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美国从北约退群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3-9 18:2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约近来伤透了心,就像几十年的妈宝突然发现亲妈不要他了。必须说明,特朗普并没有说要退出北约,但新任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布鲁塞尔对北约同僚的话比当头浇下的寒冬冰水还要透心凉,实际上和美国退出北约也没多少两样了。: J4 S) P' q1 h9 v& U* M

" T  ]; u/ L, B- x在二战结束不久后的1947年,英国和法国签订《敦刻尔克条约》,规定两国在遭到德国入侵的时候出兵互保。由于对纳粹德国的记忆,英法对德国重新军事化保持警惕。1948年,《敦刻尔克条约》扩充为《布鲁塞尔条约》,成员扩大到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这也称为“西方联盟”(Western Union)。
) U, Y! k6 g7 s0 U4 e, E8 ~# e* T" a
+ }4 M, g$ T( s. ^/ Y% b1 E% Z这也是美苏冷战初启的时代。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发回了著名的《长电报》,奠定了围堵的理论基础,欧洲是最重要的围堵前线。美国通过由二战时代《大西洋宪章》建立的与英国的“特殊关系”,将“西方联盟”改变性质,主要威胁从可能复苏的德国转变为强势崛起的苏联,最终在1949年4月4日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员扩大到美国、加拿大、葡萄牙、意大利、挪威、丹麦、冰岛,加拿大外交部长莱斯特·皮尔森负责起草北约宪章,皮尔森后来在60年代出任过加拿大总理,多伦多的主要机场就以他命名。' ]" ^. x* u. b, [

% }' i3 ^! {8 {4 ^从一开始,北约就有两个基石:
$ S/ {+ q% f4 t4 A& l7 |- Y# Q& T6 n+ [* z' H( J+ R
1、        第五条规定的“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 ?: Z0 m7 c/ ^' x9 _  a' O& U
2、        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尤其是核保护伞* F& k8 j7 x- K% I7 W0 N

( H. R: C4 R2 G! t8 x7 d: ]在技术层面上,北约军事力量都置于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指挥之下,首任司令由艾森豪威尔出任,以后这个职位一直由美军欧洲司令部司令(四星将军)出任。
! S* y# f  z8 B' x- \
0 |7 g6 m; s, F+ _. h4 m& ]% L" ^北约军事一体化还扩大到装备、条令、训练,当然还包括驻军。比如说,在西德(1955年加入北约)的驻军不仅有战胜国的美军、英军、法军,还有加拿大、比利时、荷兰的部队,丹麦和挪威都有几百人的驻军。现在驻扎在波兰的美军和波罗的海的北约部队也是在同一架构下。
4 q; L" s* k5 t+ K
; w  ^. }! Y8 k  d$ f3 T8 P4 l在冷战年间,北约专守欧洲防卫,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没有触发北约宪章第五条。冷战结束后,北约迷失过一段时间,911时首次(至今也是唯一一次)触发北约宪章第五条,小布什因此要求北约盟国参加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
+ S; q% j# r0 {+ J1 O9 [( S
, O8 I% z; [  N3 A& e- ?科索沃战争是北约的转折点。科索沃战争并未触发北约宪章第五条,北约也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只是以语焉不详的“人道主义理由”对塞尔维亚发动军事打击。这是北约从防御性军事组织转向进攻性军事组织的开始。在斯托尔滕贝格时代,北约涉足亚太,这是北约转向进攻性的继续。2 T8 ]- F# d5 A8 l; D

