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2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史] 东线防守大师 - 陆军元帅莫德尔(下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11:0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R$ q, B  s! K) [9 o
: Z/ g( p; b% ~. L8 @1 @
6.  东线消防队员

  S% H: F. F9 z% V) g

# J1 g7 K" A/ R9 G; z+ n" C
19441月,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弗尔霍夫方面军向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发动强大攻势,第一天就粉碎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进而将德军防线撕开一个宽100公里的缺口。两个星期的激战中,德军第18集团军伤亡4万余人,却不得不遵照希特勒的命令死守卢加河一线而无法后撤,眼看着就要被苏军围歼。131日,莫德尔赶到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看着一张张沮丧绝望的脸,仿佛又回到了两年前的勒热夫突出部。不同以往的是,这一次莫德尔却真的只身前来,没有带一兵一卒的增援部队。
/ u$ E' `- a8 I
* c1 r0 F3 q5 \
莫德尔应用勒热夫突出部的成功经验,在整个集团军群内部掘地三尺,搜罗冗员。失去大炮的炮兵、文职人员、勤务兵、辎重兵等上万人被编入前线战斗部队。所有伤愈归队的士兵都被派往第18集团军防线。莫德尔还强行征用战区内所有的空军高射炮营,集中起来为前线部队提供炮火支援。这些应急措施虽然见效很快,却无法解决莫德尔面临的战略难题。第18集团军唯一的出路,是后撤到所谓的“黑豹防线”德军沿着爱沙尼亚边境修筑的一条防线。然而希特勒固执地要求坚守卢加河,理由依然是政治影响德国的芬兰盟友已经表现出厌战情绪,倘若德军一下子后撤到爱沙尼亚境内,芬兰人会认为被德国抛弃而退出战争。即使是莫德尔也不敢触犯希特勒的底线。
4 Z) u& E+ H( H. l2 ?% ^

; p2 H& B9 `" {/ @, l0 c6 Q- X
莫德尔最终找到一个两全之策,既能拯救第18集团军,又不必违抗希特勒的命令。莫德尔首先发布命令,没有他本人的许可,任何部队不许擅自后退一步。北方集团军群的战报里不许出现“黑豹防线”的字眼,莫德尔甚至要求统帅部取消这个番号,以坚强前线部队的抵抗意志。希特勒自然对这种积极态度深表满意。莫德尔趁机向希特勒兜售他最新的战术理念:“剑与盾”(Schild und Schwert)
6 L* D* V2 O% z. V1 X4 ~
莫德尔明白希特勒最讨厌消极防守,于是投其所好。“剑与盾”的战术宗旨是暂时后撤诱敌深入,然后集中兵力发动反击,不但能消灭敌军、恢复防线,还能伺机推进。此时东线德军将领面临苏军进攻时,大多习惯性地要求后撤,莫德尔攻击性十足的战术理念着实让希特勒眼前一亮。希特勒允许莫德尔便宜行事,只要求随时通报反击效果。
! E- ^: M" |* t- s+ v+ @  V

$ Y0 H6 D, n0 o
19442月间,莫德尔不断命令第18集团军有限后撤,然后发动一系列小规模反击。由于兵力火力严重不足,这些反击徒劳无功,导致一万多人的伤亡,却只是略微迟滞了苏军的推进。莫德尔的策略遭到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绝大多数参谋军官的强烈反对,他们战后一致指责莫德尔为了讨好元首,不惜让部队无谓地流血牺牲。然而莫德尔表面上的冷酷无情和战报里的豪言壮语赢得了希特勒的支持和谅解,最终一步一步将第18集团军完整地撤了下来。莫德尔用1万人的代价拯救了20万人,这才是真正的名将本色。31日,莫德尔成为德军最年轻的陆军元帅。

- [) e8 F/ U: x+ i6 n+ [9 q- y, A

8 u' g0 @& w6 Z& T) s9 H6 l4 c
莫德尔能够创造奇迹,也有侥幸之处。苏军列宁格勒战线的几个方面军,无论火炮、坦克数量,还是摩托化程度,都远逊东线其他方面军。此次攻势苏军投入两个方面军80万人,仅仅装备650辆坦克,3,680门大炮,既没有兵力的绝对优势,突击能力也差强人意。随着战局发展苏军伤亡渐增,推进距离越远,后勤运输压力越大,许多重炮无法及时跟进,因此渐渐攻击乏力。尽管最高统帅部三令五申,苏军进攻部队很快成了强弩之末,只能眼睁睁目送德军安全撤到“黑豹防线”后面。

$ R5 }; \) H& O- H3 {
' {: h0 ?6 C  Q8 Y+ e4 S
不过莫德尔在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任上的一个小插曲,也体现他目光短浅,缺乏全局观。338日,莫德尔撰写一份报告,认为北方集团军群有赖于“黑豹防线”的坚固,可以省下两个师增援南方集团军群。这时一份快件送到,希特勒急招莫德尔前往“狼穴”面谈,打算让他替换曼施坦因,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莫德尔得到消息,立刻修改手边的报告,认为可以调6个师增援南方集团军群。德军总参谋长蔡茨勒(Kurt Zeitzler)表示难以置信,莫德尔便自作主张,下令调走这几个师。最后蔡茨勒颇费一番周折才取消了莫德尔的命令。

