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西行的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史] 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的反坦克作战-5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21#
    发表于 2012-1-9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1-9 16:10 编辑
    + X! \6 }) M& W& k0 O) j
    9 k- t9 t( B0 |2 J/ X* I+ U顺便说点小 tips , 1958年,全世界能自己生产150毫米以上的炮用钢的国家,只有6个,现在也没超过10个。
    . d- \0 m5 x' R( `6 r/ U$ K( w& X
    / F, V9 L8 q4 x: Z% U7 t 7 k2 J+ d3 M- R8 R7 G
    # h  l& c; |! v
    老大还研制过反导大炮,这种事你把常公杀了也不行啊。
    ! f: Z! W9 c  G# Q* a
    1 g2 v0 r5 Y" n1 z' _0 ]现在想想,他们已经疯了,不是小平同志上台,还真hold 不住了。
    - e7 D: H* j- h0 P# {' n; d
    $ w9 G+ d5 r: r2 S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个话听起来是个笑话,那还看你是什么时候说的,有的时候说压力还是很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22#
    发表于 2012-1-10 02:2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1-10 02:33 编辑 0 v2 Q  }& p; X0 y1 v

    7 u1 j, L/ m1 E1 a, ^- d! _* E$ k/ x解释所谓 的"理论联系实际" 问题。
    " n% C* }$ M( R+ O: C/ c+ H
    3 {( ~" l' `4 H! ^- U! [在科学的早期,科学和技术是不分的,胡克曾投身于制砖、玻璃、肥皂、盐、糖甚至烟囱的制造之中,波义耳曾参与过矿井水泵的设计和实验,牛顿非常热中于解决由航海引出的技术问题,而皇家学会更是承担起鼓励、组织并引导科学家注意发明活动的任务。% i3 N6 Q2 l; v. a- v4 ~

    1 A8 M1 K" o6 B1 H近代科学和技术才分开的,这是社会分工、专业分工的结果。
    / r9 T% F3 {( ~& s' b$ c
    , s0 A: s6 f2 p& _9 A) [6 y0 y6 ^人处理问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按照需求从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人类已知的知识体系中往外抽。然后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矛盾,科研活动中的矛盾,就是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连续的过程,甚至是无规律可循的。
    : Z; q& R) N4 U) H" |4 o4 W
    , {$ [) T3 B! f% z) v这就引出了在工程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预研”。不能这头客人已经来了,那边还在等米下锅呢,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 V) s& i' |9 r( k- D7 H& T2 l; s) D& ?' Z/ D
    必须把有待突破的问题,提前进行研究。这是一点,而且基础科研的研究也有其独特的规律在,他是以揭示规律为目的的,本来就不考虑怎么用。
    + f, c$ g7 V/ c5 p
    1 s1 m7 N! u% t. Y/ X9 j. t1 {如果用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进行基础科研,是搞不好研究的。这是这样的学科的独特规律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23#
    发表于 2012-1-10 18:5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1-10 18:54 编辑
    & o& \9 W& E3 x0 [1 p) _0 k5 ]& r
    1 r/ K1 i7 x2 r0 j8 C! j4 T1 B5 E" }按照兵工集团网页上的说法,东北军区当年已经有比较完整的科研机构了。本来不用往下扒了,但是出于兴趣继续扒,扒裤衩。, e5 }4 X6 M( X
    9 ~; v/ v3 S: m, D$ \' {; v, o& F
    http://www.cngc.com.cn/cn/newsdetail.aspx?id=19468/ L9 e! G  W* p0 P7 a" G) D4 w8 J

    , ]( j9 s8 W: d, ]俺也成真相帝、扒粪者了,八婆前来拜访8 `9 `7 B& L9 ?* H

    2 u, h5 f' I1 M还有一篇文章   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兵器工业   提到当时研制小组的组长叫吕去病。
    2 M5 G+ ^, z, @" ^" q8 F7 [7 I. {& j' Q% j; j
    http://k.ifeng.com/zhigeguofang/2393563% @  T4 G( p( i7 r

    . ~1 b8 t# W0 z, l' p3 n! D0 w为什么仿的是铁拳而不是巴祖卡?
    + H* n9 l  |5 k" G, w# k  m. g0 C/ k: m3 g
    研制小组的组长叫吕去病,就是一条重要的信息,因为吕去病是60迫击炮的设计者。2 q, F6 H7 C- t& R! J
    ' H) I! q1 a: {% o5 D3 t
    那迫击炮和火箭筒又有什么区别呢?0 J( l5 S# L) {3 `4 z5 ]

    + R: N7 o8 |; a' N迫击炮是弯曲弹道,用于打击障碍物后面和战壕里的有生力量,迫击炮的缺点是不能直射。不适宜打击短距离上的坚固工事、坦克装甲车辆。这方面就需要有平射炮。但是一般平射炮重量体积比较大,不灵活。所以二战以后出现了火箭筒。& F: [+ Y! |9 O: G9 I

    + X+ ~4 \& V- T0 V3 ?2 m6 ?答案很明显一个是直射武器,一个是曲射武器。" @6 H" Q) W: _, [
    6 L, G  c: G- |5 C0 }6 }
    而铁拳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使用习惯,发射姿势比较特别。一般而言,发射者将其夹在右腋下,左手固定方向,弹头向上,射出后利用抛物线攻击坦克顶部。这种类似于迫击炮的弹道方式非常有效,铁拳的扬名更多的还是因为其独特的攻击方法。
    % T( y8 k$ I" u! U* }- W6 K. m' t* T
    答案呼之欲出了,90火箭筒不可能是仿制作为直射武器的巴祖卡,而只可能是仿制作为曲射武器的铁拳,这也是为什么调来一位迫击炮的设计者作为组长的原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24#
    发表于 2012-1-11 08:41: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1-11 09:03 编辑 " z7 \! v$ k0 S3 S! C& j

