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5-29 11:58 |
---|
签到天数: 25 天 [LV.4]金丹
|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5-12-11 01:03
& o) n, c4 T- T9 v+ B关键在于工厂设施布局,俞大维的问题就在这里,因为他给上面的说法意味着中国自己造不了。
% A% ?9 t& ]1 k8 O( _# h3 w, B% ?( E4 B; e9 ?2 F5 ]/ l' _* \& o
内迁以后,器 ... ' L+ [" ]! `5 O+ v
抗战中期开始,统一大后方的材料采购制度,会计制度。设立实验机构,寻找替代材料都是1939年之后在俞大为的领导下搞的。而这之前,对各兵工厂的控制,就是蒋也有限。比如,汉阳厂厂长抵制内迁,在最后期限前三天突然去职就任湖北建设厅厂,导致汉阳厂无法完成迁移。这是一例。第二,重庆制钢所虽然属于中央,但管理方是四川地方人员,到38年二月中央抓了管理层之后才开始归中央人员管理。第三。原贵州所有厂,到40年才开始交中央。
6 ~2 x+ @% H6 t9 f$ F
( n' Y! f1 h7 l/ h# h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工学会,1930年开始五年建国计划。到35年则开始三年建设方案,特别是三年建设中以军工为主。包括钨铁,煤炭,石油,电器。炼钢等一系列投资,但战事一起,多数为泡影。% I# `. W/ f* D) l) v1 B7 I
) G7 }4 ~: s* V7 N) `* j* f8 e+ I
战前两大厂之一的太原厂,几近覆灭。而广东二厂则到1940年才完成迁移。39年之前,实际控制的厂,一是巩县厂迁去,二是金陵,三十汉阳钎去等十几个厂,这些独是小而全,做什么都有,什么都臭的状态。但到40年以后,一个分工明确,专业分明的军工系统已经成立。以战前六分之一的设备来支撑国军作战,这事巨大的成就。
/ O D7 D1 Q& m3 J9 E* @$ a; u: Y3 w% @6 o3 I7 N, c# s
当然,不是说没毛病,但有毛病也不能全部打死。抛开什么的腐败什么不说,俞大为对军工的整顿确实是成就。. c- w5 ~1 N9 E O; r9 v
5 n/ c6 S, ^, ~2 h, J) Q0 o# f0 y
比如,火药供应不足,炸药供应不足。光学设备不足,这算是当时的大问题,但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没解决火炸药的问题才是大问题。而不是火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