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冬日杭州散游之一:德寿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3:06
  • 签到天数: 711 天

    [LV.9]渡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票 于 2025-2-10 23:02 编辑

    杭州来过无数次了,但怎么去都不会厌倦,真是个好地方。  近些年来西湖周边游人如织的现象越发严重,也成为再去杭州的心障。  这次找了一个游客潮空档期:大年初九,赴杭州小住数日,同时也再寻找一些杭州角落里的美景美食,颇有些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美滋滋,不亦快哉~





    在杭州东站下高铁,第一站选择了杭州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此地位于望江路228-264号,紧挨着中河高架,和西湖只有一山之隔,翻过城隍阁吴山景区就是。






    南宋高宗赵构经常被大家骂成“完颜构”,冤杀岳飞后于金国达成绍兴和议,他一直面临巨大压力身心俱疲(无子嗣);在位35年后决定要让位给宋孝宗赵眘(shen),既可以不再直面压力,也可以借用太上皇的身份继续掌握朝政。      


    退位了住在哪里呢?   此时秦桧已经挂了,其后人为了献媚朝廷,主动将这所秦桧旧居献给退位的太上皇;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在赵构退位的当年,开始在秦桧旧居(临安府凤凰山东麓)的基础上兴建德寿宫;同年赵构搬入,在此安享天年达二十六年时光(公元1187年),81岁才死。

    这里成为了南宋太上皇及太后养老的地方,当然也兼具一部分朝政活动功能(太上皇还在深度影响时局)。






    宋孝宗赵眘,血缘上是高宗赵构的远房侄子,从他被选中做皇储到坐上皇位也是个历经艰难险阻颇多坎坷的过程;当年因参议立储是岳飞被冤枉杀害的主因之一,而当时岳飞力推的小朋友赵伯琮正是后来的这位宋孝宗(先后曾用名字为赵伯琮、赵瑗、赵煜、赵玮、赵眘),念及此每想起都心痛唏嘘不已;  

    当时极力阻止赵伯琮成为太子的,就是奸相秦桧;后来赵眘即位之后,立刻给岳飞平反昭雪;但秦桧在赵构退位前7年就病死了(1155年),还追封了建康郡王,直到宋宁宗时代(1206年)才被追夺王爵;那个时候就是另外一位权相韩侂胄(hantuozhou)在把持朝政了,尊岳飞贬秦桧是他主要的施政方针






    宋孝宗赵眘得位很艰难,继位后一贯对赵构唯唯诺诺,孝宗的这个孝字也因此而来,中国古代那么多皇帝里以“孝”做庙号的还是很少见的。  德寿宫的建造和命名,也充分体现了孝宗的执政方略。






    宋史 本纪·卷三十三

    初,高宗久有禅位之意,尝以谕帝,帝流涕固辞;丙子,遣中使召帝入禁中,面谕之,帝又推逊不受,即趋侧殿门,欲还东宫,高宗勉谕再三,乃止。于是高宗出御紫宸殿,辅臣奏事毕,高宗还宫。百官移班殿门外,拜诏毕,复入班殿庭。顷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侧立不坐,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宰相率百僚称贺,帝遽兴。辅臣升殿固请,帝愀然曰: “君父之命,出于独断。然此大位,惧不克当。”班退,太上皇帝即驾之德寿宫, 帝服袍履,步出祥曦殿门,冒雨掖辇以行,及宫门弗止。



    古时候大姑娘出嫁也没这么扭捏...

    备注:笔者对孝宗刚一继位就给岳飞平反的举动表示怀疑,这不太像孝宗的自主行为,更像是赵构的授意:换个皇帝之后对以前的大冤案找个台阶下。看看上文中记载孝宗继位时候的惶恐样子,怎么可能在就任第二个月就自主提出给岳飞平反呢?




