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2-24 09:18:14
|
只看该作者
. k, Y) n0 c$ I4 b型制PK:纯国产VS万国牌
6 l, v! f0 f" Y7 U/ r
" p2 U6 _& r0 T0 d K侵华日军装备的山炮有以下4种型号:
" [; D2 p* J7 o @2 z( z1 C5 \* m5 Y" ~/ e: @' h3 [0 ^& w8 M
+ u( D r' {. R5 s老式的31式山炮,这种山炮最初连防盾都没有,日军用木头防盾代替。这是日军第一款组装的山炮,通过组装他们学到很多东西。31式山炮射程只有2公里多,弹药威力小,射速慢,很快被淘汰了。但没想到抗战中,日军大量在中国增兵,一些部队山炮数量不足,也就将库存的31式山炮拿出来凑数。反正国军也没有山炮,31式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9 [6 p; w9 c% I" ~3 s* k- r
7 g5 J8 {* A1 ]! d4 b
. J% t3 N- [( ?. B* _
31式75毫米山炮
7 |8 h" A e5 g% L7 S+ o& d
' I& v0 V5 n% B: O41式75毫米山炮(此炮于1911年,即明治41年设计定型,但其细节完善工作直到1917年,即大正6年才最终完成,因此也称为大正6年式75毫米山炮)8 ^ o0 d" |& e- K; U* P4 K
/ P% o/ e' f! x94式75毫米山炮9 p9 f6 H7 {+ t4 ~9 R! ^0 d, d
5 S% c* E* Q, `
99式105毫米山炮
* y9 }, ]! J" x0 s& p* O- t; ~2 m1 w1 W5 A" U+ z8 ~
y2 @$ a; w& C- h7 t4 P
带防盾的41式山炮
) t+ D! n! I H) f0 k9 Z1 M! }' X7 y
这四种山炮中,41式是为了取代31式而设计的,94式则是针对41式在实战中暴露出的不足而研发的替代型号。99式则是为了增强山炮兵部队火力而研发的重型山炮。
& j* X- k; O1 O% T3 V
# S$ d3 O* R$ j2 C从1934年设计定型到1942年,94式山炮的产量仅有600余门,到战争结束时也不过生产了1500左右。因产量不足,在侵华日军师团属下的山炮兵联队中,既装备有94式山炮,也装备有41式山炮。
D' P# G7 z1 M v5 U. n, Y8 ?* J, U" f, ?9 G. ]; n$ z
& K' x# l5 b# V9 s% L* ]' P94山炮
6 S( d/ z7 b7 i5 [- p! p. d! c; z7 P, r# Q3 J, f( L3 c! _; C
以数量而论,41式山炮在侵华日军中装备最多。不仅装备于师属炮兵,步兵联队下属的山炮兵中队,都是清一色的41式。由于联队炮兵经常要抵近射击,为给炮兵提供一定防护,装备在联队一级的41式山炮都增加了防盾。防盾有两种,一种窄于辙距,另一种则宽于辙距。
$ h4 Q! Q1 ]3 A# ]( E( @9 a. C
7 u7 S3 N6 s2 h; \1 U @ _/ w中国境内多山而道路又不能达,因此山炮无论是选择阵地还是战场机动,都远较野炮、榴弹炮更为灵活。75毫米口径的山炮炮弹威力有限,为提高山炮兵部队的火力,日本于1939年设计定型了99式105毫米重型山炮,主要装备于独立山炮联队。
- ]4 `5 J i0 @! S. }6 P, q b( H, P. K' \/ y
9 t. s$ L* z" h e( h1 ]
到战争末期,一方面日军规模急剧膨胀,另一方面战场损耗巨大,加之国内生能不足,因此日军将早已淘汰的31式山炮从仓库里拉出来重新入役,主要装备侵华日军中的各混成旅团和独立守备队。该炮虽然性能落后,但用于对付装备简陋的敌后战场抗日武装,以及火力并不强的国军地方派系还是胜任的。' H$ D/ K& M: Z" [3 ?: d* {
" `2 B$ S' V4 @2 K+ U
与日军山炮清一色国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过的山炮型号多达14种,其中包括: b4 c' s6 L! n5 E3 r
* G! _+ B b" A5 V# a; \$ U7 f( g* u2 L
瑞典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
' b0 ]8 q- T% u- S法国施耐德M1919型75毫米山炮
$ B2 [, t! w% c9 @# ^9 B& l法国施耐德M1923型75毫米轻型山炮
$ p. L- G% F& z1 X& G. r% S; {( c, y- {德制克虏伯M1908型75毫米山炮
& b& E$ G# w# Q: T& k3 p9 n' ]日造41式75毫米山炮
5 ~' ^) a! \2 E俄制M1909型76.2毫米山炮
2 o! m- O$ o- s美制M1A1型75毫米山炮0 m6 H) M6 C% [
沪造仿克虏伯式75毫米山炮3 g- q: ^; U& k
辽14年式75毫米山炮) |- N4 q2 k+ ^ u+ v
