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8-27 07:31 编辑
: V4 d$ i- @+ s$ C( C6 P$ h
' {5 i. J( Y2 U共军的“脖子以下”改革有点意思了。先是18个集团军改编为13个,现在又推出新编合成旅,这次好像是动真格了。! G2 [3 ^( e: \$ P' L Y% v
$ W$ J, p: [; }/ G1 q0 ~2 g8 p
共军的18个集团军都是革命战争年代里打出来的功勋部队。当然,1949年是全面整编的,统一了番号,但那是直接把各纵队重新命名为军,“脖子以下”没有怎么动。这次是打散了重编。一是为了避免留哪个番号、不留哪个番号造成不必要的矛盾,避免一二三四野血统的无谓争论;二是便于调整军级人员调整,统统下岗,重新招聘;三是打散编制,重新搭配,符合全域作战的需要。
# Z. J W8 r9 f0 l: _% `* p4 ^8 E c1 f
前两个是军中政治原因,但第三个是对战斗力有实质性影响的。38军这样的重装军和14军这样的轻装军当然是由不同任务定位造成的,但也在另一方面使得各军之间难以互相调配、增援。各集团军不光对“别人的部”不熟悉,连装备、战术、搭配这样的技术性问题也陌生。两山轮战都是步兵上,没有多少兵种和装备之间的隔阂,但要是阿克赛钦有事,38军的99A坦增援,新疆军区的人除了把这当作59D用,还能怎么样?陆航旅增援,战区部队连陆航都没有见过,如何有效使用?. q/ l, [3 L2 v* V" D
/ G2 Q! F. g! m. u+ B6 z; v原集团军编制打乱后,部队配属均匀化,随着换装的推进,也在装备上均匀化,真正做到全域作战。这也是我老早就提出的全员精兵的想法,当年被痛批为盲目学习美军。; L* `- z6 D; E8 F5 ?6 _
( M: W* p6 G& @; |& f6 F8 \/ W: n$ k但集团军级的改革是和师改旅、团改营结合在一起的。中国陆军的师团一直延续苏军传统,高度专业化,有坦克师、摩步师、高炮师、炮兵师、海防师、步兵师、骑兵师、铁道兵师等,当然有些过时兵种的师建制现在没有了。不仅师如此,团以下一路都是这样的。因此,合成作战时,装步营要抽调团炮兵、师工兵、军防空增援,原配属不同,临时搭配不仅有指挥问题,基层指挥官都不知道怎么用,所以常有高级建制的副职加强指挥,弄到最后,就是副师长直接指挥得到坦克、炮兵、工兵、防空加强的加强营,因为营长对这些增援单位怎么用一点没谱,增援单位的级别和平时的建制关系也未必就听营长的指挥。
" \8 Q# Q! y2 z! I$ W' `8 N3 L& K# H3 K) @, q/ l; W% Z* A: S& }
师改旅的时候,把旅当作“小师”,样样缩编,塞进旅编成,结果弄得四不像,既没有团的紧凑和协调,又没有师的火力和支援。弄到后来,旅辖团,团辖营,真成了“小师”了,白改。
6 `. ?7 L* l* C6 F h" C
8 J% B' D- a: W5 S/ u" y( q合成旅不一样。按照报道里的40军合成旅,在四个合成营外,还编有炮兵营、防空营、侦察营、作战支援营。
6 x5 s% t* Z( Z7 H6 T9 A6 j6 |3 d# G! b9 V% M
合成营下辖三个装步连,并编有突击车连(装备105毫米轮式反坦克炮)、火力连(装备9门而不是6门120毫米迫榴炮,又是一样从俄罗斯拐来的好东西,还有6具HN系列单兵防空导弹)和支援保障连(估计是工兵、机修、勤务,包括做饭、卫生),比共军传统的营编制大得多,妥妥的加强营,而火力则逼近团级。装步连依然是10车制,但突击车连是14车制,据说从3车班组向2车班组演变,有更多的战斗班组可供部署。9 b5 z* O, F* g1 N+ u$ F0 p
' h9 D+ S: R3 O/ d! L105反坦克炮除了不宜和主战坦克正面硬抗,打别的都够用了。120迫榴炮的射程、威力和火力密度接近105榴弹炮,作为营级火力已经很奢侈了。单兵防空导弹配备到营,这也是现代陆军的典型做法。120毫米火箭筒估计下放到连里了,不知道12.7毫米重机枪还有没有位置,这在共军装备系列里一直比较尴尬,除了坦克,不大有用12.7重机的,步战都少用。
: @6 _" K7 v9 o+ z. [! W, J8 J4 H& P1 D
