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击机是二战后才出现的概念。在二战中,轰炸机和空中打击成为战争的新维度,原子弹更是彻底改变了大国冲突。“把敌人炸回石器时代,不让敌人把自己炸回石器时代”就成为美国空军的主要任务,截击机就是干后一半用的。美国空军的思维对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响,一时间,以战斗机之间空战为主要任务的战斗机淡出了,以战斗机与轰炸机之间的空战为主要任务的截击机风头无俩。战后第一、第二代战斗机几乎都是按截击机设计的。, r D! R; H& r- C4 v- ]
8 h5 W% Q4 N Q8 N2 S
作为截击机,速度和升限超过轰炸机是必须的,所以从一开始,截击机就需要高空高速,加速和爬升要求很高,还需要航程远、载弹量大、火控系统的探测距离远,但稳盘、瞬盘、滚转等机动性要求一般。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轰炸机成为空中打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巡航导弹的拦截成为截击机的主要任务之一,高空高速突防也不再是主要手段。越南战争则从另一个方向提醒人们:战斗机之间的空战依然重要,机动性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X6 y0 E% h% `! a7 g, Z+ p4 U
- Y7 [0 W3 ]- ~# |但截击机依然重要,只是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在保持至少不低于二代、三代机的高空高速性能前提下,一些高端战斗机有条件同时实现高机动性,使得高端战斗机不仅可以用作截击机,也可以用作战斗机,比如F-15。另一方面,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弹使得主打格斗的战斗机也具有超视距拦射能力,也可用作截击机,如F-16。久而久之,截击机的称呼淡出了,统统回归为战斗机的统称,但截击机的作用依然保持,而且拦截目标从轰炸机扩大到巡航导弹。即使像米格-31那样以拦截轰炸机、巡航导弹为主要任务、只有有限格斗能力的战斗机,也不再称为截击机。) Z, a( Q# R& C R
Q+ t) e5 H: C* }/ j说起来,空空导弹从一开始就是以拦截轰炸机为主的。早期中距弹、远距弹只有拦截轰炸机的能力,打战斗机的话机动性不够,AIM-7、AIM-54都是。在两伊战争中,伊朗空军用AIM-54“不死鸟”大量击落伊拉克战斗机,很使美国海军吃了一惊,结论是:不是“不死鸟”行了,而是伊拉克飞行员太菜。从AIM-120开始,中距弹的主要任务改为打战斗机,拦截轰炸机、巡航导弹反而成了空中猎火鸡时的“降级使用”了。
& y0 i. d9 M9 G+ {* ~& u m
; Y* B" K" |) _. k但在即使差不多所有战斗机都能发射主动中距弹的今天,一些战斗机也依然是不甚称职的截击机。多目标超视距空战能力不再是最大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速度和升限。; e* A) [/ ]6 f- n7 f# f* F$ G
7 X7 Y) C1 x% S/ j- L要是导弹有足够的速度,似乎战斗机的速度不再重要。这又对又不对。战斗机依然需要及时赶到拦截位置,才能发射导弹,在敌人轰炸机发射导弹之前,或者在敌人巡航导弹穿越防空拦截圈之前,击落目标;也需要及时转移战场,以防御更大范围的空域,或者对外圈拦截圈来不及拦截的目标补漏。这对于国土防空和舰队防空尤其重要。; W' O. j2 c, B
6 X4 Y* G0 _0 e" `9 w与F-16相比,F-18从一开始就有超视距空战能力,先是有能力发射AIM-7,AIM-120一出来,马上也能发射。问题是F-18(A/B/C/D和E/F)的最大速度还不如F-16,只有M1.8,挂上外挂后还达不到。作为舰队防空的内线,这问题不大,本来就是用来对付从F-14拦截圈漏网的轰炸机和反舰导弹,守株待兔就行。舰队防空也有目标集中的特点,不需要转移战场。但用于国土防空,就有来不及赶到拦截位置的缺点,加拿大空军的F-18就有这个问题。- @1 g# S7 N- K$ P; @- o. y
8 @6 A, m) `& M4 |( E2 Q* ZF-16的问题更大。挂载后的实用速度没有比F-18好多少,升级后雷达的探测距离和多目标交战能力更是不及。
$ K7 [& ]8 H2 s" W1 ~3 T8 U' Y/ K
$ N1 s Y6 V. m# c" yF-15一直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截击机,最大速度高达M2.5是很大的原因。F-22只有M2.25,这是因为加莱特进气口在M2以后阻力增加很快。没办法,不可调进气口的阻力问题是无解的。/ Y& n: R ~7 `6 h% |4 x
; z- p$ k0 S, a1 F& `7 ~& n& a
更大的飞行速度也给予导弹更大的初始速度,有利于提高导弹的射程和必杀区。
( b/ @ G! j t) |
1 {; C2 m: t! B/ ?9 P升限是另一个问题。
& U* i# ]9 W9 t# T# P
) r: m; C5 R1 @. V) I/ @8 Y. x6 l2 k空空导弹是可以上射的,但上射时射程损失很大,战斗机和目标在相似高度上的平射就容易发挥最大射程。如果发射高度高于目标高度,势能和高空空气稀薄的双重加成还能使得射程得到显著增加,这对截击任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 ~1 d- h, I: k" H
3 ]! S* G0 Z3 Q8 L3 J8 n居高临下也有利于雷达观察距离更大,观察距离更远。地面反射干扰的问题已经较小,动目标显示已经很成熟了。这是把相邻两幅雷达图像相减,静止的地面回波就消除了,移动的飞机就显示出来了。相邻雷达图像的时间间隔越小,动目标显示的精度越高,但对分辨率的要求也越高,否则容易因为“去模糊”的阈值而把真实目标的低速运动意外过滤掉了。
5 \$ N! V1 W' h5 t* |
/ d& n# N# _1 \( ]. w6 S( l所以,擅长截击任务的战斗机还是需要高空高速性能的。! Z' P8 A' L, k( ], x8 Z
' w8 s2 }4 Z0 l1 M) w
歼-10A一开始是高空高速性能突出的,可能在第四代中型战斗机里是最优秀的,最高速度达到M2.2,升限达到18000米。作为比照,F-16是M2.0、15000米,F-18是M1.8、15000米,F-15是M2.5、18000米,F-22是M2.25、18000米。歼-10A的高空高速性能直逼西方高端截击机,很厉害了。
& a4 y' v- Y/ U& I4 U7 `; t9 r; r" y2 ]- V1 _
在改型为歼-10C的过程中,可调进气口改为DSI,重量减轻,但最大速度也据报降低到M1.8,升限变化不清楚。对于多用途战斗机来说,这不是多大的损失;对于大多数中小国家来说,也没问题,国土本来就不大,没有赶不到战场的问题。比如说,在57空战中,巴基斯坦歼-10C基本上是守株待兔,并不需要大范围战场机动。
" ^5 b s7 Q' h, @) V9 I( e0 T
) r: o+ D! C4 m8 `+ E但进气口重量减轻的优点是显然的,容许机头雷达重量大大增加而不影响全机平衡和操控。雷达重量增加是改用主动相控阵和极大增强功能的必须。主动相控阵的好处就不多说了,只提一点:在贴地飞行中,可以轻易保持地形跟踪和地形回避,同时保持空情观察。这是歼-10A没有的要求。B-1轰炸机在西方是最早采用被动相控阵机载雷达的,就是为了贴地飞行中避撞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