    既然德寿宫名义上是太上皇和太后的养老所在,当然这里就是休闲吃喝赏景为主题了:












    赵构死后当年(公元1187年),宋孝宗赵眘也要禅位,两年后(公元1189年)终于成功;于是改德寿宫为“重华宫”,赵眘就继续住在这里养老。

    重华两个字,就是古代舜的名字;舜为何要叫重华? 故老相传舜生来就是双瞳,就是每只眼睛有两个瞳孔,文艺一点的称呼就叫“重华”。(可以参看相关恐怖电影《双瞳》)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禅让给禹的故事成为佳话,于是宋孝宗改德寿宫为重华宫,意思是他也要学习舜的禅让。

    宋孝宗从即位就开始受到太上皇赵构的控制,长达26年,赵构死了他立刻就着手禅让并在2年后成功,这位仁兄貌似从未真正独立执政过,真不负“孝”字这个庙号。


    当然这么说也有所偏颇,毕竟“乾淳之治”是在宋孝宗手上实现的,他还重用虞允文,整军练武试图北伐。同期敌人金世宗也“每戒群臣,积钱谷,谨武备,必曰:‘吾恐宋人之和,终不可恃’,盖亦忌帝(宋孝宗)之将有为也”。   “寿皇圣帝(孝宗)之志,未尝一日而忘中原也,是以二十八年之间,练军实、除戎器、选将帅、厉士卒,所以为武备者,无所不讲”


    可惜,德寿宫有个太上皇一直在制约他。好不容易等到持续干预朝政的太上皇赵构于1187年死去,宋孝宗其时也已经60多岁斗志全无,一心只想着禅让退休了。







    之后的南宋就一路江河日下,‌历经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卫王赵昺(陆秀夫背着投海那位),公元1279年崖山之后无中国了。  德寿宫也毁于战火...





    这是在德寿宫遗址上用激光投影来复原当年的盛景


    “对中国的古代史研究越多,你的目光就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宋代,这是中国古代最巅峰的时期”。此话出自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他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宋朝(960-1279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甚至在某些领域领先世界数百年。

    具体表现在:

    1.科技的巨大发展: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其成就远超同时期的欧洲,尤其是四大发明的完善:

    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火药武器化:宋人率先将火药用于军事(如“霹雳炮”“火箭”),改变战争形态。
    指南针航海应用:促进海上贸易与地理大发现(比欧洲早两个世纪);造纸术普及:官方大规模造纸推动行政效率与文化普及。
    天文与数学:苏颂《新仪象法要》中的水运仪象台,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机械钟”;秦九韶《数书九章》提出高次方程解法,领先欧洲霍纳算法数百年。
    工程与农业:汴京(开封)的虹桥、水利工程(如范仲淹治理太湖)体现工程学智慧;占城稻推广与梯田开发,推动农业革命,人口突破1亿。

    2. 经济与社会的现代性萌芽

    李约瑟认为,宋朝的商业文明已显现早期资本主义特征:

    商品经济繁荣:交子(世界最早纸币)、市舶司(海关)与泉州、广州等国际港口兴起;手工业分工细化(如景德镇瓷器、蜀锦纺织),雇佣劳动普及。
    城市化与市民文化:汴京、临安人口超百万,瓦舍勾栏(娱乐场所)与茶楼酒肆兴盛;话本小说、南戏杂剧反映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3. 制度与思想的开放性

    李约瑟强调宋朝的制度创新与思想包容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土壤:
    科举制度完善:打破门阀垄断,寒门子弟可通过考试参政,推动社会流动。
    儒学与实用主义结合:程朱理学虽主导意识形态,但沈括《梦溪笔谈》等著作体现实证精神。
    政府支持科技:设立司天监(天文机构)、太医局(医学机构),官方编纂《武经总要》《营造法式》等技术典籍。

    4. 李约瑟难题与宋朝的启示

    李约瑟在评价宋朝时,也引发了对“李约瑟难题”(Why did China lose its lead in science?)的思考:

    宋朝的悖论:尽管科技成就辉煌,但未能催生近代科学革命。李约瑟认为,这与儒家重伦理轻实证、官僚体制抑制创新等因素有关。
    对比欧洲:宋朝的开放性与实验精神接近文艺复兴,但缺乏欧洲的“科学方法论革命”(如伽利略的实验科学)。





    在德寿宫遗址前,我的思考主要是两点:

    1.北宋和南宋究竟哪一个更繁华更发达?

    科技方面北宋有毕昇和沈括,南宋的指南针航海技术更促进远洋贸易繁荣;经济方面北宋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南宋则是海外贸易飞跃期,泉州变成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文化方面北宋有苏轼欧阳修,南宋有朱熹,各擅胜场。


    就这些资料得出结论:北宋(享国167年)开创宏业,南宋(享国152年)进一步高速发展。


    2.南宋享国152年,国力如此雄厚,为何没有收复北方失地,最后还惨遭灭国?