9 g+ J/ `3 C5 \. h6 U0 [! ?但北约作为进攻性军事组织对美国只有象征性作用。在阿富汗战争中,所有北约成员国都或多或少派出作战部队,比如说,在高峰时,加拿大部队接近3000人,英国9000人,德国4300人,法国4000人,荷兰1900人,但阿尔巴尼亚只派遣了一个排级分队(44人),更多国家派遣了加强营级的兵力,如保加利亚600人,爱沙尼亚150人,捷克300人,丹麦700人。相比高峰时达到10万人的美军,这些北约部队的规模和作用都有限,但也是各国能派出的极限了。
( t5 c& L- E! l- h& D! e( E6 L5 p, k% y/ r. F
在南海和台湾海峡的“航行自由”行动中,除了英国还出动过“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其他北约国家也只挤得出一艘护卫舰以显示对美国的精神支持。
& @9 F/ ?! j3 a6 f: p! N# [8 B  }! f- E" p3 r
从一开始,北约就是打着公益旗号的私心集合。这并不邪恶,任何联盟的基础都是公益(或者说互益)与私心的重合。在北约问题上,公益当然是抵御苏联、共同防御、集体安全。
. |8 t5 G, y9 ]  f1 K0 ~* w9 {2 i  _+ D* U: o+ j+ R; J
美国的私心在于“确保战争在别人的土地上”。既然争霸对象是苏联,德国就是理想的争霸战场。把德国打烂不要紧,把苏联打死才是目的。! p! U( E0 q; V( l% k" }* h
) I7 X. H: h0 r9 g1 `" ]; w$ n
英国和法国差不多,还要加上“把德国打烂”。如果说美国只是“顺便”把德国打烂,英法就不乏有意了。考虑到欧洲的历史,英法从来对重新崛起的德国抱有警惕,“死的德国才是好的德国”。但在苏联威胁当头的时候,需要德国挡在前面,在死之前把苏联耗死。在此期间,不惜“顺便”用核武器把德国沦为核坟场。法国陆基核打击长期由“普鲁东”短程弹道导弹担任,法国空基核打击(如带核弹的幻影IV、幻影2000N、“阵风”)也只有战场打击的范围,因为目标是德国战场上的苏军。
# b7 C3 E! j: C9 i5 x9 c) ^
& V0 y! v- ?5 i/ L, V德国(当时还叫西德)的私心很简单:没有北约盟军的保护,德国就国将不国,靠自己是不可能挡住苏军入侵的。" v) V3 K0 z& @* r

0 m" U  c. M; i7 w! J东西德之间的边境线长约1380公里,北方到荷兰边境只有200-250公里,南方到法国边境也只有450-500公里,战场纵深不大。按照机动防御原则,应该在西德的大平原上且战且退,在弹性防御中寻找缺口,发动反攻,但主动放弃西德城乡必将丧失西德的支持。所以北约采取“前沿防御战略”,放弃战场机动,沿边境死守,等待增援和反攻。
3 [5 R! _* w7 ~: a2 w) J( \5 Z4 t8 y3 H! z$ z* \, d2 V: Y
这也意味着一旦常规军力顶不住苏军进攻,很容易上升到战术核武器,这也正是艾森豪威尔时代“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核心。即使在肯尼迪时代转向“灵活反应”战略、约翰逊时代转向“两个半战争”战略、尼克松时代转向“一个半战争”战略,核保护伞始终是德国战场的“镇场之宝”。
: E; D# M) b: V: M
( P' M6 Z% E" q3 G6 e7 A3 n“死德国不死贫道”正是1955年美英法同意西德重建军队和加入北约的原因。作为对应,苏联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在中欧的对峙成为冷战的最大特点。
+ F( a( c, a9 o, L0 J* L5 A9 U) Q
赫尔穆特·施密特是维利·勃兰特时代的西德国防部长,他意识到西德的防御困局,不无心酸地指出“战术核武器就是在德国炸响的核武器”。在70年代出任西德总理的时候,他主持重整军备,用更加强大的常规军力将防务重心从美国核保护伞转移到自己的常规军力。在1982年施密特离任时,德军实力达到49.6万人,拥有12个整师(36个战斗旅)和7000辆坦克。
5 w$ ]) h6 {0 ]7 _0 S& _9 U
7 C! ~( z5 @8 i/ M5 ?7 }% }* C但在柏林墙倒下后,德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今天只有18万人,无法出动一个完整的战斗师,实际战斗力相比于高峰时代不是等比下降,而是加速下降,毕竟官僚主义要吃掉很多“固定开支”。$ i1 u. ~# K: Y8 G, @: c2 K

' o- H( K/ J+ s) ?: ]欧洲美军也是一样。兵力在50年代达到40万,冷战结束时还有30万,现在只有65000(一说8万)。在反恐战争期间,传统上“铁打不动”的欧洲美军兵力也被抽调。这一方面是因为“苏联威胁”的消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兵力资源实在吃紧。  j4 K9 W& L# B$ e' v( L
2 l4 l" t+ u" L% ?; e
赫格塞斯明确表示,欧洲必须为自己的安全承担更多责任,欧洲安全不再是美国的头号考虑,别指望美军在欧洲的存在永远持续下去。3 h* T0 g! s0 D1 p

