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8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卡桑德拉的预言——双面国王光海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1:4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 f4 d$ n, S% a+ q朝鲜李朝建立于公元1392年,其开国君主、太祖李成桂是年废黜了高丽国王,并请求明朝册封,而“朝鲜”这个国号,也是明太祖所赐,意为“朝日鲜明”,也就是“一颗红心向太阳”。
% L/ w" z7 H. u& V& }4 F1 n  _
, P( p4 C5 H. O5 E$ f8 t做为明朝的藩属,李朝君主自然不能称帝,他只能称国王,不仅如此,开始时就连国王也只能关起门来自称,因为朱元璋对李成桂印象很不好,认为此人“顽嚣狡诈”,只让他“权知国事”即代理国王。
" @. l' x3 w# T  T! n$ n+ r3 P& }3 h2 A" L$ c/ q: ?
这一代理就是十年之久,直到建文帝时,为了拉拢朝鲜从背后制约谋反的朱棣,明廷才正式册封太宗李芳远为王。建文帝还允许他使用“九章冕服”即九种纹饰的礼服,按明制这已经是亲王的待遇,而李芳远的正式级别,本来只能到郡王。朱棣夺得皇位后,同样为了拉拢朝鲜,再次册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
( P! K1 q& ^  s+ W+ T. o# a) Q4 i6 p- I- H0 a3 U/ Q) v3 j% P( D& ~' k' i: N
为了与宗主明帝拉开距离,朝鲜国王只能自称“孤”而不能称“朕”,臣下对他的尊称也只能是“殿下”而非“陛下”,此外朝鲜王后称“王妃”而非“后”,王太后称“王大妃”而非“太后”,国王的祖母称“大王大妃”而非“太皇太后”,王太子则像明朝的亲王继承人那样称为“世子”。以上这些,都是韩国古装宫廷剧里经常出现的称谓。% Q, j( h# S; w! @) q9 U! D- ^

8 y6 g" k% Y5 O0 K# T- r) J对于朝鲜,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宣布它为“永不征伐之国”——但其实,这个名号不怎么值钱,因为同为“永不征伐之国”的还有日本、安南(即越南)、暹罗(即泰国)等其他十四个国家,几乎涵盖了明初所有邻邦,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明太祖是为了避免元朝海外用兵的覆辙。两国此后关系一直良好,李朝对明朝执礼甚恭朝贡不断,而明朝也满足于名义上的宗主地位,基本不干涉李朝内政。/ o* }0 l7 ?2 L4 ?1 P
3 K' [9 V7 e( {( S! d1 a: H0 `) i
“壬辰倭乱”时,明帝以倾国之力帮助朝鲜,后来明朝与后金爆发战争,轮到朝鲜国王来投桃报李了。但是在萨尔浒之战中,协助明军的朝鲜部队,基本上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后金,努尔哈赤还借此机会给朝鲜当局写了封信,说自己完全理解朝方的苦衷,只希望今后他们能够两不相帮即可——“尔朝鲜以兵助明,吾知非尔意也,迫于其势有不得已”。2 f9 o! t, }9 m

