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2024年的珠海航展中,俄罗斯功勋试飞员谢尔盖·博格丹一再表演了超短距起飞的绝技,据说从静止到拉起只有200多米。人们也一次又一次被震惊。. Y" a' d- X! F. f* d7 r
5 T" |! F3 x& H/ K6 g: r9 B" ~苏-57的两台“项目30”发动机推力强大,但博格丹还是用了点奇技淫巧的。
6 O. |8 V. h3 _, b6 z. F7 G! y$ [! ?8 U2 R
8 k+ O$ ?2 ]- ^6 F
" g8 l# k) @7 F; {- f7 }) F这是拉起前的瞬间
! W7 Y8 h' b! k! N
" S/ F6 \( A7 V; I9 O+ @7 W' m! P; M
6 n8 x# | c% _
/ s5 U4 Y0 F0 s; d' S- `- V 这是拉起后的瞬间( k+ s2 M- s- A: I$ M: I! c
2 Z9 V* a0 X1 @# g战斗机起飞离地,需要一定的速度,使得气流与机翼的相对速度产生升力。发动机推力强劲,加速就快,有利于及早达到足够的速度。这是“力大飞转”的道理。使得机翼产生更多的升力还可以通过加大迎角,但在还没有离地的时候,机翼迎角很难改变,一般用襟翼增升,相当于增大机翼弯度,同样起到增生的作用,但是增加阻力,影响加速。
4 e/ n8 x: G& i" M, a$ l% h, h0 [
但机翼能产生充裕的升力,机翼本身的升力才是“无敌”的。在拉9g转弯的时候,机翼产生的侧向升力相当于9倍重力。当然,这是在特殊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的。然而,这也意味着充分发挥机翼升力的作用可以极大缩短起飞滑跑距离,及早升空。这里的关键就是用推力转向和平尾迫使机头在准备拉起的瞬间抬起来,增大机翼迎角。
& ?9 G. _( q, @* n# z8 y4 j- C$ I* a
观察博格丹的起飞,在拉起之前的瞬间,平尾下压,推力转向的推力轴线略微向上,两者都形成“压机尾、抬机头”的力矩。此时,襟翼实际上是上翻的,“压住”飞机,不然会过早飘飞。弹簧要压住,在最后关头才松开。
* t, y. B! C- M
+ g8 O. `- s" S+ L到了拉起的时刻,放襟翼,继续压平尾和转向喷管,额外的升力使得机头突然扬起,主机轮还没有离地,就形成至少30-40度的迎角,极大增加的机翼升力使得战斗机简直像跳入空中一样。7 b: ?' Y7 x; r- R Y7 ?
! H M& a1 a$ `9 c9 r: K' F
这时马上把喷管调平到与机体轴线一致的位置,平尾、襟翼都改平,用发动机硬推飞机往上继续加速,很快转入大角度爬升或者低空盘旋,开始表演动作序列。
2 y: Q6 I" o2 @; _: b3 o
# s1 k. W) P7 P. N9 S! F* p这一系列动作在道理上不复杂,但时机和尺度要掌握好。- F" H% j7 }. z( S+ l q
% A3 A' n9 Q! }7 m
喷口转向是损失推力的,放襟翼是增加阻力的,为了拉迎角而丧失加速度是得不偿失的。所以需要“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早了晚了都不行。$ {& B0 ]9 g c& c2 W
7 B9 F% b9 h5 x+ s# d" _. S0 Z拉起的迎角过大的话,阻力太大,甚至有失速危险。转向喷管不及时改平的话,推力损失太大,过度的抬头力矩也导致失速危险。
- o8 R/ A, w! t7 T5 X6 W
: O& z* O2 G& c! j8 }0 Z. x博格丹作为艺高胆大的资深试飞员,这些动作早就烂熟于心。一般战斗机飞行员未必能做得到。
# @- Z0 Z4 G6 A9 o
' I: u. h3 n4 F另一方面,表演的苏-57是轻载起飞,推重比惊人。作战时这样“空着身子”升空是没用的。作战起飞是重载起飞,推力和重量限制就使得这样的花活儿没法玩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