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9-15 15:36:07

国产光刻机猜测

本帖最后由 moletronic 于 2024-9-14 23:39 编辑

被老财迷点名了,又看到“28nm光刻机”这种让俺不爽的说法,俺就来稍微说几句。
光刻机是个很复杂的体系。大约30年前吧,俺第一次看到光刻机,那时洋名叫Aligner,后来又有Stepper,Scanner。但这些是根据样品台的运动模式命名的,俺个人以为也不算是很好的命名方式。
还是回到光刻机本身吧。顾名思义,光刻机就是在半导体生产中进行光刻的机器。现代的半导体工艺非常复杂,往往包含几十个跟光刻相关的子工序。每个子工序一般又会有以下几个步骤:
1. 表面清洗
2. 预处理
3. 甩胶
4. 曝光
5. develop(显影?)
6. 刻蚀/离子注入
7. 去胶
光刻机就是进行第四步的。半导体工业有XXnm节点,这个XXnm,在早期基本就是光刻机的分辨率决定的。光刻机是光学系统,而Ernst Abbe在1873年就给出了公式:
d=\frac{\lambda}{2nsin\theta}=\frac{\lambda}{2NA}
对于光刻机,公式演变为:
CD=\frac{k1\cdot\lambda}{NA}
这里面CD是最小尺寸,lamda是光波长,NA是数值孔径,K1是整个光刻系统的系数。如果想降低d,要么减小波长,K1,要么增大数值孔径。下面是用过的波长:
1. 436 nm (水银灯"g-line")
2. 405 nm (水银灯"h-line")
3. 365 nm (水银灯"i-line")
4. 248 nm (KrF激光)
5. 193 nm (ArF激光)
6. 13.5 nm (EUV激光)
工信部说的那两台机器应该就是用的248nm和193nm。早几年浦东拿出来吹牛的“90nm光刻机”就是用的193nm,现在变成65nm,估计是K1和NA优化了。在俺看来这个“90nm光刻机”和“65nm光刻机”是一个东西,区别估计是Camry LE和SE的区别吧。193nm可以一直用到7nm节点,台积当初就做到了。三星水平差一些,有两层上了EUV。牙膏厂的10nm(对应台积7nm)就是不想用EUV所以卡了6年搞不出来。
按照公式193nm对应的极限是90nm,但还能继续是因为有一些别的技术:
1. 林本坚提出的浸水。就是在物镜和硅片间加水。这样折射率从空气的1变成水的1.44,相当于数值孔径变大1.44倍。
2. 光学临近矫正(OPC)。早年的光刻遵循的是几何光学,不考虑衍射,掩膜上的形状和印出来的是一样的。OPC会考虑衍射效果,掩膜上形状和最终印出来的不一样,这样可以做出更小尺寸。
3. Double-Patterning。这个翻译为双重曝光其实不好。以前有double-exposure,那个是把前面工序变成1,2,3,4,4,5,6,7. 现在这个double-patterning要更复杂,简单说是1-7,1-7要做两次。这两次之间硅片会动,要回到原位,就有误差,就是那个套刻精度。
4. FinFet/GAA,这个其实并没有实际减小尺寸,只是让有效尺寸变小了,所以节点数字变小。

网上谣言说国内的浸水还在测试,希望能尽快成功吧。

orleans 发表于 2024-9-15 20:14:31

下笔千言,文眼就一句:“ 在俺看来这个“90nm光刻机”和“65nm光刻机”是一个东西,区别估计是Camry LE和SE的区别吧。”90nm至少10多年前就推出了,现在你说LE变SE,进步就等于没进步嘛。

马鹿 发表于 2024-9-15 20:18:14

我还以为你才30多岁。。。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9-15 21:56:18

马鹿 发表于 2024-9-15 04:18
我还以为你才30多岁。。。

:L西西河一开俺就去了,那都快20年了

陈王奋起挥黄钺 发表于 2024-9-16 01:17:10

凭借目前公布的硬件参数,是可以轻松实现65nm的,20年前就已经实现的。但是加上现在软件的进步,也就是OPC,提升到45nm就没有问题。如果在加上偏轴式曝光或者移相光罩,突破到28nm问题不大。

国内目前的所有半导体的前沿突破,都不在公开的生产线上,因为敌人可以拆解你的光刻机,制裁你的供应商,从而摧毁你的供应链。

凡是公开的,都是敌人无法阻挡的。

宝特勤 发表于 2024-9-16 06:24:01

在国外搞过光刻机外围元件的过来支持一下。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9-16 09:46:29