! u% [) j+ |! i3 \; V4 t) _5 t这时的朝鲜国王,后来的谥号叫“光海君”。熟悉礼仪制度的朋友肯定能够想到,谥号为“君”而不是通常的“王”,这意味着此人很可能最终被废黜了,而且十有八九未得善终,事实也确实这样。由于其王位并没有得到后人承认,因而有关他在位期间言行的朝鲜官方记录,也就不能称为“实录”,而是改称“日记”,这便是很有名的《光海君日记》。另外,前段时间韩国有部很火的片子——《双面君王》,说的就是这位不幸国王的故事。
2 p' P. U% i& |3 d- ]4 w9 [5 g8 s( E1 n* ~5 S( x' @. n
光海君名李珲,虽然只是朝鲜国王李昖(庙号宣祖)的庶次子,但他从小被不育的王后养大,并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自己十七岁的时候,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被立为“世子”,也就是王位继承人。当此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王子展现了极强的勇气和魅力,在父王和主要大臣都逃到中朝边境避难的情况下,他率部分朝臣坚守故土并“权摄国事”即代理国王,极大振奋了朝鲜军民的抗日信心。. k% \; o0 }2 d6 Y
+ i) I! K- {1 h! F
国家在明朝的帮助下光复后,声望如日中天的光海君很快遭到了当初贪生怕死的宣祖李昖忌恨,父子二人闹得不可开交,尤其是后来嫡子(继任皇后所生)诞生后,光海君的地位更受到严重威胁,而明朝也以“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为理由,拒绝承认他的世子身份,这让他更加坐立不安,进而对宗主国心生怨恨。
; q- \7 Z% I/ v: k4 C& c: r2 |: H2 @! l7 b& n
光海君可能不明白的是,明帝国这么做其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并不是对他有什么成见。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所生的三子朱常洵即后来的福王,对长子朱常洛即后来的泰昌皇帝十分冷淡,这让极力维护宗法制度的士大夫们极为反感,帝国内部为了立储之事,两派人马闹得不可开交。
" m; u! V( x' ]0 b& S: E9 |1 H$ m: l7 l
如果承认了既非长子又非嫡子的光海君之世子地位,无疑会给政敌们落下口实,因而明廷死活就是不同意。但其实,如果按照朝鲜自家的宗法,光海君继位又是完全合法的——李朝规定,确定世子之后,即使再有嫡子诞生,无论世子是嫡子还是庶子,继承人也不应再修改。
, S7 W$ J" L1 X
7 ?/ B9 a8 z7 d- {  O: c5 D! \+ X! N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还没有下定易储决心的李昖国王提前咽气,光海君登基,随即再次遣使向宗主要求册封自己——据统计,光海君从被立为世子到继位,十四年间明朝竟然先后五次拒绝拒绝了关于其王储地位的册封请求,这对他无疑是极大的侮辱。这一回,帝国当局本想照例置之不理,但在朝鲜方面的银弹攻势下,朝廷负责此事的礼部官员们最后还是让步了。
* O' g! Z2 C# P, J% [4 ^. `6 _: d5 s1 O0 L8 b/ b, i/ K+ ]2 w
公元1609年,明廷终于正式册封光海君为朝鲜国王,可这样的奇耻大辱无疑严重伤害了朝鲜新国王的感情,导致藩属对宗主离心离德。在后来的萨尔浒大战中,光海君虽然在明廷要求下勉强出兵,但朝军态度消极,绝大多数人马仅做了像征性的抵抗,便在总司令都元帅姜弘立的授意下放下武器投降。
; D4 B0 p& d) U7 g, r* E/ |6 X, v' O& |  K& [/ x+ @/ Z& @
后来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朝军此举很可能是光海君提前授意的,因为这位国王事后不仅拒绝以卖国贼的罪名逮捕姜弘立的家属,甚至还亲自为他们辩护:“弘立等只陈虏情而已,有何卖国之事乎?”" l2 K: I; m; D' S9 T' F6 H
) G* a9 Z" @+ k& N; _
而朝鲜史料表明,光海君早在战前就暗中了解了明金双方的实力,他判断出明朝是只色厉内荏的纸老虎,而后金则凶恶无比,身为弱者的朝鲜只能左右摇摆,在夹缝中求生存,千万不能惹恼努尔哈赤:1 G4 [3 A/ p; R$ J' R$ \! o1 B
7 K( c0 B; i# \$ w5 j
“大概中原兵马疲残无比,虽为夸大之言,少无实效。此贼兵势,无异于阿骨打,姑为弥缝,以过凶锋可矣。若徒为高谈,益激犬豕之怒,其祸不测,分兵侵我,有何所难乎?”# K' ~; C2 W, y% U4 L$ e) i

( z4 z: b" F0 w, z, y& x6 R" b1 }萨尔浒之战后,朝鲜收到了努尔哈赤的来信,光海君思索再三,写了一封很有艺术的回信。里面说,朝鲜出兵帮助明朝是理所当然的,“大义所在,固不得不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宗主而伤害了邻居的感情,“邻好之情,亦岂无之”;最后,他向努尔哈赤建议,咱们双方还是点到即止吧,都不要再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各守封疆,相修旧好”。) B4 s" g" t# b8 H/ S4 u+ n# L

