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1-27 20:07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
本帖最后由 橘子和枪 于 2015-7-7 09:39 编辑
`' O3 N, p- r6 h- o- @) z/ N! d0 X% A" t" T v' n% m, g( i- S* y
5 \, i' p7 P- G; L$ r
@njyd 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把这个设想改成“主动式翼尖装置”,或者叫“自适应翼梢小翼”也许不错。! s" Q/ ^$ e( t1 ^& u# w, Y% W
* m; c( u5 b' c; T目前各种翼尖装置变得越来越复杂,尺寸和重量也水涨船高,但是一般都是固定的,难以适应不同的飞行情况的需求。“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主动式翼尖装置以适应不同飞行情况的需求。”
) _3 u6 d _+ t4 o! D. C
- R! P" Q: m1 u; i9 b这有点类似于猎兔狗(也许应该叫鹞式, but I prefer it my way.)的“转场翼尖”,只不过猎兔狗是在地面换的,而这个是在天上调整的。效益呢,据说应该猎兔狗的“转场翼尖”能增加5%的航程,应该不差的。
4 B9 Q4 i0 o6 D
6 R$ U4 M/ ^, f2 v执行机构采用液压的根据 @xlan1976 的说法也许代价太大,因此也许可以考虑采用电动,或者 @晨枫 提出的记忆合金,因此可实现性应该没有问题。; r& g+ H4 g3 U2 W' W) _
& j a+ Z( ?8 h# ]总之有没有人用不管,至少申请几个专利是没问题的。* |' {$ G5 l* \3 ]$ B
按照不同动作方向和执行机构形式等进行排列组合,也许还能申请十几个专利。@xlan19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