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8-3-21 17:48 编辑 + k: R( I! D1 N1 }1 U: ]5 X, q
0 P8 ]+ X- P( }! ^) m' y% m }1 u在特朗普的新《国家安全战略》里,俄罗斯与中国并列,成为对美国的主要威胁。俄罗斯威胁主要存在于欧洲。美国坊间对中俄威胁的评价是:中国才是真正的威胁,俄罗斯只是烦人而已。但毕竟列为主要威胁了,不妨看看俄罗斯是怎样的威胁,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对美中俄三角意味着什么。. g0 l' [ H; a, ]
- u/ M" e. [" r8 h3 W# B
对于军队建设来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在冷战高峰,苏联GDP一度达到美国的40%,但军费占比大大高于美国。按照美国海军学院有关研究的估算,在整个冷战时代,苏联军费与美国大体相同,在整个70年代甚至略高。其他北约盟国的军费总和约相当于苏联军费的一半,而华约国家的军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美国加北约对苏东集团在军费开支上约占1.5:1的优势。里根时代大举增加军费,但实际上只是赶上并超过苏联的军事开支,实际超出的幅度并不大。9 u5 n% N. q6 u/ L- V1 H
- R o; b# S0 Y% d5 K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断崖式跌落。普京屡次誓言要重振俄罗斯军备,但在刚有点意思的时候,就受到石油价格暴跌的影响。石油价格暴跌前后的2015年是俄罗斯冷战后的经济高峰。这一年,包括美国的北约GDP总值约30倍于俄罗斯,军事开支总值则是8950亿美元对520亿美元,“只有”17倍。西方不仅占绝对优势,还有显著扩大优势的潜力。此后,由于经济困难,俄罗斯与西方的差距继续拉大,但俄罗斯依然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威胁。
, c% N7 F# `" @) t( o: h/ o5 U& i! w% @" {7 w9 n8 t
在冷战末年的1989年,欧洲战区的苏军兵力达到55.5万,加上华约盟军54.9万,总兵力约110.4万。北约方面,驻欧美军兵力为20.3万,北约盟军48.8万,合计69.1万。苏东集团享有1.6:1的优势。理论上进攻方需要3:1的优势才能确保胜利,但苏东集团的40万兵力优势可以在关键战场形成局部优势,达成突破和分割歼敌,实际优势还是很可观的。! R5 M" {, p/ h$ p% g$ Q
7 G, V2 w4 M2 E; s4 L$ d+ ]3 ?$ E
总兵力是一方面,兵力构成是另一个方面。在主战坦克方面,1989年的欧洲苏军拥有18180辆坦克,华约盟军另有11125辆,合计29305辆。驻欧美军拥有5000辆坦克(包括常驻部队和前沿预置坦克),北约盟军另有6829辆(包括所有西德和其他欧洲盟国部署在德国的坦克),合计11829辆。苏东集团享有近2.5:1的优势。' r0 b0 S+ n. b9 Y2 `
" Z& M- V( y2 _$ @
但在战术飞机方面,不考虑海航的话,欧洲苏军拥有2655架,华约盟军1851架,合计4506架。美国空军拥有637架(所有常驻欧洲的作战飞机),其他欧洲盟国3613架(所有欧洲盟国加上加拿大常驻欧洲的作战飞机)。苏东集团只有有限优势。考虑到飞机性能、航程、载弹量差别,苏东集团实际上没有优势。$ D! |; f8 p' \/ y! y( {% {
D0 u' R8 R1 G
冷战时代是美苏全球对抗的时代。美军在欧洲之外还有很大的兵力,苏军同样如此。如果战争只在欧洲爆发,双方都能调集更多的兵力。但考虑到对抗的全球性,可以向欧洲增援的兵力数量并不确定。
( F, D7 c5 S. `9 w. f! j# v: V/ d' n) q( O/ ^
