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3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环球航行纪事2012-高山王国莱索托(Lesotho)印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19:53: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漂呀漂 于 2013-1-3 07:25 编辑


 君主立宪制的小国莱索托位于南非中部的山上,因其全国土地在海拔一千多米到三千多米的山区,所以被称为高山王国。
 对莱索托有一点点的了解,是因为七年前老公曾来此做了近四个月的志愿者,到偏远山区的学校支教。知道这个高山王国有着优美的风景,友好的人民。虽然国家还很穷,加上艾滋病肆虐,政府对教育的拨款所占全国GDP的百分比竟是世界第一。可见政府高瞻远瞩放眼未来的胸怀。
 莱索托东南部跟南非边境有一条崎岖险恶的山路,叫做桑尼小道(Sani Pass),因风景优美闻名。不过小道确实坎坷不平,没有四轮驱动是绝对上不去的。南非这边的山脚下有个警察局,设了大铁门把道,不是四轮驱动您就请回吧。
 租了辆三菱小卡车(这里的租车公司只有卡车是四轮驱动的),同西阮妮提号的路和安夫妇一道结伴出发了。
 桑尼小道又窄又陡,宽不过一辆卡车,路上坑坑洼洼,乱石遍地。如遇对面来车,就要看哪一方的车子附近有稍大一点的地方可以回避一下,自觉地谦让。
 下图上排两图是在上山的前半部拍的,山清水秀怪石林立。不久就钻进了云层,颠来幌去地向上爬。云雾遮挡了周围惊险的景观,也麻痹了我们紧张的神经,倒也不觉得山路有多么险恶了。等到爬出云雾见蓝天时,已是山顶,莱索托的边境哨卡。回头望去,陡峭的桑尼小道,连同那山那水那些怪石一道,统统被埋在了浓厚的云雾里。(下图下排)。(回来后听说桑尼小道将要被铺成柏油马路。很庆幸我们走的的是真正的桑尼小道。)

 这里是高原平台,阳光明媚,微风习习。起伏的山峦间有潺潺的流水,朵朵白云下是成群的牛羊,清新的空气透着隐隐的蓝晕,好一幅如画美景,美得原始,美得自然,美得纯粹。

 莱索托的高原地带基本上只有畜牧业。农业种植在相对低的地段。因为可耕地并不多,能用的地块基本上都没闲着(下图)。

 第一晚入住了一个隐在深山里的名为马里巴(Maliba Lodge)的度假酒店,离最近的小城三十多公里呢。酒店的大堂及餐厅在下图这个小楼内。这个度假酒店占地很大,车子从大门开进来,也得走上一会儿。门卫给大堂电话联系,等我们到达的时候,就有客户经理和服务员端着热毛巾在门口迎接了。对于经过一天尘土飞扬的车程的我们,这块热毛巾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下图是酒店的外景。

 下图上排左是大堂外的阳台,上排右是大堂内的顶部,下排左是大堂一角,下排右图中的黑顶小草屋是客房。

 因为我们是两家人,订房的时候说明了情况。到这儿一看,哇,给我们的居然是河边的一栋小楼(下图)。厨房客厅,三卫四卧,居家过日子的东西一应俱全。价钱呢,赶上促销,半价才一百美金一晚。怪不得很多人说来莱索托度假是性价比最高的休闲体验了。

 说到度假的去处,位于Semonkong的这个唯一的酒店(Semonkong Lodge)也很出色。旷野上,小河边,一栋栋传统草顶石墙圆屋客房,别有一番风情(下图)。(Semonkong离首都马塞汝不到一百公里,可是公路的路况很差,目前开车要三个多小时。不过政府的修路工程正在进行中,据说一两年内就能完工。从规模上看应该是双车道的高速公路了。)

 屋内是卧室带洗手间(下图)。烧柴的壁炉很好用,夜晚烧起熊熊的炉火,驱走夜的寒凉,带来温馨浪漫。

 从酒店对面的小山上往下看,客房就隐在小河对岸的树丛里。附近村子的村民到小镇上买东西都要经由这座小桥过河(下图)。从酒店对面的小山上往下看,客房就隐在小河对岸的树丛里。附近村子的村民到小镇上买东西都要经由这座小桥过河(下图)。

