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在百度上找到的黄崖洞保卫战。比较有意思的是提到了我军只有四十多人牺牲,歼敌近千人。其实敌我伤亡比1:6,166 X 6= 996,也说明不大可能歼敌七百多人,供参考。
, |9 W$ i: n$ d, w* W* n) K+ q5 ?, w0 o9 o6 ?. A
-----------------------------------------------------------------------------
3 L( u: O7 m5 K8 p4 h% n7 M5 U) x, \) }* i! [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黄崖洞保卫战! x! ]+ i# X- v8 o2 H0 f3 ~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作战中多以游击战为主,在有利条件下也打一些运动战,但打阵地战特别是阵地防御战的次数比较少见。不过,在1941年冬季,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为了保卫黄崖洞(又称黄烟洞)兵工厂,却打了一次成功的阵地防御战,即黄崖洞保卫战。这也是整个八年抗战期间,八路军打的一次非常著名的阵地防御战。" k1 X* g) d0 B! d) N0 W( c6 r3 E
. C) |" L: G' ^: q3 Q
日军兵锋直指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严阵以待
' m; p& |6 Z4 t0 w+ {4 m
' ?. X- E. C7 A1 f; m: d* [# M( y 黄崖洞兵工厂位于山西黎城县西北部,地处黎城县、辽县、武乡县之间,是八路军在抗战期间于华北敌后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武器弹药生产基地。该兵工厂是1939年至1941年间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亲自领导下修建和完善起来的。由于它建于镶嵌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黄崖峰西面崖壁上一个叫黄崖洞的高25米、宽20米、深40米的天然大石洞中,所以称黄崖洞兵工厂。在左权的亲自领导和朱德、彭德怀的关怀下,兵工厂的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40年,兵工厂先后研制、生产出五五式步枪和八一式步枪及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地雷。1941年初,又研制、生产出五○炮及其炮弹。从1941年1月到11月,黄崖洞兵工厂共生产五○炮800多门,炮弹2万多发。1941年,黄崖洞兵工厂的最高月产量为步枪400多支,五○炮50门,炮弹2000多发。这批武器运往前线后,有效地增强了八路军的战斗火力。朱德总司令曾将该兵工厂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4 x' Z- e u' x& g/ E- A
6 u) H) [5 s4 d2 ~& s$ u 日军在与八路军的作战中曾夺得少量的由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八一式步枪、五○炮等武器。他们在研究后发现,这些武器的性能居然丝毫不比他们手中的同类武器差,这就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对黄崖洞兵工厂的注意和恐惧。东京的新闻甚至报道说,黄崖洞兵工厂至少有3000名工人,是一个具有先进设备的现代化的兵工厂。日军更是将其视为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为此,日军从1940年起即加紧了对黄崖洞地区的“扫荡”。1941年春夏,日军两次对黄崖洞兵工厂进行试探性进攻,均因当地军民的袭扰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严密防守,其破坏兵工厂的计划未能得逞。, x' x* w; s# J, G- W3 y