2 m8 y4 ~- N! F朝鲜史料《光海君日记》中,如此描述这位国王的心声:
+ j: S1 i1 L6 K$ i' N5 C' R$ _) n6 r3 U
“我国家丧败之余,少无可御此贼之势,故不得已姑为羁縻缓祸之计耳。予观时事,此贼为金、元、辽、夏,则予虽未详,而如五胡之乱华,则足以为之。天朝亦既不得一鼓荡平,则虽非此贼,中原亦因此多事。”
7 u1 `  e8 M. E' U# S( B1 ?. a+ k7 q
在光海君看来,努尔哈赤对明朝的入侵,最起码可以与五胡乱华相提并论,即使建立金、元、辽、夏这样的王朝,也在意料之中,由此他判断,中国今后的大动乱是免不了的。4 ~' i2 D8 N1 ]( h6 L

6 h8 |0 |% M7 f4 |8 ^“胜、广起兵,秦室渐危,黄巾倡乱,汉家亦亡。执此见之,则必他贼先动,奸雄继起。此贼终不知如何,而为天下乱贼之首矣。我国不幸,与此贼接壤,道里亦近,不如倭寇之限隔沧海也。”# e. R% ~8 {0 V, y+ W3 |" J3 M  s0 W

5 d; W# n% d: z, }+ [) V0 K: c从历史教训来看,就如同陈胜吴广灭秦、黄巾之乱亡汉那样,努尔哈赤也很可能给明朝造成毁灭性打击,光海君很有远见地认为,他就是“天下乱贼之首”。而对朝鲜尤为悲哀的是,自己离后金实在太近了,根本没有大海那样的天险阻隔。
( Z7 u! n0 r1 ?6 z9 x' i
0 B' `2 W$ a1 a3 l- v“固边自守之策,着实讲定,尽心料理,中原有事,则坚锁西北,若有抢犯之贼,则以死牢守,严明纪律,修缮器械,选将炼兵,据险积谷,而无事则优造军器、火器,大开屯田,谨烽火、恤将士,不弛一刻,可免顚跻矣。”. x8 P2 Q: [6 Q/ [; h2 S- {9 g: \

! M" m2 d6 p$ K因此,光海君给朝鲜制定的对策是“固边自守”,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武装中立,本国在明金战争中将两不相帮,同时鉴于明帝国早已明确承诺不会入侵朝鲜,因此本国军民要时刻保持警惕,日夜操练做好准备,严防后金汗国可能的侵略。
+ }$ }' l# D! {# @$ _/ E) r1 ?; E1 p7 N) Z5 J6 |4 g" y* @
萨尔浒大败后,明廷痛定思痛,立即致力于修复与朝鲜的同盟关系,东林党把持的帝国政府以及熊廷弼主持的辽东当局,不断派出使者携带礼物前往对方处抚慰。. {- V1 w3 ^1 Y( U4 O! @1 \( e
9 C# F1 Q9 R8 s% S+ \
查阅史料我们得知,明朝使臣的礼物相当丰厚,竟有白银一万两之多,显得颇具诚意。但是临时抱佛脚已经来不及了,被宗主前倨后恭的态度伤透了敏感心、同时对后金恐怖的军事实力吓破了胆的朝鲜国王,接待明使极其冷淡,以各种理由搪塞拒绝,再也不承诺出动一兵一卒夹攻后金。+ F* q" ?! z& G8 |! O  U
8 z& j/ U1 V0 G  E; p% k
到了最后,光海君竟然把使者拒之于国都汉阳门外,甚至拒绝接受明朝皇帝的圣旨,《光海君日记》对此记载道:+ u. N5 \; [: ]! H
* W4 }3 R4 T7 w6 N; W
“时贺登极使吴允谦赍敕而回,推官孟良性亦奉敕而来,王托病不出,屡次退日,终不得迎。”3 l( A5 }2 h, Q: c