 这天赶上集市,十里八乡的人们步行的,骑马的,牵驴的,都往镇上来了(下图)。

 酒店的四周完全是农村,离镇子也就半里路。集市这天人多马多毛驴多,显得挺热闹(下图)。

 镇子很小,就两家商店,一家卖日用百货,一家是食品店,进去一看,都是中国人开的。下图是食品店的主人和他的侄子。
 这家店从盖房开始现在已经在这儿经营了十一年了,全是自家的亲戚在打理。在这么偏远的地方,没有任何娱乐,连上网的设施也没有,每日只是忙着开店,忍耐着孤独寂寞无聊,辛苦地赚钱。问起将来的打算,回国那是肯定的。主人说趁着还有能力,多赚一点是一点,帮子女多攒点钱。见我吃惊困惑,他忙说“也许我的想法很老式,但这就是我的心思。中国人嘛,家里人帮家里人,尽力帮孩子分担点负担吧。”可怜天下父母心吶。
 侄子的想法比较潇洒,趁着年轻出来闯荡,不为挣钱,只为见识人生,积累经验,寻找机会,以求发展。
 据说莱索托有五千多中国人,绝大多数在开店。所到之处,店面几乎被中国人垄断了。放着国内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生活不过,来到这穷乡僻壤打拼,语言受限制,文化不交流,实在不易。真心佩服他们的吃苦耐劳耐寂寞,勤恳踏实积极向上的精神。

 集市上碰到的当地人都相当的友好。下图右下角的年轻人英文比较好,就多聊了几句。他是从稍远的村子过来的,单程走路四个小时。在集市呆两个小时,买点东西,会会朋友,然后再走四个小时的山路回家。他说这是离他家最近的有商店的镇子,因为太远,每月只能来一次,把该买的东西买够。下次再来就一个月后了。小伙子有两匹马,十五头牛,还有“好多好多(many many)”的羊,听起来还算比较富的。因为马是奢侈物,一匹马要好几百美元才能买到呢。不过有羊就会有现金,就像过去说老母鸡就是钱匣子一个道理。

 说到马,到了莱索托就不能不骑马。虽然说骑马是这里的旅游项目,但是因为走的路线是真正的乡村小道,广阔的田野,涓涓的溪流,上坡下沟的,特别过瘾,不像那种公园里走直线趟平路那么单调没劲。行程从一两个小时到几天的都有,那长途的可是翻山越岭动真格的。我们老胳膊老腿儿的,就选了个两个小时的。老公说他的马很懒(下图左),怎么催都是一个挡:一挡。我说那是他的借口,不是不会玩儿就是不敢玩儿。瞧咱的坐骑(下图右),七岁的公马,很活跃也很听话。爬坡下沟都很积极,高兴了能撒丫子奔跑,爽死了。把那导游领队紧张得够呛,说你这匹马有四挡啊。不过一拉缰绳,它就立马刹车,很顺从的。

 下图就是我们骑马经过的地方,真正的广阔天地啊。

 骑马来到这著名的Maletsunyane瀑布前。放马去吃草,我们下去看究竟。虽然图上很难看出它的规模,据说这是南部非洲最高的瀑布,落差将近二百米呢。这里的绕绳下降项目(abseil)落差二百零四米,创下了最高的商业绕绳下降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瀑布边上的这块岩石有点诡异,图中间凸出来的那块像不像什么东西的脑袋(下图)?有鼻子有眼还有嘴有牙的。

 所到之处,经常见黑人妇女用头顶重物,行走自如。下面这几个女孩到河边取水,那么大的一桶水顶起来在不平的坡路上行走跟没事儿人似的。我们在那家中国店买了一袋玉米起司(Cheesy)点心,轻轻的,我也把它顶在头上,空着手走了半里多路,觉得确实省力自在,一路还被遇到的几个当地妇女大笑着又是拍巴掌又是竖大拇指的夸奖了一番呢。
 据说美国军队的研究结果证实人在头顶负重十公斤走路时并不多消耗体力,只是由于很难付诸实践,这项发现对军队的作战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非洲妇女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绝活,真是高明啊。

 莱索托是个农业国,也有一些矿产。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国家还比较贫困。因地处高山,小溪小河的不少。在南非的帮助下在卡契(Katsy)修建了一个大水坝(下图),蓄的水先发电再输送到南非,解决约堡及周边地区的用水紧张的问题。电站发的电满足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电力需求,卖水给南非每月有三千二百万兰特(约合四百万美元)的进项。可见这个大坝对莱索托在经济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坝对外开放,可以进去参观。水坝的高度为一百八十五米,坝壁完全是弧形曲面的(下图)。进到里面,完全是另一番天地。里面上下有十几层,层层都有激光测位,以便及时测出坝体的微小移动,让工程人员做及时的调整。

