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Y, o. u; J9 C
理想主义者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方法把自己的朋友、下属甚至是群众变成炮灰。我似乎还依稀记得《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烦了的忏悔——经过他手扇呼上去报销了不下200人的炮灰。而在民族大义,人民国战的幌子下,尚有良知的孟烦了仍然是如此的懊悔。就是不知道能够变成网上热捧得萌表情包得wuli达康书记是不是也会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感到惭愧。估计应该是不会,君不见,连老婆准备移民美国的时候,达康书记想的都不是感情,而是自己的政治生命。如此这般的执着于理想的人物,对于追随者来说,魅力是接近于无穷大的。其实,对于思想不够强大的,没有做到胸怀宇宙的人来说,总是懒惰的想要找一个信仰来支撑自己的三观。简单一点来说也就是需要有一个信着的东西。这样可以简单的并不纠结于问自己传统的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而是把这一切交给信仰。而已但这样的信仰的前方有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话,感召力的效应会无限放大。当这一场景实现的时候,理想主义者就会对于追随者拥有绝对权力。而一旦出现了足够多的追随者,理想主义者自己也会发生蜕变,逐步的会神圣化自己的目标,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来实现并达成自己的目标,忽视所有主动的和被动的炮灰,并以此为自己的最高追求。话题转会到达康书记身上,对于达康书记来说,究竟是为了GDP而不顾一切地努力上行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不顾一切地拉高GDP;哪一个才是理想,而为了这样的理想究竟牺牲了什么?其实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炮灰就像是保护层;向着一个伟大目标前进的理想主义者需要无数的消耗品炮灰。丁义珍是“顶一阵”,李为民是“离为民”;这样的高级消耗品需要在理想主义者达康书记身边层出不穷才能够保证理想的实现。 2 }: n& t! r. `7 t6 L2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