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 J5 ]3 A7 K# ]7 I/ E- L 6 j" R E d1 A8 N8 ~关于金门登陆战中解放军失利的根本原因,正如三野在给10兵团的电报中所谈的——轻敌与急躁。 8 |) f" S# ~, o/ f' h" v5 o$ B( o. f 3 w( W" K" I: }; V ]1949年下半年的解放军正在全国对国军展开战略追击,国军的主力和骨干在三大战役中损失殆尽,剩余的部队不是有如惊弓之鸟的残兵败将就是仓促组建、未经一战的新军,因而解放军的战略追击一帆风顺。就10兵团而言,从1949年7月初入闽到9月末进逼金、厦,所到之处国军几乎是望风披靡,真有如秋风扫落叶一般。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胜利,10兵团从上到下几乎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迫切希望迅速攻占金、厦地区,尽早结束战争,一切行动都是越快越好,唯恐慢了,全军上下都洋溢着一种急于求成的情绪。 / _& [4 \0 V0 U; k! q. G! C: z* @ 1 S6 l$ Z! `6 @0 E9 V, ^在对敌我情况进行分析时,看到的是无论在数量、素质、武器、士气,对国军均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认为此时的国军根本不堪一击,从上到下只想避战逃跑,早日退往台湾。因此在制定作战计划时考虑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打赢、如何打赢,而是能不能全歼国军、如何不让国军跑到台湾,而对于各种困难没有给于充分的重视,盲目的认为即使有困难、准备不充分,也一样可以战胜,而对作战时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则几乎不加以考虑。8 |) [ t/ }+ a4 Y1 `+ S3 v
: @0 X8 \& |: h- j# X8 X
由于轻敌,对敌人的意图和实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由于急躁,对自身情况和战场态势难以做冷静的分析。这样就完全背离了“知己知彼”的原则,所谓“骄兵必败”,是之谓也。2 u% [) n5 B1 d
5 l( n0 K. }; ]除此之外,对于渡海登陆作战这一全新的作战形式,解放军当时正处于初始的摸索阶段,在攻击厦门、金门之前,依据大练、平潭等岛的登陆作战经验,10兵团和28军的领导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渡海作战的关键是船,只要有足够的船将大部队顺利运送上岛,则登陆作战就意味着成功,登陆后的作战不是问题,守岛国军是无法抵挡解放军的攻势的,由于国军有海军接应,想全歼国军比较困难,但占领岛屿则是必然的结果。 8 b! C6 T3 |* R# O9 |6 H5 F 3 V& E2 X& ~! x$ N+ ]0 d虽然10兵团和28军领导由于轻敌严重低估了国军的作战意志和作战能力,但对于船只的搜集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同时对于船工教育、航渡编队、抢滩登陆等问题也下了很大的力气来解决,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经验有限、战事紧张,加上轻敌和急躁,因此对于登陆作战非常重要的气象、水文条件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准备,从而直接影响了对船只的使用和调度,这也是导致金门失利的最直接的原因。: m0 o w9 _. v) Z3 E8 m3 y
6 C! w5 N0 K! M% y
有一些人对10兵团领导采用“先厦后金”的策略颇有微词,认为当时应该采取“先金后厦”的策略。因为金门扼着厦门的出海口,如果解放军攻占了金门,则对厦门形成了包围之势,而且很容易封锁厦门的海上航线。厦门作为一座较大的城市,市民的生活、生产物资需求量很大且难以自给,全靠从岛外运输,在大陆已失的情况下,一旦海上航线被封锁,国军很难长时间坚守下去。而且如果解放军采取“先金后厦”的策略,一来兵团领导会比较重视金门的情况,部队、船只都会准备的比较充分,二来当时金门岛上只有22兵团2万余人,很容易攻取。$ x A' S" V1 N5 ]: E.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