但冷战结束后,在欧洲实力下降的不只是俄罗斯,北约集团的实力下降也很严重。1991年到2016年,即使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罗马尼亚等前华约国家加入北约后,中欧、北欧的北约兵力依然下降几乎2/3,驻欧美军和德军是北约的中欧主力,兵力下降也最显著。! k6 }* [3 z, S4 D
s& D# N5 _0 ?9 U3 Q: C
在波罗的海战线,俄罗斯甚至以7.8万对北约的3.2万占有显著的优势。考虑到北约3.2万中有1.86万来自波罗的海国家,这些军队在装备和训练水平上不超过冷战后期苏军,低于当前俄军,战斗力要打很大的折扣。俄罗斯的实际优势更大。
% i/ @- E0 J2 ]% c" \
! z" W3 K$ M' L另一个问题是地理因素。除了极北苦寒的科拉半岛与挪威接壤的一小段,俄罗斯与北约的实际接触线只有在波罗的海地区,包括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有乌克兰隔着,土耳其有格鲁吉亚隔着。如果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保持中立,波罗的海就成为北约陆军可能与俄罗斯陆军直接冲突的仅有地段。
9 E, B9 m4 D$ J* i5 \" B7 Y b% W
7 U6 v# m4 \; O1 c: Y但这里又不是连贯完整的战线。历史上属于东普鲁士但在二战后割让给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地区(旧称哥尼斯堡地区)锲入波兰和立陶宛之间,与白俄罗斯形成一个只有50公里宽的走廊地区。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是俄罗斯仅存的可靠盟国。一旦战争爆发,波兰-立陶宛走廊与加里宁格勒必然成为争夺的要地。北约得手的话,加里宁格勒的精锐兵团和波罗的海舰队就被包了饺子;俄军得手的话,波罗的海三国与波兰的陆地联系就被切断。在圣彼得堡和加里宁格勒两端夹击中,北约与波罗的海国家的海上联系也难保。
8 p) |; W; R6 y c
0 c v4 ?! D6 l. _3 J' y: O! w2 {* U$ D3 b这是一片平坦的地区,不乏草甸和沼泽,最适合重装突击。二战苏军在这里发动了巴格拉齐昂战役,有说法这是二战苏军战果最大的战役,德军此后从败军走向溃军。相信北约方面和俄罗斯方面谁都不会忘记这一段历史。* I3 b! o& p u, a5 R
+ d! j: k$ n2 ^- `; i1 V7 ^在2000年到2015年间,美国陆军的重装旅和装骑团从19个裁减到9个。2012-13年间,美国陆军在德国的最后两个常驻重装旅也撤编了。到2014年,驻欧美军的坦克从冷战时代的5000辆降低到一辆也没有。冷战时代,德国拥有几千辆坦克。到2014年,只剩244辆,其中只有不到100辆能够投入战斗。巴尔干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只有轻装甲部队,根本没有坦克。波兰在2000年加入北约时还有1700辆坦克,到2016年只有不到1000辆了,其中3/4是老式的T-72M。 A) e5 I( j) ]/ m0 o6 C# C
: W2 F: S6 t' \) U/ t美军已经重新开始在欧洲轮驻一个装甲旅,波兰开始用“豹2”坦克更新老旧的苏式坦克。北约也向波罗的海地区派驻了相当于一个重装旅的“前沿增援战斗群”(eFP),尽管装备上与传统重装旅相比还是偏轻。
b ?# O7 D& `0 Y" ^
/ E: o" ]. D0 H, |* |在俄罗斯方面,陆军建设有重回重装化和大编制化的趋势,用意显然在于常规的高烈度战争条件下的重装大兵团突击,而不过度纠结于灵活反应。2013年,莫斯科地区的两个旅扩编为两个“小师”,每个师大体相当于两个旅的实力。更多的“旅改师”还在进行。俄军还在西部军区组建了两个军,两个机械化旅从中亚调到西部,另外组建了一个新的坦克旅。空降兵也扩编了1/3。俄军的志愿兵比例大幅度增加,演习强度大幅度提高,更加贴近实战,训练水平和官兵素质显著提高,在格鲁吉亚、东乌、克里米亚和叙利亚都有出色表现。
