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军在此战中之所以能够获胜,首先是由于蒋介石、陈诚对金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及时调12兵团18、19军增援金门,正是由于12兵团的及时到来,极大地增强了金门的防卫力量,从而最终得以挫败解放军的攻势并全歼之。
" m m! O1 _" i# O+ a( Y/ X, A) M n. p3 L' w! X! b; t& `6 X
就战役指挥而言,22兵团司令李良荣对解放军的作战方案判断准确,作战部署针对性很强,虽然在水际滩头击破解放军的计划由于201师被迅速击溃而没有实现,但李良荣及时将作为预备队的18、19军部队投入战斗,很快就遏制了解放军的攻势并迅速转入反攻。而且对于解放军发起攻击的时间判断准确,提前进行了演习,可谓料敌先机,应该说是金门之战。5 q# A) V( `. i, _/ F
8 n- p9 q9 e; |" \8 q18军军长高魁元及时判明了东部没有战事,果断地抽调金门东部的兵力用于中部主攻方向,同时以正面强攻结合迂回战术攻击244团侧背,在坦克的掩护和配合下,较快地歼灭了244团主力。当发现海边解放军的渡船搁浅后,高魁元又马上下令加以摧毁和焚烧,以防为解放军再次使用,其反应堪称机敏,现场指挥的表现。* V( n7 w8 \6 d; N
% q: p# G8 l+ y* O) e
19军军长刘云翰和25军军长沈向奎的指挥也不错,攻击古宁头时派兵涉水攻击南山迂回古宁头侧后,效果非常明显。% s2 n" W, }( o+ z7 r1 b
+ s; p8 }! O. J: T, k而国军的坦克在此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解放军缺少反坦克的武器和方法,使得国军的轻型坦克充分发挥了活动炮台的作用,在拔除解放军的火力点和掩护国军进攻方面效果明显,给解放军以巨大杀伤。
# Q) b4 q6 O7 U) K+ ?# g$ \: C0 b3 _7 O- O( e" A1 n6 M
而就国军中下级官兵而言,201师表现极差,有防御工事的依托,有半渡而击的时机,却几乎是一触即溃,实在是失败。而12兵团的表现则比较出色,虽然部队重新组建不久,训练水平和作战经验都不高,但部队的攻击精神和攻击能力还是不错的,虽然靠人数众多取胜,但能打出这样的水平也颇不容易了。而中下级军官的冲锋在前,因而伤亡惨重则更见这支部队的管理在国军中确有独到之处。
# v6 N) p4 r& s7 P3 F
/ H e1 v L9 t% x1 l至于以金门之战一举成名的胡琏,从金门之战的实际情况来看,胡琏发挥的指挥作用并不大。他迟至26日上午10时才正式接过指挥权,而此时解放军伤亡近半,后援已绝,可以说是败局已定了,他此时开始指挥颇有些摘桃子的味道。就其25日黄昏到达金门,明知战事激烈而迟迟不愿登陆的表现来看,恐怕当时他也觉得胜负尚未可知,不敢轻易涉险,这也颇符合他那“狐狸”般的性格。而且从他开始指挥后的表现来看,其部署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但金门之战后国民党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扬古宁头大捷,胡琏逐渐被包装成了古宁头大捷的一号功臣,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金门之战始终是胡琏指挥的,是胡琏的得意之作,更有甚者因此把胡琏吹捧成国军中第一名将,不得不说是一场误会了。
8 G% x3 j, \" R: ?
! S; A4 |# K6 b G胡琏作战时谨慎小心,对防御作战非常重视,也颇有心得,在他指挥下18军(整编11师)行军宿营时非常重视防御工事的构筑,因而在被解放军围攻时屡屡能坚守成功,南麻、土山集正是这种战术的成功范例。但在进攻作战和运动战中,胡琏的这种谨慎小心则使得他的行动经常显得很迟缓,因而也就没有多少精彩的表现和客观的战果。更为糟糕的是,这种谨慎小心使得他在救援友军时很不得力,屡次出现友军已被歼灭,胡琏所部尚未到达的情况,不得不说是狡猾的过了头了。
6 H9 D+ {/ w3 ?& q5 k+ a. b$ }. V4 p5 `5 j1 l# [5 r! J6 o
不过胡琏对于金门之战倒是始终抱着一种客观和淡然的态度,并没有在人们的吹捧中飘飘然,也一直没有拿金门之战为自己贴金,当后人问及为什么如此时,他说:“吾辈中华民国军人,失去中国大陆耻辱殊甚,金门小胜何足道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