8 O! s; ?2 ~' N6 P5 N0 a8 ^这对欧洲是晴空霹雳,但对美国只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转折点,量变早就开始。
  ~3 t( p% C% b
5 _; n  s2 k& m4 c美国指责北约欧洲盟国的“搭便车”心理,不肯自己承担应有的防务负担,片面依靠美国,由来已久,但目的一直是为美国减负,不是从欧洲抽身。欧洲安全是美国战略重心,这一点在冷战后逐渐淡化,但直到中国崛起之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即使苏联/俄罗斯威胁淡出,在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上占据一大片安全区,总是有利的。9 {' z3 W% V3 |& p* C9 c  C7 y

: V9 G. h. W& d: o. E但欧洲出于习惯性思维,继续对俄罗斯重新崛起保持警惕,也因此用各种办法拉住美国,确保美军重心依然在欧洲。对前南斯拉夫内战的军事干预由英法挑动,然后挑逗美国“该你显示领导本色的时候啦”;利比亚内战时故伎重演,奥巴马下令美军非洲司令部接管作战指挥的时候,英法兴高采烈地“乐意从命”;叙利亚内战的起因是美国挑动的颜色革命,但军事介入依然有英法在背后的黑手。北约部队参加阿富汗战争同样是为了凸显北约对美国的价值。
  N+ h) l4 E1 \- D& M  M8 Q" \' z# }$ [  {4 v+ L9 J$ F
对欧洲来说,乌克兰战争是“狼来了”的故事。美国坚持北约东扩最终引发战争,在美国领导下欧洲参与极限制裁俄罗斯,但在欧洲与俄罗斯重为死敌的时候,美国转手把欧洲和乌克兰卖了。" ?) ~: Z* O, q# ?# f! t, ~

' O) `$ }0 V# q0 j) H6 C! s# C对于美国来说,俄罗斯是传统敌人,死老虎只要皮还在、骨不散,就必须接着打。但这也是在确认中国崛起之前。/ n4 _3 y/ n6 M5 b

* R# o$ b% e9 H1 h& @美国要维护的是Pax Americana,欧洲只是棋子。欧洲把自己当做棋盘,那是欧洲的问题,不是美国的问题。先有苏联崩盘,现有中国崛起,美国的战略重心从欧洲转移到亚太,这是不以欧洲利益为转移的。
$ f+ q- d# f# ~
5 A$ Y% q& M( c' M+ ?, [5 W对于美国来说,俄罗斯与欧洲的纠葛只是“邻里纠纷”,不是江山社稷。中国威胁才事关江山社稷。4 q  w2 C5 _" q1 G6 x  v8 ^

