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9-1-26 20:50 |
---|
签到天数: 575 天 [LV.9]渡劫
|
本帖最后由 潜了又潜 于 2013-11-16 09:39 编辑
9 p2 C. i. `+ D0 T9 E& m% z# ?8 v5 v' m1 f& s3 r* s3 \; e0 k5 l
可能上大学之后,除了一些游戏文字,就再也没有写过跟文学沾边的东西,小小说更是头次尝试。有坛友说,我很喜欢把许多事都跟厨艺扯上,那么就再扯一次,毕竟体会深的事,更容易讲明白。; b* W+ D0 i- ^2 s( T- }
K0 n4 G5 p* P+ V5 @
若把作品比成菜品,写小说比成做菜,那么作为食客而不是专业美食家,我依然可以比较挑剔,而且口味有所偏重,基本是家常菜。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喜欢描写普通人生活的小说,通过小说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他们的喜怒哀乐。另外我比较在意的是,人物的言谈、行为是否符合他们在作品中的身份,凡是出入太大,过于戏剧化、程式化的,我一般就选择放弃阅读。说点题外话,不论是作家还是演员,过于在意自己得意之处的,如同将自己的喜欢的口味硬推到你面前的厨子,一般来说,料都加重加多了。钱钟书在《围城》里这个痕迹比较明显。那些喜欢抖机灵的小品演员,在影视剧里的表演更是如此。% }/ \7 _' L/ m. y C
* v8 |/ L+ _6 b6 H5 u
换回自己做菜了,才发现说的容易做的难。想想自己做菜的经历,是从做好几道菜,到会做多道菜,再慢慢朝做好多道菜方向努力。向大家展示的,基本是味道方面自己还满意的,至于大家是否喜欢,差异很大,所谓众口难调。是迎合大家口味还是先让自己满意,做菜时我可以考虑这点,写小小说也考虑这些因素就有些大言不惭了。如同一个刚入厨房的生手,既没掌握各种操作,又没做过像样的菜,对当下流行的口味知之甚少(很久不看小说了),能做出道菜来就不错了。保险起见,还是用自己熟悉的材料,自己能进行的简单操作,调出自己能接受的味道,争取做一道让自己满意的菜,这已经需要尽力而为了。% X: L8 g, r* @
& ?, E! c+ [' ~5 J% [5 X
还算幸运,做了不止一道,是三道,至于味道如何,还是交给食客们,不,是读者们去品评吧。
& e/ K) B$ w+ B% f, K7 C" n& h$ {' p+ x
) d' v0 s" c& e$ H. ?/ h. z# l+ i, R(修正:尽管发出去之前改了几遍,还是有些错别字及情节冲突,麻烦编辑们代为订正,谢谢
4 R6 r( i2 e0 I |9 ~0 j% M, i. `1 |
#113 原来你也在这里% d' w! ~& c/ }% f- V
/ B/ d; ^9 A* B3 x/ w9 v7 I( b
那个一天天变胖边长的肚腩 —> 那个一天天变胖变长的肚腩/ t, M2 f* O6 m" ` t$ f$ o
* E) I4 Q; \6 L# x W#121 灭鼠记
4 U- ?5 f8 k# p3 X
) L6 V* g5 o& X4 R8 T8 q/ E不过那次差点让他吐了 —> 不过那次让他吐了
' l' _/ h: P1 T) F- ^' t1 E
0 U: p2 s7 d) A$ M t- C5 E. Q; h凌晨时何二听到啪嗒啪嗒乱想 —> 凌晨时何二听到啪嗒啪嗒乱响: f! Z; S& W" L) |3 ]
% e0 ~) \# L% b8 P b c8 [他翻出个大板子 —> 他翻出个大扳子 )
6 J+ Y! K$ L; ^* [6 R
+ D( w; K3 X2 Y! E% D3 W& C
3 b7 f% e( H# n$ |( n: Q
6 |8 N# @" n" a( N* c
& P* y5 N3 A4 \5 n- c原来你也在这里
, C' N5 }: c$ u1 M" i% B