- U7 n0 p4 r2 h7 }& M! p 1941年10月30日,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奉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之令,在飞机的掩护下,出动7000多人分南北两路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捕捉奇袭”的“扫荡”,妄图捕歼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机关,彻底捣毁黄崖洞兵工厂。11月3日傍晚,从黎城出动的2000多日军进至距辽县下南会村30里处时,被负责侦察的八路军小分队发现。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彭德怀、左权判断,日军此次“扫荡”的意图在于合击八路军总部机关,破坏黄崖洞兵工厂。于是两人立即下令,要担任保卫兵工厂任务的总部特务团大部出山迎敌,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敌人,不让其进攻势头的高峰推到总部机关和兵工厂跟前。彭、左二人同时要一二九师部队在外线配合,待机破敌。
" ~: ?2 Z: Z* [" V8 d* J( k5 M/ L' C
特务团团长欧致富受领任务后,立即率部出发。刚到黄崖洞以西20里左右的上温村时,即与日军先头部队交上了火。随后,特务团又与一二九师部队配合,在五十亩、源泉村一带的山口设伏,袭击日军。11月5日,该敌窜向黄崖洞东南的西井镇。当天夜间,彭德怀直接通过电话向欧致富下达命令。他要特务团所有预备队立即撤进黄崖洞,黄崖洞的守备部队天亮前全部进入阵地,并强调有困难也不许讨价还价。凭着作为指挥员的直觉,欧致富马上感到了敌情的严重性。他赶紧与团政治委员郭林祥、参谋长郭双江等人分头向各营传达命令。不一会儿,彭德怀又亲自来电话追问命令下达完了没有。当听欧致富回答说刚下达完毕后,彭德怀这才缓了口气,说:这次的对手是日军第三十六师团的精锐,他们老想进黄崖洞“捡点破烂”,就让其进去看看吧。随后,彭德怀问道:这一战特务团能在黄崖洞里顶多久?欧致富一时猜不透首长的意图,只好表决心式地回答:首长让顶多久就能顶多久。
8 q0 M6 ~( \8 k) R- ^2 S: l2 \* r3 O% [6 ?* e7 |3 b0 x
左权接过电话向欧致富传达了总部的要求:此次作战是阵地防御战,特务团在黄崖洞里先顶上五天,五天后再另作部署;在五天以内,特务团一定要把兵工厂的机器设备、产品和其他物资掩埋好,把工人安全转移走,并随时和总部保持联系。最后,左权又解释了一下总部的作战意图:既然日军总想进攻黄崖洞,此次外围部队就让一条路放其进来,然后特务团在黄崖洞防区里狠狠地教训它一顿,从中也检验一下部队的防御作战能力及兵工厂防御工事的坚固性。由于此次战斗敌众我寡,敌明我暗,所以左权特别强调部队在作战中要拿捏一个“稳”字,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在把敌人咬住拖住以后,猛中求稳,不焦不躁,不惶不恐,不紧不慢,以守为攻,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他将这种战法形象地称为“咬牛筋”。在时间安排上,左权要求特务团先在山口处顶上一两天,挫挫敌人的锐气,在第二道防线再顶几天,然后再上山,待我增援部队赶到后再来个反包围,消灭来犯的日军。
5 B; h: m" L4 _. L1 h: ?
7 i4 E. T; s1 n r 对于即将到来的这一战,左权心里还是有底的。一是黄崖洞具备山地阵地防御十分有利的条件。当时黄崖洞有两个主要进出口:一条是东南方的南口,通向黎城,一条是西北方的左会垭口,通向武乡。这两个进出口的地形对于防御一方来说都比较有利。另外,黄崖洞正面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敌情,且有断桥,不利于敌人通行。二是黄崖洞周围已建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三是黄崖洞中已储存了充足的武器弹药和食物,特务团在里面坚持十天半月毫无问题。四是特务团老兵成分多,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较强,对当地地形较熟。因此,左权认为,只要在指挥上不出现大的失误,打退日军的进攻是有把握的。9 x4 ?1 o+ ~+ r. H( X; N, {2 B" |
