××××××××××××××××××××××××××

        亚里士多德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召唤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甚至以帝王之便提供丰厚的人力、财力资源,使亚里士多德得以完成诸多科学研究。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公元前335年腓力二世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虽然亚里士多德写下了许多对话录,但这些对话录都只有少数残缺的片段流传下来。被保留最多的作品主要都是论文形式,而亚里士多德最初也没有想过要发表这些论文。一般认为这些论文是亚里士多德讲课时给学生的笔记或课本。

    亚里士多德不只研究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学科,他也对这些学科做出极大的贡献。在科学上,亚里士多德研究了解剖学、天文学、经济学、胚胎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和动物学。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则研究了美学、伦理学、政治、政府、形而上学、心理学、以及神学。亚里士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学、以及诗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著作加起来几乎就成了一部希腊人知识的百科全书。一些人还认为亚里士多德可能是在那个时代里最后一个精通所有学科和既有智慧的人了。

    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Chalcis)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亚里士多德说他会逃离是因为:“我不想让雅典人再犯下第二次毁灭哲学的罪孽。”(隐喻之前苏格拉底之死)不过在一年之后的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为多年积累的一种疾病而去世。亚里士多德还留下一个遗嘱,要求将他埋葬在妻子坟边。



膜拜

鸡蛋
3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曹操的槊 2013-4-6 15:24
中文写作?培根?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8 08:22 , Processed in 0.02743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