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8|
有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杨绛先生,于是高中毕业的时候便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并倾诉了他的人生困惑。杨绛先生给他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话语之外,杨绛先生在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真的呢,我们想的还真是多:想取得好的工作成果,想通过学习提升自我,想更有效的利用时间,想拥有充满魅力的外表,想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是,这些想法可不一定会实现,你不会否认这个事实。
于是,我们继续想:“因为我是个意志薄弱的家伙”、“因为我没毅力,所以做不到”、“因为我有性格缺陷,所以才总是失败”…...然后,我们会因为“理想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感到苦恼。理想和现实为啥总是差距那么大?仿照杨绛先生的话我也可以总结出一句:你的问题在于行动不多而想得太多。
根本不是什么意志、毅力、性格影响到愿望的达成,问题的关键是:在我们的人生中,能够真正导出结果的只有“行动”,一切结果都是行动的积累。
不能改变的原因
想要改变自己,但努力为什么却做不到呢?总是因为不能坚持正确的行动,而使得目标遥遥无期。原因何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知偏差。
比如,一个打算戒烟的人一整天都没有吸烟,会认为自己的意志力很强。第二天他只吸了一根,却会立刻陷入”为什么我的意志力这么薄弱”的自责之中。接着他会有许许多多的想法:“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在工作上才总是失败”,“周围的人一定认为我是一个没用的人而看不起我”,“像我这样的人戒烟根本不可能成功”……
这种认知的偏差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自动化思考,其他动物并没有。当我们遇到某种情况时,在“认知偏差”的影响下,我们会陷入与事实完全不符的思维误区之中。但是冷静地想一想。事实是非常简单的:“一整天没有吸烟。第二天只吸了一根。”仅此而已。
自动化思考是人类在无意识状态中做出的思考。在我们的意识中,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会不断地产生与事情毫无关系的思考。据说每个人每天会出现700次自动思考。在这些思考之中有内容比较清晰的,也有意识模糊不清的,但基本上都是负面思考。
除此以外,人类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左右,与很久之后不确定的结果相比,能够立刻得到的结果对人类的行动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吃蛋糕,立刻就会有美味的满足,至于会不会长肉,那也许是几天后的事,甚至有可能增加的体重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还有我们产生的想法经常不是理性的,事实总会经过我们的“偏见”过滤之后才为我们所接受;获取利益时规避风险,避免损失时却甘愿冒险;不愿承认失败,追加沉没成本等等,都是理想难以实现的原因。
想要改变自己,实现目标,你应该做的就是正视现实,然后从哪怕极小的行动做起。行动是绝对不会骗人的。
改变,从行动开始
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滑,只需在它8个驱动轮前面塞一块一英寸见方的木块,这个庞然大物就无法动弹。然而,一旦这只巨型火车头开始启动,这小小的木块就再也挡不住它了;当它的时速达到100英里时,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也能轻而易举被它撞穿。从一块小木块令其无法动弹到能撞穿一堵钢筋水泥墙,火车头威力变得如此巨大,原因不是别的,因为它开动起来了。
其实,人的威力也会变得巨大无比,许多令人难以想像的障碍也会被你轻松地突破,当然前提是:你必须行动起来。不然,只知道浮想,如停在铁轨上的火车头,那就连一块小木块也无法推开。
当然,为了达到目的,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不可能只行动一次,必须坚持行动才行。有些事情开始很简单,但坚持下来却很难,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坚持不了半途而废的苦恼。为什么呢?
“开始”和“坚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开始,有时候知道了如何开始,却不知道如何坚持。“开始行动”的关键在于“降低行动的难度”。比如我们学习写作,如果一上来就想要写千字文恐怕就比较困难,但是从写微博体的一段话开始,就能够轻松搞定。但开始行动之后的坚持,是不能依靠意志力毅力的,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奖励,创造一些“好的结果”来刺激自己坚持。比如坚持运动一个月,就给自己奖励一样心仪的小礼物。待到运动坚持一段时间,体能和身材上的变化让自己获得“成就感”,这是能够坚持下去的最好的奖励。达到了这一步,成就感会令你自觉自愿的将行动变为不做就不舒服的习惯。
新行动从“三”开始
循序渐进,慢慢就会养成习惯。如果一下子做很多事,肯定不会做好。培养新的行动习惯时,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如果你想学英语,每天背三个单词;想练写作,每天写三张小卡片;读了一本书,选择三个书中的内容来写读书笔记。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从完成的一件一件小事中,体会到那种“我做到了”的成功喜悦。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在过程中受挫,产生认知偏差,导致放弃。
拥有具体目标
当钱多到一定程度后,幸福感不会再线性提升。幸福感不应通过和他人的比较而获得,应该以自身为基准,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目标,为自己的人生设计图填充具体的内容。使用模糊不清的愿景和鞭策如“变得幸福”“努力”“加油”只会让人裹足不前。
行动应符合“MORS法则”:
M=Measured(可测评)
O=Observable(可观察)
R=Relieable(可信任)
S=Specific(可明确化)
其他行动小工具:
1、制定行动列表。把要完成的行动列表,可视化。
2、使用方便的记录工具。比如各种打卡工具,持续打卡可以获得成就感。
3、利用生活的记录本,感受自己的能力。每天记录三件“今天发生的开心事”,每个今天都过得快乐,累积起来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4、用“感谢卡”消除人际关系上的压力。我们的压力八成都来自人际关系,所有人都可能因为别人的影响而感到不愉快,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正憎恨的人。绝大多数是“认知偏差”导致的“厌恶”。
5、利用“实况转播”让意识回到现实。所谓“实况直播”,简单来说,就是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在脑海中确认一遍。通过将自己的行动读给自己听,可以完全排除过去和将来的干扰,将意识完全集中于现在。
6、化整为零,目标分解。面对庞大的工作,不要总想着一下子做完,这样只会给自己增添压力。将庞大的工作化整为零,并且享受由此带来的成就感才是上上之策。
结语
不以他人为参照系,不让情感和“莫须有的想象”轻易左右自己的选择,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简单而具体的行动之上,用行动证明自己,用行动带动他人。 十年后的你是由现在的你的行动决定的,请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参考书目:《从行动开始》。作者石田淳,日本研究行为科学管理第一人。他曾前往美国,学习以科学方法分析人类行为的行为分析学和行为心理学。这个方法获得包括美国太空总署和波音公司在内的六百多家公司采用,在美国的企业界创造出绝佳的成绩。返回日本后,他将这个方法改进为“行为科学管理”。
GMT+8, 2024-11-23 02:10 , Processed in 0.07493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