旅炮兵营下辖3个122毫米轮式自行加榴炮连(共27门)和1个122毫米火箭炮连(共9门),另有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估计也是9辆车)。122毫米加榴炮的威力不及155毫米,但强于105毫米,是120迫榴炮的有力后援,也是军炮兵155毫米炮不足的时候的有力填补。在火箭炮大发展的现在,未来155炮是否会大发展不清楚,在射程、精度、火力密度和系统成本上都没有优势。
% N# w! l8 S! i6 ^; }8 w, Z3 `* w# W m" J6 P. Y! [& e
122毫米火箭炮是模块化的,可以用122毫米火箭弹打密集,或者用220(?)毫米火箭弹打射程,比过去的单一122火要强得多。这也是过去只有军级才有的火力,放到师级都是奢侈的。4 B* X' G4 O* G6 i" f, ], `) X4 L# r3 l" K
$ z" O- M. p+ _ u+ Z/ Y
红箭-9是重型反坦克导弹,估计不仅可以打坦克,还可以打直升机。过去也是军反坦克部队的专属,现在下放到合成旅了。
, j! M% N1 N8 ]& J$ C- l0 q' s# }* V5 w/ f& J, S' L) l; e
旅炮兵还配备炮兵侦察车,过去就是几个炮兵观察员小组到前线,一手拿望远镜,一手拿步话机。8 z/ i# H: w7 X4 u2 e% L! d( s- E
4 B: ?1 _6 q. M& N5 r3 {/ _5 T3 Y另一个直接从军下放的是防空旅的红旗-7,当年只有38军等重点部队才有这样高大上的装备,别人有37炮、57炮就不错了。现在合成旅的红旗-7(未来肯定还要升级到更加先进的导弹)和高炮(没说具体装备,估计还是牵引式的,可能是双35或者双37)配合使用,还有合成营的单兵防空导弹。/ O) c, d) d* G2 ?! Q; K
& c8 j- c9 s: O, |9 z
旅侦察营不仅有传统的侦察分队,还有无人机分队和战场监视雷达。
]$ q1 r: V0 ? r: d
D1 l, ~$ y4 @0 L9 c1 S旅作战支援营配备装甲抢救车,这在过去也是军师级才有的装备。
% |. F8 n! D* t2 A W
; }) I4 o) b) b, Y. s" A估计这会成为蓝本。这是中装旅,重装旅在结构上可以相同,把装备换成更加适合的就是。5 P, N. I$ G) U9 E I# g
0 V; x( {/ K( N5 i万岁军土豪师这样的会拆散成合成旅这样的土豪旅,关键是在建制、火力、训练、使用上模块化、均匀化,全员精锐。5 z( n$ G, P5 h( O
' N. ^2 ]$ L9 h) R: ^: L
这样,合成营的营长估计得中校级,自己有一个参谋班子,和美欧军队一样了。另外,连排级要增强士官的作用,营级参谋班子里也增配士官,作为需要高度熟练但不需要多大变通和决策的专业人士,比如负责通信、军需和简单参谋作业。; f0 l( |) d- f" a* ~0 f
) w3 @9 O$ V) f: ?! z# A" \
另一方面,更大的改革在思维上。过去共军是按照确定的任务编组的:印度方向由13军(西藏)和21军(阿克赛钦)负责,台湾方向由31军(福建)、1军(渡海)、42军(潮汕)、12军(后援)负责,京津由38军、27军负责,南海诸岛有海军陆战队两个旅负责等等。真正机动而没有明确、固定任务的只有54军和18军。任务决定编制,决定装备,所以38军成为超级重装军,而两个陆战队旅都在南舰。这实际上还是守土思维,只有有限的跨域作战能力。全域作战就是要打破这样的思维,只要本方向没有迫在眉睫的威胁,跨域作战就是随时的事。& [( J( K# B% m" w4 \5 D8 |' i
! [6 U h% b% l) G全域作战后,战斗机均匀化了,训练更是会均匀化。相信不久就会看到中部战区某军某旅开上西部高原训练,南部战区某军某旅横穿到东部训练,等等。装备只是全域作战的物质条件,训练和熟悉是另一部分。同理,各舰队都会组建陆战队旅,并不一定是因为本方向有与南舰相同的两栖作战需求,也有跨域增援的考虑。东舰、北舰的两栖作战与南舰不同,可能更多地作为陆军主力的开路先驱,而不是像南舰一样,作为两栖主力使用。
1 X6 A; i6 [, m0 U: C6 Z* _+ {4 R! ^# h$ ?
习老大的军改有点名堂了。这一次好像不只是表面文章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金戈铁马|主题: 1303, 订阅: 16
- · 知识汇总|主题: 18, 订阅: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