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石头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玉出冰天 --上古华夏的高纬度北方起源 (1)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41#
    发表于 2015-8-29 10:20:13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5-8-29 07:40( c, J* k% W% `, E9 Q3 x1 b
    干耳垢+没狐臭 是一个基因变异造成的, ABCC11上的rs17822931. 因为这个基因控制的就是耳屎和狐臭。一个 ...

    " Z8 B7 s8 q4 R& C& [% \. B8 J3 o耳屎的作用是防止小虫子进去,狐臭的作用?区分种群吗?人的鼻子能分辨吗?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42#
    发表于 2015-8-29 10:22:00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5-8-29 07:40
    . Z  u* }  F2 N; i4 @/ a干耳垢+没狐臭 是一个基因变异造成的, ABCC11上的rs17822931. 因为这个基因控制的就是耳屎和狐臭。一个 ...
    里提到另外一个东亚标志的基因Edar370a, 这个基因决定的是头发粗了, 乳腺组织变密集来 (另外一个体现就是乳房小了)7 B2
    4 C3 Q' R" N- {* G

    : L9 \0 [9 H4 c蚂蚱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东方人的,小而比较结实,西方人的大而比较松软?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发表于 2015-8-29 10:5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5-8-29 10:57 编辑
    $ O  ^0 W8 Q5 Y
    燕庐敕 发表于 2015-8-29 10:20
    : R9 [$ c% X' ^$ O耳屎的作用是防止小虫子进去,狐臭的作用?区分种群吗?人的鼻子能分辨吗? ...
    ) @" i0 A" e1 f( H, \+ W

    3 G7 `: p" z- n; R+ E8 T+ }' L' g不是区分种群, 因为我们的老祖先都有狐臭。 后来出现一个基因变异。 从分布来看, 这个基因变异应该是人类出非洲,甚至出中东以后的欧亚族群中发生的。 不知道为毛这个基因变异在东亚突然发扬光大了。 特别是这个东东是个隐形基因。 一定是一种神马特别的原因才会使得这个隐形基因在东亚独霸天下。
    * o1 `! _2 K/ i- P" m; ?
    # Z# w) d3 X4 @一般一个基因会多种功能, 但往往只是其中一个才是真正使得其发扬光大的原因, 其他的都是副生品。
    0 M6 b6 |0 Z, U6 z0 c* I1 N
    : l. _( E3 @1 J2 |* y所以这个基因变异能够在东亚发扬光大, 要么是干耳屎功能(俺觉得这个可能性小), 要么是因为没有狐臭(俺选这项,特别是Edar370a造成东亚人的汗腺密集,去狐臭太重要了),或许还有一样目前没有被发现的特殊功能。- a4 z- f$ s* t# M

    7 o. y% p6 o  d9 d" U9 Z1 j至于Edar370a那个基因, 俺可以打包票的说, 肯定不是因为乳房变小的原因(乳房大小到不影响产奶功能) 应该另有其他原因。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2:54:55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5-8-29 07:40' w: Q/ b' Y! a* m: f8 X
    干耳垢+没狐臭 是一个基因变异造成的, ABCC11上的rs17822931. 因为这个基因控制的就是耳屎和狐臭。一个 ...

    ' Q6 D8 A* T5 ~. m: j2 j; N耳垢是跟狐臭相联系的,我写的跟分泌量相联系,不准确,改了。
    " B' q& ~& I( X3 t1 S+ n, h+ {7 u% \4 z0 _, E1 d
    汗腺退化这个也可能不准确,我查查文献。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3:1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头布 于 2015-8-29 13:28 编辑 : d5 v( h6 H4 \; p; [
    石工 发表于 2015-8-29 07:07% J6 W7 b; ^" e' l
    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的发展与气候和疾病的关系很大。
    $ h1 l' j7 X, |; `& }8 E; V4 E/ i. l" K) \( M
    他们的原居地是阿拉斯加西部白令海峡东岸(寒温 ...
    : s* E/ J1 C3 n  H) a6 v
    - r8 i- v7 F1 g/ `8 I# ?' T
    爱斯基摩人进入阿拉斯加已经很晚了,他们原居西伯利亚,一步步移去阿拉斯加、加拿大和格陵兰。+ v" {5 Q6 f* v7 F
    他们在西伯利亚也不是北极圈的原住民。
    % H9 K! ^" w4 r0 m
    4 |' Z4 L: r8 B* ?Dorset人(也称旧石器时代爱斯基摩人)是北极的原住民,体型大,强壮。但胆小不爱争斗,很快被爱斯基摩人给取代了。爱基斯摩人的传说中有一个故事说双方相遇后共处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一只Dorset人的狗不知什么原因死了,整支Dorset部落的人连夜逃走了。《列子-汤问》里面记载了一个传说,说大禹曾经到过一个“终北之国”,“滨北海之北”,“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很可能是Dorset人的部落。
    : G" G8 s! J7 A4 r) t. u如果你看《周髀算经》,就会发现中国古人对高纬度地区的了解程度超乎想象。* z& B: \- g; A

