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2-9 11:26:04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2-9 05:01
同意领导的就是附庸?反对领导的就是精英?
如果这么简单,那么,中国60年从一穷二百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别脑补了,我可没说谁是附庸,谁是精英,都是你自己脑补出来的。科学家的看法不一致,本来就是正常现象。

我是说相对于领导意志来说,所谓科学家就是附庸,论证就是个过场。

历史版老兵曾批判过钱穆对相权的自作多情,说相权是独立于皇权的,“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一切事,所以由宰相来代理”。但老兵的看法是,“这句话大错而特错了,皇帝无事不可管,只不过要看有没有兴趣管了。相权的用处就是在皇权不想管的时候代理皇权,仅此而已”。我认为,老兵这句话的意思是,相权是在皇权之下,是皇权的附庸。而且这个代理合同是不定期的,说没就没了。

我之所以把老兵这段话拿出来,是说,领导意志和科学家的意见,也就是类似皇权相权的关系。科学家是领导意志的附庸。100个科学家,有70个有不同意见,都没关系,领导会在那30个里找人写可行性报告,环境评估报告。总之这个东西绝不会阻挡领导意志。今天市长说发展城南是重点,关系到全市发展的全局,马上可行性报告就说,城南开发就是全市重中之重,要尽快优先。明天书记说城北发展是关键,关系到全市发展全局,马上可行性报告就出台,这回城北成了重中之重,要倾斜发展。上个报告的城南优先被弃之如敝屐。这每份报告都是专家牵头,说不定还是同一批专家。这就叫附庸。

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第二大经济体,也不是说这里面所有的决策都是对的。不是白了就能把丑都遮住的。那要这么说,胡温时代也是发展到第二大经济体的决定性时期,那时候令计划,周永康都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他们不也一样是罪犯。所以,不是说第二大经济体了,就啥都是对的了。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各种烂事儿也还多着呢。

冰蚁 发表于 2015-2-9 11:37:48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2-8 22:58 编辑

zilewang 发表于 2015-2-8 21:13
我想问一下,三峡的自然人文景观是什么。
自然景观嘛,巫山神女什么的,好懂,可修三峡也没影响。至于水 ...

不修三峡,你以为现在库区那些人还会在三峡呆着?不说三峡,全国多少农村都在消亡中。大大的不便是因为不通公路铁路。路通了,年轻人更往外跑。村落逐步自然消亡中,还来哪门子生活不便。而且这是自然移民。比你修库区强制移民省钱省力。

你也说了,后来都不用三峡葛洲坝的电。那是哪里的电?以前既然住这么近,用电上都不靠谱,还要断电,你那里究竟享受到水电啥好处。现在不用三峡葛洲坝的电了,反而还不停电了,你这不是打三峡的脸么。三峡电力分配上,华中地区很惨。大头是华东和广东那里。华中加重庆还不到一半。搞得武汉那里还要外调火电用煤。华东地区么,其实主要就是上海,江苏浙江都没分到多少电。

冰蚁 发表于 2015-2-9 11:41:25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2-8 22:59 编辑

zilewang 发表于 2015-2-8 21:13
我想问一下,三峡的自然人文景观是什么。
自然景观嘛,巫山神女什么的,好懂,可修三峡也没影响。至于水 ...

至于人文,你以为把那些历史遗迹/古迹搬个地方就完了?历史遗迹不配着历史发生的地点,还叫历史遗迹?文化传承在哪里?三峡工程淹没了多少文物埋藏地区。虽然经过抢救性发掘,多少东西依旧深埋水底,再无可能发掘。

还有高峡都出平湖了,还巫山神女,拉倒吧。都快骑到神女脖子了吧。乘早把什么巫山云雨这种词都从字典里删掉,文化的物质载体都没了,还搞什么文化传承。

回车 发表于 2015-2-9 11:57:27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5-2-9 02:31
请你先注意这么两个事实

第一、在1994年的时候,全国铁路运输能力和调配能力远不如现在


1、不能把不停电归到三峡头上,电够用主要在于这些年建了很多火电厂,别说一个三峡了,就是全国整个水力发电、加核电、加光伏电,加风电,拢在一起,也还是占小头。
2、通航也不是亮点,所谓海轮进江根本就是忽悠,在南京长江大桥就卡住了,万吨巨轮真要到重庆,一路上不知道要拆掉多少桥。
3.三峡最大的亮点是防洪,自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就没发过大水。

四处乱晃 发表于 2015-2-9 12:38:16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2-9 11:26
别脑补了,我可没说谁是附庸,谁是精英,都是你自己脑补出来的。科学家的看法不一致,本来就是正常现象。 ...