6 o: C5 N7 L; n \$ _; o* i2 I1 q4 \, p* x7 ~
相比之下,在后冷战和反恐战争时代,北约军队大面积推动轻装化,把重点从常规的高烈度战争转向非对称的低烈度战争。, Z3 i; `9 P+ t! D
* ^( j; s# r& ]" f" @
在波罗的海战区,俄军的坦克优势更加明显:752辆对129辆。在这里,假定北约的“前沿增援战斗群”的三个营级战斗队各配属一个坦克连,另外在波兰的美军重装旅及时开进战区。俄罗斯方面则只算入西部军区的现有坦克数量,没有算入加里宁格勒部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配属坦克。据估计,俄罗斯陆军共有2700辆坦克。
5 p. P7 ~: i, ^7 V0 `
+ Q8 C7 M' S2 Z; l0 O+ A0 J
. A& y' ?" u6 x- n) @冷战时代欧洲势力划分% x% p7 {2 p4 g8 _9 \
. c/ h4 p( |; b- o: l7 K8 K
( M5 n/ h2 y3 I8 M7 N$ {/ z1989年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在欧洲的主战坦克和作战飞机数量对比
0 ~9 {# x0 S7 y' s
3 T! l8 C! p! H. Q
" A/ t' c3 I9 ~1989年北约与华约欧洲兵力对比:美军(深蓝),北约盟国(浅蓝),苏军(深红),华沙条约国家(浅红)
3 n. ^0 {9 j$ L" z8 U' ~9 M" D: u( j m
3 y7 @; K" v& y* s5 l+ y$ d1 f+ R
北约与俄罗斯国防开支总量的比较
2 T+ ^' R/ { W
# F! s( ~. x0 z/ { h" I
! i- |6 u5 T8 }" h" d4 w' F波罗的海地区,北约与俄罗斯主战坦克和战斗机的数量对比
$ N w# Y- F9 m u- S4 K* [9 `4 a- r& Z
3 [5 _9 b) n( T. Y
波罗的海地区北约与俄罗斯作战兵力对比,北约军队中只有五分之二属于较有战斗力的美军和北约前沿增援战斗群(eFP)
& f; R2 x6 s5 d, q _$ M; A, t3 [
' D* Y0 G9 u- P0 Y! [
2 j. [8 P: ?/ P2 r- j
冷战后北约与俄罗斯兵力变化
: R+ ^% O2 P: o
8 L/ Q) G5 j6 {" Y0 }, D7 _
( a; L1 z# k7 x- Q( X
位于中欧和和北欧的北约地面作战人员比例" }/ u4 c6 H9 x
9 x8 T+ b/ k: J/ r
( D( M7 e- N0 F6 {- Z, W& M3 `5 P: H6 V俄罗斯防空圈分布& q! A* Z, B+ b
e5 F) A9 b, I R2 u
但北约方面在空中力量方面有决定性优势,拥有2928架美国作战飞机加2529加北约盟国的作战飞机。这是算入了美国和北约的所有作战飞机。飞机的调动非常迅速,只要及时下定指挥决心,北约方面确有能力集结这么多的飞机到波罗的海战场。俄罗斯方面也算入了所有作战飞机。双方都只计入三代和四代作战飞机,没有计入更老式的二代。' t! b' s* O! |; A6 H, u
4 ^; F* B7 m+ v
更具体地,在地面,双方可就地投入的兵力(等效为旅级战斗队)为:
0 Y* ?1 d2 |7 `% `6 H' s: d
" j+ }, }- W# F L) \北约方面:
7 r3 O: I, @, a• 2个装甲旅/机械化旅(“前沿增援战斗群”和美军装甲旅). n/ [* J* S' g5 I6 ?6 X
• 6个步兵旅/摩步旅(波罗的海国家军队加美军“斯崔克”旅)
' z6 ^6 Y8 z+ ~1 ~- }
5 a E) Y; u$ h8 @* x( h2 _+ f9 ]3 v俄罗斯方面:
4 D( O! J! E6 k) V! F6 E• 8个摩步旅" M2 V0 a: R9 l0 }# R: \" ?
• 4个坦克旅- A( s/ Y! \ B, Q0 [, T+ ]
• 6个空降/机降旅
: m+ Q- s$ k, [) i! W• 3个炮兵旅/ Y0 t% y4 @& l/ c) l+ o' l; U! n
• 1个火箭炮旅1 [0 x! P3 ]/ [1 Q* \( m
) @4 u, {5 |0 i+ C' o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数据中,波兰陆军没有算入。在波罗的海战争的情况下,波兰陆军的首要任务是保卫波兰领土和北约前进基地,而不是增援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同样理由,俄罗斯方面的加里宁格勒地区的兵力也没有算入。当然,如果爆发波兰-立陶宛走廊-加里宁格勒争夺战,这些兵力都应该算进去。俄罗斯方面的摩步团、空降团、坦克团直接等效为相应的旅,这可能夸张了,但即使对半打折,俄罗斯方面依然享有显著的兵力优势。俄军的炮兵优势无疑将得到最大发挥,以弥补空中火力的不足。这也符合俄罗斯军事传统和战略战术。下表为主要地面装备方面的对比。, ]% p k% ^, f6 L' ~, u
( w, e+ j+ S- J8 v
+ ]' k" y; ?" b; m2 X; i! a# F+ X8 t- C& Q1 o
但在空中,对比要复杂一些。一方面,北约方面的作战飞机不仅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还有俄罗斯方面尚不存在的具有隐身能力的四代作战飞机。另一方面,俄罗斯方面的防空优势是压倒性的。俄罗斯的防空网严密地覆盖了交战前线。如果算入白俄罗斯,北约的空中行动安全空间受到极大的压缩。这是俄罗斯对抗北约空中优势的最有力武器。% V" U2 C0 K+ K% e
& d8 T+ J: S9 \. i. u8 R8 [3 G
! G4 d; ^, v! T0 R" G
7 h5 W) l! H8 C* _& l) ~6 d6 u' ]
把范围扩大的话,瑞典国防研究局(FOI)认为,大规模战争爆发时,俄军有能力在几个星期里动员起包括装甲、炮兵、空中和海上力量至少15万兵力。美军也能动员大量的增援兵力,但需要几个月才能跨过大西洋。俄军还在继续扩充西部军区的实力。据估计,2020年前,西部军区的三个军将拥有三个摩步师、三个空降师、一个坦克师和四个合成旅,另外得到众多独立旅和战斗支援旅的支援,总兵力相当于26个旅/团,比现兵力水平提高约44%。其他军区的俄军还有9个军的兵力。
4 b# @ f% g: A7 m, ?) ~! y* D8 H
但把眼光局限在波罗的海地区是不对的。一旦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爆发战争,白俄罗斯加入俄罗斯一方几乎没有悬念,乌克兰加入北约一方也大概率事件。乌克兰倒向北约可能使得白俄罗斯成为脆弱的突出部,而白俄罗斯和东乌两个方面的挤压也可能使得一马平川的乌克兰不可防守,并对波兰形成直接压力。另外,俄罗斯西部军区固然强大,但计入波兰到中欧甚至西欧的北约兵力更强大。在高加索和黑海方向,土耳其的立场比较暧昧,但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方面也可以预期,只是离开土耳其的后援的话,能达到什么效果不好说。克里米亚有可能成为争夺的另一个焦点,或者成为北约在南方锁住俄罗斯的钥匙,或者成为俄罗斯在南方戳破北约包围圈的尖刀。这些因素会使得战争走向的不定性极大增加。3 \' A: i" k; @, r% M g) H0 Q
, p" }; o* K+ n( e1 c; [不过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方向无端主动进攻北约,这是一个伪命题。俄罗斯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低于北约,整体军事实力的差距更大。除非北约进攻已经导致俄罗斯的生存危机,而进攻波罗的海方向是从侧翼打掉北约进攻势头的有效战术,俄罗斯主动进攻波罗的海方向是愚蠢的自杀。普京不是愚蠢的人。俄罗斯在欧洲采取的是战略守势,而不是攻势。" \" w. W9 S2 [: u6 J" U2 b; V8 A
3 h3 \$ |8 ]& T; w) E& f但俄罗斯在战略武器方面十分高调。日前普京宣布了俄罗斯的“奇迹武器”,包括高超音速洲际巡航导弹、洲际核鱼雷和“萨尔玛特”洲际弹道导弹。
5 T5 }/ [4 ]3 b) i