    % p- \4 e9 o  o- G1 t0 _& x" W1 W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46#
    发表于 2015-8-29 13:36:21 | 只看该作者
    石头布 发表于 2015-8-26 15:046 K( n# y/ ]$ @( V
    大部分美洲印第安人只能算”半成品“的蒙古人种。”成品“的是一万年以内移民过去的,在北美北部比较集中 ...
    + Q- L. A9 A" k1 ?" W% O/ `& G* C/ g
    冰期结束后白令海路桥消失,实际上全新世盛期海平面比现在还高,洋流方向也不对,怎么去北美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3:38:29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8-29 13:36
    ( v# D) O3 a+ D2 n# n冰期结束后白令海路桥消失,实际上全新世盛期海平面比现在还高,洋流方向也不对,怎么去北美呢? ...

    " G8 y4 ?2 @# `不知道,划船去的?1 t; Q- I$ e. x' q6 }, c0 L1 t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48#
    发表于 2015-8-29 13:40:11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5-8-27 11:07
    0 A& {: [* N* X+ u- ~1 H/ i/ a如果25万年前的桑人和现代桑人长的差不多的话,那么黑人也是在之后才变出来的。
    0 O$ Y, Q; G1 F6 B/ P, l) }; e7 g4 c2 l7 S% G% b! W  M
    桑人的地带不是雨林和比 ...

    ; x6 \6 M& P9 q0 V8 n桑人没这么久,七八万年吧。桑人现在分布在荒漠地区是被班图人赶过去的。一千多年前桑人还分布在植被丰富的地方的。毕竟没人主动到不好找食物的地方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49#
    发表于 2015-8-29 13:42:10 | 只看该作者
    石头布 发表于 2015-8-29 13:38; {% G  t' D; s
    不知道,划船去的?

    & {4 P- q- q1 N5 x% r- B% N- C* f, X划船不会逆着洋流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4:26:51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8-29 13:42& T* {) g9 G. G$ Z$ @& @# C
    划船不会逆着洋流的。

    ! F2 G+ c# z2 O: |+ j4 S  x* }7 Y如果在白令海峡最窄处划船,大概可以过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1#
    发表于 2015-8-29 15:1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5-8-29 15:54 编辑 - K- g: z- U8 w: u- h2 J
    石头布 发表于 2015-8-29 14:26: W6 n  D" F3 O3 l1 ]& j: C
    如果在白令海峡最窄处划船,大概可以过吧?
    / c. ?8 r: p% z

    4 Q. B3 a. G- W3 F( V全新世盛期结束之后应该可能,全新世盛期的时候应该很困难。
    6 Y/ M7 k" ~; K% J; Y) K0 m! h$ c$ \% R" D* ?- [
    所以西伯利亚人口向北美迁移,主要是陆桥还在的时候,也就是1万年以前冰期以及冰期刚刚结束的时候。冰期结束之后,人口迁移应该是中断过一些时间,至少这个时间段可以迁移的人口很少。一直到大约三四千年前全新世盛期结束海平面再度下降,冬季海冰也可以完全覆盖白令海峡,人口迁移才会增加。8 C7 `7 P1 R1 X0 S8 K