% p( q: T$ i- Y: [& v% ~0 X3 s$ g 天亮后,欧致富等特务团主要领导到各营去检查了阵地。各个连队都按时进入了阵地,并作好了战斗准备。下午,左权打电话通知特务团:窜犯西井之敌因在五十亩、南委泉遭我军民不断打击,已于早晨逃回了黎城,敌人的企图尚难判定,但绝不能麻痹大意,要防止敌人搞“奇袭”、“逆袭”等新花招。特务团根据左权的指示,继续严阵以待。0 Z o( O; H" Z b$ m
6 A# b& |, z/ r6 y 9日,退回黎城的日军一下子又集中5000多人,气势汹汹,直奔北面的黄崖洞兵工厂而来。不过日军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在南口外的赤峪一带部署兵力。欧致富根据得到的情报判断,日军主攻的方向在南口,并且是要“驻剿”,不是过去抓一把就走的“飞行扫荡”。
3 I" ]/ U0 O+ W3 j/ C
( O ~# d6 n, F3 l" v4 B2 q 欧致富将有关情况向左权作了报告,请求指示。左权幽默地说:欢迎日军来碰碰这颗“硬钉子”。同时,他也提醒欧致富:要警惕敌人声东击西,防守西北左会垭口的第一营不要轻易使用;根据侦察,敌人配属有11门重炮,又调来了几架飞机;特务团一定要充分作好战斗准备,严密警戒,坚守阵地;在敌人进行炮火准备时,部队要注意隐蔽;暗火力点不要过早暴露,待敌人进到阵地跟前再狠狠地杀伤敌人。最后,左权又特别叮嘱欧致富,要其再检查一遍,把工厂没有转移、埋好的物资,没有撤退的人员,迅速转移到指定位置。欧致富立即把左权的指示通报各营,同时,要求各营一线连队密切注意敌人的新动向。- B/ K9 y1 f& V+ E
. o, w& S# F( @: @% P2 ^( }
日军小试“牛刀”遭挫折,特务团沉着应战,稳住阵脚
8 _3 H7 b" ?* @. S5 E. o6 G6 I
) T" q5 ~/ r6 |( |' \3 O. n 1941年11月10日下午,日军兵力部署完毕,开始试炮,企图用炮弹扫雷。特务团设雷组的战士则与敌人炮弹打起了“游击”,待敌人全面炮击后,又突击埋雷,专等其步兵的到来。
# e4 ?* e# v4 n% L! V' k; n
8 e0 t* I5 P! a5 v5 K 11日拂晓前,日军几次偷袭南口,均未得逞。天亮后,便对南口发起了强攻。一阵猛烈的炮击后,日军发起了冲锋。在其进攻队形的前面,有百余只羊。日军本欲以羊来“趟雷”开路,岂知特务团的战士们在这一路埋的是大踏雷,人踩马踏才会响。羊蹄小脚轻,除偶尔踩响几个雷外,雷区安然无事。日军似乎放了心,300多名步兵紧跟在羊群后面,企图分头夺取各个目标,一举攻占兵工厂。突然间,一颗颗滚雷从天而降,特务团第三营第七连前沿各机枪阵地也猛烈开火。山口前的羊群顿时四散逃命,日军也乱作一团,撤了回去。日军第一次冲锋被打退,在阵地前横七竖八地丢下了200多具尸体,而特务团无一伤亡。
0 n9 W( v3 Z& x; y, o% X* |( q) [) ?$ P0 b; A9 p/ S
一小时后,吃尽了滚雷苦头的日军又开始炮击,并将目标锁定在山口边特务团第七连的阵地,妄图削弱我“天女散花”的威力。日军有两门山炮,竟在离垭口2000多米处抵近射击。炮火未停,日军的机枪又响起,压向第七连的阵地。日军步兵凭着强大的火力压制,开始了第二次冲锋,并不顾一切地向山垭口冲来。此时,第七连垭口左侧的地堡已被日军的炮火削去一角,机枪手被碎石压在下面,昏了过去。第七连的阵地被日军的火力压得没有还击的机会。欧致富在观察所里见日军的那两门山炮太欺负人,便通知炮兵排,准备将其干掉。当时,全团只有两门炮、12发炮弹,每打一发都得经总部批准。欧致富打电话请示左权。没想到,左权回答得非常干脆:12发全打完,三四发打敌炮阵地,其余的打敌人集团目标。( [6 q! j4 y! Z
5 g+ u. ?0 B( y5 t( |8 Z
随着欧致富的一声令下,两发炮弹准确地落在敌人的山炮阵地,一下子连人带炮都给掀翻了。剩下的炮弹也准确地落在敌群里,炸倒了好几十人。$ R4 ^2 V5 Z8 e
1 h j: g# z! c 经过两次激烈反击,第七连前沿阵地上的火力点已基本暴露。日军步兵进攻失利后,就用强大的炮火进行报复。然而,由于左权组织构筑的防御工事结构非常巧妙,不用说平射炮不好打,就是曲射炮对它也基本不起作用。气急败坏的日军施放了毒气。欧致富和三营营长涂玉山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时,中毒昏了过去。
$ d" u: P' G4 g0 f4 d- B# S