% M$ y! b% z' B- J坊间对于前二者已经多有讨论,这里不再重复,值得注意的是“萨尔玛特”导弹。这是用来取代冷战时代最令美国不寒而栗的号称“撒旦”的SS-18洲际导弹的,事实上,“萨尔玛特”在西方就有“撒旦II”的名号。“撒旦”是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个机动分导的55-75万吨当量核弹头加上一堆假目标,只要一枚成功突防就可以对美国造成难以接受的损失。“萨尔玛特”可携带10-24个分导弹头(包括助推-滑翔方式的高超音速弹头),或者一枚5000万吨级当量的单弹头。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的新地岛进行了历史上最大威力的核试验,当时的“沙皇炸弹”就是5000万吨当量,离爆心55公里的塞维尔涅村的所有建筑统统被彻底荡平,远在挪威和瑞典都有建筑玻璃被震碎。按照计算,热辐射在100公里之外仍可造成三度烧伤。这是在4200米空中的空爆,但依然制造了相当于5-5.25级的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传播三周后依然可以被地震仪探测到。
8 ]. \7 f2 G4 V
+ w4 K# |9 L0 e/ \* ~) K/ l5 s“萨尔玛特”的尺寸和重量太大,只能从地下井发射。这是与现代洲际导弹转向机动发射的潮流背道而驰的,而公路机动的洲际导弹本来就是苏联/俄罗斯首创的。公路机动的洲际导弹与潜射洲际导弹一样,强项在于遭到敌人核打击后的核报复。地下井发射的“萨尔玛特”更加适合先发制人打击,最低限度也是探测到敌人发射后不等导弹落地就立刻发射的互相确保摧毁。这种放弃弹性、追求最大毁伤的目的不是寻求胜利,而是确保不致战败。
+ Q0 c+ Z" c. M3 z( A% f
$ x& W# _8 M/ C( i对于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俄罗斯摆弄这些针对美国的核武器,当然是威胁。俄罗斯也确实需要这样的高调,因为冷战后的这二十多年,俄罗斯太窝囊了。本来以为是在跪舔美欧的脚,却被按住脑袋吃了一嘴屎。不管是为了确保俄罗斯利益不再受到侵害,或是重建俄罗斯的自尊自信,俄罗斯有必要这样做。但普京也很狡猾,很会选择挑战的入手点。
3 f, _1 U X$ ]* j
$ L O: U* U4 M# I4 Y! R战略核武器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用的,大力发展的目的不是好战,而是不战。俄罗斯对此很清楚,美国其实也清楚。在后冷战初期,美国还真是走了一段战略核武器常规化的路。“战斧”巡航导弹最初是核弹头为主,用于常规攻击是后来的事,“核战斧”则在2013年全部退役了。B-1B轰炸机在海湾战争期间还是“全核”的,以至于全程缺席,但老布什之后,B-1B彻底取消核能力,现在是“全常规”轰炸机了。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博拉博拉山区追剿本·拉登失利后,美国也考虑过用常规弹头改装部分“三叉戟”潜射洲际导弹和“民兵III”洲际导弹,作为全球精确打击武器。在奥巴马上任之际,美国确实在推动用常规精确制导武器取代部分核武器,弄得欧洲人一激动,以为可以用诺贝尔和平奖临门一脚,推动无核化,闹了个大笑话。
1 G$ D& M+ @& R+ A& O
! ]- c' s$ { B4 Q5 X. M现在俄罗斯反其道而行之,重建互相确保摧毁,用核讹诈来制止北约对俄罗斯利益的继续蚕食。把门槛提高,把代价做大,这样反而维持和平,这是冷战的最宝贵经验。这也与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常规军力为重点的路线恰成对比。
! |' Z& Y! ?' X- ]
1 |1 E5 h$ F1 T; t核力量是用来保卫生存的,而常规力量是用来保卫利益的。核武器的使用门槛高不可攀,常规军事力量的使用门槛就低多了,使用非常灵活。正因为如此,冷战后美军建设的重点在于常规。也出于同样的原因,中国吸取了“银河”号、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教训,大力加强常规军力的建设。但俄罗斯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这道理就在于:俄罗斯国力严重衰退,在北约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尤其在“龙兴之地”乌克兰都可能倒向北约的现在,确保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已经没有力气在利益上寸土必争了。重中之重的苏-57都弄得那么吃力,其他陆海空军主战装备就别提了,只能炒冷战末期的冷饭,包括声势造得很大的S-400防空导弹,原型号编号S-300PMU3就说明了问题。
' P% v( i7 w/ @5 B y) O, L* D |0 r+ G6 e* r7 ^: F
俄罗斯对美国更大的威胁在于牵制。普京是个聪明人,他高调炒作俄罗斯重振军备,其实是把握好尺寸的:既要振奋国内士气,并阻止北约继续蚕食,又不能把自己树立成美国的头号靶子。核武器作为中看不中用的威慑性武器,其公关作用和实际军事作用美国是十分清楚的,中国依然是白宫到五角大楼的头号目标。但普京也确实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迫使美国重振核军备。 D( C' d) A2 m4 w
