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关于给国民发钱的一些不同观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41#
    发表于 2023-12-21 00:10:20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3-12-21 00:08
    我孩子没有拿到过按月发的牛奶金,只有年底退税的时候有一栏。那是合并到退税里的,当然随便花。 ...

    我网上看到牛奶金是覆盖80%家庭的。所以翟东升的建议可以说是大号的牛奶金。
    你对牛奶金有啥看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发表于 2023-12-21 00: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12-20 10:13 编辑
    semtex 发表于 2023-12-20 10:10
    我网上看到牛奶金是覆盖80%家庭的。所以翟东升的建议可以说是大号的牛奶金。
    你对牛奶金有啥看法呢? ...


    我没有拿到过,没有看法。

    量变引起质变。“大号”很可能就是质变问题了。每人发一亿,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不好?

    我不知道牛奶金有多少钱,到要影响家庭生活的程度,肯定不能少。

    相信牛奶金比CPP、OAC要少得多,但CPP要在工作期间贡献才能拿的。OAC是全民的,但只有贫困族能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43#
    发表于 2023-12-21 00:1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emtex 于 2023-12-21 00:22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3-12-21 00:10
    我没有拿到过,没有看法。

    量变引起质变。“大号”很可能就是质变问题了。每人发一亿,你觉得怎么样?为 ...


    翟东升有具体建议,财务负担不重的。
    一人一亿是你说的。我就不讨论这个了。

    你可以抵税,和拿支票没啥区别。咋能说没拿到过呢。说说看法呗。

    我理解你不反对牛奶金对吧?那么如果中国发牛奶金,你担心发太多?你觉着多少合适呢?还是根本不应该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发表于 2023-12-21 01:17:42 | 只看该作者
    semtex 发表于 2023-12-20 10:15
    翟东升有具体建议,财务负担不重的。
    一人一亿是你说的。我就不讨论这个了。


    我用一亿,正是从你的“大号”来的。不定义多大的号是可行的,当然就只有用极端例子。

    哈,你一说,我才想起来去查一下,是2016年开始的,难怪我从来没有拿到过。

    我周围的人没有那么小的小孩,所以没法问他们的看法。

    查了一下:有family income threshold,第一道坎是年收入30150加刀,第二道坎是65965加刀。凭良心说,不管几个孩子,这点钱养一家子真是非常非常地紧巴巴,尤其是第一道坎,属于需要救济的。

    说到底,CCB是帮助低收入家庭养孩子的。

    也就是说,这和翟东升的给所有35岁以下发钱是完全彻底的两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23-12-21 01:19:29 | 只看该作者
    semtex 发表于 2023-12-20 10:15
    翟东升有具体建议,财务负担不重的。
    一人一亿是你说的。我就不讨论这个了。

    你不妨概要一下:负担不重是多少,怎么计算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46#
    发表于 2023-12-21 01:30:02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3-12-21 01:19
    你不妨概要一下:负担不重是多少,怎么计算出来的?

    大号是指时间比较长。你咋会想到金额呢?中国现在还法和加拿大比这个。

    觉着没啥可说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发表于 2023-12-21 01:47:39 | 只看该作者
    semtex 发表于 2023-12-20 11:30
    大号是指时间比较长。你咋会想到金额呢?中国现在还法和加拿大比这个。

    觉着没啥可说的了。 ...

    别呀,接着说。

    你认为货币的基础是信用,能展开说说吧,比如说,什么是信用?中国的信用有多少?能支持多大的货币发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12:4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随机微分算子 于 2023-12-21 13:17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3-12-21 01:47
    别呀,接着说。

    你认为货币的基础是信用,能展开说说吧,比如说,什么是信用?中国的信用有多少?能支持 ...


    货币供应量
    发钱不能靠印钱的核心理由就是印钱了人民币变废纸,问题是不发钱实际也在大印特印啊。实际掌管印钞机的人可完全没像你那么担心,要不你先对他们批判一番吧。这还没发钱呢,从22年11月到今年11月,M2增长了27万亿,同期GDP按5%算,也不过是增长了6万亿而已。如果你拉长了数据看,这M2增长曲线更是长期远高于GDP增速,更不要说远高于居民到手的收入增速了。别把中国的货币管理当局当做个大姑娘,好像印钱以前没干过似的,似乎这为发补贴印钱可是天大的事,羞答答的第一遭。人家比你想得放得开的多。人家是过去印,现在印,未来还要长期印,从这些货币数据里我一点都看不出他们对印钱有啥心理负担。咋到了需要印钱给民众发钱的时候,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了呢。

    当前最好的投资是孩子——建议大规模发放生育补贴
    发钱各种方案都有,一年需1万亿的也有,2万亿的也有,3万亿的也有,在争论阶段,要不要发都没定,怎么发没定有什么奇怪的。无论是发债,还是印钱,看看这个M2增加的体量,真的不可能么,真的就国将不国,人民币变成金圆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13:00:23 | 只看该作者
    exprade 发表于 2023-12-20 23:54
    钱,也就是货币,分本币和外币。本币嘛,国家机器掌握着印钞机,无锚货币嘛,那就是“空气”,随时能用通 ...