 下图是从坝的顶部往下看。坝顶是双车道的柏油路,在上面开车过坝感觉很爽。

 下图是离水坝十几公里远的蓄水中转站。水从这里输送到发电厂。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正在兴建中,还会建更多的水坝。

 因为水坝,在本来公路就不多路况大多极差的莱索托有了一条一流的从南非通往卡契的公路。沿着绵延的山路爬坡,到山顶远望,一片让人心旷神怡的无限风光(下图)。据说当年修建水坝的时候,这条路上平均每四十分钟就有一辆水泥车从南非开过来。

 说到开车,象在南非的野生动物公园一样,在莱索托也经常碰到被动物堵路的情况。不同的是这儿的动物不是野生而是家畜。
 下图中的毛驴只管闷头走路,对面的车见它老早就停下来了,它还是自顾自地往前走。直到几乎碰到车头才猛然发现,大惊失色,跳着脚地横闪着躲开了。

 在山路是开车,真不知下一个弯会碰到啥。这一大群羊慢慢地走,不急不慌地把路堵个瓷实。

 下面这只挺好奇,站着打量起我们来了。

 老公七年前来这里志愿工作了近四个月,主要是在偏远的中学教书。这次路过一个景点,工作人员居然是他当时的一个学生(下图)。

 莱索托的强制性教育只有小学六年,中学是自费教育,教学大纲是按英国的剑桥海外学生标准制定的。最终的目的是高考,考试是剑桥的考卷。如果能通过,就可以得到免费的大学或大专教育,然后就可以有一份政府的工作。对那些山里的穷人孩子来说,能上到高中很不容易,如能毕业,那就是脱贫的开始。可是让那些在连电都不通的山里长大的孩子了解剑桥要求的知识程度,也很差强人意。老公看到一份地理考题,问的是海边沙滩的形成原理,对那些从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来说,是不是难了点?
 在莱索托的偏远地区,有很多青壮年男子长期在南非的矿山打工,染上了艾滋病再回家传给当地的女人。这样多少年来艾滋病人数居高不下,是当地人均寿命短暂的主要原因。因为艾滋病肆虐,莱索托的偏远地区有很多孤儿。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这些孩子们在完成免费的小学教育后就无法继续上学了,如果没有得到慈善机构的支持的话。
 老公做志愿者的时候,我们商量资助了一名很懂事的十二岁女孩,在经济上帮她完成初中至高中的学业。希望她能通过剑桥考试,然后能上大学或是大专,由此改变她的生活。我们的能力有限,无法改变大的局面,从小处着手,能帮助一个人往好的方向转变也好啊。这个女孩今年(2012年)毕业以后,我们就没有她的的消息了。因为她所在的地区没有办法通信,以前有限的信件往来都是通过在那里的志愿者转交的。她的高考成绩如何是否进入大学,我们一概不知。在这一点上我对这个慈善机构有点不满:你牵线搭桥地帮孤儿找赞助,每年该交学费了,参加课外活动需要经费了,就会来信提醒交款,可是赞助到期结束时连个声响都没有,多少给个消息也好啊。
 不管怎么说,到了这儿了,咱们自己打听去。
 下图是老公呆过的学校教室前的几个女学生。看到我们,就叽叽喳喳地从教室里跑出来,开始还有些羞答答的欲言又止,聊了几句后就放松下来,七嘴八舌地说笑不停了。