! b4 b" T0 L+ I2 _( h- N
2 j* }2 b+ g0 ^; T# e
4月初,莫德尔来到南方集团军群走马上任(此时已经更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曼施坦因给他留下了一条完整的防线,和一支实力雄厚的队伍。北乌克兰集团军群下属第1、第4装甲集团军,总兵力44万人,拥有坦克811辆,突击炮426辆,火炮1,100门。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官是莫德尔的军校同学胡贝上将;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官则是莫德尔在勒热夫突出部的得力助手劳斯上将;军级将领里也有很多莫德尔的故人,比如哈佩、布莱特、内林等等。

2 {0 D" h3 P% M$ c1 ^2 [

7 e) N6 D/ h- v" P" D7 R! J, X; o0 E
莫德尔指挥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期间,战线基本风平浪静,他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巩固防线上面。莫德尔总结自己在勒热夫和奥列尔的防守经验,推行“区域防守”战术。此前曼施坦因的防守理念立足于机动作战,通常是诱敌深入,然后反击其侧翼,聚而歼之。莫德尔认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实力今不如昔,已经无力进行大范围机动作战,因此必须将苏军进攻挫败在防线以外。区域防守理念立足于精心构筑的纵深防御体系,集中而精确的炮火支援,负责各自防区的多兵种战斗群实施短促反击堵住防线缺口。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一批德军将领深受曼施坦因战术思想熏陶,对莫德尔的区域防守理念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他们的代表人物便是第48装甲军军长巴尔克中将(Hermann Balck)
5 k( Y) o! l. w3 D4 E6 ^, Z* Y/ O- K

$ @) [* r5 Q6 Q! Q" c
巴尔克是德军最优秀的装甲部队指挥官之一,他在乌克兰战场胆大心细的长途奔袭,是曼施坦因装甲战术最完美的体现。早在去年的日托米尔反击战中,巴尔克就对劳斯颇有微辞,认为这个奥地利人谨小慎微,屡次丧失战机,不适合指挥装甲部队。巴尔克坚决反对将自己的装甲师化整为零,派去据守固定防线,他和参谋长梅林津多次同集团军司令官劳斯据理力争,认为乌克兰战场的地形特点更适合弹性防守和机动作战,因此集中兵力至关重要。

) Q0 B! q+ W/ U) g: Y1 e, U
9 n' P; ?+ U8 `' G# f& K
莫德尔的领导风格简单粗暴,完全不象曼施坦因那样循循善诱。他强迫巴尔克执行劳斯的命令,并亲自到巴尔克的防线考察执行情况。当巴尔克再次表现不满时,莫德尔失去耐心,剥夺了巴尔克的两个装甲师以示惩罚。梅林津在《装甲战》书中直言不讳:“(莫德尔)虽然是个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军人,但根本无法替代曼施坦因。他喜欢干涉具体事务,往往告诉他的集团军和军级指挥官应该如何部署兵力。巴尔克将军对这种风格异常反感。”

$ `+ d8 Z# \! D% [
4 \& a) h6 g% E! J& F
19446月底,莫德尔突然接到德军统帅部的电话,要他立刻出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同时兼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官。至此半数以上的东线德军归莫德尔指挥,他的军事生涯达到顶峰。踌躇满志的莫德尔没有料到,中央集团军群的烂摊子连他这个“东线消防队员”也无力回天。
2 E5 l  b( |( T( N+ V6 n: J" Y
* v2 M- A" N) O+ Q' \/ o8 |  Z
622日,也就是苏德战争爆发3周年纪念日,苏军集结170万大军,5,800辆坦克,32,700门大炮,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动摧枯拉朽一般的猛烈进攻。苏军进攻的时机选得相当好,此时盟军在诺曼同德军激战正酣,德国空军大部西调,苏联空军因此取得制空权。几天之内,德军防线完全崩溃,德军第4、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被全部或大部包围。628日,希特勒私下跟副官坦白说:“陆军元帅莫德尔来的时候,中央集团军群只剩下一个大窟窿。”此时莫德尔唯一能做的是收拾残部迅速后撤,等苏军进攻势头衰竭以后再重新构筑一条防线。
& X" X$ S1 m) Y) @8 b# y

6 h( L& V; Z: l9 Q% `- s
莫德尔此时名震东线,中央集团军群官兵无不期望他再创奇迹。第9集团军司令部的一名参谋在日记中写道:“628日,陆军元帅莫德尔到任的消息传来,大家都无比振奋,满怀信心。” 然而第9集团军官兵看到的希望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担任救援任务的第12装甲师经过三天苦战,推进到波布留斯克郊外,只有大约1万德军官兵冲出重围,同第12装甲师会合,其余6万人走投无路,全部投降。失去自己曾经生死与共的老部队,想必对莫德尔打击很大,他的作战参谋注意到司令官这段时间酒喝得越来越凶了。