当然有赞成的科学家,但是科学家是领导的附庸。领导决定了以后,就把赞成的科学家抬出来,让他们写报告,让反对的科学家靠边站。
这段话可不是我脑补的。
领导意志和科学家的意见,也就是类似皇权相权的关系。
做决定的当然是领导,科学家是提供论据给领导做决定,有什么错吗?如果领导去论证,那他就应该去当科学家而不是领导。反之亦然,做决定不是科学家的职责,要不他就是领导。那当有两种或多种论证,领导的决定肯定是从其中选一个,被选中的这个意见自然成为领导决定的赞成方。决定是领导做,错了当然挨骂的也是领导。有人骂科学家吗?而且,技术的角度看问题和管理的角度看问题是不一样的,科学家就一定做得是正确的决定吗?
赞成或反对都是正常的,但我反感的是为反对而反对。没有建设性的反对就是捣乱。而且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就是领导意志,不讲科学。意见被采纳的人就是附庸,拍马匹。

zilewang 发表于 2015-2-9 14:59:19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5-2-9 15:00 编辑

冰蚁 发表于 2015-2-9 11:41
至于人文,你以为把那些历史遗迹/古迹搬个地方就完了?历史遗迹不配着历史发生的地点,还叫历史遗迹?文 ...

作为生活在那里的一分子,我对这种自然人文景观的消失,一点不同情,也不可惜,反而叫好。因为,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生活状况。那些自然人文景观,又不能当饭吃,能给当地人带来什么?贫穷?落后?

如果没有三峡工程,国家是不可能投入巨量的资金到这种穷山恶水的,那里人民,就还得苦了巴叽的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zilewang 发表于 2015-2-9 15:00:08

冰蚁 发表于 2015-2-9 11:37
不修三峡,你以为现在库区那些人还会在三峡呆着?不说三峡,全国多少农村都在消亡中。大大的不便是因为不 ...

从第二段来看,你完全生活在真空中,没法与你交流。

zilewang 发表于 2015-2-9 15:08:48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2-9 11:26
别脑补了,我可没说谁是附庸,谁是精英,都是你自己脑补出来的。科学家的看法不一致,本来就是正常现象。 ...

不苟同。
决定一个工程上马的因素,就三点,一个技术上的可行性,一个财力的可承受力,一个现实的必要性。
技术上的,领导要看科学家的意见。如果这种工程在技术上本身就不具备可行性,领导意志再强,也不可能去搞“永动机”。从当时科学家的争论看,技术上,是可以实现这种大型工程。焦点在于后遗症和现实的利益之间的权衡。科学家只要做到各陈己见,各种意见都上达天听即可。至于决策,根本不是科学家能职责范围。
我想,您在这一点上,是混淆了参谋与决策的边界。

作为一项政治决策,领导的考虑就是权衡得失,全面评估,科学家只是其中一个子项,当然,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子项。

sitan 发表于 2015-2-9 16:08:48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2-9 12:38
这段话可不是我脑补的。

做决定的当然是领导,科学家是提供论据给领导做决定,有什么错吗?如果领导去 ...

我脑补老萝卜的意思可能是这种事情不应该领导做决定。另外呢领导做完决定之后也应该让各种意见继续百花齐放。

后面半句那个继续百花齐放现在基本好多了。前面这半句,我的观感是在三峡这个事情上,这几十年,历届领导人还是做了非常慎重的考虑的,如果让人民来投票,极大可能做出比领导更差的决定。无非是让人民做决定的时候,你抱怨不了别人罢了。在很多其他实例上,当然有领导乱拍脑袋做错决定的例子,那另说。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5-2-9 18:58:14

冰蚁 发表于 2015-2-9 06:06
三峡建设政府财政能支撑?全国每家每户用电,一度电都要收点三峡建设基金收到了三峡建设结束还在收。要说 ...

我说的老工人拣破烂是1994年5月的事情哦,可不是1996年后的事情

你知道四川水电开发的资金来源么,是四川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换句话说是四川本地的资金好不好

你压根就不了解水电行业里有关的信息,完全是自我想象

njyd 发表于 2015-2-10 02:10:42

冰蚁 发表于 2015-2-9 02:26
我以前就说了,防洪/航运都是官方表面文章。抛出来说三峡必要性的。现实是航运就是 joke,不如正儿八经修 ...