 下图这间教室有点特别,因为这里有老公的一点点贡献。

 这所叫做Mahlekefane的小学坐落在遥远的群山环抱的山间。周围十里八乡的孩子们每天步行几个小时的山路来此上学(下图)。

 那时学校教室不够用,有一个年级的孩子只能在四面透风的帐篷里上课。莱索托的冬天也是很冷的,在雪皑皑,风飕飕,高原寒的情况下,孩子们每日在帐篷里学习,有很多孩子还没有鞋穿,没有凳子坐。当地的教育部门向老公在的这个慈善机构推荐了这个急需帮助的学校。老公和另一位志愿者潘尼翻山越岭走了三个小时来此考察,同当地村民商讨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村民们愿意就地取材盖一栋石头新屋,可是没有钱搭屋顶和门窗。慈善机构同意出钱购买门窗和屋顶以及板凳的材料,外加九十九双学生鞋。老公呢就是那个跑腿办货的人。
 当村民们在山上用锤子铁钎开山劈石,用草撮的绳子丈量土地把握垂直线堆砌石屋时,老公跑到几个小时车程以外的小城镇上,货比三家地寻摸了半天,终于在一家印度人商店买到了建材(人家说了,那门窗框上的蓝色油漆可不是他买的),又在一个北京人的商店买到了价格优惠的学生鞋。当时决定是用金属瓦楞板做屋顶的,老公想到当地没有通电,门窗又很小,为了增加采光,脑瓜灵机一动,决定用几块高强度的透明塑料瓦楞板拼在其中。瞧,这个办法真是不错,石头屋的采光确实比其它的教室强了很多(下图)。教室里挂的加拿大国旗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挂在那里是对这个加拿大慈善机构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吧。

 大概是有了外援,这所小学更进一步得到了政府的财力支持。后来又盖了新的厨房和男女厕所(下图),大大地改善了山里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在美国的援助下,孩子们上学时管早上和中午两顿饭。

 因为是假期,学校里空荡荡的。刚巧还有一位老师在,攀谈了一番,欣喜地发现他也是老公当时教过的学生之一。高中毕业后学师范专业,现在这所小学教书。据他讲,山里的孩子比县城的孩子难教很多,因为他们见识过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很难让他们明白一些城里人当作很自然的东西。我说那好办,用电脑给他们看照片和录像啊。噢,对了,这里还没有电呢。

 由于莱索托的公路状况比预想的差一些,实在是没有时间去我们资助过的女孩的学校。后来路过首都马塞汝,专门抽空跑去全国唯一的一所大学的注册办公室查询。工作人员很热心,搬出这几届的新生名册一一查过(没有用电脑储存这类信息),没有找到她的名字。看来她的高考没有通过,这让我们比较失望。希望她过得还好吧。
 目前莱索托在大肆修路,其中东部的修路工程是中国公司在搞。大概一两年后在那里开车旅行会很方便,不像现在,明知要去的地方就在二十多公路以外,却要开车跑二百公里绕过去。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6 收起 理由
橡树村 + 8
燕庐敕 + 4 谢谢分享!
河蚌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沙发
    发表于 2013-1-3 20:28:01 | 只看该作者
    真希望中国也有志愿者去非洲教学生。现在中国人去非洲全是去赚钱经商的,应该将中国的文化和各种基础生产技术推广过去。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3-1-3 20:28:48 | 只看该作者
    就冲那个瀑布,这一趟就不白来。

    别说还有那么多当年的经历在里边。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3-1-3 20:3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3-1-3 20:54 编辑

    莱索托的学生可以报南非的大学,莱索托政府也是给奖学金的,也许跑到南非上大学呢。南非大学一月份才录取,现在还没结果。

    我在南非带过的第一个博士生就是莱索托的,家里有点背景,在莱索托上的大学,剑桥的硕士,然后到南非上博士。虽然25乘4需要找计算器让我很是吃惊了一番,不过干活还是很刻苦的,也有些想法,人也很不错。毕业以后回到莱索托教书,可惜车祸去世了。

    那个瀑布肯定不会是南部非洲落差最大的。这一带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图盖拉Tugela瀑布,落差将近1000米,世界第二,地点在莱索托的正东方向,距离Sani Pass不远,在南非境内。

    莱索托现在最大的工程项目就是高原水坝工程了。在莱索托境内建一系列水坝,结合南非的几处水库,把水引到瓦尔河,最终为南非的经济中心约翰内斯堡供水。也算是一个浩大工程,第一期已经完成,全部完工要等到二三十年以后了。基本上南非完全出资,然后南非再花钱买水。其实要说莱索托的水都是流向南非的,不在莱索托境内建水库,水也要跑到南非去。不过从地理条件来讲,在莱索托建水库要好些,也算是南非帮了莱索托的忙,毕竟工程本身可以带动一些就业,也为当地提供了电力,留下一些基础设施。不过这几天两个政府正闹别扭呢。1998年莱索托因为选举导致暴动,南非直接出兵镇压,这个项目的现阶段供水协议是那个时候签署的。现在的政府在说协议是在南非的压力下签署的,属于不平等条约云云,希望得到更好的经济好处。不过南非似乎还不怎么搭理这个说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2013-1-3 20:47:28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3-1-3 20:28
    真希望中国也有志愿者去非洲教学生。现在中国人去非洲全是去赚钱经商的,应该将中国的文化和各种基础生产技 ...

