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5-7-5 15:47 编辑 ' X" D ^8 T' w; z% ^8 j/ O
# k2 w$ i, [6 q* S
第一段写了为元勋们服务的何祚庥,第二段写了深入参与两弹一星研究的数学所的两位科学家和元勋们的社会关系。按照递进的原则,这一段应该更深入;按照三段式的原则,这一段应该是是结尾,那我们就来个豹尾吧,谈谈两弹一星元勋中的共谍。
* h' I3 D/ m0 @! d A7 t# I2 a
) F2 ]$ `) x5 H% U2 h6 A4 [0 V两弹一星元勋23个人,只有两个人不是院士,这两个人家庭出身都挺苦的,这两个人身上都有共谍的印记。最苦的我们已经说过了,钱骥先生30年代加入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抗战爆发后才失掉联系,然后读大学深造,南京解放前和地下党重新取得联系,并参与了对一些科研部门的接管,此后入党并从行政管理走上科研岗位,一路走到元勋。/ L: T& L6 d3 I {) ?
; G2 _- n' x, q7 S* ?' J
另一位科学家比他还要红一点,还要专一点,这便是姚桐斌烈士。我曾经和一个大谈姚桐斌烈士被打死并狂喷中国,从五千年前喷到他自己买彩票一直不中奖,这人根据他自称,还是混得不错的。
8 W' d* N4 F( e& t. L+ v' X6 Q7 O& `: z/ t( g
现在用百度搜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烈士经常在页面的右侧推荐部分。我很想知道这些喷这件事的人对姚桐斌知道多少,比如他做哪方面的研究,就好奇问了这人一下。结果不出我所料,这人说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知道了没用。我就问他你啥都不知道怎么喷的这么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8 j3 {- C$ I6 W1 Q+ g
( E/ [2 O, Y% R( K6 t% u姚桐斌从事的是材料方面的研究,是航天一院703所第一任所长,东高地大院门口是钱学森的雕像,703楼里一进门是他的雕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做东西,材料要先过关才行。其实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航天需要的材料并不一定要多么的先进、多么的难做。但是第一你要知道这个方面的要求需要什么样子的材料,哪些性能是必须的,哪些是没必要的;然后是可怕的稳定性;再就是必须有足够的前瞻性。
- C" A) ]6 l0 u
" a" t/ A+ H7 ^/ L0 _- y- @. I- y虽然姚桐斌是元勋里面最后一个回国的,但这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TG的要求。1951年12月14日,姚桐斌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就要回国,但是被安排去了伦敦。
' }3 }; n7 s) @1 f* ~
7 N/ m, m- }( D! J1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姚桐斌是真共谍,至少英国人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苏格兰场把姚桐斌叫了去,告诉姚桐斌他是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境。和平年代,大家都是文明人,要有文明人的做事情方法。
1 X5 S5 }; i; |& h1 N
. F7 y+ J" [5 r3 J! P新中国刚刚宣告成立,姚桐斌就和一些爱国留学生发出热情洋溢的贺电。祖国自然不会忘记这些身在海外却心向祖国的莘莘学子。此后,姚桐斌不断收到来自祖国的报章杂志、影片资料等。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进步都使姚桐斌激动不已,他背着背包,乘长途汽车、火车或搭便车到英国各地宣传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他的经济状况只允许他住在YMCA(男青年会)或者更为便宜、专供学生住宿的hostel。在这种hostel,往往好几个人住一个房间,而且是上下铺,但姚桐斌毫不在意,他需要节约每一个便士,以便去更多地方宣传新中国。他跑遍了英伦三岛,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红色信使”。3 k$ z, \0 k6 ], Y( z
/ w `, K) I% }9 \% u& v
姚桐斌组织并参加了进步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和“中国留英学生总会”的工作,并先后担任过“中国留英学生总会”总务干事,刊物编辑、秘书、主席等职务。此后,姚桐斌和留学生中的积极分子经常接触,阅读进步书报,并一起系统地进行政治学习。: }. M7 M3 }: D+ A, u! w
' B1 {' T9 {+ ^7 A0 Z( u# ]* U
姚桐斌曾担任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刊物《循刊》的编辑,《循刊》在留英学生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是同学宣传共产党政策的园地。留英学生远赴异国,难以得到祖国的音讯,英国报刊很少刊登新中国的消息,因当时的英国政府仍和台湾的蒋介石政权保持外交关系。因此,留学生得到《循刊》都视为珍宝,仔细阅读。
3 E& X9 J6 |( ^' z( R1 R. I' ^3 Y/ s7 b5 Y9 C5 [# E: i5 K
姚桐斌在伯明翰大学时曾选修过公共演讲这门课。到伦敦后,他经常去海德公园,专注地听人家演讲。他从不同人的演说中吸取了他们各自的优点,再结合自己的特点,然后到英国各地去为新中国作宣传。姚桐斌演讲时语调沉着、吐词清楚,节奏分明、论据充足、目的明确。他还不时引用国内的图片资料,使得他的演讲极具感染力。有不少留学生就是听了他的演讲和他交上朋友后,才回国的。
& A: P$ r& d5 e0 X* _; I' {
! O; _$ ]$ F) a' V& w* d8 P作为留英学生会的发言人,姚桐斌写文章批驳留英学生中的反动分子,并在《曼彻斯特导报》上与一个英国学生就中国土改问题进行笔战,还在伯明翰大学共产党公社、契斯特劳工学院、伯明翰青年会、逊特兰劳工学院作公开演讲,宣传中国人民解放运动。0 b8 p; k! Y2 w y8 u0 q2 c
; C- o! L* y- N" c% {$ ?当时英国和台湾保持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和英国到1954年才互设代办处,建交就更晚了,姚桐斌被叫去苏格兰场是1953年的事情。- S6 O5 D# R' x! ?0 `( \8 M9 y; J( W
- V3 U. h. R5 i* ]& j+ g2 [* {
就在他想终于可以回国的时候,上面又安排他继续留在国外,正好亚琛大学的世界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依.皮沃斯基(E.Pivowarski)看中了他的能力,于是姚桐斌又去了德国,担任助教。
; L1 P7 l( @7 t& u3 {3 D/ j; J4 g: |! {
姚桐斌工作认真,科研方法严谨周密,和向来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很相似。他们佩服姚桐斌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对他很热情,每天下班都会约他去喝啤酒。他的同事们个个身高体壮,有的还有啤酒肚,但姚桐斌却仍然高瘦挺拔、如玉树临风,令德国同事好不羡慕!德国同事经常约姚桐斌去参加舞会和狂欢节,他的舞技大为长进。华尔兹跳得极好,尤其是“蓝色的多瑙河”最棒,受到舞伴的赞扬。" \( L3 _( _- Q! n& O* a7 z
$ n1 f# v5 Z7 F* O+ }留学德国期间,姚桐斌于1956年在驻瑞士大使馆内入党,这下共谍的成分来说,谍不谍不知道,共反正是没问题了。3 W4 |) z. B$ b' r i! g
# k, H K& j0 `
1957年姚桐斌又一次打报告要求回国,这一次被批准了。
# |% V0 h$ O3 ~1 g4 t. `$ p: F3 ~/ s, u. I0 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