    关外币什么事,对外贸易我们是顺差,而且是大额顺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23-12-21 13:28:27 | 只看该作者
    随机微分算子 发表于 2023-12-20 22:47
    货币供应量
    发钱不能靠印钱的核心理由就是印钱了人民币变废纸,问题是不发钱实际也在大印特印啊。实际掌 ...

    M2扩张是因为基建投资扩张啊,这依然是有实体经济做锚定的,不是“信用货币”哦。

    你的意思是说,既然M2已经大扩张了,所以大家一起放水,不放白不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13:43:40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3-12-21 13:28
    M2扩张是因为基建投资扩张啊,这依然是有实体经济做锚定的,不是“信用货币”哦。

    你的意思是说,既然M2 ...

    谁告诉你说M2扩张是基建投资扩张的?说下逻辑,看看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怎么联系起来的?

    按这个逻辑,那我印了钱,发给民众,补贴生育,民众拿去买奶粉尿片托育医疗消费了,那我岂不是可以说M2扩张是因为消费扩张了,不照样有实体经济做锚定?比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投资的基建岂不是更符合了新闻里天天说的扩大内需的导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23-12-21 13:56:14 | 只看该作者
    随机微分算子 发表于 2023-12-20 23:43
    谁告诉你说M2扩张是基建投资扩张的?说下逻辑,看看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怎么联系起来的?

    按这个逻辑, ...

    查查M2的定义和主要构成嘛,不要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14:3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随机微分算子 于 2023-12-21 14:31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3-12-21 13:56
    查查M2的定义和主要构成嘛,不要懒


    按大陆定义:
    M0 流通中的现金 = 流通中现金
    M1 货币 = 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M2 货币和准货币 = 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来,给我们科普下M2和基建啥关系,基建投资扩张咋驱动M2扩张,并进而得出M2扩张有实体经济做锚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8-25 23:25
  • 签到天数: 6 天

    [LV.2]筑基

    54#
    发表于 2023-12-21 15:24:27 | 只看该作者
    随机微分算子 发表于 2023-12-21 14:30
    按大陆定义:
    M0 流通中的现金 = 流通中现金
    M1 货币 = 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准确说中国M2扩张,主要是生产力扩张的结果,其中基建投资扩张是主要因素。
    中国M2统计口径还包括住房公积金和货币基金。
    对一个问题的理解不超过百度搜索第一页,就要谦虚,注意态度,不要大放阙词,所以嘛,我就闭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18:28:42 | 只看该作者
    exprade 发表于 2023-12-21 15:24
    准确说中国M2扩张,主要是生产力扩张的结果,其中基建投资扩张是主要因素。
    中国M2统计口径还包括住房公 ...

    我确实没有本事从M2的定义里面,将M2扩张归因到“基建投资”或者“生产力扩张”,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把一个说成另一个的原因,需要很强的定量的分析,知识储备有限,只能请懂的专家不吝赐教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19:2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随机微分算子 于 2023-12-21 21:36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3-12-20 23:02
    你对日本经济恢复看好,正好看到一篇文章,说得不错,推荐一下: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 ...


    日本失去了30年,这个我们都没有异议。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中国也失去若干年。关于日本是否看到了走出衰退的曙光,可以看看今年的一些指标,许多年起不来的CPI今年维持在3以上了,失业率下降了,企业盈利今年大幅上涨,薪资现在也开始上涨,房市和股市现在都在往上走。不相信,也可以再观察一阵。

    你引用的文章,把日本的对策总结为“日本政府三十年的自救,总体思路很明确:让有钱的人花钱,没钱的人借钱来花。”,这个说法是错误的!30年来,为了应对危机,日本政府也是政策多变,前些年首相像走马灯一样换,哪有从一开始就是这个明确的思路。这是把安倍经济学以后推行的政策,算成从一开始就推行的政策了。也是安倍之后,这些政策才算稳定下来,首相也稳定下来,才算走对路,病去如抽丝,持续这么多年,才算迎来走出衰退的曙光。财新最新有一起封面文章,就讲日本经济30年的经验与教训日本经济30年: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就是:“1990-1991年在泡沫正在破裂的过程中,货币和财政政策是否过于紧缩了?1992-1996年面对不断增加的金融业不良资产,金融监管是否过于薄弱?2001年-2006年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否力度不够,退出太早?2009年-2012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否不够宽松,不足以使日本真正摆脱通缩和低增长,以至于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差距不断拉大?” 结论也明确:“
    1990年初危机支出采取鸵鸟政策,延误了最佳救助时期,企业和银行逐渐陷入僵尸化。”总体来说,就是太紧缩,不够松。