    有中国的志愿者到非洲的。不过相比欧美,还是很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1:05:23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3-1-3 07:28
    真希望中国也有志愿者去非洲教学生。现在中国人去非洲全是去赚钱经商的,应该将中国的文化和各种基础生产技 ...

    发现这里的中国人都不同当地人交流,语言只够经商用的。他们觉得文化的差异也很大,所以都不想去融入。那家在Semonkong的店家心肠很好,经常送当地穷人一些吃的喝的,人家呢,没什么可以回报的,就把家酿的酒过年过节的给他们送来。不过中国人觉得那酒不干净,收下后就都给倒掉了,一滴都不沾。当时我去打听那里的家酿酒比较好,想去尝一下,被店主极力劝阻,说千万不要喝那种酒,见过他们酿造过程,太脏了。看我还在犹豫,硬是塞给我两个苹果,真心地恳请我听他的劝。看他那么诚心为我好,我也就真的没去喝那酒。
    不过现在中国的劳动力也不是那么便宜了,就有中国人在莱索托开了服装加工厂,给阿迪达斯,耐克之类的名牌加工服装和鞋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1:37:32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3-1-3 07:38
    莱索托的学生可以报南非的大学,莱索托政府也是给奖学金的,也许跑到南非上大学呢。南非大学一月份才录取, ...

    啊,对呀。没有想到成绩可能还没有出来。这倒是让我们有了新的希望。那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又很用功。希望她能上大学,有个不错的前程。

    那个瀑布,很可能是我把意思理解错了。应该是南部非洲地势最高的瀑布吧(the highest in the Southern Africa)? 多谢指正。

    水坝工程带给莱索托的经济上的好处非常明显。老公说明显感到这些年莱索托经济上的发展加速了很多。不过莱索托也没什么别的资源,不在这水资源上捞一把,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

    点评

    对,应该是这一带海拔最高的单级瀑布  发表于 2013-1-3 21:5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8#
    发表于 2013-1-3 21:44:21 | 只看该作者
    漂呀漂 发表于 2013-1-3 21:05
    发现这里的中国人都不同当地人交流,语言只够经商用的。他们觉得文化的差异也很大,所以都不想去融入。那 ...

    二十多年前就有华人在莱索托开服装厂了,最早是台湾人,然后有大陆人。其实南部非洲当年的成衣业还算可以的,也算是就业大户,但是最近十几年被中国产品冲击得没剩下什么了。及时中国现在劳动力的成本提高了很多,最低工资已经超过南部非洲了,中国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国内的产业结构也是南部非洲无法比拟的,仍然竞争不过。

    所以现在在这里开成衣厂的已经没剩多少了。不过即使成本高也有一些好处。在南部非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服装,可以申请配额免税销向北美,所以就有了一些厂子做这个生意。也有开个厂子,实际上把中国产的产品运过去贴牌沾这个便宜的。此外南非的一些大的销售商也有要求比如有多少产品产自南部非洲,有厂子的话也可以沾这个配额的便宜。

    莱索托1998年暴动,华人损失很惨的,店面被砸被抢,人也有伤亡,很多人什么都没拿匆忙逃出莱索托。很多当年在莱索托做生意的,提起莱索托可没什么好印象。你说的这家是暴动以后去的,大约没有这个心理障碍。

    自酿的啤酒么?其实可以喝的,少喝点卫生没大问题,但是那个味道么,反正我受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1:56:28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3-1-3 08:44
    二十多年前就有华人在莱索托开服装厂了,最早是台湾人,然后有大陆人。其实南部非洲当年的成衣业还算可以 ...

    哈,我是没喝着。老公以前尝过一次,说那个味道啊,简直就是vile,到现在都是谈虎色变呢。我以为他的味觉有时跟我的挺相左的,所以还挺想亲自体验一下的。不过你也受不了,那可能真的很难喝了。

    点评

    对,喝一口能记一辈子  发表于 2013-1-3 22:14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7 01:52 , Processed in 0.05846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