8 K; _' r7 w: f! f9 i, n' ]

# N0 Q8 y" U0 v$ p0 J! }
莫德尔计划放弃明斯克,缩短整个东线,同时要求北方集团军群放弃爱沙尼亚,后撤到第维娜河一线,这样省下几个师增援中央集团军群,堵住缺口。这个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可以减少德军十几万人的伤亡,但希特勒一听到撤退气就不打一处来,没有半点商量余地。希特勒的顽固不化最终葬送了明斯克以东苦苦挣扎的德军第4集团军16万官兵。

# c: u$ z* n; p2 ~( C. _

: T0 q1 x5 G  N8 X3 U* q6 }! \
面对无以理喻的希特勒,德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忍无可忍,于716日同希特勒摊牌,要么同意莫德尔的计划,要么解除自己的职务。希特勒发了一通牢骚,抱怨道:“承担责任的是我,而不是你!”最后无可奈何只得默许。莫德尔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来3个装甲师,实施德军装甲部队最擅长的大范围机动作战。阻击苏军的推进。第5装甲师在奥尔沙 - 明斯克一线同苏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激战,两个星期内击毁苏军坦克486辆,反坦克炮119门,自己也损失了100多辆坦克,不支后撤。
' Q! g6 z  k/ D1 b
; T4 O4 ?+ Y1 l; A, b& ^
7月底,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被歼灭了30个师,阵亡19万,被俘16万,其中包括31个将军。苏军损失依然惨重,阵亡18万人,伤残58万人。728日,苏军第2坦克集团军进抵华沙城下。希特勒震惊之余,勉强同意动用战略预备队。以后的几天里,德军第4、第19装甲师,党卫军第3、第5装甲师,“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大德意志装甲师相继赶到前线。莫德尔立刻将这些新锐投入战场,对已成强弩之末的苏军发动凌厉反击,重创第2坦克集团军,终于将防线暂时稳定在维斯图拉河一线。
2 n3 X& q& J( I
" d( a* b2 C0 z) s7 R8 H
720日,施陶芬伯格上校以炸弹行刺希特勒未遂。莫德尔是第一个发电报向希特勒表示效忠的德军将领。817日,希特勒在“狼穴”召见莫德尔,亲手将钻石标别在他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上方,赞扬说:“如果不是您的卓越努力,您的用兵如神,今天俄国人恐怕已经进入东普鲁士,甚至兵临柏林城下了。”授勋仪式结束后,希特勒当场宣布,莫德尔将接替克鲁格,出任西线总司令。
3 |( Z# x# q  i& Q& \

' O2 {$ [# E  e
' I2 K/ V0 E8 E# \& w# i
* _5 U3 e  J7 N( e$ h1 C
7.
; z+ B# n# q7 h7 B
砥柱中流

$ @$ F6 l  J" Y9 n  V( m

; \+ c( ~) K$ }, D0 W
1944817日,莫德尔到达西线战区司令部。虽然他早有接手烂摊子的心理准备,眼前的糜烂战局依然触目惊心。巴顿的美军第3集团军突破诺曼底防线,将德军G集团军群阻断在法国南部。法国北部的德军B集团军群下属三个集团军,开战以来已经伤亡16万人,目前第5装甲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陷在盟军的法莱斯包围圈里,生死悬于一线。相对完整的第15集团军困守法国西北海岸,随时有被英军包抄的危险。莫德尔这个西线总司令无法调动一兵一卒的机动部队。
' }5 I! N; L6 Q" v
" V! J& V0 S' s+ a' n0 L, p$ x
西线德军与盟军的实力差距异常悬殊,给战局雪上加霜。首先,英美空军在西线具有无可争议的制空权,只要天气情况许可,盟军战机无处不在,德军部队白天寸步难行;其次,在东线德军和苏军的摩托化程度都不高,因此机动性相差无几;而西线盟军部队则实现了彻底的摩托化,推进速度之快超出了莫德尔的想像。820日,莫德尔还在考虑如何构筑塞纳河防线时,巴顿的第3集团军就已经进抵巴黎郊外的枫丹白露。827日,盟军强渡塞纳河下游,八天以后攻克比利时港口安特卫普,切断德军第15集团军的退路。
3 f) T* F) F3 }' ]
6 ]6 k+ g' d  F. H8 \
819日,莫德尔命令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撤离法莱斯地区,这个决定拯救了13万德军官兵。当希特勒要求德军坚守巴黎时,莫德尔嘲弄地回答:“我能守住巴黎,但需要20万增援部队和几百辆坦克。不过莫德尔依然对控制局面抱有幻想,期望德军在索姆河马恩河一线稳住阵脚。828日,莫德尔召集B集团军群高级将领开会,阐述他的作战计划。会上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官迪特里希一直嘟嘟囔囔,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最后忍无可忍,粗鲁打断莫德尔,愤懑道:“请你别再说了,这计划简直是天方夜谭。”莫德尔震怒之余,并没有任何表示。
0 |( x) X, O+ R0 D, L0 m

