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2-15 10:06 |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
磁浮和轮轨实际上是不同定位的两种技术。$ f5 H6 n* C8 o4 B
磁浮优点:$ H+ O. q- W8 P1 n4 q
速度高,在克服空气阻力后比轮轨的发展潜力大,方便小编组运行,从经济性来说,磁浮跑小编组更合适。
# l |' B+ s( }磁浮缺点:
6 q1 p# n% }/ x1 e9 }9 L( i4 D变轨技术非常麻烦,所以调车什么的很讨厌,像高铁这样全国车底运用互调对于磁浮来说基本不可能。
: Q6 z& P" G+ T! o( S6 v7 v! W( M/ ^投入成本高是另一个缺点。
A8 S. \! l# `# B" F* c/ b5 e( @' r1 m, f
高铁优点:# A9 r3 b+ m) m
与现有技术有衔接,编组、调度、信号,以及运营等等,都有几百年的经验可以用了。对于中国来说,当年属于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所以当年选择高铁恐怕没想像中那么困难。% K2 M7 E/ ?- }2 W5 v, a0 v# A0 f9 g
. ]: [6 ]0 p M. N, _
高铁的缺点:5 P( \# a9 t' u7 d; e
限于轮轨技术特色,进一步提高速度比较困难。
- }9 B9 Q# N1 N9 B* a* M( e* v( _, V/ d/ K1 i2 T% P
国内磁浮并没有死,而是把发展重点放在了常导磁浮上,上海引进并非没成果,目前原南车、北控、西南交大等都有可产业化的成果。' B( k6 t$ J/ F, {# H
我个人认为在超导和常导间选择常导的决策是对的,也是适合于中国目前情况的。
+ ~! T0 l" R' o3 H: ^ U. S. f日本搞超导磁浮,看着很高大上,但记住磁浮的未来在于低真空轨道。超导磁浮再NB,常导技术车跑到真空轨道中也比超导磁浮跑正常轨道要快——就目前而言,常导技术的速度在500KMH,而超导技术在600KMH(这是这两天的进步,以前也就是580KM左右),两者应该说没本质差别。9 o( Y C$ i9 J W9 [8 C
而且常导磁浮的成本要远低于超导磁浮,利用常导磁浮在全国城际建设中(例如长沙机场线,北京S1线等)的试验,把其它技术,比如转向架、列控、信号等等掌握好。一旦真空轨道实现突破时,很容易就能够实现低成本高速度。
9 I* e. o- D; l
: x2 J2 g8 i2 o: k我不敢说日本目前搞超导磁浮是错的,但是这个符合日本一贯目标定的过高的历史,跟当年五代机(呃,不是飞机,是第五代计算机)技术一样,如果搞成了日本可能真能成为下一个全球一霸,但是五代机最后证明是过度乐观了。+ t9 v3 J9 ?- V- w4 m. j
现在日本搞超导磁浮,津津乐道于在正常空气阻力下能把最高速度提到多少,但是这是有天花板的。用超导磁浮做到800KM我也相信,但是费效比很低,大多数能量都用在了克服空气阻力上,成本上并不上算。似乎日本老爱犯这种错误,就是技术指标神圣化,为了追求单个指标的最高点,都忘了最初发展这个技术的初衷是什么。
. W8 h. K7 F% Y) q/ q% ~0 |8 Y3 |, U3 G& K$ l& F/ }1 N' B) h: A
呃,跑题了。
2 U$ R6 ]% Z9 [8 q L最后总结一下吧。5 b" k$ G5 v6 l
' J# U) @3 }) d" A; p2 i' y总结而言,从技术上说磁浮变轨很麻烦,更适合点对点运输,而轮轨高铁更适合组网,建立强大的多路径路由运输网。, Z I" H/ \4 W
# u \/ |+ u; p- N: K& M* U我个人觉得未来两种技术会并存,以400KM为划分线,全国主干线为400KM/H的高铁构建,200-300KM向三、四线城市扩散。而磁浮用于全国超大城市间(未来有15个左右)无中间停站的直达联通,速度都要大于400KM,主体是500KM的运营速度,少数超大城市间(如北上广深)可以运行更高速度的磁浮,且可以单节发车,完全公交化。; c: i% i! _, ^4 Y. R5 d0 y1 ~5 z
( D( V# N) h" l磁浮的未来在于低真空管道的跨洋跨洲运行,这样的线路可以达2000KM/H,运行中美,中欧间的夕发朝至列车。2 i9 j; U# f- V
! \7 `+ W( D* P: |$ J/ D
# H1 T* Z: C+ E, M
3 J+ ?) V0 [. H2 w* e- `5 ?; k7 T H5 D) J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