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莫尔与卡尔大公的军事改革

热度 5已有 503 次阅读2012-7-4 17:21 | 军事, , 卡尔

开头语

中国对近代军事的讲解一般都是从拿破仑战争开始讲起,这个开头是恰当的,1815年 滑铁卢战役的结束离1840年的鸦片战争并不太远。

讲拿破仑战争还要上溯到美国独立战争,这就是中国对世界军事了解的开端。

但是中国现存的书籍对拿破仑战争的研究极为薄弱,比较靠谱的书还是《马恩列斯军事著作选读》,

但是《选读》对后来的军事改革一笔带过,有些仅仅给一个笼统的说法,比如说是西班牙人民发明的。

这些背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对一些军事著作的阅读障碍,例如马汉的《海权论》,马汉反复提到若米尼和卡尔大公,我们对此却一无所知。

有时候看着媒体中谈论“海权论”热火朝天,不禁哑然失笑,他们是怎么看懂的。

注:马汉是用拿破仑战争时陆军的一些军事原则来类比海军。

T·N·杜派  的 《哈珀-柯林斯  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虽然是通史,但是非常不错。

=======================================================================

  法国大革命之后,国民军的散兵战术等军事思想是从北美独立战争中学来的。莫尔也曾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当他回到英国时还是个22岁的上尉军官。他在其后的15年中,目睹每战必败的英国陆军名誉扫地,而且经费紧张。军官们成了买卖部队的掮客,并发了财。军中士兵尽是些老、少、弱、病和犯人等,还有神经错乱的人。莫尔升到准将时,曾疾呼应革除军队弊端,以十字军精神武装陆军,然曲高和寡。1803年,拿破仑威胁要渡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伦。这时大众开始重视陆军的作用,莫尔的建议被采纳,并就任著名的“尚克利菲营区”的司令官。他将此处作为军事改革的试点,而半岛战役则成了他改革的实战试验场。

  在当时,曾经风靡欧洲的“横队战术”已经没落,欧洲各国都在仿效拿破仑的战法,就象他们过去仿效腓特烈大帝时一样地痴迷。莫尔曾在埃及指挥英军与法军作战。他对革命后法国军队的战法进行了冷静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应抄袭拿破仑,得出了与欧洲同仁不同的结论:对付法军纵队刺刀冲击的有效方法,当然是改革了的“横队火力”。英将康华利勋爵曾用其在北美的教训,向英军介绍了二列横队,以代替普鲁士的三列横队。莫尔在此基础上,在尚克利菲营区训练了3个来复枪兵团,编成他的“轻步兵师”。不久,这个师就成为拿破仑战争诸战场上最有战斗力和战绩的英军部队。

  莫尔部队的二列横队队形,可以比人数相等的部队拥有更强、更广的步枪射击正面。莫尔还认为,这样还需有射程更远、命中准确的子弹,在敌军尚未到达其射程以内或未进入抵抗阵地之前,就遭到打击。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显示作用的来复枪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可使子弹的射程和准确率提高一倍。于是莫尔便用这种新式武器装备其轻步兵师,以致该师成为当时欧洲使用这种武器的最大编制单位。英国步兵的射击术,尚远不及美国边地士兵精熟;英式短管来复枪,也比不上美制来复枪。但是,英国新式部队在欧洲战场上,已经崭露锋芒。英国轻步兵师接受散兵作战、机动战、斥候战及森林战等训练,他们在半岛战役中,其成效已有证明。

  莫尔在改革中,力主采用早在1784年就已发明的“许拉普尼火炮”炮弹。这种炮弹是由许拉普尼少校发明,并以其名字命名的榴霰弹,它可使铅质弹头发射到敌人步兵线中爆炸,最大射程为2200米,是普通霰弹的3倍。它使用定时信管,引爆头内部炸药,从而使弹丸和碎片散飞,造成的杀伤力要比普通霰弹大得多,由于军事上的保守主义,这种榴霰弹发明被搁置了20年,终于在1803年为英军——莫尔与惠灵顿二人的部队使用。