" T. ?1 f' \5 |# D0 w也就是说,美国的私心与北约的公益冲突了。
$ X3 d: B4 J- p3 S) T3 t- E& ?* Y, v" M
布林肯算美国的学院派外交官,一般善用外交辞令粉饰满满的恶意,但他的“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在菜单上”说出真心话了。中国人听得不意外,欧洲直到现在才听明白。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在餐桌上,没成想自己只是在菜单上。1 p6 @; l" a$ c% o
  |: @# ]3 d1 I/ V0 R. T! r# S# }
美国未必从北约退群,但要是美国成为加拿大那样,只是北约的一个域外盟国,北约需要全盘重新思考,但谁来当领导?谁来充当欧洲的安全保障者?这是大问题。
! {3 [* |0 [( [7 w
. ^# n3 Z; @- e0 K4 H$ c# {7 m+ l% t法国很起劲,但没有这个力气。英国也起劲,但一来同样没有力气,二来脱欧后也在欧洲缺乏政治信誉。德国既不起劲,也没有力气。波兰?别逗了。
" Q. p& i* {6 I0 j5 J+ I* X1 T% J1 `4 l. d
美国的核保护伞都未必可靠。如果欧洲不属于美国的首要安全利益,美国凭什么要冒核火烧身的危险,为欧洲提供核保护伞呢?毕竟有可能触发美国在欧洲的核保护伞的只有俄罗斯,而俄罗斯没有足够的常规军力,却有足够的核武器把美国毁灭若干遍。, m! b5 E' l" [% _9 {. ?. `
/ F+ [( P- s/ D7 L0 A
欧洲在安全思维上其实是“洗脑洗成妈宝”的典范。: Y! F3 o  ~; B4 z
1 G1 m1 X5 ?) _1 j. e) D
美国是从欧洲殖民地开始的,英国、法国、西班牙甚至荷兰都有份。二战后,欧洲逐渐反而成为美国殖民地了。与老殖民主义的物理殖民不同,新殖民主义搞的是精神殖民。名义上这些都是主权国家,实际上,盟约架构确保欧洲在政治上服从美国领导,在军事上受美国控制,在经济上纳入美国跨国公司和华尔街资本的运行轨道,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被美国洗脑,主要手段就是进步主义。: N  ]+ v; V$ O! \& E. O  r
- Y( b3 v: ^8 y/ N6 B1 K
进步主义在欧美矫枉过正,在欧洲比美国更严重,尤其是在德国,简直“脑子瓦特了”。这里面美国对战后德国重建的“指导作用”功不可没,德国绿党是被“比美国更美国”的进步主义洗脑典范。绿党一方面极力支持乌克兰战争,甚至出了贝尔伯克这样宁愿无视德国民意也要支援乌克兰的奇葩外长,另一方面如果德国遭到入侵,只有9%的绿党支持者愿意拿起枪来战斗,是所有党派支持者中比例最低的。他们也不愿增加国防开支,北约标准的2%都是丧失理智的过分。
( {0 |/ F; C* w) ]9 L' E4 x+ L# O# l9 c* |9 T
实际上,反战、厌战、惧战思维在德国很普遍。民调(https://www.stern.de/politik/deu ... waffe-34301080.html)发现,大部分德国人即使国家遭到入侵,也不愿意拿起抢来保卫家园;40%甚至拒绝在任何情况下战斗。
$ `" f2 ?0 V+ I6 c8 ]5 M' ]2 c  u& b' B5 X
不管在地理上,还是在经济上,德国都是欧洲的核心。核心如此,其他国家可想而知。立陶宛之类的蕞尔小国可以上蹿下跳,丹麦按照GDP占比是所有国家里援助乌克兰最高的,甚至超过丹麦的军费对GDP的占比,但强权政治首先要足够强权,才谈得上政治。
5 _# _  `1 t+ v" Y
! {5 p! G% q6 _7 w! r& w赫格塞斯指出,欧洲的国防开支达到北约要求的GDP的2%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达到3%、4%甚至5%。波兰计划在2025年达到4.7%,这是模范生了。美国现在是3.5%。
7 v1 O* P# H* i  r6 y- S( x5 ^& ^$ s6 O$ F8 }2 C- u4 c1 j( N
这看起来是漫无边际的狮子大开口,是在为“欧洲不肯担责,所以美军撤了”找借口,实际上并非毫无道理。
. M1 L+ I5 m! E9 V+ k6 k
! r0 v5 |" t1 U北约好比诸侯联防,大家出兵。但诸侯自己在养兵的同时,也必须留下足够的基本兵力宣示主权和保持存在。各国军队必须保持完整的指挥、后勤、训练体系,这样的“系统损耗”也占用了很多资源。换句话说,如果美军实力以州县为基础,各州县都要保留基本兵力和完整架构,美军就只有少量机动兵力可用,美军也就不成美军了。1 e; c9 q: Q* B) N* j
& B- r* H: A3 C+ Q
北约实力来自美军,所以“美国时代”的北约是国王-诸侯制,国王还拥有最大的军队,诸侯勤王是“表态为主”。“后美国时代”的北约就真是诸侯制了。所以北约欧洲国家的军费加起来达到美国的一半,但实力远不及美军的一半。8 M* H3 z* x- ~& @2 P1 K" p& `% s5 U

2 P+ G: V: P8 H6 q3 d1 Z# j北约不断扩张,老北约国家有了“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新道友,尤其是德国有了前华约国家的屏障;新增的前线国家要拉美军作为免费雇佣军,自己主要出土地,为美军建造有利态势。从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到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打的是同样的算盘。8 Q) X% U9 o! d

9 b" Q( h0 p4 @  f) n) `但现在问题变了,从来就没有免费的雇佣军,美军要开溜了。北约的地盘越大,包袱越重。. C: l5 e, F7 O' a