: W$ ^, m1 x7 H& [ 左权接到日军施放毒气的报告后,指示立即抢救中毒人员。左权深知敌人失败得越惨重,报复得越疯狂。他看了看地图,分析第六连占据着榆树坡方向的有利地形,能以侧射火力支援第七连,第八连依然占据着断桥阵地,敌人一时还不至于突破防线。经过分析,左权果断命令特务团,要第六连以侧射火力支援南口第七连阵地,同时要第七连加紧补充前沿阵地的人员和武器弹药,抢修工事,准备迎接敌人新的进攻。2 ], i. v/ R/ w& h/ y& I
, P B5 @9 z( K* E$ i
经过卫生员的紧急抢救,中毒的欧致富醒了过来。此时,前沿部队已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涂营长中毒较轻,一直戴着防毒面具指挥作战。他把战斗的情况简要地向欧致富作了汇报。左权得知欧致富醒过来后,马上把电话打到第三营指挥所。左权关切地询问欧致富的中毒情况,并问其能否继续坚持指挥作战。欧致富坚决不肯下火线。左权最后同意欧致富继续指挥战斗,但他强调说,越在紧急关头,越要沉住气,一定要坚持以静制动的战术原则,坚守勿出,待机歼敌!左权还提醒说,天快黑了,敌人会报复一阵子,好掩护他们的殡仪队收尸,要欧致富掌握好部队的情况。1 |' {% [" @! R3 S( N' M& X7 N
# ^* Y9 Z* ?3 V. D l
左权的分析一点也不错。日军施放毒气后,特务团有些干部、战士沉不住气了,嚷着要主动出击,和敌人硬拼厮杀。若是这样,便正中敌人的下怀。欧致富按照左权的指示,耐心地说服了少数有急躁情绪的干部和战士,要其沉着应战。这样,第七连指战员又接连打退了日军的几次进攻。
, B7 `& [7 p6 z8 G9 _/ M3 I1 B( A9 z7 N( ~5 A
17时左右,日军的各种火炮、机枪一个劲地往特务团前沿阵地打来,大群的敌人趁着火力掩护向南口山垭冲来。他们每人手上拿着几条绳索,见着尸体就猛甩绳圈来套,套住腿拖腿,套住头拖头。前沿陡崖阵地上的特务团的战士们看清了日军的意图后,冒着敌人炮火的袭击,将滚雷、手榴弹都扔下崖去,把前来拖尸体的敌人又炸倒了几十个。剩下的人连头也不敢回,不管拖的是死的还是活的,拽起绳子就拼命往回跑。) O* V; d/ W2 c! W) G7 }
% @, M4 B* V$ \) I7 u
深夜,左权给欧致富打来电话,表扬了前沿阵地的几个连队,说他们打得勇猛顽强,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希望他们在战斗间隙不断总结经验,以利再战。接着,左权又通报了敌情:敌人从山外抓了100多个民夫,100多头骡子,估计一是抢运尸体,二是逼老百姓趟雷。左权要欧致富通知前沿连队,不要在山口外埋地雷了。: M' G% |4 f& k+ _' N
- T% N8 w, N' G, b' e3 n 12日早晨,日军既不打炮,也不放枪,战地沉寂了。上午9时,特务团观察所报告说,日军指挥官在上赤峪、赵姑村一带向桃花寨反复观察,其部队正在那里构筑新工事,可能是选择新的攻击方向。特务团派出去的侦察员则回来报告说,日军封锁很严,没有得到具体情报,只知道昨天进攻失利的部队已撤了下去,换上了所谓擅长山地战的部队。他们还捡到了几张写着“皇军是钢,八路军是铁,钢比铁硬”等不伦不类的标语。过了一会儿,前沿连队报告,日军指挥官从几个角度观察南口左侧的跑马站、桃花寨。这些迹象表明,日军要选最险的地方作为突破口了。欧致富马上将情况报告了左权。左权指示:充分准备,待机行动,以变应变。日军强攻黄崖洞,特务团随机应变,灵活应敌
; N$ V- S% k {6 i6 R" J6 w. U' ]# r8 v% p7 j) x/ v
1941年11月13日拂晓,日军集中十余门火炮,向着桃花寨、跑马站1461高地和高地后边大断崖上第四连的工事开始猛烈炮击。炮火刚停,第四连阵地前沿马上响起枪声。欧致富急忙打电话询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几十个日军在夜间偷偷地爬上了大断崖,第四连第一排阵地被突破,副排长陈启富正率领两个班的战士进行反击。
4 y- D" u# B; Y
5 h& d. A* w2 C2 R4 ^ 此时,总部指挥所里的左权正伏在地图前,密切地关注着战斗的进展情况。从战斗一打响,左权就昼夜守在地图边,指挥战斗。早在组织构筑工事时,左权就坚持亲自实地勘察,并逐个给工事编了序号,这会儿都派上用场了。敌人到了几号工事前,哪个地方来了多少敌人,他在指挥部的地图上标好,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2 \5 K: |; K4 G3 @* u* ?
