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晨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程技术] 征服阻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9-4-30 13:17
  • 签到天数: 916 天

    [LV.10]大乘

    21#
    发表于 2015-6-14 07:49:19 | 只看该作者
    njyd 发表于 2015-6-10 21:57
    % e" B9 O8 g, Q* v5 R基本就这个样子吧。
    7 ~6 \4 f+ P' N
    从您画的图看,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的外形变化,那么所带来的性能变化就比较有限,不如直接做成双三角翼的形式。这样改装,由于增加的作动装置距离翼根较远,会产生较大的弯矩,尽管需要作动的部件质量小,但总体上讲,结构增强所需增加的质量并不能比变后掠翼那样作动部分在翼根处的少多少,再加上其所带来得性能改善有限,综合来看,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太划算。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定性分析,要确定某种形式所带来的增益是否超过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定量计算和实验作为依据。
    " Z2 O% q2 G, X1 L" Y* F: _6 W总体上说,变后掠翼这种形式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有一定的价值,但随着人们对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深入,新设计的各种固定翼面布局形式可以达到同样的气动性能效果同时具有更轻的结构质量。这也是目前发展的趋势,毕竟机械作动系统增加的质量太多了。
    9 x3 g1 V/ F# G另一方面,一般采用三角翼布局的飞机本身就是主要为超音速性能设计的,超音速时波阻是最主要的水平方向阻力因素,其它阻力形式包括诱导阻力不是主要考虑因素。对于这类飞机,低速性能基本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0 00:00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大乘

    22#
    发表于 2015-7-1 23:09:19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是否侵您权,今天发现的
    + z/ C& Q- b% O7 n9 v* z9 p' X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4737
    $ _, l: }! \7 R# s0 T, ?) w飞机上的翼尖小翼有什么用?
    & g1 b  C, {& ]3 ]7 {寒木钓萌 科普作家 | 2015年07月01日
    2 p1 L+ l4 {; K0 n0 d8 y! e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9-4-30 13:17
  • 签到天数: 916 天

    [LV.10]大乘

    23#
    发表于 2015-7-2 00:15:53 | 只看该作者
    leekai 发表于 2015-7-1 23:09
    . _6 V( y$ E7 L# `! z# p2 c@晨枫 是否侵您权,今天发现的8 T* |: c0 ~9 w7 X5 j) Y' G
    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4737
    * ~! W7 A' o. I/ G! u( U) g/ k飞机上的翼尖小翼有什么用?

    , l+ Q* X, e1 K6 k看内容,我觉得他讲得跟晨大完全不同啊,而且我认为他讲的不错。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太专业,我等外行只看着有点类似,不能真正理解。  发表于 2015-7-2 20:31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21:49:32 | 只看该作者
    leekai 发表于 2015-7-1 09:09! T, Z4 Q, m7 w1 \* O& O
    @晨枫 是否侵您权,今天发现的
    . E# N8 I- f) H9 D! j) ]8 l! j5 [4 c2 h" H( f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4737
    # }6 V. ^. l; K. f& s飞机上的翼尖小翼有什么用?

    1 [) c9 a4 f* m  }) C不是,这是人家自己的东西。

    点评

    看着里面有些图挺像,乌龙了  发表于 2015-7-3 19:43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27 20: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25#
    发表于 2015-7-7 09:3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橘子和枪 于 2015-7-7 09:39 编辑 / E  N4 n1 n- R7 t/ \* M  T; t% w
    xlan1976 发表于 2015-6-14 07:49
    . B; ^+ J; X/ N/ h7 R! ]1 M% r9 n从您画的图看,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的外形变化,那么所带来的性能变化就比较有限,不如直接做成双三角翼的形 ...

    * c% n* \. E% R/ e) T- M# O0 @3 d6 g7 v$ Z1 x" t( B: Y
    @njyd 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把这个设想改成“主动式翼尖装置”,或者叫“自适应翼梢小翼”也许不错。/ ~: v  p$ f* g1 C, G$ q; w9 a, `& k

      A7 D" I) g( p% H1 Y2 ~( m目前各种翼尖装置变得越来越复杂,尺寸和重量也水涨船高,但是一般都是固定的,难以适应不同的飞行情况的需求。“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主动式翼尖装置以适应不同飞行情况的需求。”# U2 h) @/ x3 e# x" c. k6 H
    7 p: H( A" Z) Q1 e. f9 J- B6 L7 J: z
    这有点类似于猎兔狗(也许应该叫鹞式, but I prefer it my way.)的“转场翼尖”,只不过猎兔狗是在地面换的,而这个是在天上调整的。效益呢,据说应该猎兔狗的“转场翼尖”能增加5%的航程,应该不差的。
    0 W2 s, n# F0 ~3 n6 m5 g: x
    9 a. p2 [2 F# a& \( l执行机构采用液压的根据 @xlan1976  的说法也许代价太大,因此也许可以考虑采用电动,或者 @晨枫 提出的记忆合金,因此可实现性应该没有问题。) e; w, g. }2 g" P

    8 E' n! R+ O9 |! \: I8 J总之有没有人用不管,至少申请几个专利是没问题的。
    + r1 R* }7 P  M  T3 P+ o' Y1 `按照不同动作方向和执行机构形式等进行排列组合,也许还能申请十几个专利。@xlan1976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22 03:16 , Processed in 0.04016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