- c- a9 e7 o' j! O这可就有些过分了。此举在当时只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国王要公开谋反,背叛大明帝国,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朝鲜满朝文武顿时一片哗然。其中,尤以相当中央军委的最高国防权力机关——“备边司”反应强烈,其成员们公开罢工,也拒绝参加御前会议,导致朝政经常瘫痪。
+ M( G; q! Z: J1 b) _4 k) Z* s% U3 e9 \9 b; {# v6 r4 @/ f3 t& `
而与此同时,王国意识形态最高主管机构“礼曹”——相当于中国的礼部——也故意给国王上眼药,要求为其加上“建义守正彰道崇业”的尊号,这无疑是在提醒他:藩属要恪守对宗主应有的道义和责任,做人不能忘本,要是没有大明,你和你爹早就当了亡国奴。3 w2 D1 m8 \2 _: X2 n1 n) {' E
2 M( ^6 z* q$ N+ h: g
按照朝鲜儒生们的观点,明朝与李朝相当于父子,“自前中朝,视我国如内服,大小祸患,无不相恤,义虽君臣,情犹父子”,也就是二者有自然亲近的天性。
5 w  F' `. k( J/ h1 J, q7 a( f, l5 s' L' @  ~
朝鲜国王的不合作态度,以及该国与后金私下交好的传闻,自然引起了明帝国的严重警惕,甚至有大臣向皇帝建议,不如派官员“监护其国”,这就意味着废黜国王,将朝鲜直接纳入帝国政府的管辖之下。光海君闻讯大惊,赶忙派人去北京解释,宣称自己与皇帝绝对心连着心,朝鲜甘愿与帝国同生共死:“二百年忠诚事大,死生一节!”
2 G# v( l* V1 {( z+ R( P* h: i3 P/ V: w/ n5 y( L) ?) e
因为种种原因,这一建议最后并没有实施,光海君虽然保住了王位,但他从此在朝野声名狼藉,朝鲜的政坛再也没有平静下来,儒家士大夫对这位“无君无父”的不义国王越来越不满,汹涌的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据说从那以后,光海君被臣下们完全孤立,群臣不分党派对他群起攻之,甚至表示宁得罪国王也不愿得罪明朝。6 \/ J, u6 l" a/ I, L/ y& D+ n
# S! b' |, p7 K
终于,两年之后的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三月十二日的深夜,朝臣们利用国王患病的机会,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拥立光海君的侄子李倧即后来的仁祖国王登基,这场政变因而被称为“仁祖反正”。光海君随即遭废,被用石灰烧瞎双眼流放,十八年后死于今天的风景名胜地济州岛。( a3 }! t, d/ N5 W
1 o8 \! U: v1 X  c
公平地说,如果从朝鲜自身的角度来看,光海君“不背明,不怒金”的墙头草政策显然是出于现实的无奈,甚至可以说颇有远见,也确实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了朝鲜卷入战火。只不过在强者中间,弱者想左右逢源长袖善舞谈何容易,搞不好就成了自作聪明,甚至于作茧自缚。+ P% A3 v4 C& \* R
$ K, f% `, ?: |% R7 w
事实上,朝鲜的鬼鬼祟祟不仅在国内标榜忠义的士大夫中引起激烈反对,更让明廷十分愤怒,就连后金对其见不得光的外交政策也很不满意,抱怨道:“交则交,不交则已,何必暗里行走!”最终,这一骑墙政策两头不讨好,甚至成为“仁祖反正”宫廷政变的主要诱因。7 T' m& Q) _8 m2 E: J5 m5 T4 k' W
& E0 ^/ c$ i" m, h( ?+ R. \6 R
政变者在夺取权力后给光海君加上了“昏乱日甚,幽废母后,屠兄杀弟”的罪名,将他定义为堪与燕山君——即影片《王的男人》里的那个变态国王,他也是李朝历史上第一个废王——并列的著名昏君。其中一些罪状也确有其事,比如光海君确实废掉并囚禁了父亲的王后,并且杀害了对自己王位威胁最大的两个兄弟,包括宣祖的那位嫡子、年仅八岁的永昌大君,以及自己的哥哥即宣祖的庶长子临海君。  y: a+ C; t% H9 \$ m. R

6 L3 B/ P0 j! ^4 ^) }" S3 w& m但另一方面,政变者也未必有他们宣称的那样大义凛然,纯粹是为了维护君臣大义,事实上,光海君继位后的不少改革措施,都大大损害了“两班”(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官僚地主阶层,但与中国官僚流动性很大不同,朝鲜的两班多是世袭)们的既得利益,并最终导致了后者的强烈反弹,这里不多赘述。4 E* U" K4 z2 u, U" f( ?' @

2 `4 l& q3 a- k' D! Z% S朝鲜史料说,这位国王年轻时品行端正、聪慧好学、仁孝兼备,显然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不过经过抗倭战争和一系列宫廷阴谋的洗礼之后,光海君的思想变得越来越现实和功利化,而更要命的是,他还把自己的想法公开表达出来了。这自然不被主流儒家文化所容,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打着红旗反红旗,那自然不难拉到支持者,可如果你公开反对红旗,那就麻烦大了,即使有人想支持你,见此情形恐怕也要三思。( i( G1 b% \* S. {5 g+ P