    正是危机之初,犹豫不决,等到20年后安倍时代才采取坚决的宽松措施,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当引以为戒。

    我们现在很像30年前的日本,就以你引用的那个观察者网文章里面说的几个原因,和我们中国现在很像的。“加之日本当局高估了经济的修复能力,主动加息刺破泡沫”,这个和前两年三道红线去杠杆像不像?都是主动刺破泡沫,当时也沾沾自喜避免了风险。(BTW,既然都说长期人口下跌,需求减少,房地产高价不可持续,那我们知道2022年就人口拐点了,那即使不干预,按那些长期看衰房市的理论,不是房价自然也会下跌,那作为经济核心的房地产难道不应该以托举为主,平稳下跌,为啥出重手打压?好吧,就算你所谓房地产必须去杠杆,那这几年去下来,杠杆怎么越去越高了?现在杠杆越高了,按你的理论该加大力度去杠杆啊,为啥又不去杠杆了,又拉郎配逼着银行给房地产加杠杆去了?这里面你不感到矛盾和逻辑冲突么)。

    还有你引文里重要原因的少子化老龄化,站在类似的位置,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可比当年的日本严重哦。2021年我国每名妇女总和生育率只有1.16日,而开始衰退的日本1990年还有1.54人。所以呼吁扩张信用发钱支持生育,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已经迫在眉睫的问题,避免重蹈日本覆辙?日本衰退的这个重要原因,恰恰支持必须扩张信用发钱支持生育的主张。

    如果看日本30年的经验教训,就是刚出现危机的时候,一定要坚决果断的扩张信用,打断向下螺旋循环,不然越往后,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看看今年股市、房市的一个个政策就知道,跟在市场后面,扭扭捏捏,添油式的加政策,出得晚了,市场连个泡都不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57#
    发表于 2023-12-21 20:38:35 | 只看该作者
    随机微分算子 发表于 2023-12-21 19:23
    日本失去了30年,这个我们都没有异议。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中国也失去若干年。关于日 ...

    是啊,最好的就在趋势刚发生,采取断然措施,震慑住市场,比如美国今年的银行危机。或者干脆等烂透了再出手。
    最差就是在后面追着添油,浪费弹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20:53:5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3-12-21 13:28
    M2扩张是因为基建投资扩张啊,这依然是有实体经济做锚定的,不是“信用货币”哦。

    你的意思是说,既然M2 ...

    我的意思是,超发就是超发,本来每年也超发几十万亿,就算再多印几万亿,天也不会塌下来,因为要塌下来现在印几十万亿早就塌下来了。你的意思是,印钱分两类,一类是用来基建投资的,这是有实体锚定的,哪怕信了几十万亿,既不会引起货币贬值也不会引起通胀。另一类呢用于消费自然就会引起贬值和通胀。我记得我们国家原来长期搞建设缺乏资金,很多项目眼巴巴的等着世行或者日本的贷款,修三峡还从电费里一分一分的收三峡基金。国家要是早点看到你的理论,搞基建直接印几万亿不就解决问题了,百分百用于投资,百分百有锚定实体,不造成贬值不带来通胀,还等啥贷款,收啥基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21:2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随机微分算子 于 2023-12-21 21:39 编辑
    semtex 发表于 2023-12-21 20:38
    是啊,最好的就在趋势刚发生,采取断然措施,震慑住市场,比如美国今年的银行危机。或者干脆等烂透了再出 ...


    是的,美国人应对危机比日本人果断多了,后果也大不同,基本都是危机过后没多久就发展创新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23-12-21 22:26:06 | 只看该作者
    随机微分算子 发表于 2023-12-21 06:53
    我的意思是,超发就是超发,本来每年也超发几十万亿,就算再多印几万亿,天也不会塌下来,因为要塌下来现 ...

    老实说,这个话题已经有点烦了。求同存异吧。哦,好像没有什么同,只有异哈。那也没事。

    我的观点没变,但不用重复了,相信你也听烦了。期待你有更加有力的论据使我改变观点。

    安倍经济学的问题,安倍刚开干的时候,日本经济也有过短暂起色。现在的上升是否可持续,还需要观察,最重要的是:要看到可持续上升的动力。除了财金托举,我还没有看到有什么实质性的动力。

    七普表明,0-35岁人口是6.5亿。每人每年1亿就是6万亿。如果所有人都每人一亿,那是14万亿。中国每年再多发几万亿,你认为没问题,我认为有大问题,这个就不重复了。

    M0、M1、M2现在有点纠结了,大量电子结算到底算M0,还是M1,已经说不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27 12:17 , Processed in 0.04535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