公布的参数只能确定的说解决了65nm的有无问题,对于代工厂来说要不要用还有几个关键参数没说。比如生产速度(wafer/hr),连续生产时长,透镜预热时长等等。

老财迷 发表于 2024-9-16 11:19:37

感谢感谢{:237:}{:238:}

工信部公布的是:2.1.6 氟化氩光刻机晶圆直径:300mm;照明波长:193nm;分辨率≤65nm;套刻≤8nm

按照老兄的科普,我理解,现在有一台氟化氩光刻机,使用波长为193nm的ArF激光(氟化氩激光),300mm的晶圆,加上套刻精度≤8nm,以及其它技术手段,能生产65nm的芯片了。就是俗称的65nm光刻机。
确实还属于比较“菜”的{:206:} 当然,工信部把它放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公布出来,应该是全国产了,这是我们自己的{:189:}

延伸一下老兄的科普,“按照公式193nm对应的极限是90nm”,假设“国内的浸水还在测试”为真,则从90nm做到65nm没有通过“浸水”,而是通过别的技术,可能是【2. 光学临近矫正(OPC)、3. Double-Patterning、4. FinFet/GAA】中的一种或多种。
那如果突破了“浸水”,就可以做到65nm/1.44=45nm了。

另外,在工信部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中,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z/art/2024/art_2fd2b3eff1f64c9fa27d635932a464ee.html
和芯片相关的远不只这一个光刻机,还有很多项:
2.1集成电路生产装备
2.1.1硅外延炉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应用材料:硅、锗硅
2.1.2湿法清洗机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优于28nm;用于关键层清洗
2.1.3氧化炉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
2.1.4涂胶显影机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用于关键层涂胶显影
2.1.5氟化氪光刻机 晶圆直径:300mm;照明波长:248nm;分辨率≤110nm;套刻≤25nm
2.1.6氟化氩光刻机 晶圆直径:300mm;照明波长:193nm;分辨率≤65nm;套刻≤8nm
2.1.7高能离子注入机 晶圆直径:300mm;注入均匀性≤0.5%;能量范围≥1MeV;能量纯度:99.9%
2.1.8低能离子注入机 晶圆直径:300mm;能量范围:200eV~50KeV;注入剂量:5×10^13~5×10^16 ions/cm²;束流大小:0.5~30mA
2.1.9等离子干法刻蚀机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用于关键层刻蚀
2.1.10特种金属膜层刻蚀机刻蚀 晶圆规格:12英寸;CD1σ均匀性(片内、片间、批间)≤3%;MTJ特征CD:25~80nm;MTJ侧壁损伤≤2nm;MTJ侧壁陡直度≥80°
2.1.11化学气相沉积装备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用于关键层沉积
2.1.12物理气相沉积装备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用于关键层沉积
2.1.13化学机械抛光机
    铜抛光: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14nm;片内及片间非均匀性≤5%;抛光速率>5000Å/min
    钨抛光: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14nm;片内及片间非均匀性≤5%;抛光速率≥2000Å/min
    铝抛光: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片内及片间非均匀性≤5%;抛光速率≥2500Å/min
    介质抛光: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片内及片间非均匀性≤5%;抛光速率≥1000Å/min
2.1.14激光退火装备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
2.1.15光学线宽量测装备 动态重复性:宽度≤0.1nm,高度≤0.15nm,角度≤0.08°;准确性:线性度≥0.9,斜率:within1±0.1;表面颗粒增加≤4颗@>30nm

很有几项明确说了“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甚至有“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14nm”的。

老财迷 发表于 2024-9-16 11:26:23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9-16 09:46
公布的参数只能确定的说解决了65nm的有无问题,对于代工厂来说要不要用还有几个关键参数没说。比如生产速度 ...

个人猜测,在这正式公布之前,国内(大陆)自己的代工厂商,肯定已经有使用的了。以目前的政治、技术氛围,各大代工厂必然要背负相关的任务,这关系到大基金的投入、将来的单子。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9-16 11:34:56

既然公布了,肯定是用过的,具体效果估计比几年前的“90nm”强吧。那个有谣言说就送出一台去某武汉厂(估计是YMTC)验收完了就放一边落灰了。。。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9-16 13:52:53

另外阿斯麦能做到的:NA=1.35,K1=0.25,对应线宽是36nm。台积7nm的实际线宽是22nm。

晨枫 发表于 2024-9-16 14:00:59

老财迷 发表于 2024-9-15 21:19
感谢感谢

工信部公布的是:2.1.6 氟化氩光刻机晶圆直径:300mm;照明波长:193nm;分辨率≤ ...

也就是说,即使28nm现在还有光刻机瓶颈,其他也都就绪、只欠东风了。这是好事!

