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央视放出《淬火》系列,片花似乎证实了“福建”号已经进行过电弹试验,又似乎什么也没有证实。这当然引起一片猜测。
; ]5 o+ q" X6 r t I# c( r9 _
( D" T% [; K9 p8 V但既然是猜测,不妨再发散一点,索性多猜测一点。7 G! C( M& g; J; }
; T9 P {' ~3 |4 L4 N) u7 Q9 y
“福建”号的电弹肯定要充分试验后,才能大量用于日常运作。问题是电弹该怎么测试?
' d& ]2 O* y/ a; U% [, i' n: q4 O% ^7 y# x
小车测试已经进行过了,这有图片和视频作证。但小车测试只是最基本的验收测试,远远不够,最终需要用真实的飞机测试电弹的起飞。' c$ N9 u3 a: k8 ^2 i5 G
; Y, \# U# m6 k9 |4 J: L一般认为,只有歼-15T或者同级飞机在电弹上测试过了,而且在海上航行中测试,才算过关。
$ }' W: r; O& A6 k5 V
2 s% K. [: q5 m0 u" m7 V2 R3 I/ H. P这当然没错,但也不必那么绝对。电弹的特点可能使得更加渐进的测试成为可能,极大有利于控制风险。这对“福建”号和中国电弹很重要。平甲板、弹射起飞、电弹都是新的,一步一步来比一锤子买卖有利太多了。! H6 @" j1 Q8 o+ E+ L8 M) l5 w
5 J1 q/ @; V: o. M) n/ G3 g
电弹与蒸弹最大的不同不在于再次出动更快,而在于弹射力灵活可控。如果需要,弹射行程也可控制。也就是说,不光可以根据飞机的轻重调整弹射力的大小,还可以在弹射力固定的时候,调整弹射行程。极端一点,弹射到正常距离一半而不是甲板尽头就起飞也是可能的,只要有这样的必要。这两个调整力都是蒸弹不易做到的,要弹射就是基本上是全力以赴、全程以赴的。
. w' b+ u5 c( }6 V0 v L( L' g. b1 f0 f$ Q+ l4 g. }
在蒸弹时代,舰载飞机的起飞重量相差其实也没有那么大。轻型的A-4“天鹰”最大起飞重量11吨,中型的F-18C是23.5吨,重型的F-14A是33.7吨,看着很大的E-2C其实“只有”23.8吨。相差3倍当然不少,但要是与现在从无人机到重型舰载机相比,范围就有限了。X-47B算无人机里最大的,达到20.2吨;看着很大的MQ-9B“死神”只有6吨不到;曾经红极一时的MQ-1“捕食者“只有1吨。据外界估计,攻击-11也不过10吨。另一方面,“中型”的F-35A最大起飞重量29.9吨,舰载的F-35C应该更重一点,但没有官方数据。下一代的FA- XX(现在下马了,但肯定还要回来)估计奔35吨以上甚至40吨去了。
" R3 D- t- A& r3 p: D% H' n
% g6 |6 h1 i$ v# G% w在航行中弹射,只要风浪不大,航行稳定性足够好,甲板起伏对弹射的影响不大,但迎头风的加成有很大影响。学过中学物理就知道,迎头风和弹射力是等效的。在弹射试验中,可以利用电弹的弹射力可调和行程可控的特点,从轻型飞机开始,甚至在停泊状态下进行。一步一步来,螺旋桨的轻型无人机从舰上弹射起飞的动静也小,说不定悄悄地就把活干完了。% B, C5 Z; V# E' c5 U; ]
. `! d. _; x ]* Y在操作规程和系统性能得到验证和足够熟悉后,逐步增加弹射重量,直到最后有一天在海上弹射全重量的舰载机。最后还是需要在航行中弹射歼-15T的,但不必一开始就“直奔主题”。3 T. D! V8 P' `+ ^: v2 z8 w' u
2 b7 r: I- E4 Z4 \0 k( f
电拦也是一样,可以从轻型飞机的拦阻索降落开始,逐步增加重量。; p& b0 J" Z6 s: h9 ~# K
" e/ D# h3 a0 \$ W0 ~" G/ `不过这与电弹不一样。中国对于拦阻索的设计、应用已经有相当经验,相信电拦有“非电”的备份状态,哪怕电磁阻力-能量回收部分突然失效,也能有效地把着舰飞机拉住,所以这方面测试的挑战比电弹小一点,在设计上已经更加渐进了,门槛较低。$ ^; }! D. W2 t+ c2 v; d
8 L5 o, t, U0 W( p/ Z4 b# L# ?“福建”号的电弹真是这样测试的吗?不知道,但真相看来不需要等很久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