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马丁 发表于 2011-12-21 22:41 ( c1 V, a% P5 N- r' K' t7 F, I* ~
蜜蜂的故事挺有意思的,不知有没有原始出处?
" `* T* |7 B0 C( T& r' h$ Q! K0 W: R8 M, p
我在这里找到了。http://latimesblogs.latimes.com/money_co ...
z) f0 K/ [) J7 ? r' y不知要什么样的原始出处?如想了解更多,google "imported honey in U.S."等词条,你要想看的都会有。0 s% S! t$ i3 E/ }
; Z& M2 {- Q; P, E/ N1 Q: M质量掺假问题,我们另议 -- 这是中方不孝子所为。掺假多了,不用老美绞尽脑子防堵,用不了几年,中国蜂蜜自行退出世界市场。这样的例子已经不少。中国对质量经济学研究还不很深入,中国人对质量问题的正反两方面认识都还不足。" z F/ j4 d2 k% \: t) `$ g
0 L$ ~: h, r9 f7 u* r' d/ F
你说的"单纯的买卖..."等,这是个观察问题。每一种物品或服务,如果仅限于买卖的表层,那都会是种特殊买卖,都会和"单纯的买卖不同“。"学生付钱买的是学位,不是知识",那就更不对了。从哈佛到你所能想出的最差的野鸡学校,能想像出哪一所学校是只卖文凭而一点也不卖知识的吗?恐怕不能。私塾不卖文凭,可学生还是想翘课。最好的哈佛卖的总是知识了吧?那儿的学生翘课的一样不少。- a, u- `+ j+ }% R# Q+ w% W. s
' {6 O# [" L7 Q" P买一个苹果,可能是自己吃或是送人(如是自己吃,可以是今天也可以是明天),但无论是自己吃或是送人,是今天吃还是明天吃,你都得到一种幸福感。花钱受教育,为的也是自己的幸福,只是这个幸福的来临是在明天,而牺牲/放弃的是你本应今天可以享受到的幸福。以今天换取更好的明天,这就是投资,就是教育的本质(教育也有作为消费品的一面,在此省略)。
d( t9 c" g1 A; {5 M$ X% y0 ?2 N4 Z; O5 J% S7 u; y9 F2 ]0 i
但学生并不因为教育是这么好的投资就不翘课了,也并不因为学生花钱买的是将来有用的知识就不翘课了。要想明白翘课或不翘课的道理,可以考虑这么一个思维:某一天某一节的课的作用或价值不是那么大,但整个学期或一门课的价值是很大的。在那某一天某一节课,一场电影或陪女友吃饭约会的价值可能更大,因此翘课。但一般期终考试时,没人翘课,就是不得已翘课了甚至病了,也会要求补上! 为什么?因为期终考试的价值大过"会女友"。. d8 h+ `; t, z9 o
) b2 m: @2 d3 W9 l5 j+ S: p$ C
当然,在论坛写这小段子,主要为了乐。行文措辞不很也用不着严谨。你就只当一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