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怎么看这个问题其实和各人的“三观”有关。 就像孔融说“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鲁迅也抱类似的观点。钱钟书、胡适、李敖貌似也有类似论调。
! o# `- }) e4 @( G# V5 w) U6 r/ V
) R5 K6 z& p7 {( d7 e( d如果认为父母无恩。那么父母又凭啥要抚养教育培养子女呢?难道就是为了到老了靠子女?如果抱着父母对自己无恩的三观,那么自己最好还是别养孩子。否则不是陷入了怪圈?问题是这些说父母无恩的,个个都有子女。+ A$ ~7 U) g8 _) @) c _1 d1 C
9 r9 w F+ j: X/ S$ a2 l( V认为父母无恩还可以强辩,还可以说自己是父母情欲的产物。但同样的逻辑放到老师身上就不合适了。老师可没有义务培养你当学霸、考高分、报清北。更何况对你资源倾斜了。如果说资源倾斜是对其他学生不公,那么对你不就是恩情了吗?/ B7 {/ ]* p# y4 p6 Z2 N
9 R/ c8 E4 b8 d8 E7 f0 O. @, u. y资源倾斜这种事到哪里都少不了。并不是老师不想平均分配。而是很多情况下资源不足,只能保证资质更好的学生。而更多的情况则是有些学生朽木不可雕(孔子说的哦),如果平均分配资源到这种学生头上,更是对好学生不公吧?0 H1 G9 U% E8 d& z6 R7 O5 V
- c3 X; ~- y- ], M0 ^1 |: V至于说独立思考。这真是很难做到的事情。18岁的确在法律上是成人了。但18岁的又有几个真的有洞察人生的预见和主张?想起来,幸亏俺当年接受了俺父亲的意见,读了俺一点都不喜欢读的理工科专业,才让俺这个喜欢文科的超级天才没有埋没,才有闲有钱可以没事上网聊天打屁。如果当年俺去读了俺喜欢的文科,不说别的,科技革命不就赶不上了么。: y' d4 k9 c7 v, L4 p# \7 q
& ], v1 y3 h9 t
“听人劝,吃饱饭”,作为逆反期的18岁成年人,听听老师的意见没多大问题,何况还是对你资源倾斜,对你有恩的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