  在莫尔改革时期,发明家和炮学家康格利夫爵士还发明了一种火箭,因其威力和准确性不够,并未广泛使用,但名声却很大。

  莫尔在尚克利菲营区,不仅改造部队战术,还带头建立“国民兵”,作为第二防线,以对抗预期的拿破仑登陆大军。在几个月之内,英国就武装了 34.2万平民。这是莫尔向北美和革命的法国学习的结果,他认识到了国民兵的力量。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举把英国的民族主义唤醒,统一了人民意志,决心与拿破仑作战到底,这正是英国成为反对拿破仑联盟的不屈不挠的灵魂。

  莫尔又在1年之后,将新的军人荣誉教育和战斗精神,贯注到一向被人 忽视的陆军中。他反对把“鞭笞”作为纪律的手段,坚决主张官兵的精神与体力的发展。在以后数年,直至滑铁卢的最后胜利,英军都直接受着尚克利菲精神的影响。

  在半岛战役期间,深受西班牙民族起义鼓舞,并进行军事改革的,还有奥地利。自从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败之后,维也纳不甘罢休,重整军备,伺机报复。曾击败过法将墨西那的查理大公,虽只有38岁,但奥皇为酬其功,任命他为奥军大元帅,并兼任枢密院主席。他在提尔西特和约之后,对奥国军政进行了一些改革。首先,允许人民有相当程度的革命性自由,唤醒人民的民族主义,关心国家的战争,造成全民皆兵。查里大公采用一种温和的征兵,以补充志愿兵制度;军中晋级提升主要凭功绩;采用法国的“军”编制,还有军以外的大小不一的各种单位,那些是拿破仑所喜欢使用的用以欺骗敌人的工具,查理大公也一一加以仿效。法军的散兵及纵队队形,也被定为奥军的作战方式;使军队摆脱过去的仓库和笨重辎重的绊羁,学法军的样子就地补给;利用职业军队训练新的国民军,从而建立起一支30万人的大军。骑兵、炮兵皆已大量增加,用以对付拿破仑最近使用的密集战术。查理大公还特别强调在大规模战斗中的参谋工作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改革。

  1809年,奥军的改革尚未完成,战备也没有充分之时,听到法军在西班牙的贝林一部败降。查理大公认为时机已到,遂于是年9月再次对法开战。此次虽然仍是奥军失败,但是,此时的奥军做了从未有过的顽强抵抗,维也纳也没有如上次那样不战而降;奥国也没有因首都被占而立即求和、败降。最值得注意的是,拿破仑的大军失去了往日的锐气、机动,在奥军的顽强抵抗和进攻面前,几乎败走。拿破仑本人,也有生以来第一次受伤。法军还折损大将1员,伤亡2万人以上。人们称拿破仑此次胜利是“用官兵的血肉” 买来的。此战无疑也是对其他欧洲国家的一个鼓励。

注:准确的说,应该是1809年1月备战,4月入侵意大利并打败欧仁。再次对法开战,是梅特涅老兄的主意,卡尔大公当时是反对的。

        莫尔在Shorncliffe训练的部队,当时还只是轻步兵旅,轻步兵师是后来威灵顿扩编的。轻步兵旅的3个团,实际上只有第95是来福枪团,另两个 (43,52)使用的是滑膛枪。英国的陆军改革莫尔是主要人物之一,不过主持改革并在管理和制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应该是约克公爵,莫尔毕竟1804年才是 中将。莫尔不仅是英国军事改革的重要实践者,在半岛战争短暂的一段作战时期不顾自身危险,及时牵制了拿破仑的兵力,给新败的西班牙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自己在最后掩护英军登船撤离时,亲率42团反击,力战阵亡。

       士兵出身、最后升至元帅的科尔伯恩对莫尔推崇倍至,尤其是莫尔对士兵的关怀爱护。莫尔有时候这方面太过心慈,向科鲁尼亚撤退期间,部队军纪失控,抢劫和开小差是家常便饭,莫尔在这种情况下仅处决过一名士兵,同时发了一长篇文告解释不得已这么作。这点有些象欧仁,埃尔丁讲欧仁为了不让士兵在疲劳行军受损失,有时宁可放弃战机,但同时,遇到不利撤退,欧仁总是退在最后,不轻易放弃一个伤兵。

膜拜

鸡蛋
5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0 00:58 , Processed in 0.02744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