, L8 ^3 y' j. q$ w) f
莫德尔很快意识到,德军在法国境内已经无法进行有效抵抗。94日,B集团军群的一份报告这样写道:“随着敌人的推进和我方前线的后撤,数十万部队溃退下来.. . 这个洪流大多是残兵败将,每当有组织的队列离开公路整队,大批散兵游勇乱哄哄地继续前进。跟随他们一道的是口哨、谣言、惶惑、无休止的混乱、以及赤裸裸的自私自利。这股失败主义的风气被溃兵带到后方,很快感染了那些完好无损的部队。”同一天,莫德尔发布一份公告,破天荒地承认失败:“我们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们将赢得这场战争!目前我不能告诉你们更多,虽然我知道你们有很多疑问不吐不快。无论发生了什么,绝不要对德国的未来失去信心。”" s  d! E- N1 j& C7 W, u$ @# ]

9 E  y  n" P' {! z

$ d8 W* r, h: _. y* \
9月初,随着盟军装甲部队的狂飙突进,莫德尔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也到了崩溃的边缘。94日这天,莫德尔电告德军统帅部,不切实际地索要25个步兵师和6个装甲师。得知盟军攻克安特卫普,莫德尔竟然命令被围困的德军第15集团军对英军侧翼发动自杀式攻击。这些反常举动体现了莫德尔几近绝望的心态。在西线总司令部全体参谋军官的强烈要求下,希特勒任命老将龙德施泰德为西线总司令,让莫德尔专心致志指挥B集团军群。龙德施泰德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撤销莫德尔给第15集团军的进攻命令,指示他们由水路北撤到荷兰,拯救了这八万德军。
& h& w- u4 q1 V
( L5 L0 u+ D7 T& p7 U2 U- a
然而否极泰来,9月的第二个星期危机开始缓解。由于盟军无法使用安特卫普港,后勤补给不得不从诺曼底登陆场运上来。随着盟军推进距离越来越远,后勤压力也越来越大。终于在9月初,盟军攻势成了强弩之末,很快停滞不前,最终德军防线在莱茵河畔稳定下来。对于莫德尔来说,更好的消息莫过于施图登特(KurtStudent)新组建的第1空降集团军前来增援。虽然第1空降集团军总兵力只有2万人,极其缺乏重武器,也没有多少野战经验,却是一支领导有方、斗志顽强的部队。911日,莫德尔将他的总部迁移到荷兰城市阿纳姆(Arnhem)西郊的美丽小镇乌斯特比克(Oosterbeek),打算享受这段难得的闲暇。

& P4 U0 h& Z' g+ h

0 U4 D/ J6 ~( s
915日中午,莫德尔正在总部饭厅里用餐,突然一系列爆炸声震得房屋摇晃。一个参谋军官冲进来喊道:“敌军一个空降师正在我们头顶上空!”莫德尔出来一看,见空中遍布飞机和降落伞,以为这是前来捉拿自己的盟军特种部队。莫德尔立刻命令司令部紧急疏散,自己衣衫不整跳上一辆轿车赶往党卫军第2装甲军军部。
' F4 W) G8 V" ?% D' [

4 g' a' e3 R: Y4 b6 R# ]# i. s7 m; i
这便是蒙哥马利策划“市场花园”作战。此战盟军投入3个空降师、1个空降旅,总共35千伞兵。盟军空降部队将夺取阿纳姆奈梅亨(Nijmegen)、埃因霍温(Eindhoeven)三个城镇的桥梁,然后英军第30军沿69号公路迅速北上,突破德军莱茵河防线。空降在阿纳姆附近的是英军第1空降师。蒙哥马利的战役部署明显带有轻敌冒进的色彩,而莫德尔将给他一个严厉的教训。

2 Z* q! l, e; F

  n0 p' D  n( _
莫德尔来到党卫军第2装甲军军部,听取军长比特里希(WilhelmBittrich)汇报军情,敏锐地察觉到盟军战役部署的致命失误。首先,莫德尔十多天前将党卫军第2装甲军调来担任B集团军群的战略预备队,驻扎区域就在阿纳姆附近,距离盟军空投场仅仅十几公里。该军下属党卫军第9、第10装甲师,经过诺曼底战役以后严重减员,此时总共只有7千官兵和一个营的IV型坦克,但都是久经沙场的精兵悍将。不可思议的是盟军情报部门完全忽视了这支部队的存在。其次,盟军为了保险起见,没有直接空降到阿纳姆城区,而是先空降到地形开阔的郊区,这意味着盟军伞兵部队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威胁到城区。莫德尔将充分利用这两个小时调兵遣将,挫败盟军攻势。