铁路成本能耗都比水运高得多,凡有水运的条件,时间上要求不是很紧都第一选择水运。
上游金沙江梯级水库加起来调节库容也不到100亿,不到三峡的一半。如果防洪靠后,三峡完全可以建成多个梯级电站,投资少移民少难度也低得多,发电量还可增加。

雨楼 发表于 2015-2-10 02:14:16

njyd 发表于 2015-2-7 14:05
他这个投票的说法有意思,弃权票算进反对票了。
当年老毛把建三峡堆后,最主要是国力问题,即使按一千多亿 ...

好听的:

由于三峡入库泥沙较初步设计值大幅减小,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大为减轻。根据三峡水库入库与出库沙量之差,在不考虑区间来沙的情况下,2003年6月~2013年12月,水库泥沙淤积15.3亿吨,近似年均淤积1.39亿吨,仅为论证阶段的40%左右,水库排沙比为24.5%。2013 年,三峡库区泥沙淤积0.94亿吨,水库排沙比为25.8%。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31/c70731-25949823.html


不好听的:

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工程师范晓在日前举办的“三峡工程、水坝建设与环境研讨会”上表示,三峡工程的泥沙争论由来已久,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典型的点状淤积或局部集中(祥见图表),在仅占库区干流总长1/6的河道,淤积了超过总量70%的泥沙,对航道影响特别严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45732-821875.html

个人感觉不好听的好像更靠谱。

用模型来模拟这么多复杂变量的东西,目前的计算能力还是不靠谱。
天气预报就是个例子。一周内基本是胡扯,三天内大概齐,24小时内准确。

njyd 发表于 2015-2-10 02:51:31

雨楼 发表于 2015-2-10 02:14
好听的:

由于三峡入库泥沙较初步设计值大幅减小,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大为减轻。根据三峡水库入库与出库沙 ...

范晓?呵呵,他能说三峡的好话?
三峡不光是泥沙淤积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即使需要人工疏浚,三峡水库的航运条件也比自然状态好得多。三峡建成前这一段有二十多个绞滩站,用于把功率小的船往上拉,三峡建成后这些绞滩站都撤了。
三峡最高处靠近重庆的寸滩站水位较低时在165米,但流量大显然对航运影响不大。枯水期寸滩水位在170米以上,水深比汛期还高超过五米,下游增高的更多,加上原来的水深你说那点淤积有多大影响?

老马丁 发表于 2015-2-10 03:51:17

江汉平原出来的绝对支持建三峡大坝。大家过了十几年夏天不担心的日子。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5-2-10 04:10:43

本帖最后由 一身轻松 于 2015-2-10 04:14 编辑

回车 发表于 2015-2-9 11:57
1、不能把不停电归到三峡头上,电够用主要在于这些年建了很多火电厂,别说一个三峡了,就是全国整个水力 ...

湖北四川湖南可没有新修什么火电站,请注意这个事实

我在1998年的时候沿着三峡到过奉节、万县,其江道之窄刚刚容纳一艘江渝轮通过,三峡修好之后,把事实上的单行道变成了双向道,很明显这种运力扩大了一倍的事实也被人华丽地忽略了

穿着裤衩裸奔 发表于 2015-2-10 10:21:11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5-2-10 04:10
湖北四川湖南可没有新修什么火电站,请注意这个事实

我在1998年的时候沿着三峡到过奉节、万县,其江道之 ...

火电主要修在产煤区

常挨揍 发表于 2015-2-10 13:09:18

穿着裤衩裸奔 发表于 2015-2-10 10:21
火电主要修在产煤区

湖南12年煤产量也有8500万吨哦:lol

穿着裤衩裸奔 发表于 2015-2-10 13:16:02

常挨揍 发表于 2015-2-10 13:09
湖南12年煤产量也有8500万吨哦

修火电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通常环境方面要求有水源,填埋煤灰的滩地,运煤的途径,煤的质量。此外还有能源消耗地的距离,当然还有国家战略布局的问题,所以一句话说不清。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2-10 13:57:17

zilewang 发表于 2015-2-9 15:08
不苟同。
决定一个工程上马的因素,就三点,一个技术上的可行性,一个财力的可承受力,一个现实的必要性 ...