    ; N0 A8 k$ B3 w# A6 X" D' h一直认为旧中国“一穷二白”是选择性忽略了这么一个事实,在“大炮巨舰”时代——航空时代是二战后才开始的,日本在国际上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
    2 h  C0 r* g0 a
    8 j& ?: [5 A2 P5 J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中国真是一个非常弱的弱国的话,能撑这么久就很不正常。
    ; j) w! k9 z( F, V8 Y% j
    ! ~$ |1 ^+ l, d( r如果历史教科书写的不错的话,华盛顿条约——即《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日本的战列舰数量仅次于英美,相当于现在的五常的地位。' e( h& v+ Q. J
    5 j2 b9 a- `" s2 o( ^4 p0 G
    《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反导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这些限制军备的新条约又多么像旧条约啊。4 U# A- y! G4 o+ f' n
    + L# v- I1 z& J7 o9 Q' _' r6 D
    3 B  ?/ [6 a1 a2 |. I' r# H, J( o8 M
    真实让人颤栗,他想胜过日本——不是战败后的日本,而是概念上的日本,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z- o+ G  t, J5 I& V" M, ^0 ~: U$ }/ A! L
    打开始(北方方言),他就没想到好好过。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25#
    发表于 2012-1-11 17:4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1-12 07:01 编辑 9 L/ H2 ?, Q3 J5 _& d8 _$ a
    6 P1 E7 J) f$ t8 u/ i3 I
    国家资本主义0 \& X, c) H& z
    5 y" V+ i) Y2 ?: s
      “国家资本主义”这个词,在手头能够查找到的相关著作中检索,最早见诸于列宁在1917年9月写的文章《大祸临头及防止之法》。由于书是苏联1947 年外文出版局印的,这个名称可能和后来的文章名字略有出入。当时俄国沙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年后在东线战场上败于德军,工人和士兵通过武装的“二月革命”,迫使沙皇下台。沙皇下台后,政权却被资产阶级的政党接管,建立了一个“民主的”过渡政府。这个过渡政府非常松散、软弱,尽管面对整个国家因为战争导致的饥荒和大规模的失业现象,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却还整天考虑着履行协约国条约,继续与德国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写了这篇文章,并提出应对之策:由国家实行监督、监察、统计和调节生产和流通,规定生产中劳动力的正确分配,爱惜民力,消除对民力的浪费,加以节省。监督的主要办法是银行国有化,大型垄断公司国有化,取消商业秘密,强迫中、小工商业者实行合并,强迫人民联合于消费合作社。同时列宁指出:强迫把工业合并到组合之中,是在德国早已实行了的,这是“国家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办法”。针对一个特例,既战时最缺乏的食品面包而言,列宁专门指出德国是“最准确、最精密、最严格调节消费的模范国家”。此时离“十月革命”仅距一个月的时间。在该文中,列宁还有如下最重要的一段话: 
    * @% |% N4 b" E! E" k4 R7 V+ B  “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那末任何起义也不会创造出社会主义,而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完备的门阶,是历史梯子上的这一级,即从这一级到社会主义那一级是没有任何中间级段的。” 
    4 k! {& @+ D' l
    % E4 d& F" j0 _: J$ N6 y# c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四年,既1921年4月,列宁又写了一篇重要的文章《论粮食税》,在这篇文章中,列宁指出当时苏联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1.原始的小农经济。2.小商品经济。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国家资本主义经济。5.社会主义经济。在这篇文章中,列宁重申了他在1917年革命前夜的观点,指出1921年苏联的两大经济重点:一是继续加强国家资本主义,用国家资本主义挤垮和控制私人资本主义。二是把小生产和农民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在这个时间段中,列宁领导革命的最重要的步骤是实行新经济政策,向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经济做出让步,解决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同时用新的手段加强国家资本主义。这个手段不但包括了进一步加快国家所有的大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包括了大规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苏联的经济,还包括了向外国资本出租和出借国有的矿山、工厂等等。 
    ( L. Y# \: V1 O$ R2 B- D4 ?7 x: i8 C4 W4 o- L+ V; o
    国家资本主义的问题是怎么退出啊?日本、德国、苏联都是以崩溃的方式退出的,唯一成功的就是东印度公司。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26#
    发表于 2012-1-11 17:47: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1-11 18:01 编辑
    ; ]& m$ S' U, _' e0 G7 R" U. C) i' o2 q" R' R
    为什么不是市场,科斯的研究* t" i/ {* D5 N2 ~$ b$ ]

    7 M* D/ o# P7 R: B' I: N, A+ J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大部分我们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合适的商品,但是有时候确实买不着,或者说市场上有但是搜寻的成本太高昂了。! i: p% U* ]& F

      c6 k- I3 b! M, p4 j/ o没错,科斯提出了一个成本的概念,就是在市场上买不到的东西,或者在市场上买成本太高昂的东西,一般我们都会放在相对于市场的内部生产。这个内部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公司。) J5 W2 h) ]  J! \. z
    8 O6 D* Y( k4 Y0 J6 F, I
    这个概念放大了说,就是有些东西在市场上买不来的时候,并且以公司的财力也提供不了的时候,将会有一个更为庞大的能够调来更多资源的巨兽出现,这个巨兽就是国家。$ E* A% A" f' ]" ]
    " {: ]6 v+ F. [7 R6 p) B$ K  U0 i
    好多好多年以后,我们才摸索出类似NASA 这样的科研基础研发体系,这也是学习美国体制的结果。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1 14:11 , Processed in 0.03438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