1 b2 e$ Q6 d) W
4 F* R9 |( Z: S# D  C$ V
当天下午,德军从一架坠毁的滑翔机里找到盟军完整的战役部署。莫德尔立刻命令党卫军第9装甲师反击英军第1空降师的进攻;党卫军第10装甲师南下扼守奈梅亨,反击美军第82空降师的进攻;施图登特第1空降集团军在埃因霍温阻击英军第30军的地面进攻。德军统帅部也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很快派来增援部队,其中包括新组建的第107装甲旅,装备37辆豹式坦克和12IV型突击炮,是莫德尔主要的反击力量。
4 M% m! O/ W* z1 ^; r( K
1 C: `' x1 y4 z" o
市场花园作战,盟军从始至终厄运连连。先是恶劣的天气完全打乱了空投补给和增援部队的计划,然后空降到阿纳姆附近的英国伞兵无线电台不知为何不能使用,各部队跟总部失去了联系。盟军地面推进部队进展缓慢,一路遭到德军伞兵的顽强阻击,69号公路被盟军士兵称作“地狱大道”。原计划英国伞兵只需坚守阿纳姆大桥4天,就能与地面推进部队会合。然而4天过后,英军第30军依然被挡在奈梅亨南面。920日,莫德尔发动反击,“瓦尔特”战斗群在107装甲旅的支持下,攻击盟军地面推进部队的侧后,一度截断“地狱大道”,迫使盟军暂停前进,回头反攻,耽误了宝贵的时间。空投到阿纳姆附近的英国伞兵虽然顺利夺取了大桥,但遭到德军凶猛反击,几天以后就弹尽粮绝,支持不住。
* H6 A! y1 J: J# P. D7 S! r

# R1 K7 ^. `5 @2 h9 D' c
最后经过9天激战,英军终于夺取埃因霍温和奈梅亨,推进至阿纳姆以南的莱茵河畔,但此时英军第1空降师已几近覆灭。925日,英军伞兵残部乘夜撤过莱茵河。“市场花园”作战宣告失败。盟军伤亡被俘17,827人,损失坦克100余辆。空投到阿纳姆附近的英军第1空降师万余官兵,只撤下来2,400人。德军伤亡不足1万人。
6 f' X( i! l0 Z
  g, B8 q/ s: \( p9 N1 D
此战以后,莫德尔这个曾经在东线叱诧风云的防守大师完全恢复了信心。10月间,美军第1集团军开始进攻齐格菲防线,付出5千人伤亡的代价以后攻克亚琛(Aachen),进入许特根森林(Hürtgenwald)。莫德尔再次应用了勒热夫突出部的防守战术,依靠纵深防御,防线不断向后弯曲,但绝不破裂,让盟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虽然防守许特根森林的德军两个步兵师严重减员,缺乏重炮,但利用地形展开顽强抵抗。莫德尔陆续将第9、第116装甲师,第12、第47国民掷弹兵师,以及第3装甲掷弹兵师增援许特根森林,一次又一次地挫败美军进攻。美军先后有9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攻入许特根森林,无不遭受惨重伤亡,狼狈而归。两个月的攻防作战中,美军伤亡35千人。德军坚守许特根森林一直到19452月。

6 _/ I! s5 d: K0 Z( ~( p' |
# Q0 @' L( ?" ^- ?1 f: ~8 k$ [
莫德尔在1944年秋季的防守作战屡次挫败了盟军攻势,粉碎了盟军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梦想。这一系列挫折是盟军高层完全没有料到的,因为诺曼底战役以后德军一溃千里,盟军将领普遍认为对手已经垮掉了。入冬以后,盟军各部队明显露出疲态,士气开始低落,而德军斗志却越来越旺盛。许特根森林战役期间,先后有三个仓促成军的国民掷弹兵师(Volksgrenadier)参战,虽然他们大多是中年人和十几岁的孩子,无论装备还是训练都无法跟美军相比,但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赢得了对手的尊敬。美军第1步兵师这样评价德军第47国民掷弹兵师:“他们是我们所碰到过的最顽强、最不怕死的德军部队。”

" K7 I0 [) \/ Q2 A
4 p( N/ \  ^; i6 _; x0 d
1023日,莫德尔的参谋长克雷布斯(Hans Krebs)奉命赶到东普鲁士的“狼穴”开会。莫德尔并不知道,希特勒已经决定在西线孤注一掷,而他几个月的呕心沥血都将付之东流。
& S, j4 P8 Z0 e& A- ^& n3 h
$ l. u$ [; d' p! L: g# {

, k, B1 c) D# k' }3 `' J
8.
, A) H8 E* H, A  u
山穷水尽

4 H. ~1 u1 _5 {/ M/ p0 i+ J2 J" X
: c! R2 Q" ?6 w( d1 \0 y

* |* ?7 ~# N1 F# i+ e+ m: N9 k
克雷布斯从“狼穴”回来,向莫德尔通报了希特勒“阿登反击战”的宏大方案。莫德尔当场表态:“这个该死的计划连一条腿都没有,根本立不住。”他立刻打电话到德军统帅部,要求与约德尔通话。莫德尔在电话里大发脾气:“告诉你的元首,别指望莫德尔执行这个计划!”

