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 D% N& t, Z( \
! l# i7 O3 l- a8 ?![]()
5 ]( I2 j8 b! b- `2 \5 W8 G4 \7 E2 J8 u
文革后期(1975年),上影拍的故事片《第二个春天》上映。该片讲的是某造船厂研制建造新型导弹艇的事儿,估计过来人都看过。剧情无甚可表,搞路线斗争、批洋奴哲学是必须的,格调不左都不好意思。但里面出现的“海鹰” 号倒是引起不少军迷的好奇,片尾的台词是“咱们的海鹰飞起来了!”,至今还记得。+ U: ^; z+ D, G8 E3 W' p
) u, x! X, Q( L以那个年代的标准看,片中的“海鹰”号导弹艇颇现代新潮:全封闭自动炮、全封闭舰桥、6具棱形的反舰导弹发射管迥异于又短又粗的上游导弹发射管。据说有些军迷为了看这艘导弹艇,这部片子看了好几遍。
4 Y3 @6 a, S& l, \" M
W" J% y- n& s( A# z看电影时就觉得奇怪,以那时的保密规定看,不可能在故事片里官泄新装备,完全有悖常理嘛。但看上去该艇确实不像模型,而是实艇。
$ u5 p) ~9 ]+ n" s
) S& ?' B% C; }" K' R" c《第二个春天》一公映,不仅大陆观众犯了晕,外边的也一样犯晕。此话怎讲?这个电影随后曾在香港放映,一个香港军迷也信以为真了,他在影院里拍了“海鹰”号的照片,又加上自己的推测,连图带文一块寄给了简氏。这艘子虚乌有的导弹艇后来还真上了《简氏战舰年鉴》,还真把片子里的导弹艇当成TG的真家伙了,煞有介事地介绍了一番。凭印象,大概是1976-77年那本开始出现。哦,补充一点:这老兄顺手挣了200英镑稿费。- Z% W" T$ p, g3 }( j* v! ?9 j% d
, O- Y4 w4 V7 j; s* C4 d4 C" Q" m; G9 s" y9 [( T
![]()
^+ Q: ^2 a% \- v8 o v% Q n c( x
后来真相大白:拍这部电影时海军挺帮忙,上海基地吴淞水警区调了一艘125吨护卫艇,为剧情需要,送到上海沪东造船厂进行了改装,纯粹是为了拍电影,是艘如假包换的道具艇。这艘125吨护卫艇是驻守横沙岛的某护卫艇大队的。1 i% u( ? V5 s; Y& C, ^" g
4 S& q9 I, H) F! |& b Y7 y
话说~~~沪东造船厂毕竟是正宗军工厂,造假也是专业级的,所以连国外专业机构与情报机构也纷纷中了招儿。, }3 `7 F" K: C+ Q! L5 b5 [
' M* `7 h- t$ t: T3 L+ f* F$ f# N回到刚才:“海鹰”号导弹艇真的飞起来了么?还真的飞起来了。但那是一艘用125吨护卫艇改装的道具艇,而且仅此一艘,空前绝后:)
( i$ B5 k; Z+ X" ^
$ Y8 G$ M/ n- B/ v' V% e7 R) c: r, X
+ s) ~3 ]9 s: |; V, V: k; `我说了不算哈,感兴趣的可以看看知情人的博客:我们曾经为电影《第二个春天》中的道具“海鹰”号艇护过航
3 o! @! ?6 i: r* t) e$ [7 k. f/ O+ k9 d
% o% y" G1 d; {: u; }- i2 E* v( D7 t. J i, ^4 j2 }
9 A5 }8 c' t2 O4 @
9 I8 [2 G% ~) c+ l+ |, `$ @5 b, y) Z; N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