+ W8 _5 [+ n6 s) f1 Y; d7 w核军备比常规军备“省钱”,这只是相对而言。在美国的核三位一体中,“民兵III”洲际导弹已经难说是否还代表世界先进水平了,但“三叉戟D5”潜射洲际导弹依然是传奇般的存在,B-2隐身轰炸机依然是美国独有技术。只是这些装备都老化了,急需换代。难说冷战后的美国究竟是疏忽了,还是确实认为没有了苏联威胁,战略核力量的作用已经极大淡化,未来可以用常规精确打击完成大部分过去只有核打击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清楚的是,一强独大二十几年后,美国突然发现,核威胁重新抬头,而美国在核武器更新方面掉链子了,现在必须急起直追。“哥伦比亚”级核潜艇、B-21轰炸机、核巡航导弹、下一代洲际导弹(可能把“民兵III”和“三叉戟D5”的换代合并,一弹两用)都有这个背景。
# d/ n8 `2 [, v5 c2 {" k
& o" H/ @1 L- a) V普京也在巧妙地利用冷战时代的核军控协议给美国添堵。冷战时代的核军控是美苏两家的事。现在,英法两家的核力量依然弱小,但中国的核力量在悄悄壮大。中国核力量可能永远也到不了冷战高峰的苏联水平,或许也永远没有必要达到那样的水平,但比冷战时代的中国是要强大得多了。问题是,美苏之间的核军控协议不包括中国。普京在扩充核军备,但依然在核军控协议容许范围之内。即使俄罗斯核军备扩充到协议规定的极限,美国依然可以确保互相摧毁。但加进一个中国,核均势就不好说了。美国单方面撕毁协议的道义成本太大,而中国并没有兴趣加入任何美国主导的核军控协议。
5 B! }0 E( M9 d# o+ X3 W
) i) W' q6 Q o6 D. x1 e ^3 e" s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中程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的中导协议禁止美苏研发与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与陆基巡航导弹,这是冷战后欧洲安全的基石。但中国从未加入过中导协议,中国还研发并部署了大量中导和陆基巡航导弹,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常规弹头,带末端制导的中导还可用于反舰。这使美国陷入了在亚太的单方面军控的尴尬局面。) \& P8 N& K! ]
# u0 n2 m; z# B Q2 ~$ F& f
美国有意撕毁中导协议,但这又解放了俄罗斯的手脚,北约欧洲盟国将承受俄罗斯中导和陆基巡航导弹的巨大压力。俄罗斯对美国扩大战术核武器使用范围的对等回应则进一步增加欧洲的压力。这也是欧洲盟国对美国的新核战略暗地不安的原因。, t; ?& d/ w& l) o
4 o0 R6 h" Q( ]2 Z在亚太,美国部署中导和战术核武器有明显的战术好处,南海岛礁是理想目标。但这些武器的部署地日本和澳大利亚就要睡不着觉了,因为中国不可能坐以待毙,中国核中导的目标可想而知。% k1 j' r: q8 V
2 b6 k ]9 W3 a
这是在核武器方面。在常规军力方面,中俄的角色反过来,美国患有军事优势强迫症。中国不仅在数量上正在充实,在技术水平上也在迅速赶超美国,歼-20、055大驱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核电弹航母、安静核潜艇呼之欲出,轰-20也在“蠢蠢欲动”。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迫使美国卷入军备竞赛。
. A5 h, i. Q0 `- C. T6 _/ N+ X# S) \ D3 s; J& W6 I
美国要保持整体军事优势,就必须在核军备方面重建对俄罗斯的优势,并同时在常规军备方面保持甚至扩大对中国的优势。这是不可承受之重。% P; }& O8 H& G9 y
8 |% I$ [0 [' c/ S) j
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正在进入扩军备战新时期。现在还难说这样的大投入能在高债负、低增长的情况下维持多久,但俄中这样在核常和欧亚“目不斜视”的默默的协调挑战有效地分散美国的实力,在客观上对俄中都有利。
" _. U: _( F9 j: G c4 r0 a+ c5 K* H* ?% Z9 S! f# g' t
在任何力量博弈中,三边结构才是稳定的。但像三国演义一样,三边中常有两边站在一条战线。通常是老二与老三站在一边,但也可能是老大与老三站到一边,很少会出现老大与老二站到一边的情况。但这种统一战线也是不稳定的。在冷战时代,美欧联手,对峙苏联,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打边鼓的。现在,轮到欧洲打边鼓了。没有了苏联压力,欧洲尽管在总体经济实力上远远强于俄罗斯,但缺乏凝聚力,形不成有效的政治军事力量。现在是中俄联手,对峙美国。美国依然是老大,中国老二,俄罗斯是遥远的老三。