' Z$ F) k% Q; Z  r( k, _) T
/ k9 ]5 A* E3 R- i2 ]2 n
老成持重的龙德施泰德建议莫德尔草拟一个切实可行的“小方案”,伺机围歼亚琛附近十几个师的美军。122日,莫德尔在两位集团军司令官迪特里希和曼托菲尔的陪同下赶赴柏林,期望说服希特勒接受小方案。龙德施泰德没有前往,大概已经预料到此行不会有任何结果。莫德尔的陈述让曼托菲尔印象深刻,他战后回忆道:“莫德尔一如既往进行了充分准备,而他称职的参谋长提供了必要的事实和数据支持他的观点。他那天独领风骚,最后总结时会议厅里的每一个人都不禁赞赏他的出众能力。就连希特勒都没有打断他的话,显得深受触动。莫德尔以直言不讳的态度,强有力地表达了他的观点。”
" f+ Q1 a# r4 j- z9 N, H

( [6 \' I5 Q. _, R! j" l
然而莫德尔的努力徒劳无功,希特勒依然固执己见,只在一些战术细节上面做出有限让步。此时的希特勒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1211日,希特勒在巴伐利亚的“鹰巢”召集西线师级以上将领做战前动员。他板着脸站在讲台上训话:“先生们,如果你们向安特卫普的突破不能成功,这场战争就将面临一个血腥残酷的结局。时间不在我们一边,而在敌人一边。这是我们扭转战局改变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

0 y# V7 U+ a3 q) v0 K8 C
! G5 D* p# f4 d& z  ?% j1 @1 M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领,莫德尔明白这场反击战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1214日,莫德尔视察前线准备工作时,一位担当突击任务的伞兵指挥官罗列了一长串困难,莫德尔问道:“以你所见,这个任务有10%的成功几率吗?”伞兵指挥官点头称是。莫德尔说:“那就足够了,因为整个攻势都不会有超过10%的成功几率。”不出莫德尔所料,阿登反击战耗尽了德军仅存的战略储备,最后以惨败告终。由于莫德尔的消极态度,希特勒对这位昔日的爱将也丧失了信任。1945121日,希特勒发布命令,德军各集团军、各军、各师的指挥官直接向元首汇报,莫德尔发现自己这个集团军群司令官被彻底架空,于是整天酗酒麻醉自己。

- U( K! d0 ~! \5 F% c; e6 a

3 Z- U3 h; O6 E& z& w3 n- w
为了给司令官一点慰籍,莫德尔的参谋副官们偷偷把他的长子汉斯格尔戈(Hansgeorge)从东普鲁士前线招来,庆祝他54岁生日。汉斯格尔戈陪伴着父亲白天视察前线,晚上饮酒狂欢,和参谋副官们一起打雪仗。休假结束以后,汉斯格尔戈乘车返回东线,莫德尔站在集团军群司令部门外送别。汉斯格尔戈后来回忆道:“他表情严肃,神色黯然,目送我的汽车渐渐远去。这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我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 \2 A; `6 G8 B8 Z5 n
8 O& C% j0 @( u/ t
37日,美军夺取鲁登道夫大桥,突破德军莱茵河防线。希特勒发给莫德尔一系列具体指令,要他把美军赶回去。军火部长施佩尔恰好来到B集团军群司令部,他发现莫德尔手捧希特勒的电文怒不可遏,咆哮道:“上面刚刚发来命令,要某军某师反击美军,而这些部队丢失了所有的武器,战斗力还不如一个连!这又是老调重弹,统帅部根本不知道前线的情况!我还得为反击失败负责!”
& |) r8 Y" H4 O- U3 s; E
2 i9 F9 h( u) h- E
紧接着希特勒又发来“焦土抗战的命令,要求德军炸毁鲁尔区所有基础设施,给盟军留下一片废墟。施佩尔劝说莫德尔,为了德国的未来不要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得到了莫德尔的默许。330日,美军已经完成了对德军B集团军群的合围。莫德尔居然还抱有幻想,期望在西线同盟军停战。时任第12步兵师师长的恩格尔少将(GerhardEngel)战后回忆:“我想,无论如何莫德尔还是认为有一线希望。当然我们都被戈培尔的宣传所蒙蔽,相信西方盟国和俄国最终将兵戎相见,而德国有可能在西方阵营找到一席之地。莫德尔显然不抱有这种空洞的幻想。我感到他依然认为我们能够在西线实现停火,然后从战场上走开,让别人来收拾残局,就好像那些十九世纪战争油画里的传奇名将,充满英雄主义浪漫色彩。事实上他只不过是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

