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4 09:5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钓鱼岛的动物要说话 五
【爱吱声论坛专用文档,谢绝转载】1 `6 q( y' V# p+ O( f- a* ]
台湾渔民......是一个什么事儿都敢干群体。7 I; Q |6 h* A9 R1 X3 w
& f* Q3 S* }" z6 h. E. A$ y
这个据说是他们抓来的地震鱼,地没有震,看这玩意儿的脑袋老萨心里差点儿震了一家伙
5 ]# L4 k% g% \/ `9 k
; ^' H' p1 M* \: J- a这个鱼前半截像乌贼,后半截像鲽鱼,反过来看整个一个猴脸儿,亏他们还敢送进餐馆!
+ V/ P" p1 ]$ ~, R
- v1 G: M" o/ J1 f2 h
这个据说三百多公斤,捞上来的时候吓哭了小孩
6 A* F4 S7 f. [# J A
7 W6 R1 |7 S) n$ r
这个,据说稀有所以准备送马英九官邸 -- 天,这东西有毒没有?马英九吃了会不会变成弼马温?( e# G5 O3 f( E" C
2 v. v) I) c# G, i; X' t1 r$ {说到底,讲的是台湾渔民属于一个不怕邪的群体,什么鱼都敢打 ( L/ X2 h8 v0 |$ G" P& T
0 J: d# A( i: `1 x5 U& e在钓鱼岛上,他们不仅仅是打渔了,连鸟,也一样滴统统打了。3 y- s) r) K# ^$ k+ ] d/ O
3 x4 s. O0 @7 D) a# q- L高良铁夫这样描述他们对于鲣鸟大量消失的考察结论 -- 他说当我们在1965年初率船到达这个海岛的时候,我们不但发现有大量的海鸟在这里生存,同时还发现当地有了大量的台湾渔船。这些渔船在夜间都停泊在钓鱼岛周围,并且他们的船员会上岸去收集海鸟和鸟蛋。这样的做法使岛上面的鲣鸟数量逐渐减少。% ~) \( L- x) V3 N& |" F
2 t: w& ^) T( @, k) b6 t9 I) Z- J
而1968年,见到鲣鸟只剩1万只时,他的判断是其余的19万只鲣鸟均是遭到了台湾渔民的捕杀。在钓鱼岛本岛的20万只鲣鸟被抓的只剩1万只,而被捕杀的不仅是鲣鸟。北小岛上的另一种海鸥也从50万只减少到了10万只,而日本人带到岛上开始繁衍的鸡干脆一只也找不到了。在岛上到处可见正在采集海鸟鸟蛋的台湾渔民。几十万只水鸟的消失,必然要经过大宗光明正大的捕捞才能完成,捞一把就走的偷猎作业方式,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的。这一事实又正与中国在宣示钓鱼岛主权时所说的 -- 钓鱼岛是我国台湾渔民的传统渔场一说完全吻合。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考察船的这次调查,应该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领土,也证明了中国政府关于钓鱼岛主权的说明是有依据的。
- ? ^& A- l$ ?; d2 L* Z2 E1 Y& M% @+ D
$ j+ f0 \5 t P1 h) I2 [9 v不但如此,如果追寻当时在钓鱼岛周边发生的事情,会发现八重山等地的日本渔民曾与在钓鱼岛的我国渔民发生渔业争执,日本渔民把事情闹到美国对冲绳的管理当局去,希望得到撑腰,但美方并没有支持日方的立场,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来阻止我国渔民的行动,于是,日本渔民便也不再说废话了。
, _$ U$ }! n5 X: g* v! N" Q V) _. x) K9 M7 u
这应该还是比较客气的,当时日本渔民更怕遇到大陆海军的舰只,据我知道的情况是当时人民海军属于穷横穷横的,因为冷战的原因见到日本渔船出手就抓 -- 我曾问过海军名记老杜,说你们干嘛这么穷凶极恶的?回答说因为咱们渔船少,抓到日本偷鱼的主要是教育,关键是扣船,扣的日本渔船好帮咱们渔民搞生产....... @$ @, n, A" r% h; ` ^; b
( X# j% y# F" O! P' ~ p, e* S
这种情况下,却没有听说日本吭气过,是不是我们当时”穷横“的法子让人家怕了?现在看来也不全是,关键是日本硬不起来 -- 硬了对西方的战略不利。
# x' w1 D2 v7 R2 C9 l& k. r: ~# T$ ?4 g( e' v
当时西方还在力图与中国达成某种遏制苏联的合作,至少是不进行激烈的对抗,以免把中国逼回华约那一边儿去。所谓中日蜜月时代,说白了是有苏联这个共同的假想敌存在。如果今天北极熊还跟那时候那么炸刺,中日肯定早就回到一衣带水的状态了。" A( v8 D+ H% l, H1 X8 }
# }5 e% Q. n$ E, x$ |4 {1 q
硬不起来让日本人很苦恼,但是又没什么办法。2 t+ n+ f5 |: i! W
; ^; [( `& U4 t% d
钓鱼岛所属南小岛 -- 在南小岛高良等人不但看到了当地有大量台湾人吃剩下的海鸟尸骸,而且还看到了一个由60名台湾人组成的拆船公司在运营!这个公司在钓鱼岛的属岛南小岛上建立了房舍,并在那里拆除废弃船只,将其转化为废钢铁销售。
. x: @5 r' \$ K2 O; d( n
, H: q; c% ~, L1 y这些都充分地表明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大量的台湾渔民和台湾工作人员在钓鱼岛活动和进行生产。' a6 ?. C! L/ I0 X3 b0 E! d0 u: R
# ~) v8 u" y% h8 t. J% k( y$ l) k有人会说,所谓孤证不入史,如果仅有高良铁夫教授一个考察报告,这种推测性记录,我们仍不能认定这一事实是完全可靠的。但事实上,这种相关报道绝非仅此一家,比如1969年7月11日,日本《朝日新闻》便曾经登出照片,内容正是在钓鱼岛海域活动的台湾渔船以及正在采鸟蛋的渔民。$ x. t+ \- ^# g" E; ]) W9 A
# z, z$ r5 X" C5 s1 f
从这个角度说,鲣鸟的确用尸体证明了当地正是我国渔民活动的传统地区。, R- h5 Y) h# Z, |3 @
+ F z Z' e; X- t2 y; g* a/ F# O4 K4 p
应该说这种采集鸟蛋和海鸟的行为,给当地的生态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查看鲣鸟的历史记载时便会发现,台湾渔民的这种做法并非完全地不合常理,因为直到19世纪末期,鲣鸟始终是被作为渔民和海员的食物与商业猎获物而存在的。这种猎杀持续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并不是超越常理的事情。
& ]4 W) @, J% Y, `+ {1 _! L5 D3 G" x# ?# g% _5 f B$ M2 [
只是作为现代重视环境的人来说,我们对于当时台湾人为何要捕捉这样大量的鲣鸟和采取鸟蛋感到一丝困惑,要知道此前很多年我们也没怎么看上当地的海鸟,而任其自生自灭。那么,台湾的渔民怎么会突然对钓鱼岛上的鸟儿如此感兴趣呢?
1 ^' R# D) |1 K) g
% _; C0 f# D! F6 [于是在一次与台湾朋友共同制作电视节目时,笔者便忍不住向其提出了问题。$ E) O2 J* F8 G1 j$ t6 e5 d* P
; A6 Z4 [( n- u/ V1 e5 Q2 x【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