8 d4 S7 O) R4 H# Z! n( R, d7 L. M$ ], e; _: y6 T
但中国这个老二是坐二望一,赶超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过于强大”的中国并不符合俄罗斯利益,地广人稀、得之不义的远东既是俄罗斯的财富,也是俄罗斯的心病。中国成为老大可能成为美俄联手的契机。特朗普当选前后美国战略界联俄制中的思路对中国是特别危险的信号,眼下由于美国国内国际政治因素而搅黄了,但这个长远威胁还是存在。
* C! n" M; n6 l3 s6 z, O
% Y# u3 `$ O, S特朗普当选与俄罗斯的关系依然在调查中,但调查本身就显示了美国政治和社会心态中对俄罗斯的根深蒂固的敌视。长期冷战的积淀使得与俄罗斯走得过近成为政治不正确,两党争斗更是使得与俄罗斯的任何瓜葛都成为政敌最得心应手的把柄。
8 P9 F8 P8 ?8 B' {+ E8 D D9 T" C$ Q7 @$ Q: P
另一方面,美国是世界警察,但美国的心理故园在欧洲,美国难以无视欧洲的安全利益,欧洲也不愿让美国甩包袱、自己承担主要的防务责任。把美国的战略重心依然栓在欧洲,这是现在欧洲和美国国内的“亲欧”势力大力炒作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方向的威胁的原因,英国对俄罗斯间谍中毒案的激烈反应也是在强调俄罗斯威胁。. O; c# }" ]1 D; Z% P4 c4 J0 @
: o% z. Q8 P' n5 R" B俄罗斯以战略核力量为重心的军事重建则有离间美欧的用意。把矛头直指美国,越过欧洲,近交远攻,既淡化欧洲盟国作为前沿屏障的作用,又把冲突门槛大大抬高,间接争取周边和平环境。
8 ?. a6 y# B5 S0 r; b
; g, S2 b. b O在美中俄三角中,中国现在处于有利的2对1位置,但必须对这样的三边关系的不稳定性保持清醒认识。普京在安大线问题上的反复充分就证明了他随时乐意抛弃中国。8 T4 S4 [; q# [- r; N4 ~/ |
1 v- U- D/ V5 t中国正在推动基于共赢互利原则的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在地理上与美国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提出的边缘地带大体重合。在地缘战略的陆权理论中,不管美洲如何发达,欧亚非构成的世界岛才是人口、文化和经济重心所在,其心脏地带是从伏尔加河到长江、从喜马拉雅山到北冰洋的广袤地区。心脏地带的意义在于天险环绕,具有天然的防御稳定性。在现代交通工具的支持下,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c- X7 ?% _5 x& A
`+ l4 R2 P6 J( H4 `4 B斯皮克曼将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结合发展,提出边缘地带理论。这是环绕心脏地带的沿海,是心脏地带进出海洋的必经之路。斯皮克曼指出,掌握了边缘地带就掌握了心脏地带;掌握了心脏地带就掌握了世界岛,单一强权控制下的世界岛是美洲、澳洲、英伦、日本加起来也不可能匹敌的超级强权。9 _: a$ w, `+ x6 O8 g
; _ x7 O+ S) H! j( H8 n
苏联解体了,但俄罗斯依然坐拥心脏地带的大部。中国不仅坐拥余部,还是边缘地带的东南段的主体。一带一路则构成边缘地带的南段和西南段。中俄加上一带一路国家构成非洲以外的世界岛的主体,可算准世界岛。难怪美欧对一带一路像踩到尾巴一样。! \0 X6 L% N8 p! k* }/ `
. Z, k& r" u1 l0 A
另一方面,日益强大的中国如果控制了边缘地带,也将在事实上“包围”了心脏地带,对俄罗斯也是可观压力。人们对北约东扩对于俄罗斯的压力早已熟知。这是横在俄罗斯脸面上的一把刀。中国在中亚的悄悄的渗入与北约东扩当然性质不同,但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也是悄悄摆在腰背旁的一把剑。' X4 ~( r. E7 r: [( }: W
: x! [5 Y1 l" j9 ~
中国不会因为“友邦惊诧”而放弃推动一带一路,但这也可能对俄罗斯的战略选择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
! V( z7 W2 `3 i
% G; \$ R6 N u! Q' b俄罗斯是威胁吗?对谁是威胁?是怎样的威胁?在近期还是远期?这还真是问题。, L/ z* O) ~/ h4 i8 R2 e0 I* 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