% o" z, {# D. R
3 B& b$ B  a* l4 w% o
415日,美军将德军B集团军群劈成两半,许多德军官兵已经自作主张放下武器,莫德尔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梅林津写道:“莫德尔显然内心斗争激烈,苦苦寻求解脱。他屡次到前线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希望中弹阵亡。然而随着B集团军群官兵的相继投降,几天以后战斗已经完全停息。莫德尔和几个参谋副官躲避美军巡逻队的搜捕,来到杜伊斯堡附近,终于走到了生命的终点。”421日,莫德尔走进一片橡树林,举枪自杀。他的遗言是:“我出来没有想到过我会如此失望。我唯一的人生目标是报效德国。”

4 d* Y+ @7 i* u+ b1 a

4 ?  o' O5 y& Y0 n% A
战争结束时汉斯格尔戈在大德意志装甲师服役,有幸被英军俘虏。跟几百万德军遣散官兵一样,汉斯格尔戈和他的家人熬过了1945年的寒冬,开始了崭新的生活。1955年春天,汉斯格尔戈在几位莫德尔生前参谋副官的指引下,来到杜伊斯堡附近的这片树林,找到了父亲的遗骨,将他移葬到位于许特根森林的德军阵亡将士公墓。这年秋天,汉斯格尔戈加入新组建的西德国防军,后来升至准将,成为一名训练专家。退休以后,汉斯格尔戈花费十年之功搜集整理莫德尔的生平材料,以备将来传记作者之需。

# C: u* h9 U% z4 L" ~
) G) B! I3 X! X
莫德尔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保守刻板的道德观和虔诚的基督教信仰,和他对希特勒以及纳粹政权的忠诚对比鲜明。虽然莫德尔的中产阶级出身让希特勒产生好感,他赢得希特勒的信任主要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严谨缜密的职业素养。莫德尔和许多德军将领一样,将自己的命运紧紧地捆在希特勒驾驭的纳粹战车上,最后形成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关系。莫德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愿违背对希特勒的誓言,这要归咎于他强烈的军人荣誉感,而不是纳粹理念。如果我们指责莫德尔是个死硬的纳粹份子,那么绝大多数德军将领都难辞其咎。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表示:“作为一个战区指挥官,我不认为自己有权利在战争时期密谋政变,这会导致前线的崩溃和国家的混乱。此外还有军人誓言的问题,以及政治谋杀的道德问题。正如我在(纽伦堡)法庭上所言,如果一个军事统帅成年累月督促将士为赢得战争而流血牺牲,他就不会忍心去做加速战争失败的事情。”
2 K$ J- X$ ~( d; w

% j  w7 P( I. |2 k7 U
莫德尔不是一个战略家,也缺乏隆美尔、曼施坦因的人格魅力。他最擅长因陋就简,随机应变,对德军战术体系并没有突出的贡献。二战幸存的德军高级将领普遍对莫德尔评价不高。曼施坦因虽然赞扬莫德尔的防守能力,但厌恶他的处事方式,指责他是个纳粹;施拜德尔(HansSpeidel)曾经短暂担任过莫德尔的参谋长,他认为莫德尔有独到的战术眼光,但往往不切实际,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宏观把握,虽然系统学习过战略理论,但一生无法超越具体战术细节。

9 z# t  W! z$ F  X" F, g5 t( }
# E. O5 w: u" y4 K/ Y4 J
莫德尔在希特勒心目中始终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希特勒在穷途末路之时曾向副官表示,既然莫德尔有勇气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也应该能做到。担任莫德尔参谋长多年的克雷布斯做出同样抉择,他和另外两位高级将领在德国正式投降前一天饮弹自尽。对于莫德尔的悲剧性结局,梅林津评论道:“德军崩溃以后,莫德尔的理想、信念、人生目标都随之而去,因此对他来说很难想像还有比自杀更合理的选择。这是莫德尔对自己最好的一个交代。”
$ ?! L* @* @8 A- ?3 w9 f
# D- M$ F( {& ]' {" i3 g  H6 ?3 f

( p* b2 A' N% h% W  y
参考书目:

5 B. x, @8 j- a" V7 K7 W
8 g. K5 ?/ E9 Z0 U7 {6 b" p1 r# ]+ n
Steven H. Newton, Hitler'sCommander: Field Marshal Walther Model - Hitler's Favorite General, PerseusBooks 2005

: B( ?. g! t- F, A& {

/ u9 P' U4 }" _* \
F. W. von Mellenthin, German Generals of World War II,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77

3 u- a6 M! s( |8 |2 K( B4 ~
) |) F' N( d( U) P! B/ \) I
Earl F. Ziemke, Stalingrad to Berlin: The German Defeat in the East,Office of the Chief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Washington, D.C.1968