    当时南宋总人口已经达到了7000万,超过金国的5600万;而且南宋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长江全流域的钱粮丝绸,以及泉州这个世界第一贸易海港,如果能整备精武奋发图强,完全有可能北伐成功。

    有很多人提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不好对付,金国或蒙古的部队战斗力强大;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在冷兵器时代骑兵部队本身消耗就很大,且考虑到江淮地区的河网纵横地形,骑兵未必就是决定因素。 至于说部队战斗力,就要看训练水平和士气斗志了。

    宋孝宗也很想北伐,可惜此时南宋最杰出的军事家岳飞已经含冤去世,可用的高级将领只剩下张浚这位主战派。

    张浚也因主战思想屡次被奸相秦桧贬斥,秦桧死去后他终于得到机会率领大军北伐;可惜此人志大才疏、刚愎自用,导致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符离之战(今安徽宿州)宋军全线溃败,张浚也因此被迫辞职闲居至死。

    此次失败后,宋孝宗不得不派使臣向金求和。宋对金称侄皇帝,不再称臣;每年向金贡献银、绢二十万两匹。 史称“隆兴和议”。“隆兴和议”以后,金宋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宋孝宗并没有因此放弃北伐梦想,他在4年后就启用了虞允文做枢密使,立志再次北伐;但可惜虞允文遭遇了多次官场倾轧,几次起落心灰意冷,后来在四川老家病逝。

    四川眉山人虞允文是北宋苏东坡的老乡,他以参谋军事的较低级身份仓促组军万余人,击败金主完颜亮十万大军,并间接导致完颜亮内讧被杀,史称“采石大捷”(今安徽马鞍山)。 本朝太祖评价虞允文时说: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高级官员中无人可用,中基层翘楚又不得机会提拔,比如这位:

    著名军事家、文学家辛弃疾,他毕生未得机会主持北伐大计,南宋少了一位优秀战将,中国多了一位卓越词人

    更关键的是,退位的太上皇赵构不断阻挠宋孝宗北伐大计,史书记载宋孝宗经常去德寿宫请示,一提到北伐这个话题赵构就变得很不耐烦,最后干脆说:等我挂了你再考虑吧...

    宋孝宗就此彻底放弃北伐意图。




    南宋朝廷重文轻武、偏安一隅的治国方略断送了岳少保的毕生梦想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痛惜,他的抱负明明是有可能实现的...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这里好山好水,南宋经济发达手工业海运贸易都是史上巅峰,直接造就了偏安一隅的舒适环境。有钱有闲,不思进取,只顾当下。


    再充实的国力,也挡不住蒙古铁骑...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德寿宫这里的布展很不错,游览环境也舒适,号称“杭州第一红墙”,2022年开馆后早已成为打卡圣地;不收门票,只凭身份证即可入内。  羡慕周边的居民,在楼上就能看到里面全景



    好像写歪了,明明是旅游,最后成了历史感慨文,囧





    来自群组: 万水千山走遍

    评分

    参与人数 14爱元 +130 收起 理由
    龙血树 + 10 涨姿势
    水风 + 8
    landlord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pcb + 4
    xiejin77 + 6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5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1941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3:59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文,等什么时候我回去,踏着您的足迹游玩一遍,然后去找您打局混双,人生愿望又实现了一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08:56 | 只看该作者
    我还在想杭州还有我不知道的地方?然后发现我去这里是在开馆之前,有一次从吴山散步去玉皇山,走到一半发现半路被栅栏挡住,于是只好下山,然后经过这里。故宋的大内现在都是民居了。南宋还是太有文化太会享受,从吴山道玉皇山其实都是大内。哪有心思恢复中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7 02:20
  • 签到天数: 389 天

    [LV.9]渡劫

    地板
    发表于 前天 09:06 | 只看该作者
    发现游记对比着看很有意思:那边杭州游记里的南宋临安遗迹只剩下个地基,这边唐代汪伦祠看起来还能住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59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前天 09:09 | 只看该作者
    将熊熊一窝, 这君熊只能灭国了

    点评

    给力: 5.0
    给力: 5
      发表于 昨天 10:12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龙血树 + 10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3:06
  • 签到天数: 711 天

    [LV.9]渡劫

    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票 于 2025-2-10 14:22 编辑
    nukearchie 发表于 2025-2-10 08:56
    我还在想杭州还有我不知道的地方?然后发现我去这里是在开馆之前,有一次从吴山散步去玉皇山,走到一半发现 ...