. F6 {3 V% [" u( ^乌克兰战争之后,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当时是被作为拜登的神来之笔的。俄罗斯突然增加了1300多公里的敌对边境,而且直接压迫在传统上安全的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一线。这是俄罗斯从未面对过的被动态势。即使在卫国战争期间,这一方向也是安全的。或者说,苏芬战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方向的安全问题的。
3 u- m# {8 P. w! q8 b- F9 ?1 P- x8 U" p! g& m
其实苏芬战争也只是集中在南段的卡累利阿地区。现代技术条件发达了,而且不再限于地面行动,整个芬兰-俄罗斯边境都可以成为威胁方向。" k  l0 Q! P! i" x6 Y5 x. j: W
) Z0 j& S, K/ b
在冷战时代,美国对斯堪的纳维亚方向很重视,向欧洲部署的海军陆战队就是面向挪威的。从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顶端,是有可能威胁摩尔曼斯克和北方舰队的。但地形狭长、破碎的挪威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地面行动,空中行动也由于中立的瑞典像大门一样隔在中间而受到很大限制。0 S( s# M& m9 ~( U
: v5 B& ^, T- n) b* [2 r
现在军事地理上的便利都送上门来了,但美军要开溜了。这不仅是对俄罗斯的减压,更是对芬兰、瑞典的增压。本来增加芬兰-俄罗斯前线是压力向外的,现在压力向内了。芬兰和瑞典都不是军事强国,历史上的中立是迫不得已,苏联解体、俄罗斯跛足后,不情愿的中立被日渐表面化的敌对所代替。问题是原本指望的美军靠不住了,自己根本没有承压能力,能指望北约吗?5 K% c- Z( L# T7 b' @" }1 w# h
$ r! y0 \. H& N; ^) L& o
德国、法国、英国都指望不上,中欧前线都还没着落,如何顾得上斯堪的纳维亚?- p. X2 N" U" L" v2 _) F5 Y  \+ k
& n7 W4 `. B! f% d$ a. }
波兰还在头铁,捷克则是头铁也没用。匈牙利早就身在曹营心在汉,还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罗的海三国,他们是继续“皈依者狂热”,还是见风转舵?$ Q; s" L. {, p! U: q

$ ?! e2 a4 L3 d' e传统上,北约代表美国的欧洲,军事的欧洲;欧盟代表欧洲的欧洲,经济和政治的欧洲。在冯德莱恩坐镇欧盟后,欧盟也成为美国的欧洲了。问题是,在特朗普时代,欧洲不仅不是美国不可或缺的帮手,还是揩美国油的不劳而获之徒。特朗普只有4年,但特朗普时代很有可能由万斯在2028年后再延续8年。欧洲突然发现,需要去风险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这使得欧洲不寒而栗。6 q8 z. w5 H) X  A* g5 P
9 {% r+ ?# R& K! N5 i9 _% C, t
对于欧洲最关切的乌克兰战争,赫格塞斯明确说道:恢复2014年克里米亚事变之前的边界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期望也是不现实的。乌克兰战争必须谈判结束,然后由欧洲和非欧洲军队提供安全保障,但不包括美国军队。
  |0 e0 T" Z! {, t8 [, Y* [9 N+ x' j9 D3 _" A! _
这是欧洲的近忧,远虑则是欧洲可以在诸侯之外集中掌握的野战军。
( q5 e+ y# t3 o% ]( E' S# b  n5 T1 c) ~$ R0 T/ w8 A
2月13日,赫格塞斯在布鲁塞尔说:“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谈论价值观。价值观很重要,但是价值观不能当枪,旗帜不能当枪,强硬的演讲不能当枪。没有什么可以取代硬实力。”欧洲缺乏的恰好是硬实力。
4 V, F0 |4 E  v. ?( i  A$ s; Y, O9 N
在不同时代,组建“欧洲军”的呼声和措施时有所闻,最后都流于形式或者无疾而终。现在,欧洲再次呼吁组建2-4.5万人的野战军团,但首先德国、法国、英国都不可能贡献出足够的机动兵力,其他国家更不可能。其次组建起野战军团的目的是为了远征,还是防俄?; \7 F5 k% i; p7 x# \$ W1 i/ J; O
& a( D+ {- t7 D! r8 U% {
即使北约回到反俄为基本导向的防御性军事组织,北约内部的政治裂隙也不可忽视。比如说,匈牙利是个“大漏洞”,土耳其还有伊斯兰本色的问题。不算美军的话,土耳其拥有北约内最大的军队,兵力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和德国之和。但“欧洲军”从来不考虑土耳其部队,土耳其部队常驻瑞典、芬兰或者立陶宛、波兰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希腊部队常驻土耳其的高加索前线更是绝无可能。北约本来就是为了美国的保护而走到一起的,从来不是因为成员国互相之间存在真爱。8 S8 }0 D* ^' P+ ]& l6 {2 Z
3 u# |- r. u- Y# ~" ^0 f
另一个问题是极右思潮的卷土而来。在德国大选前民调中,极右的选择党(AfD)稳定占据20%的高位,低于传统右派的基民盟(30%),高于传统左派的社民党(15%),成为德国第二大的政治力量。
5 j3 y9 y- r" d  q5 ]- H! d7 F7 {
0 `5 C) S6 V" p0 Y- M+ v( q- n在国防问题上, 68%的选择党支持者表示愿意在国家遭到入侵的时候拿起枪保卫国家(绿党支持者只有9%愿意),全面恢复征兵制也是选择党的纲领之一。甚至在党的并列主席Tino Chrupala(另一个并列主席是爱丽丝·魏德尔)提议在党纲里取消恢复征兵制条款以提高在民众中的支持率的时候,70%党员反对,坚持要恢复征兵制。6 {2 s6 Y; m2 _( X, r$ p9 z
( _+ k7 Y& L( m* w& l# D" x
选择党还主张德国要能够独立保卫自己,而不是依靠盟国(主要就是美国),还主张增加军购和扩充军工。选择党也是疑欧的。在法国、荷兰、英国,也是极右与疑欧共生的。换句话说,他们在原则上就反对北约、欧盟等超国家架构。) V3 d& B  s- _( R3 F