3 w" j/ J" d, E& Z 左权得知日军正向桃花寨组织力量进攻,已攻上了断崖,便立刻命令:特务团在南口右侧留少数守备部队,每个重要工事留两个人,其余的人集中起来作预备队用;要以跑马站为重点防区,注意以变应变;通知徐长勋厂长,组织工人自卫队准备战斗,让工厂里会说日语的工人向鬼子喊话;最后,通知一二九师第三八五、第三八六旅火速向黄崖洞靠拢,接近敌人后,可派小部队与其接触,将主力隐蔽起来,待机歼敌。
8 A" ~4 |* z; {8 ^, G7 a9 k P/ i$ N/ E% B' c' a
左权随后要话务员接通了特务团的电话。左权在电话里提醒欧致富,要沉着,要待机行动,以变应变,并说详细步骤已由电报下达。. c0 D) ?; ^9 ]+ L6 k; N- A
& u9 S, [( l" m# F 欧致富接到电报后,马上调整部署,令参谋长郭双江带领第四连第二、第三排和第七连进行反击。经过英勇奋战,特务团的指战员又恢复了第四连的前沿阵地。但有少数敌人爬到跑马站高地石崖缝里躲了起来,当时未能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后,敌人又组织起新的进攻。6 U# `! p& ^4 H4 R \' I0 q0 z3 B
, h c2 F, i( f' ]
这时,欧致富来到了第二营的指挥所。经过观察,欧致富认为日军从最难最险的地方下手,主要是想争夺跑马站山下的沟,借路进攻兵工厂所在的水窖洞。于是他把情况向左权作了汇报,并建议给敌人让出一条路,守备部队都撤到山上,在“一线天”沟底布雷,然后两边火力夹击,把敌人消灭在沟底。左权对着地图思考了一会儿,最后同意欧致富的建议。
/ z' l' P& n" {" Y n: f, H& z
/ |) B, {# b; K/ `! y% D 特务团的这一招果然奏效。日军打了一上午,零零星星被消灭好几十人,才推进200多米。即便如此,日军也颇为得意。他们一面催促后面的人迅速跟着攀崖,巩固刚占领的地段,一面从右侧攻下沟来,企图一举攻占水窖洞的洞口。开始,日军急于占领洞口,多路攻击前进,结果踩响了好多地雷。为减少伤亡,他们又改成一路进攻。这样一来,便陷入了特务团左侧高地和水窖洞口右侧崖上两翼火力的夹击之中。日军是躲不开又逃不掉。整整一个下午,突进到沟底的200多日军,还未接近水窖洞口的核心工事,就悉数被歼。
! U/ Z ^( m4 K; p4 Q* K3 G* L, @, _- a9 D6 _5 T1 M; L
日军吃了八路军侧射火力的亏,14日便改攻特务团第二营桃花寨西山及1568高地,企图消除侧翼的火力威胁。但战斗一开始,敌人的进攻就被特务团第四连第二排的战士顶住了。整个上午,战斗都处于胶着状态。欧致富担心部队伤亡过大,命令第二排撤到连主要阵地。日军占了特务团第四连第二排阵地后,稍加巩固,便向水窖洞口阵地猛攻。不过,此时敌人已是强弩之末,攻到傍晚便没了后劲,草草收兵。
$ U6 U2 ~- |$ Q) {+ @5 P, n0 P0 |4 \9 U$ |) C7 z* u$ ]& S: j9 E, s
15日,日军加强了兵力和火力,分兵两路围攻特务团第八连防守的水窖洞口工厂区。战斗出现了四天以来最激烈的场面:弹若飞蝗,炮似连珠,爆炸声不绝于耳,黄崖洞上硝烟迷漫,天昏地暗。特务团第八连指战员以一当十,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守住了南口到断桥的通道和水窖洞口的阵地。0 u% b3 `& G! h: u- K* d' F
3 \, z9 ^. G& \( B0 M6 v: e
欧致富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将情况向八路军总部作了报告。彭德怀指示,敌人无非想“参观”一下兵工厂,机器搬完了,就让他们爬进去参观好了。左权在电话里问欧致富,五天时间已经到了,能否再坚持。欧致富很有信心地回答说还能再坚持五天。左权高兴地告诉他,八路军的外援部队即将赶到,特务团把敌人再拴个三四天就足够了。但他要求特务团一定要以静制动,晚上把所有部队撤到第二线,既要诱敌深入,又要顽强防守。天黑后,欧致富按照左权的指示调整了部署。第七、八连除坚守阵地的外,其他人员乘夜幕在通往水窖洞口的路上及敌人的退路上布雷,随后撤到第二线。这样一来,战局又活了,特务团又可以居高临下作战了。! {$ i" V7 b z) S$ P