    古代打仗主要靠的就是钱粮,这一点北宋和南宋其实都不差,甚至肯定比辽和金更强。

    但朝廷尚武精神的不足,致使军事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状态; 文恬武嬉,也可以说是太有文化太会享受导致的咯...

    杭州这地方山好水好,无论是景色、饮食还是言语都是软玉温香的调调,暖风吹得游人醉,确实是难以走慷慨悲歌路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3:06
  • 签到天数: 711 天

    [LV.9]渡劫

    7#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3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5-2-10 03:59
    期待下文,等什么时候我回去,踏着您的足迹游玩一遍,然后去找您打局混双,人生愿望又实现了一项 ...

    不完全统计:俺步行绕西湖已经10圈以上了,苏堤可能走过不到30次?   这还没算杨公堤、植物园、北高峰、三台山、满陇桂雨、龙井问茶、六和塔..等地方

    这只是西湖周边哈,武林广场、庆春路、西溪湿地等地方都还没算;  国内出差已经跑了几十年,足迹估计够几次长征路的...


    小五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8#
    发表于 前天 14:34 | 只看该作者
    票兄好有兴致,不出十五还算是年里,俺先拜个晚年。

    说到这个推荐一本散文集,夏坚勇的绍兴十二年。

    当年俺看夏坚勇的第一本书是湮没的辉煌,是因为文化苦旅的热度,夏坚勇是类似的题材的作家。

    但是多年后的大浪淘金,余秋雨的文章已经很难看得进去,倒是夏坚勇似乎在文化散文的路上走的挺远。绍兴十二年就是如此。我是23年的春节,去绍兴玩之后,看得这本书,真的是有些收获的。等我有时间写个书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3:06
  • 签到天数: 711 天

    [LV.9]渡劫

    9#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44 | 只看该作者
    马鹿 发表于 2025-2-10 09:09
    将熊熊一窝, 这君熊只能灭国了

    嗯,这个问题的答案还真是定体问

    宋孝宗本来是立志北伐的,可惜前有张浚出师不利,后有虞允文官场失意,再加上完颜构一直掣肘,也就心灰意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3:06
  • 签到天数: 711 天

    [LV.9]渡劫

    10#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48 | 只看该作者
    xiejin77 发表于 2025-2-10 14:34
    票兄好有兴致,不出十五还算是年里,俺先拜个晚年。

    说到这个推荐一本散文集,夏坚勇的绍兴十二年。

    给xie兄拜个晚年~~  


    期待先看到您的精彩书评,俺再去看原书,这样更有指导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100 天

    [LV.Master]无

    11#
    发表于 昨天 03:05 | 只看该作者
    老票 发表于 2025-2-10 01:17
    古代打仗主要靠的就是钱粮,这一点北宋和南宋其实都不差,甚至肯定比辽和金更强。

    但朝廷尚武精神的不足 ...

    票兄,好文呀。。。

    说到古代打仗,俺觉得主要限制是农业技术。古代产粮的人力投入很大。农业技术无法使得足够人口离开土地。也就是说,古代需要几十个农民才能养活一个“闲人”。这样得话,战争规模烈度就被限制了。游牧民族可以杀鸡取卵式的征伐,农耕文明没法持续战争。游牧民族杀鸡取卵,也就意味着扩张完成就是崩溃,所以也式不可持续的。

    这个问题一直到土豆和玉米的出现才真的解决了。所以,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充要条件是南美农产品的引进。李约瑟的悖论是不存在的,倒是明朝可以细究。。。结果大概率是定体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3:06
  • 签到天数: 711 天

    [LV.9]渡劫

    1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47 | 只看该作者
    赫然 发表于 2025-2-11 03:05
    票兄,好文呀。。。

    说到古代打仗,俺觉得主要限制是农业技术。古代产粮的人力投入很大。农业技术无法使 ...

    高见高见~~   

    农耕文明确实在局部战场上短期内打不过游牧民族,但长期可以文化致胜,   

    鲁迅先生说:“拿来!”    师夷长技以制夷其实蛮重要的,比如汉武帝就是用骑兵长途奔袭击败匈奴,而早期的大清皇帝们毛笔字写的比大多数汉人都好...



    多感慨一句:你说这么好的江南水乡条件,现如今杭州咋就变成美食沙漠了呢??   也太丢老祖宗赵构赵眘的脸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2-12 00:41 , Processed in 0.03717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