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8 D1 \. W) \. Y% C$ r- f
晋造12式75毫米山炮
' B( n8 A3 W0 n8 y. o晋造13式75毫米山炮
% Y! `: }& W' n' ]) W. p晋造17式75毫米山炮
9 D: e, f ?+ ~6 k7 D晋造16式105毫米山炮1 S g/ f6 E E. i' [
# j, Z" ^$ J% k6 O' u7 R这14种山炮中,前7种为原装进口,后7种为国内各兵工厂仿制。/ m" Y0 X+ Z- f
& [: ~3 O1 ?/ F2 F5 N [
- |# T) E! u7 Y g- A
博福斯30式75毫米山炮
Z/ f' Q8 J2 m# U k7 C$ {) O
' o. m" y! z8 c0 g! E9 u从1932年至1937年,中国进口了132门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装备于中央军2个炮兵旅和3个独立山炮营。
& k$ ?3 _* r2 ~' K2 _
% K4 b/ ?+ ^: u8 f2 f8 X- R; W抗战爆发前,粤系军阀订购了24门法国施耐德M1919型75毫米山炮和52门M1923型75毫米轻型山炮,后由国民政府接收,装备独立炮兵第9团和粤军各军的军属山炮营。! k# r [, ~% q* _, R; s' Q
1 \8 M+ h0 E8 K2 Q
. g l! [) p. q T, v6 V
施耐德M1923型山炮& V" { m( X; H5 [$ r5 l% w
+ M2 ]* M: i' F5 @ N从清末开始,中国各派武装力量先后进口了为数不少的德制克虏伯M908型75毫米山炮及日制41式山炮。这两型山炮除去战争损耗,至抗战爆发时,仍有相当数量在役。例如,忻口会战中的晋绥军炮兵第23团,就有1个营装备日本原装进口的41式山炮。中央军第2师、第89师的师属山炮营,装备的也是41式山炮。
8 M$ v) F5 U, o8 K4 \1 n! u7 j+ i4 J U; o
1939年,苏联对华出售了50门俄制M1909型76.2毫米山炮。从1942年至1944年,中国接收了479门美制M1A1型75毫米山炮。
+ G" ^6 a' t5 g, o$ u: V& J! t" J, V. q# [ A: `2 ^' C% q
( @, M1 I; H- B* i. E; T3 Y4 O克虏伯75毫米山炮1 x: m) W6 ?$ Q5 | [. r
; H/ P4 l- ^0 r* g: L7 k国内开仿制山炮的先河的,是江南制造局。该局于1907年仿制成功克虏伯管退式14倍75毫米山炮,后又根据克虏伯M1908型75毫米山炮的技术,将该炮炮闩从螺式改为楔式,同时改进了杠炮钩套装置、表尺曲柱方座、皮垫蹲板、橇杆和插泥板等,从1907年到1928年,该厂累计生产494门。1929年至1931年,又生产了120门。1925年,汉阳兵工厂也曾生产了6门该型山炮。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晋造12年式75毫米山炮,也是此炮的仿制品。1923年至1924年,太原兵工厂生产了200余门晋12年式,1936年至1937年又生产了200余门。
# ~9 Y, d3 S/ W* W' |" u$ f; r
5 f- Z8 s; D$ D3 g汉造10年式75毫米山炮、辽14年式75毫米山炮、晋造13式山炮都是日制41式山炮的国内仿制型号。晋造17年式75毫米山炮在41式山炮基础上做了少许改进,最大射程从6400米提高到7000米,也可归于41式山炮的仿制品之列。从1921年至1928年,汉阳兵工厂生产了68门汉造10年式75毫米山炮,1929年至1937年,又生产160门。从1925年至1931年,沈阳兵工厂共生产了72门辽14年式75毫米山炮。1925年至1928年,太原兵工厂生产了800门晋造13年式75毫米山炮。从1928年至1929年,又生产了700门晋造17年式75毫米山炮。6 `8 g3 E2 c7 l( ^5 l& I- ^' O
; V8 v: ]% j" y3 K0 @* V0 `9 a此外,1927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苏罗通105毫米山炮,命名为晋16年式105毫米山炮,1927年至1929年间生产了30门。 ?+ W9 E' d. G% T7 Z; I
* a9 \" r0 J+ L) p1 u. z# M国内仿制的各型山炮,看似数量不少,但一则由于设计的原因,大部分山炮仅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二则由于国内工艺、工装落后,材料不佳,因此仿制出的大部分火炮质量并不高,其中尤以晋造火炮质量最差,经常打几百发、甚至几十发炮弹就出问题。况且这些火炮生产年份跨度很大,历经国内战乱的损耗,加之保养不力,至抗战爆发时,堪用的国产山炮数量远小于总产量,精度也较刚出厂时大幅下降。
: s6 q# W: ]3 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