' }' v$ s, n" ~" w+ F0 f  G极右派尚未成为欧洲政治的主流,但特朗普派也曾经被认为成不了美国政治的主流。
- `3 }, {: |$ \7 d4 S# O  D+ ]0 c) E$ v# i/ \
另一个远虑是独立的欧洲军工。除了坦克、火炮、轻武器和常规潜艇,欧洲几乎所有先进军工技术都依赖美国提供关键技术。# x- i2 f, q" i! i# L
/ h. D6 t5 s$ e, z2 S2 A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搭载的是美国F-35B战斗机,德国F127护卫舰(实际上万吨级了)搭载的是美国“宙斯盾”系统和“标准”舰空导弹,各国的远程防空主力是“爱国者”导弹,火箭炮主力是“海马斯”,预警机则是E-3或者E-7。6 W; ]6 N' {% \. o/ G
8 C) _; v! j9 d8 h( s
“台风”和“阵风”是欧洲标准的先进战斗机,但相比于F-35A还是有隐身和态势感知方面不可忽视的缺门。NH-90是欧洲标准的先进通用直升机,但澳大利亚坚决不肯吃二遍苦,不惜花两次钱也要用UH-60M换下来。. R3 l3 r* f8 f4 l$ @0 O0 W8 y+ P
. r+ P- C4 y: a& i8 n5 J
北约要“脱美”,不仅在军力上要自主,在军工上也要自主。这对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的老牌军工企业未必不是好事,但烧钱最终是要有钱可烧的,还需要有柴可烧、有时间烧起来。" r% _0 l' t' b

/ M8 x" T3 X& I0 Y6 O2 \# p欧洲是工业1.0和2.0的领头羊。在工业3.0的时候,欧洲勉强不掉队;在工业4.0的当下,欧洲决定性地掉队了。欧洲可以大声疾呼“为什么OpenAI和DeepSeek没有出在欧洲”,但只要看看欧洲连自己的eBay、Amazon、Facebook、微信、阿里、抖音都没有,就不难明白:欧洲已经没有信息时代的科技生态了。; x* i, h& Q9 E5 ^

. B6 A; K% ]7 N再创辉煌总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来自妈宝。
5 s* F' ~- Z$ r' c9 e5 V9 A) a6 @4 {' J$ Y+ }% V  S
据说欧洲有一种观点认为,特朗普和普京关系好,普京在特朗普时代不会发动新战争,这为北约提供了一个四年的窗口期,以进一步做好威慑俄罗斯的准备。“我们必须组建一个北约内部的‘志同道合者联盟’,以真正威慑普京在欧洲任何新的冒险行为。”
- v. \3 r1 p+ |( I' |$ l& o) u+ Q/ [; }/ z% O
这是妈宝在找妈,只是从古典式找妈变为众筹找妈。& Q7 p" J7 e# W

1 [; M" d" j! h但不要以为美国放弃对北约的领导了。美国不会把北约领导权“自然”让渡给欧洲,就像美国在经济上推行逆全球化,但依然坚持美元霸权一样。美国不在乎其中的矛盾,美国就是既要又要,要不怎么霸权呢?
6 d6 y( _& y1 f- R' X+ T/ i* Q
- J; t3 H7 W  Y2 }5 r欧洲别想多了。6 d" J' X8 Z" a0 l1 U! F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34 学识 +2 收起 理由
landlord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pcb + 4
老票 + 18 + 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4 10:33 , Processed in 0.06836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