个人感觉:相比于前一阵的绝对保密,现在放出这消息肯定是有用意的。

1、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还在65nm
2、没说的就不知道到了哪一步,而中国肯定不会满足于65nm
3、一旦这一关过去,下一关应该是28nm光刻机(咳咳,我知道这说法要被内行人狂扁,你知道我的意思,暂且手下留情吧),但说中国还有15年的落后可能误导,追赶总是更快,尤其是这在现在根本不是最领先水平

然后就要等EUV了。

会不会中国人首先解决光源,索性一步到位EUV,但干式先行?不是说俄罗斯EU V光源给力吗?

在一段时间里,一旦中国28nm全国产化,芯片爆产能就有工装保障了。这就要西方好好领教什么叫产能过剩了。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9-16 21:42:27

EUV没有透镜,只有反射镜,整个光学系统完全不同。目前看不会再搞浸水了。

沉宝 发表于 2024-9-17 02:46:07

晨枫 发表于 2024-9-16 14:00
也就是说,即使28nm现在还有光刻机瓶颈,其他也都就绪、只欠东风了。这是好事!

个人感觉:相比于前一阵 ...

不存在28nm光刻机,只有28nm工艺节点。

从光刻机所用的光源上来说,只有 193 nm (ArF激光) 和 13.5 nm (EUV激光) 的区别。只要没上EUV,那么全都是193nm,即使是台积电的7nm。在典型参数下,193nm光源能做到90nm的线宽。光刻机可以在此基础上改进,比如提高镜头的数值孔径(玩相机的晨大熟悉这个术语),在镜头与硅片之间填充高折射率浸没液体等等。所有这一切努力让单次曝光分辨率顶多能到达38nm的水平,再往下就需要靠大幅度提高工艺复杂度来实现了。主帖中提到double-patterning(更准确的应称之为multiple patterning),其中的曝光、显影、刻蚀等步骤再也不是一次过,而需要反复多遍才能获得更细的等值线宽。

以multiple patterning中的SADP/SAQP技术为例,SADP第一次产生的线条并不是最终想要的东西,它只是用作一个骨架,在上面沉积一层叫spacer的薄膜。然后骨架本身被刻蚀掉,只留下原本贴在其侧壁上的那一部分spacer。打个比方,这有一点像脱胎漆器,当然轻薄细腻了不少。如此得到的spacer再与一个相对宽松的mask合作,才得到最终的电路。
https://i0.wp.com/semiengineering.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Fig1_SADP_Metal_Process_v02.png

SAQP则是将SADP的技法重复两遍,以期获得精密度的倍增。
https://semiwiki.com/wp-content/uploads/2020/05/Feature-Selective-Etching-in-SAQP-for-Sub-20-nm-Patterning-768x606.png.webp

工艺复杂的代价不仅仅是用掉更多的时间和耗材,芯片的良率也随之下降。之所以厂家多年来不断在ArF上挖潜,是因为EUV也有很多劣势。对EUV透光的材料很难找,所以没了传统的透镜组,也不可能再有浸液方案,整个光学系统要靠一系列反射镜来实现。其结果是系统的等效数值孔径远远小于ArF光源的,这就导致EUV对上一代的胜出大幅度缩水,而并不像波长缩短所意味的十多倍那样的差距。从生产出来的实际芯片也可以看出,采用EUV后芯片各方面的指标有提升,但这种提高大致是线性的(如果用以前的速度外延的话),而非峭壁式的飞跃。

晨枫 发表于 2024-9-17 03:21:19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9-16 07:42
EUV没有透镜,只有反射镜,整个光学系统完全不同。目前看不会再搞浸水了。 ...

也就是说,EUV用浸水没有用?

晨枫 发表于 2024-9-17 03:34:34

沉宝 发表于 2024-9-16 12:46
不存在28nm光刻机,只有28nm工艺节点。

从光刻机所用的光源上来说,只有 193 nm (ArF激光) 和 13.5 nm ( ...

不过EUV制作7nm可以轻易一次曝光,产率和良率应该提高很多?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9-17 04:38:44

晨枫 发表于 2024-9-16 11:21
也就是说,EUV用浸水没有用?

理论上有用,但目前没看到在路线图上。估计是水对EUV的吸收太大,本来EUV光源的强度就小。

晨枫 发表于 2024-9-17 04:39:36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9-16 14:38
理论上有用,但目前没看到在路线图上。估计是水对EUV的吸收太大,本来EUV光源的强度就小。 ...

是哦,连透镜都不能用,水可能更加不行了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9-17 04:43:13

晨枫 发表于 2024-9-16 12:39
是哦,连透镜都不能用,水可能更加不行了

相比透镜,反射镜的光吸收太大了。整个光路系统的损耗太多,最后到达光刻胶的剂量比例很低。

ringxiao 发表于 2024-9-17 07:45:19

在知乎看到一篇文章,应该是业内人士写的,他对目前的进度并不乐观。
我不懂这方面的技术,看起来说的还是有理有据,供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720445357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国产光刻机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