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4:25:19
草蜢 发表于 2011-10-14 15: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内战是二次革命引起的嘛,和辛亥没关系哈!
不对,军权为各省军事长官私有是内战的来源,而这个私有是辛亥造成的。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5 08:25:58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瞎掰吧你就。辛亥导致内战是瞎子能够看明白的事情,而石敬瑭那件事并不是直接原因,二者根本扯不上关系。 ...
怎么是瞎子就能看明白的事情?头几年可是风平浪静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5 08:26:48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4: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别胡搅了,二次革命不是内战是什么呀
傻子在1911年也能预测到二次革命?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5 08:27:44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4: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对,军权为各省军事长官私有是内战的来源,而这个私有是辛亥造成的。 ...
太平天国之后就已经是这样了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8:32:47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4 1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怎么是瞎子就能看明白的事情?头几年可是风平浪静
你算一下二次革命是哪年的事情,还头几年呢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8:33:17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4 19: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傻子在1911年也能预测到二次革命?
军权私有,不内战才是怪事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8:34:05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4 19: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太平天国之后就已经是这样了
老兄啊,你难道不知道湘军的自我裁军嘛,还什么太平天国以后就已经是这样了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5 08:44:25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8: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算一下二次革命是哪年的事情,还头几年呢
头两年就不是几年了?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5 08:46:44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8: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兄啊,你难道不知道湘军的自我裁军嘛,还什么太平天国以后就已经是这样了 ...
军政合一的模式就是那时形成的,后来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军队不还是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袁世凯的新军难道不也是听命于他一人而已?军政合一未必会导致内战,只是内战的诱因之一。安史之乱前,节度使之间也没什么战争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8:54:41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4 19: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头两年就不是几年了?
二次革命是民二的事情,你算一下从民国建立算起才几年,说难听才一年多点,还几年呢。
另外说一下,现在都以二次革命为内战的起点,其实之前各省大小军阀争夺都督位置已经开打了,只是现在不提罢了。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9:00:19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4 19: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军政合一的模式就是那时形成的,后来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军队不还是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袁世凯的新军难道 ...
什么叫做军政合一,伙计,不要乱用词啊。左和李的军队都是由朝廷调度和供养的,只不过和这两人有私人关系而已,不存在军阀割据的情况。袁世凯的新军并不是只听命于他自己,辛亥之时北洋三杰只有段祺瑞忠于他,另外两个都有自己的意思,更不要说下面的将领了,只不过朝廷无能不会调度而已。
另外一个,安史之乱以前,诸节度使只有安禄山有那样大的自主权,那是玄宗自己干的好事。以这样的局面,根本不存在军阀割据混战的可能,当然安史乱起就完全不一样了。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5 09:01:33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8: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次革命是民二的事情,你算一下从民国建立算起才几年,说难听才一年多点,还几年呢。
另外说一下,现在 ...
之前虽有争夺,但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内战的爆发,是北洋政府失去权威引起的,而这个又与清政府末期对地方操控不力和宋教仁案关系很大。设想一下,如果是满清政府继续执政,宋教仁带领国民党也是大获全胜,你就敢保证不会出现刺杀这一幕?
几十年内战是多年矛盾累积的结果,把原因全部归结于辛亥革命一事上自然难以服众。
草蜢
发表于 2011-10-15 09:09:15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5 09: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之前虽有争夺,但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内战的爆发,是北洋政府失去权威引起的,而这个又与清政府末期对地方 ...
原来除了女生,大叫兽还精通其他事情,佩服!{:222:}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5 09:09:27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9: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什么叫做军政合一,伙计,不要乱用词啊。左和李的军队都是由朝廷调度和供养的,只不过和这两人有私人关系 ...
朝廷调度供养?如果真的这样,那曾李左等人就不用费那么多心思去筹集粮饷了。当然,天平天国之后,清政府补上并承担了很多费用,但这和湘军自裁一样,是政府试图掌控这些军队。但事实上,这些军队还都在他们自己手里。袁世凯的新军如果不听命于他,那清政府何苦要请袁世凯出山呢?只是后来北洋系夺了天下,冯国璋等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才难以调动而已。
此外,安禄山与其他节度使比,并不是权力大,而是管辖的镇太多,你再看看当时的资料?
草蜢
发表于 2011-10-15 09:16:31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5 09: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朝廷调度供养?如果真的这样,那曾李左等人就不用费那么多心思去筹集粮饷了。当然,天平天国之后,清政府 ...
叫兽出山,蚂蚱坐看老兵的好戏!{:191:}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9:52:20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4 2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之前虽有争夺,但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内战的爆发,是北洋政府失去权威引起的,而这个又与清政府末期对地方 ...
局部内战的爆发和北洋政府是否有权威有什么关系啊,那是地方势力争夺的结果。至于二次革命,那是炮党干的事情,和北洋政府是否有权威就更没有关系了,否则五九年的西藏叛乱是否意味着中共政府没有权威了?
宋教仁案这里就不扯了,那是另一个很大的题目,是我计划中的下一个辩论题目,要保存资源哈。
是否内战取决于政府对军队的控制能力,直到老太后去世以前,这点都没问题。摄政王的三年做错了很多,但是还是没到军阀割据的地步,真正走到这步的就是辛亥了,这点无可推脱。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10:03:06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0-14 2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朝廷调度供养?如果真的这样,那曾李左等人就不用费那么多心思去筹集粮饷了。当然,天平天国之后,清政府 ...
那是因为摄政王无能,否则以冯国璋的私心,是不难拉拢的。北洋诸将内部,倾向朝廷的也不少,能否驾驭就看朝廷有没有能力了。事实上,在武汉前线,冯国璋是想服从朝廷灭了革命党的,只是袁世凯用了很多手段来使得冯国璋就范,这点很关键。
有一点要注意,袁世凯的确一手建立了北洋新军,但是他也离开了新军几年,下面的诸将沟通朝廷的事情不少,这点现在很少提及。
说到安禄山,就要说到他的特权了。以唐朝的制度,有观察使和转运使来负责监察和后勤。诸镇的这两个使都是朝廷直接控制,因此人事和后勤都被朝廷控制着而造不了反。但是安禄山得到了玄宗的宠爱,这两个官职都由他自己兼任,因此制度限制全成虚设,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安禄山的权力大。
你要说他管辖的镇太多,建议查一下王忠嗣管几个镇。前者不过三个镇,还有一个是遥领,后者直辖四镇,能比嘛。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10:03:36
草蜢 发表于 2011-10-14 20: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叫兽出山,蚂蚱坐看老兵的好戏!
严肃版面不要太水。
草蜢
发表于 2011-10-15 10:03:51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09: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局部内战的爆发和北洋政府是否有权威有什么关系啊,那是地方势力争夺的结果。至于二次革命,那是炮党干的 ...
对于辛亥的结局,你的偶像袁大头要负主要责任哈!其实以武昌新军的实力,根本没戏。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15 10:10:09
草蜢 发表于 2011-10-14 2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于辛亥的结局,你的偶像袁大头要负主要责任哈!其实以武昌新军的实力,根本没戏。 ...
别胡扯,袁世凯不是我的偶像。
另外,以当时的局势,即使袁世凯忠于朝廷,革命被镇压,天下也是大乱的局面。原因就是袁部的实力不足,只有北洋六镇六个师的兵力,必须借助地方势力,有交易就有让步,程度以实力差距为准绳,结果就是五代十国的局面,只不过南北议和使得这个局面暂缓出现而已。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