$ v6 s9 Z6 O0 t( T9 l& u( { 16日一整天,敌人还是被拦阻在水窖洞口,进不了工厂区。恼羞成怒的日军使用了火焰喷射器,水窖洞口阵地顿时烈焰腾腾。晚上,欧致富向左权报告,兵工厂机器设备已转移完毕,只剩下一个大锅炉无法转移,请求指示。左权要欧致富派人把工厂的所有厂房全部炸毁,特别是那座锅炉房,把石头炸塌后,在其周围埋上地雷,并做好标记。左权交代,这样做是为了给敌人以兵工厂已被其炮弹炸毁的假象,保护锅炉,防止敌人破坏。特务团的战士们执行完此项任务后,主动撤离水窖洞口和断桥南口阵地,并将敌人占领的水窖洞口主阵地全部用地雷封锁起来。
6 q+ _- }. Q7 o, m% k( h# V1 }# r* K9 B' D0 S) H, B$ j9 z+ ~# c( e
至此,仗已打了六天,可是日军却连兵工厂是什么样子都还不曾见到。一个小小的黄崖洞,让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皇军”吃尽了苦头,也丢尽了颜面。第三十六师团师团长舞传男坐立不安,一个劲地骂手下蠢笨无能。他还给进攻部队的几个主要指挥官下了死命令,两天内必须攻下黄崖洞,否则要他们以死来谢罪。6 |' ]" B& s% q9 u
( ?. ^% N7 t: ]- w* y5 D/ O
日军进入兵工厂后大失所望,仓皇撤退时遭八路军伏击: Q' o7 f* R3 F' V. i
8 {% a+ F9 Q6 s: c. h. e4 M 在受到上级的严厉斥责后,进攻黄崖洞的日军于17日发了疯似的向水窖洞口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在遭到特务团顽强火力阻击后,又有一部分日军改攻特务团第二营第五连防守的1650高地,企图迂回控制整个黄崖洞,但这一阴谋未能得逞。不过,最终有一小股日军闯进了兵工厂区。但是,他们所见到的却是这样一种场景:十几座厂房倒塌在一片碎石瓦砾之中,这里一个人也没有,不要说机器,就连带有兵工厂标志的一个螺丝钉都看不到。几十个敌人在工厂区折腾了半天,一无所获,反而引爆了埋在里面的各种地雷。轰隆隆的爆炸声,是特务团战士欢迎“皇军”大驾光临的“礼炮”。敌人此时斗志全无,挨了子弹也不敢恋战,更顾不上找什么机器,一个个只好胆战心惊地贴崖站着或蹲着,等待援军的到来。4 ?4 f' f+ \+ B: s. r; `
& J6 |. x! c( ^# n E
晚上,左权又打电话询问特务团的伤亡情况。在得知伤亡总数不足200人时,左权非常高兴。他告诉欧致富:特务团已经打垮了日军一个联队,使其丧失了战斗力。前天开始,敌人已换了一个联队进攻;日军电台现在正大吹大擂,说捣毁了八路军的黄崖洞兵工厂,歼灭八路军特务团近千人。根据这个动向,敌人可能要挖几台机器作证据,也可能攻一下左会垭口的阵地,以显示其“胜利”;目前,我一二九师部队已经进入埋伏地区。最后,左权要特务团再咬咬“牛筋”,进一步扩大战果,让日军的这个联队也抽筋断骨。
( h9 A5 r8 x) L& p6 a R2 n$ L6 @/ c$ ~1 M1 D" t7 K
欧致富根据左权的指示,命令第二营坚守1580高地及其以北地区,阻止敌人的进攻;第三营部署在老板山地区,继续对敌人零敲碎打,阻止其搜找机器,并视情况支援第一营作战;第一营仍坚守左会垭口,一经接敌,要以强大的火力压制敌人。# g2 M6 E# E4 x5 G6 ^3 Y
* N5 L0 G; V. a 18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向特务团第一营防守的左会垭口、南山、北山阵地发起了攻击。第一营指战员几经恶战,打退了日军数次疯狂的进攻。
4 Z/ h3 T: ?1 L3 N+ r+ K2 P, }5 a. W( B1 E5 d, ^, D; ^
当日深夜,左权打电话告诉欧致富,日军已发现山外有我重兵埋伏,可能要连夜逃走。他要特务团抓住战机,不断夜袭,逐步恢复阵地。欧致富依令行事。但大部分残敌在此之前都偷偷从原路溜走了,只有在桃花寨上面担负掩护任务的敌人,由于被特务团第四连第一排指战员给粘住了,还未来得及撤退。最后,这股敌人在特务团其他部队的反击下,一部被消灭,其余也趁机溜了。至19日晨,特务团恢复了黄崖洞所有守备区。后又遵照左权命令,一部出山追击。可是追了10多里路,连敌人的影子也没见到。此时,沿途逃难的老乡们已纷纷下山回村,一位村干部主动找到欧致富报告喜讯,说前面一二九师部队已干掉敌人500多人,大家正在组织抬战利品呢!
