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8-1-30 10:39:30
|
只看该作者
6 q, w6 N4 Y$ B0 _# J$ j2 I& Z过犹不及$ f J6 M9 _! [- j, q* x
* i2 e) h! c/ G6 q, G5 @0 }) W! T _
和战斗手枪不同,自卫手枪使用概率极低。绝大多数场合下,开火距离仅有数米,最多不过十余米,因此对弹容量和威力要求不高。但另一方面,却要求出枪迅速,不必平日里苦练枪法也能大概率击中近距离人体目标,而且尽可能不需要过多的保养维护。此外,由于自卫手枪很大程度上是给使用者壮胆和应急之用,其在各国装备体系中的地位低下,因此要求尽可能廉价。尤其对于国力并不算强盛的日本来说,对这最后一点尤为看重。2 _+ L8 d1 A, Z9 l: d
! g% D" u5 E' l5 H+ o
南部麟次郎于1934年最终完成了自卫手枪的设计。因为1934年是日本神武纪元2594年,故命名为南部94式手枪。该枪枪全长187毫米,枪管长96毫米,全枪重765克,枪口初速305米∕秒,弹匣容量6发。
2 ]" x5 I6 x" q- g' X6 f4 F: Z# H6 s% \' l M q" p& b! C
+ Y( {5 H7 e/ Y5 z' |4 r- _
1938年出品的南部94式
+ v6 l9 Z& P5 L6 e& {
( q5 n5 _0 b1 W* k1 f在自动方式上,南部94式延用了南部14式枪管短后坐的自动方式,但却把后者的击针平移式击发方式,改成了击锤回转式。
# j# f) h( v: q* x2 u6 ^7 j0 b4 l
- G. t0 C, _; ]7 O, c击锤回转式的击发机件通常由击锤、击锤簧、击针、回针簧等构成。击针平移式的击发机件则只由击针体和击针簧这两部分构成。看起来,后者的零件更少。但实际上,击锤回转式的击针只负责击打枪弹底火,其待发阻止由击锤负责。而击针平移式的击针却要承担击锤回转式由击锤承担的待发阻止功能。因此,击针平移式的击针就不能象击锤回转式的击针那样只是简单的一根钢针而已,它还要具有能够担负阻止功能的待发凸榫,其几何形状要复杂得多。而且因所处部位的限制,其体积又还不能过于粗大。这就对加工工艺与材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由于击锤回转式的能量储备与击针待发分别由击锤簧与回针簧两部分担任,其对两根弹簧的要求相对简单。而击针平移式只有一个击针簧,它既要承担击针的待发,又要负责储备击针能量,其疲劳程度以及对寿命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 `% ]4 ?0 v) R: {: A* P; [0 f
& r! M0 O- z; R! D: I& q
* T1 J; B" x+ a- ^) ]% O1941年生产的南部94式加工工艺尚好* G1 z4 x, [( F- N' l: l
; L) [3 Q: f) r& r3 `6 t: U
因此,采用击锤回转式的手枪,其优点是对击针与击针簧的材质与加工要求低,可靠性强,缺点是外露的击锤容易勾挂衣物影响抽枪。采用击针平移式的手枪优点是外观平滑,但对击针与击针簧的材质与加工要求相对苛刻,可靠性也不如击锤回转式。从这一点来说,南部94式改用击锤回转的击发方式,是利大于弊。为尽可能降低外露击锤勾挂衣物的概率,该枪的击锤被设计成了单动内置式。% e i' b5 `9 P ~; }& G$ F5 [
+ R6 g, l2 c6 K: S1 ~2 Z1 @
任何设计师入行的时间一长,便会形成自己设计习惯,或曰设计风格。南部麟次郎也不例外。在设计南部94式时,他将南部14式的弹匣不到位保险,以及击发联杆通通移植了过来。只不过,为了尽可能减少加工工时,降低造价,设计式作了个“变通”——将原本内置式、上下动作的击发联杆,改成了外置式、左右动作。为此,南部94式枪身左侧被铣出了一条凹槽,当击锤被压倒时,这条凹槽就卡在了击发联杆末端的阻铁上(南部14式是击针上的凸笋卡在阻铁上)。当扣动扳机时,击发联杆向左移动,阻铁解脱,击锤向前击打撞针。
! {& b4 k2 z7 B% o+ E0 J$ `
" H$ A s2 o' N- {
) D+ `' ], \' E ~7 r
1944年生产的南部94式,表面工艺惨不忍睹。* K2 E! ~% v7 f" M2 Z" i, ]
$ b* \& _4 N; K3 X/ N( y
在自卫手枪上追求降低工时和造价,本无可厚非,但凡事过犹不及。在这个问题上,每每以“工匠精神”自诩的日本人,往往会钻牛角尖走极端。南部94式手枪的主要缺点,基本都源自这根外露的击发联杆上。因为追求轻薄短小,击发联杆被设计得相当单薄,受到撞击或射击产生的震动时,极易变形移位。而击锤上的凹槽又很浅,击发联杆稍有变形,就有可能卡不住阻铁,从而造成哑火。此外,子弹上膛后,如果手枪跌落,或受到撞击、挤压,暴露在外的击发联杆极易产生左右位移,从而使击锤解脱,造成走火。在《军舰岛》中,主人公李姜煜刚捡起南部94式,就因对该枪不熟悉,无意间触碰到击发联杆导致走火,不但吓了自己一大跳,也引起了日本代理所长的注意,直接导致了李姜煜中弹负伤。这个桥段,将南部94式易走火的缺陷表现得淋漓尽致。0 T7 e' {: {1 {2 s
" O/ ^" j6 _% b2 B, ?
此外,为降低工时和造价,南部麟次郎还将南部94枪一些形状、结构复杂的零件,分解成几个单独的零件。除弹匣外,就没有一个组合部件了。仅那单薄的套筒,就由5个零件组成。如此设计,增加了分解组装的难度倒也罢了,因为自卫手枪毕竟不要求经常维护保养,可击发联杆和扳机不是一个组合部件,问题就大了。因为南部94式的击发联杆和扳机是相互作用,却完全分离的两个零件,因此该枪的手动保险锁住了扳机却锁不住联杆,膛内有弹时极易走火,完全形同虚设。为此,在该枪的保养使用说明书里,特别强调此枪不宜带弹携行,最好在使用前才推弹上膛,以确保安全。这个奇葩地规定,无疑极大降低了使用者临阵的反应速度。对于自卫手枪来说,是一大败笔,但也确系无奈之举。5 A$ L# x5 W: d( B* _5 z; ^/ l
, ?2 ~. ]- F7 X6 G, f
除了这致命的易哑火和易走火问题,因为要降低加工难度,南部94式设计得不够紧凑,外观上呈现出一副“细脖、大肚、小短腿”的难看模样。枪管轴线过高,让全枪重心升高了不少,全枪重心在持握者虎口处上方。这种情况,对于主要用于应急、来不及抬枪细细瞄准的自卫手枪来说,算不上什么大碍。可要是到了需要精确瞄准的场合,枪手感觉抬枪明显比南部14式更吃力,虽说前者全枪重明显低于后者。3 Q) J7 K& ]) ^) s# Z5 H
! f5 O/ _* Z) r
此外,与该枪配套的枪套也是从南部14式的枪套简化而来。虽然简化后,枪套翻盖上只有一个挂扣,但其中穿插的皮横档,让抽枪速度依然差强人意。到二战末期,由于资源枯竭,南部94式的枪套由皮制改为帆布制。, G2 I$ K/ O: ?4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