    ( j% f* V% L; W$ z8 J2 u: [分布在白令海峡两边的爱斯基摩人,抵达白令海西岸是在一万年前左右,而完成在阿拉斯加西岸的定居则要等到全新世盛期结束之后大约三四千年前的时候。这里可以看到海峡对人口迁徙的阻碍程度。
    ( ~2 i& i8 i9 Z$ ^, p0 }3 q
    7 C6 I  T- E- [8 T( e  v/ V( [而在北美的其他民族,就都是陆桥时代的移民了。( E- m& y: T( P% J8 D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2#
    发表于 2015-8-29 15:57:42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5-8-27 12:16
    % A  ]1 a% r2 u: j2 ~' \其实欧洲人的演变也是最近两年才理出头绪的, 黑人吗,这个要恐怕要等到各位科学家们把白人都全部研究完 ...
    " E  Y: P' b7 N
    十几万二十几万年前的非洲人的事情可能永远弄不清楚呢。实在太乱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7:59:47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8-29 15:57/ e, b4 r! D$ k. J  ^
    十几万二十几万年前的非洲人的事情可能永远弄不清楚呢。实在太乱了。

    ( B  F$ G# i. Z2 q3 ~0 P人们期望也太高了,分子人类学才开始了多少年,就想把几十万年的事情搞清楚。( p0 p" k2 z3 `+ @
    19世纪物理学家们也以为把宇宙规律都解释完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5-8-29 20:1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5-8-29 20:18 编辑 2 F1 S$ ~- f( m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8-29 13:406 K4 S; X1 u5 Q6 |& |6 b+ {
    桑人没这么久,七八万年吧。桑人现在分布在荒漠地区是被班图人赶过去的。一千多年前桑人还分布在植被丰富 ...
      _8 s( R/ i. O, J9 c$ x" ?6 `

    + m, H4 X7 I" X七八万年前是最早的估计, 当时的共识是现代人类是10万年前才出现的。
    5 _; a* \8 T1 [, t+ U
    3 q/ t0 Z& H# |5 ?' A但最近几年最新的研究出来已经把这个时间表往前推了很多。: B( R7 e' V8 L$ \, k* Y/ H) b

    , i8 Y* w, e  s+ ]2 B& g2012年出来的研究把桑人先祖分裂出来放到了10万年前* d5 ^. \$ \  n2 Z
    0 m/ k0 Z' N2 h0 ?) f
    http://www.livescience.com/23378 ... -human-origins.html
    ; e9 o; m9 A8 I" d$ N" _2 u) v; l5 y, I: d( W
    但不久以后,最新的研究发现分子变异时间表比原来所用的慢了一倍, 于是以前的时间估计要x2
    ( B& d2 n5 j; N+ u5 Z# E/ x% p% B6 {( G  `
    所以桑人祖先的分裂就发生在20万年以前了,
    6 ?1 F* a4 p$ R5 o
    4 E, K9 W5 y4 l) b# }4 `3 {1 F& W( G/ L5 R; j

    # O/ v- Z2 {) ]  Z$ q准确的说是 25万年到30万年之间.% P: u9 i2 t$ H
    " m) G6 C- z4 m4 l; I' v4 C
    http://inspiringscience.net/2012 ... ad-out-from-africa/6 d9 |, M- T( w- c* p; R( C( A

    5 K* x( B% Z8 |! i7 l% C* L但现代人类的共同母系线粒体最早是12.5万年到25万年间出现的, 所以俺说桑人先祖的分裂发生在25万年前.7 N  D8 ^4 a5 ~" ~2 [7 t
    ) }, V' \( {4 L. f- Q. @9 ]
    所以俺一直在说2012年以前的人类基因学已经属于侏罗纪的老化石, 2012年是一个转折点。) r/ ~* `4 X* N- X3 `% {: r

    ' U) }# n) ~% U7 p现在越来越多证据证明现代人类在10万前就已经走出了非洲.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5-9-22 23:00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发表于 2015-8-29 20:20:50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8-29 15:57# v5 N5 G8 W* X0 U3 d
    十几万二十几万年前的非洲人的事情可能永远弄不清楚呢。实在太乱了。