你说的是理想状况:

科学家只要做到各陈己见,各种意见都上达天听即可。

如果真的能这样,我当然没有意见。

另外,我想把我们讨论的事情明确一下。三峡本身的目的是防洪和发电。这个,我本人是搞工程技术的,我知道,只要你把大坝建这么高,蓄这么多水,水轮机型号选对,只要这个坝不垮,这个是一定能做到的。支持或者反对,是在得到这些的条件下,看对航运、生态、移民的总体影响,是不是值得的问题。并不是说,你看,我发那么多电了,你看我调了洪峰,我这个大坝的目的达到了,所以我的支持是对的。这个不通。即使反对建坝的,也并不否认大坝能发电量和调节若干年一次的洪峰。你这个做不到就没有基本的依据了。

你可以从头看,在这栋楼里,我从来没有说三峡好,或者不好。因为这个超出了我个人的判断能力。三峡还有高坝方案低坝方案等等,我承认更加没有能力判断这些。而且我相信,就爱坛的所有人来说,我们的水平都不够支持“好”或者“不好”的判断。假如你支持,你一定辩不过反对的专家。假如你反对,你也一定说服不了赞成的专家。

但是,1992年全国人大的投票结果我是知道的。我刚才查了一下,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表决的25票,未投赞成票的略小于1/3,为新中国1949年成立至今的最低。这个在事实上是说,三峡是有巨大争议的项目。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到底有哪些反对的意见。到底反对意见是什么,我们是不知道的。这个李锐的,只是个回忆录,确切地说不能叫反对意见。黄万里也没有,只有一些他人的访谈记录了他的反对意见,不是个系统性的东西。

而支持三峡工程的,可以说太多了,发电多少,防洪若干年一遇,多少万吨航运直达重庆,这个好那个好,都是中央媒体的报道,这个都不用我说,你自己上网都查得到。我记得那时候在农展馆还是军博有个展览,为三峡工程大唱赞歌。李鹏作为总理,曾经的电力部长,是极力推动三峡的,这个不用说。当然,也有移民,环境,什么鱼类洄游,古迹,还有经济上的投资等无法回避的“硬”问题,但是都是可以解决的,在前面那些大利益面前都是小 case。

反对的我就知道一个黄万里。支持的,张光斗,陆佑楣,潘家铮,好多。三峡可行性报告,有400多位专家,其中没有黄万里。国务院有个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来审查这个可行性报告,有100多位专家,也没有黄万里。作为一个没有专业能力的人,我自然得出结论:都是赞成的科学家在唱戏,反对的科学家都被踢出去了。我这个结论你同意吧。这个黄万里要求面见领导人,给30分钟机会,还给领导人写信,根本就没有人理他。三峡并不是在你的“科学家各呈己见,各种意见上达天听”的情况下公平讨论过的决策,赞成和反对的根本就没有平等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作为科学家个人,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是总体而言,科学家就是领导意志的附庸。

冰蚁说三峡是“论证粗糙,仓促上马”。我说三峡是强行上马,所谓论证只是个过场。

常挨揍 发表于 2015-2-10 19:53:19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2-10 13:57
你说的是理想状况:




反对的来咯
汇报会后,国务院成立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下称三峡审委),聘请163位专家对可行性报告进行预审,何格高入选“工程规模、枢纽建筑物与施工”专题组工程规模小组,该小组召集人是原广西计委总工程师翁长溥,今年86岁。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何格高、翁长溥共同回忆道:1991年5月25日,何格高在预审会上提出,预审工程规模首先应审查蓄水位,但遭到会议主持人拒绝。他又提出,副总理、三峡审委主任姚依林曾指示要认真研究,仍未得到主持人同意。

    一同出席预审会的翁长溥接着发言,表示不解:为什么这么重要的问题不讨论了?不讨论我们就不签字。

    最终的结果是,翁、何及另一位组员未签字。这是继论证报告之后,何格高第二次不签字。

    翁长溥千里迢迢带来的长篇发言没有派上用场,打道回府后,他“含愤”致信国务院总理李鹏,请他派一位身边人员来南宁,“听我详细口述意见并看有关资料。”

    十多天后,翁接到电话,被告知来信收到,“将请具体意见报邹(家华)副总理”。翁遂赶制《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不宜超过160米》的意见书上报。

全国人大通过的意见,是正常蓄水位定在175米,先建至156米。观察泥沙淤积和移民情况,进可以攻175米,退可以守160米。这种科学求实之见,第二次的争论(指80年开始的争论)双方都是同意的。

前文反对者翁长溥考察三峡建成后的观感:
我早于李锐几年就应陆佑楣之邀去参加过技术会议,我同时考察了三峡工程。我认为三峡工程搞得很好,质量令我满意。我也考察了库区,有豆腐渣工程,地下的地质情况复杂,可虑!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李锐:我知道的三峡工程上马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