4 p4 `9 f$ t& y
U7 H0 @2 O" y5 P 原来,日军逃出黄崖洞后,在三十亩、曹庄一带陷入了一二九师部队的埋伏圈。惊惶失措的日军无心恋战,在伤亡500多人后,便抱头鼠窜。左权下令乘胜追击,日军被迫于20日夜退出黎城。其原定一个月的“扫荡”计划就此被粉碎。
* o2 r) ^7 j) e; ?( L" p* q" [* J% B
特务团战绩辉煌受表彰) h& t8 {9 I* \
3 ]$ v% N- X% P) [
在黄崖洞保卫战中,特务团的指战员历经艰险,浴血奋战八昼夜,终于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B% |$ S2 F4 ^( R
- v& F$ t3 Y, }! T0 a) I" F
11月22日,八路军总部公布了黄崖洞保卫战的战果。此次战斗,在左权的直接指挥下,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以1300人,抗击了5000多日军的进攻,歼敌近千人,我方伤亡166人(其中牺牲40多人),敌我伤亡比例6∶1,战绩辉煌。$ ]( `6 p& t2 A% K6 i) T7 R2 P& }% o
1 P$ q3 }2 B; O 11月底,左权来到特务团驻地洪水镇苏峪沟,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特务团的全体指战员,并代表总部为特务团召开了庆功总结大会。在会上,左权宣读了朱德、彭德怀给全团指战员的贺电,并宣读了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执行命令的模范”及“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的命令,同时授予特务团“保卫水窖立战功”锦旗一面。! u. M+ N! \5 G) V9 t
) f# Q% ?( \4 @0 u
表彰仪式结束后,左权对这次战斗进行了总结。他高兴地说:这次黄崖洞保卫战打了八昼夜,打得很好,特务团最终以敌我伤亡6∶1的战绩,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确保了兵工厂的人员和机器设备的安全,圆满完成了总部赋予的光荣任务,立了大功。左权还说,这次战斗的胜利,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是保住了兵工厂人员、机器、材料的安全;二是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三是锻炼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四是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振奋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志,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五是积累了坚守阵地防御、大量歼灭敌人的作战经验。左权同时也指出了战斗中存在的失误,主要是对敌人进攻方向的判断不够准确,战斗中兵力、火力相互支援不够,夜间反击敌人不够有力。他要求特务团通过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再接再厉,保持和发扬黄崖洞保卫战的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加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全国人民一道去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 v$ M; F* E" V0 I6 b; [2 g( h
4 l/ }/ p5 [+ C' u5 c 1942年,黎城县政府在黄崖洞建立了烈士纪念碑,其正面镌刻着黄崖洞保卫战的经过,背面则刻着在此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40多位烈士的英名。1971年,黎城县政府又对纪念碑进行了整修,并在碑前立了一座两丈多高的纪念塔,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80年,黄崖洞兵工厂及其防御工事开始小规模整修。1985年,黄崖洞正式被辟为旅游区,向游人开放。为了缅怀当年曾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们,教育后人,当地人民政府又在这里修建了纪念牌楼,邓小平亲自为牌楼题写了三个大字:黄崖洞。4 m" g% H) i8 D0 C% q* b* h'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