$ e( P4 T: E5 d. p6 B2 M4 A源于网上闲聊。原来你也在这里,根据张爱玲的短篇《爱》写成歌词《原来你也在这里》,又经刘若英翻唱自中岛美雪 《被爱的花和不被爱的花》,成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也被不少文学爱好者引用。但凡引用多度的,再好的东西也会失去原来的味道,变成矫情或更糟糕的同义词。本想把这句话,加到一个特殊情境下:一条草鱼的头、尾在被清蒸前相遇,通过和原文字意境的不和谐,营造出有点滑稽的讽刺效果。不过动笔之时,发现不轻佻、谑而不虐的效果,不是我这杆拙笔能描写出的。从正面描写,希望能避免自己不喜欢的那种过于煽情。假如在写作时给文字赋予特定的寓意,可能过多的承载,会让聪明的读者从一开始就明白作者的意图,从而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6 k" j3 H4 m/ y) @9 B
& h! D- \3 O/ H" n
这篇小小说,因为没有事先的构思,所以后面的内容展开没太多的约束,一条草鱼被赋予了简单思考的能力,又被限制在普通养殖草鱼的环境里,“他”可能经历些什么,可能想写什么,把这些表达出来,比营造气氛、赋予寓意更容易,效果可能会更好,起码显得更“自然”。
# I; z7 m: y9 R; T9 q- N4 m2 d, B: i4 v: z
完成这篇作品,对于我这个拙于动笔的人来说,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已经很快了,文字略作些改动,主要是为了符合小小说字数的要求,同时也基本保证各部分描述的均衡,就匆匆交稿了,第一印象是比想象的更悲些,宿命的念叨其实不用那么多次重复。
& g9 k" w# d, V+ E# H/ W) b) I* g# J$ C2 h8 m; j
回过头看,将作品交给读者去解读,也是作者偷懒的一个办法,或许作者也说不清写作的初衷。能有人喜欢,目的就达到了。' T: P" i5 n: ^9 i: i5 \
# M/ ~+ j: b0 I" X: t' r; j. t3 o! c- f* f6 f. Y9 E7 m
/ l0 e' p* R$ N# {' U
公交车
2 a* J& Z1 N3 k8 k4 I- f2 R
! U; ^ i. a9 O, p' A4 f8 [源于一段出差经历,跟着“伤不起”歌声步趋亦趋学跳健身舞的老太以及后面出现的聋哑人小情侣,都是真实的。前者让我感到了那么一点点的有趣,后者则让我在错愕后有一丝感动。主人公借用老票的名字,是因为他和我有部分相似的习惯,喜欢看看一个城市里以前的痕迹以及人们的生活,当然他细腻的感受和文笔我是不及的。文中的老票,还夹杂了爱坛不少朋友的印记,在生活里他们是忙碌的丈夫和父亲,未必能做到完美,但都努力去做。让自己变成文中的“老票”,写出他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这篇属于扩写性质的小小说就基本完成了。增加那对聋哑情侣的描写,或许能让作品主题更突出些,不过功力有限,没找到比较合理的情节,这样的处理虽然平淡,倒也避免了弄巧成拙。/ u. A9 J0 r( d
w- B) s8 f+ ~/ Y j1 ?/ R; Z
虽然票数不多,不过很欣慰还是有不少朋友喜欢。如同罢了大哥点评里讲到的,生活中总有能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或许我们只是过于匆忙,少了点关注。( h! `3 e# G7 Y3 I: U/ o
& d6 m+ m6 r! D0 X( U- o
0 m+ ]: M) D0 V3 S( Y% U
灭鼠记
3 `+ j5 N0 O6 i' q; [- Z' B$ g. h6 T
源于很早就想写的一个故事,有听来的,也糅合了一些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本来是个短篇小说的素材,有些设计好的情节和对话,限于篇幅,砍去了许多情节,只挑了必不可少的场景,对话删减后故事比较骨感,字数调整到1300-1500字之间,仅仅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各部分大致的均衡。8 `* e) s: c2 ^
, T- T6 E3 Q. W6 f' {2 z这个自我感觉勉强合格的作品,能有朋友喜欢,已经知足了。
9 }9 |3 ~# u* G5 W9 O( s5 }
1 l/ w v3 U8 t$ j6 U( d
. x! |, S' r8 H9 {# M% M
* ~3 l8 ]- b% p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