    . D; p' ~& r0 I; B2 c2 v" b永远太久。
    2 S/ H: a" N5 @+ f# ^0 Z. ~
    3 p$ S. s3 @( c$ s' }4 g7 ^现在随着人类基因学的发展,人类进化史的头绪越来越清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05:0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头布 于 2015-8-30 05:03 编辑 : C( B9 x4 i3 R1 R
    1 n: Q! f& z# [1 f: |
    (五)身体比例和伯格曼法则
      s6 l3 z# D% m2 w+ ~* y* K1 [
      G8 x  {/ f9 U! G3 h与艾伦法则类似,有关生物的寒冷适应特征还有一条“伯格曼法则”。 它指出:寒带的生物外形规律是尽可能减小表面积和体积的比率,从而降低热量散失的速率。 根据这一法则,身体的任何细长结构都是不利于寒带气候的适应的。
    1 B. l( D! B+ a& M" f
    1 D; W; r- X; A% d与之对应的是,人类学家观察到,肢体(尤其是远端肢体,比如小腿,小臂)相对较短是极地民族的共同特征[7]。其实这也是大部分东亚人的特征。伯格曼和艾伦法则所描述的寒带适应特征在东亚人身上有着完整而普遍的体现。 比如,圆而大的头型,平和的五官,相对较大的躯干,不算纤长的四肢。都可以视为减少散热面积从而有效地保存体温的寒带适应特征。
    ( H4 Y5 w& u( E3 W. T7 z$ q/ [$ c3 }  _' Z8 k- i% w/ F8 _
    热带地区的人们手脚相对较长,肢体(尤其是远端肢体)较长,躯干相对较短,热带动物也有这个倾向,这些都是有利于散热的解剖特征。寒带地区的居民呈现相反的趋势。而在温带演化出来的人种的体态居于两者之间的过渡位置。人类学家测量了不同种族的坐高与身高的比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大约是0.45,欧洲人是0.5,而东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是0.55[8]。从这里可以看到,躯干长度占身长的比例从热带、温带到寒带的人群逐渐增大。$ e, [; P9 M+ E3 b
    - J, m/ E. M) e" E: r
    有人可能误以为这种体型的差别是食物结构造成的,有一个解剖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差别是基因性的。人类的脊椎骨一般是23块,但少数人可能会多一块或者少一块。这种有22块或者24块脊椎骨的人类个体在每个种族中都存在。但人类学家发现,与其他种族相比,东亚人中有24块脊椎骨的比例要高些,而只有22块脊椎骨的比例则要低些[9]。
    ( ]4 r& w0 \% U5 F9 W2 }( B
    8 Z/ S6 S1 d4 {- w% A1 U9 \(六)皮下脂肪的分布特点$ i& x5 C" O+ l& O& ]9 E

    8 _; ?5 ?* M* X/ _6 R一个东亚人如果胖的话,会胖得十分“均匀”。在其他种族中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女性同时有丰腴的髋部和纤瘦的足胫。但这种脂肪高度集中于某些局部的现象在东亚人中是极少见的。
    9 Z: j& |5 w- \; n7 Z5 i* n
    - w+ v; Q$ `% j2 |" f6 c% o+ _一般来讲,东亚种族的体脂呈现一种以御寒为目的的分布状态。在同等体重条件下,重要脏器周围的皮下脂肪的平均厚度,以东亚人为最大。199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下属的一个医疗营养学研究中心对东亚人和白人的皮下脂肪厚度做了比较性测量。测量对象超过六百人,在上臂三头肌,二头肌,胸,肩胛,前腰(suprailiac),脐,小腹,大腿这八个测量点中,有七处东亚人的皮下脂肪厚度超过白人,都是在上半身。只有在大腿处,两种族男性无显著差异,而白人女性在此处显著超过东亚女性[10]。; C' L1 D2 o5 V) `7 i. z5 w* x( T0 x1 V7 ]
    2 T0 G. c/ S; f6 k
    上半身是重要脏器所在,最需要保持温度,而大腿处却是最不怕冷的部位。东亚型的脂肪分布显然是最有利于防寒的优化结果。而在温带和热带进化出来的人类的脂肪分布很可能是性选择的结果。另外,虽然这项测量不包括小腿处,但日常经验似乎显示,亚洲人无论男女,都少见欧洲人和非洲人那样纤瘦的小腿,均匀分布的“东亚原则”同样适用于下半身。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老兵帅客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7#
    发表于 2015-8-30 11:1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5-8-30 11:35 编辑 ; D6 P( w' p; ?! D3 M
    石头布 发表于 2015-8-30 05:02
    & m+ i& u9 _0 ]' @$ w3 m0 D(五)身体比例和伯格曼法则+ Z! M5 G6 y; n. p+ t, c
    9 t  ?; k% s1 S8 {" P9 b4 Y
    与艾伦法则类似,有关生物的寒冷适应特征还有一条“伯格曼法则”。 它指出: ...