$ O8 Q% {  Z# m2 g
; C7 m- U& @# b$ A  I6 o; \- H
David M. Glantz & Jonathan House.
/ X) J3 z( @- s8 j4 vWhen Titans Clashed: How the Red Army Stopped Hitler. : K9 @- e8 ?! D/ R( y! G2 k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5

: u$ o* `  t* p- G3 V
7 g( |$ a7 C* B  H: S2 o" Y
David M. Glantz, Zhukov's Greatest Defeat: The RedArmy's Epic Disaster in Operation Mars, 1942 (Modern War Studies), University Press ofKansas 2005
  F; H# J( W6 f! d8 ]
( n% R7 [9 `; S7 l* Z
Albert Seaton, TheRusso-German War, 1941-1945, Presidio Press 1990
, r/ N+ i7 \& u$ a; i( ]

& H! q1 R* ^3 A$ j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MilitaryImprovisations During the Russian Campaign, United States Army, Washington,D.C. Facsimile Edition, 1983

; i3 f3 X0 m2 ~6 y8 X( l6 m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5 捐资 +2 学识 +1 收起 理由
水风 + 8 精彩
树袋熊毛毛 + 2 精彩
万里风中虎 + 5 + 2 +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2024-4-28 07:27
  • 签到天数: 388 天

    [LV.9]渡劫

    沙发
    发表于 2011-8-12 08:39:57 | 只看该作者
    三篇莫德尔元帅的文章一气读完,叹服!所谓,读君一席话,省买十年书+ w- U! o0 e& N4 X& J( s
    再有个比较无理的要求,如果史鉴把您文章涉及的战役,地名等在Google地图上标出来贴上来就锦上添花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0 21:18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金丹

    板凳
    发表于 2011-9-19 17:27:0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以前只听说过弹性防御和机动防御之争,没看过莫德尔的传纪,受教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07:48:56 | 只看该作者
    togobookworm 发表于 2011-8-12 08:39
    $ H9 F  m' L; F% U三篇莫德尔元帅的文章一气读完,叹服!所谓,读君一席话,省买十年书
    ; A- o+ J3 k( s0 a4 O; s% n8 W& C再有个比较无理的要求,如果史鉴把 ...
    3 D' C6 g% P% P6 r; u4 y4 a
    没看到你的贴子,抱歉。这篇文章原先是有十几幅图的,转过来的时候懒得重贴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07:58:21 | 只看该作者
    sunlion 发表于 2011-9-19 17:27
    , p5 Q7 |5 n# T# M: r7 M7 p$ p好文,以前只听说过弹性防御和机动防御之争,没看过莫德尔的传纪,受教了 ...

    " I  {( O2 }6 u& t1944年春天在北乌克兰,莫德尔和巴尔克有过弹性防御和机动防御的争吵,梅林津在《装甲战》一书里站在巴尔克一边,严厉批评莫德尔思想僵化。不过很多军事史学者认为巴尔克的想法不切合实际,44年的战局远远不同于42年,苏军一旦突破了德军防线,德军基本就全线崩溃,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发动反击。巴尔克的装甲集群机动防御,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10-6 11:55: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系列看过好几遍,每次都大赞啊。
    3 [8 c. J  v8 i! o& H, {( W对了,著名电影DOWNFALL 你看过吗?其中著名的元首之怒那段被无数人拿来恶搞。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23:58:37 | 只看该作者
    landy 发表于 2011-10-6 11:55 $ ^( p5 f; z& z6 n
    这个系列看过好几遍,每次都大赞啊。
    ! X- P& I$ E- ?5 J  U" n0 O- w对了,著名电影DOWNFALL 你看过吗?其中著名的元首之怒那段被无数人拿 ...
    $ ~8 H$ X5 G8 U/ |. e/ q  r( Z0 b* z
    当然看过,拍得比好莱坞电影强多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22:00
  • 签到天数: 1169 天

    [LV.10]大乘

    8#
    发表于 2012-3-25 10:36:37 | 只看该作者
    太经典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27 20: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9#
    发表于 2012-4-3 23:0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橘子和枪 于 2012-4-3 23:06 编辑
    ' e# e2 m% \  b
    9 D! |, V, O/ c. g$ q+ q' S) e莫德尔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时间在战后写回忆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10:06:53 | 只看该作者
    橘子和枪 发表于 2012-4-3 23:01 ( m( f" M- {& ?
    莫德尔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时间在战后写回忆录。

    : c* ^) C. s0 }! K3 D好像他自杀前把日记都烧了,故意给后人留下一片空白,幸亏他儿子还保留了一部分家信,基本就是唯一的原始资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4-17 21:41:03 | 只看该作者
    拜服楼主好文,能够做到元帅的都有过人之能。9 _. f6 q+ Z7 |/ f3 q
    谢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24 14:0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2#
    发表于 2016-1-25 15:55:10 | 只看该作者
    精彩!不愧是史鉴!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6-3-8 07:34:21 | 只看该作者
    读了那么多外文文献以后写出的东西的确非常有营养。太有学问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5 19:30 , Processed in 0.05254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