& w0 E0 y7 b4 n+ \( p0 {: {“仁祖反正”后,朝鲜王国终于再次捆绑在明帝国的战车上,并像当年光海君所预计的那样,遭到后金(及清朝)的血腥报复,而且惨烈得无以复加,直至国破家亡。/ Q3 U" Z$ T1 F5 Q* |: P* P

: z0 ?3 R4 M2 X' u" f; u* i" ?【注】卡桑德拉是古希腊传说中的特洛伊公主,有预言未来能力的女祭司,但由于她拒绝了阿波罗的追求,神又诅咒她的预言无人会信。

评分

参与人数 10爱元 +34 学识 +4 收起 理由
tanis + 2 谢谢分享
橡树村 + 6 + 2
草蜢 + 4 谢谢分享
天地一沙鸥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潜了又潜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9 10:01
  • 签到天数: 334 天

    [LV.8]合体

    沙发
    发表于 2014-7-29 14:13:09 | 只看该作者
    李朝太宗世祖都篡位。电影观相就是世祖篡位的故事。他的谋士韩明会被预言被砍头,应验在死后十七年被燕山君砍他的头。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9-1-23 09:15
  • 签到天数: 35 天

    [LV.5]元婴

    板凳
    发表于 2014-7-29 16:30:09 | 只看该作者
    史实清晰,点评易懂,适合偶看,送花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0-16 16:09
  • 签到天数: 835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4-8-2 09:21:37 | 只看该作者
    小国的悲哀!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4-8-2 12:28:1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W/ S( W3 |$ X' A0 D+ R

    4 |. F  _  ]) y国号这类的,一般是藩属国自己提案,然后天国大朝象征性地,走个过场,盖个章,就算册封了。只有越南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地要求用南越的称号才被改成“越南”。
    ; z( _. s: g. e4 |1 R8 w" G) ]/ l5 t8 H0 J' N8 ?/ @- j' w0 S* M
    朝鲜是古名。
    8 M/ \0 F4 D- Z# x8 D- z! m
    8 ?7 {' p% H4 w9 f6 X1 d燕将卫满叛汉逃离去半岛的时候,那里就叫朝鲜了。按《史记》记载,朝鲜还是萁子他老人家离开商国故土去海外建设滴。当然司马迁同志是如何确定的,俺们也不晓得了,因为古朝鲜政权早在高祖时代就被卫满夺取革命果实了,也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记载。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卫满代朝鲜的事迹都是中原的汉字记载。2 x: @; A5 I* z

    / `( W! H2 J5 Q* p% D/ b, l$ A; `没有文字记载也有好处,就是后来高丽给编了一个比古朝鲜更古老的檀君神话。
    * O$ H/ t8 G- _3 d: b$ u+ D4 G7 v$ Y' J/ w
    但自从汉武帝灭卫满朝鲜,建立汉四郡以后,朝鲜这个名字就没有再被启用过,一直到了元末明初,李成桂童鞋搞个高丽版的陈桥兵变,自己去而代之,高丽马甲不能用了,才向明帝国提俩个命名方案,朝鲜和和宁。 八八同志选择了朝鲜方案。

    点评

    商朝就有甲骨文,周朝有典有籍,从箕子到卫满朝鲜不可能一点文字记录都没有。另外那也应该没经历过焚书坑儒。  发表于 2014-8-15 15:04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15 07:30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6#
    发表于 2014-8-2 18:39:01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4-8-2 12:28 . ^' d: D1 [* A, \
    好文!
    ! s# t# A" P% i6 V! d5 b( C1 q; `, U4 _/ p
    国号这类的,一般是藩属国自己提案,然后天国大朝象征性地,走个过场,盖个章,就算册封了。只有越 ...

    # [8 o* ~4 J  G" Z( z感觉蚂蚱萌萌哒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4-8-15 15:05:57 | 只看该作者
    墙头草不能得意一世啊。/ c  |' h6 t2 u4 r& T0 s9 K# f8 R
    # [: j. j' ~4 }
    一旦中原决出胜负,就是朝鲜的末日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2-6 11:33 , Processed in 0.06526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