    - [8 f( p" ~5 }; J5 z
    0 b! c, e9 r( V0 i/ c你这里的人类学数据是哪个年代的呀?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坐高身高比例0.45很明显是在胡说呀,现在还信这个数据的见过非洲人吗?5 Z6 Z% B+ s7 Z$ o6 d" h2 g* B, A% ?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发表于 2015-8-30 12:09:11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8-30 11:15
    # R6 s" s* g" M. z你这里的人类学数据是哪个年代的呀?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坐高身高比例0.45很明显是在胡说呀,现在还信这个数 ...
    9 [5 O; ?7 P4 X; j& M. X2 m' w
    1847年. B( `& [7 [, v5 X
    : f* `' b) V7 n7 t
    伯格曼法则是1847年提出来的。
    ' h  G+ R0 Z! V; i8 d4 S$ I4 `4 S6 U' [2 l) Q( U4 {  H- R
    这是维基做出的解释:
    / o3 d1 G5 V! k2 {- G0 m* a3 y$ u( U- ?
    伯格曼法则(英语:Bergmann's rule)是动物学中的一种规律,指同一种类恒温动物的体形会随着生活地区纬度的增高而变大。比如生活于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就比其他地区的熊类体形更庞大。同样地,北极狼也比温带地区的狼类个子更大。该定律是以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卡尔·克里斯琴·伯格曼(Carl Christian Bergmann)的名字命名的。) v" q& I1 w; b& x
    根据传统解释,这是由于随着体形的增大,动物的相对体表面积(即体表面积与动物体积之比)变小,从而导致体表发散比率变小,因而能更好地保存热量以适应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环境。不过,目前也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高纬度地区的植物有更丰富的营养,动物在食用了这些植物后才长得更大。
    % J, @8 I$ U/ q3 F3 C) w
    , Y) C0 I4 |. r' e; m/ x
    所以按楼主的逻辑延伸, 东亚人应该是全世界体积个头最大的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9#
    发表于 2015-8-30 13:1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5-8-30 13:22 编辑
    + i6 h0 F4 i8 r8 U! m
    草蜢 发表于 2015-8-30 12:09
    + Q& _( n- C& W; d  C4 Y2 K1847年
    1 z; z/ {, B4 x5 Q5 e5 ~5 \6 [; E# C8 n/ D4 _
    伯格曼法则是1847年提出来的。
    # S$ D5 `2 m3 G3 ?
    3 J3 j/ K1 S% p* Z0 e
    这个理论早被淘汰了吧?9 Y" W+ R+ B6 t7 i0 |

    7 i8 r# ?, f; L9 N4 N拿几个例子就敢说发现规律的时代早就过去了。3 h0 p6 C8 s5 o  x

    % u6 P; `& _8 Y7 C  n$ t1 A维基上这个词条说这个规律实际上并不普遍存在,现代倾向于使用资源的丰富程度来解释体型差异。
    ' [! `/ }) g4 L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15-8-30 13:28:10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8-30 13:16
    : F7 R( o7 ?/ M' q& v这个理论早被淘汰了吧?4 @" u& s$ e) x) `9 E* b( r7 d7 J
    ( }+ h) b' Y! s) b( C
    拿几个例子就敢说发现规律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 g, z* w: Y0 c3 t8 Z4 z
    非洲那嘎达是人类发源地, 非洲人的基因多样化,是相对单一的欧亚族群不可能相比的。( A' O7 {$ z2 E' X
    ! v( T% q% O% S' e' }2 H5 V1 t  r8 u3 Y
    中国跟世界知识库近现代历史上有个断代, 所以很多19世纪的欧洲科学起步的发现和理论,到现在还被国人当作宝贝。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 J. P  \6 J# s
    % q* V7 f, f5 X3 |. J7 |% |5 p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0-13 21:48 , Processed in 0.04878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