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中美之间还有压舱石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5 03:3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压舱石是大船在风浪中航行时,用来压低重心、确保不会翻船的重物。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在政治层面上一直无风三尺浪。每次大选都要敲打中国不算,克林顿时代有“围堵vs交往”之争,谁也没有忘记5.8炸馆;小布什时代有南海撞机,他也首先确认中国不再是战略伙伴,而是战略竞争对手(strategic competitor);奥巴马时代贸易摩擦不断,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并用TPP经济围堵中国;特朗普时代的贸易战、政治恶浪就记忆犹新了。

中美关系的航船开到今天,压舱石是有功的。

曾经有一个时候,经济是中美之间的压舱石。贸易战之后,这块压舱石沉到海底了。后来军事成为压舱石,在美军不断以航行自由为名挑战中国主权和利益之后,这块压舱石也沉到海底了。

风浪本来是美国搅动起来,美国不能接受Pax Americana的终结,还在身不由己地继续搅动。但美国也害怕了,不想风浪大到自己的船也有翻的危险,急欲找回压舱石。所以美国急于与中国恢复政治、经济、军事层面的接触,还要建立护栏,这是压舱石的另一个说法。

美国又是搅浪人,又是开船人?没错。Pax Americana决定了美国同时制定规则、充当裁判,还下场踢一把球。真球、假球看美国的心情,更看对手的强弱,反正终局必须是美国赢。“美国通吃”还是“美国吃大头,留一点给世界”,取决于美国够不够吃。这本来就是Pax Americana的最深层的实质。

美国搅浪的目的不是自己的船翻掉,而是把中国掀下船。但美国越来越发现,自以为是船长,结果是中国在掌舵。通过搅浪给中国一点color see see,结果有把自己掀翻到海里的危险。需要压舱石,缓口气。

拜登上台后,一手加大搅浪的力度,一手推出“护栏”的说法。谁都不知道护栏是什么意思,护栏在哪里。或者说,美国自己都没有想好。在美国的词典里,定义从来都是由美国下的。

从字面意思,护栏(guard rail)是公路两侧的低矮屏障。驾车人开车不留神,可以挡一下,避免车翻人亡。不过护栏不是碰撞试验里或者断头路上的碰撞屏障,什么护栏也拦不住直接对着撞上去的车。

中美之间正是这样。美国的护栏要为中国规定“行为准则”,同时为美国规定“行动自由”。换句话说,美国负责冲撞,中国负责护栏。中国不傻。中国要美国重回驾校补课。

经贸脱钩,军事护栏,这正是美国的“冷战胜利经验”。美国现在不说脱钩了,一是因为自己脱不了钩,二是因为盟国不跟,但美国心里还是想脱钩的,只能转向科技。这就剩下军事护栏了。

不知道是无意还是故意,中国提拔受到美国制裁的李尚福为国防部长,接替退休的魏凤和。中国坚决拒绝在美国不撤销制裁的情况下,安排李尚福与奥斯汀的会谈。两人在香格里拉峰会的宴会上坐在同一张桌子,也只是握手寒暄,没有进一步交谈。

但美国急于恢复两军接触,继续恢复军事联系这一压舱石。当然,这是在美军舰船和飞机继续以航行自由名义挑衅的同时,完全符合“美国负责冲撞、中国负责护栏”的设计。

美国连派出副部长与中国同行首先接触的选择都没有,中国国防部没有副部长已经几十年了,现在也不会突然增设这么个职位。

情急之下,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拉特纳请中国大使谢峰到五角大楼会谈,这是很罕见的举动,也是现在情况下唯一能做到的官方接触。按级别来说,谢峰原来是外交部副部长,与拉特纳是对等的。但美国希望直接的军事渠道交流,不是外交渠道。

为此,美国连百岁老人基辛格都拉出来了。按照美国国务院的说法,在布林肯访华时,美国政府已经知道基辛格计划“私人访华”了。这不妨碍临时加上会见李尚福。他是李尚福上任后会见的第一个美国人。基辛格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要见李尚福,这个面子中国肯定是要给的,于是有了这样一场奇特的会面。

李尚福的大意还是相向而行,行胜于言。

按照中国国防部通稿,基辛格说,当今世界挑战与机遇并存,美中双方应消除误解、和平共存、避免对抗。历史和实践不断证明,美中任何一方都承担不起把对方作为对手的代价。他指出,如果两国发生战争,不会给两国人民带来任何有意义的结果。认识和处理好美中关系,特别是扭转当前困难局面,需要宽广的思维和历史哲学的思辨,需要双方拿出智慧,通力合作、共同发展,两军应该加强沟通,尽全力为两国关系发展创造积极成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这是基辛格的说辞,拉特纳对谢峰应该也是一样的说辞,奥斯汀要是有机会的话,估计对李尚福还是一样的说辞。换谁都是一样的说辞。

问题是:中美之间已经没有误解了,也不存在沟通失灵的问题,因为双方对于对方的意图和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没有需要通过沟通澄清的。言不由衷的假话就是言不由衷的假话,耶伦说的美国制裁不是为了报复或者遏制中国就是这样的假话;没有相向而行诚意的沟通没有意义,克里访华单方面要求中国气候行动做这做那就是这样的没有诚意的沟通,如果奥斯汀与李尚福会谈了,也是这样注定没有结果的各说各话。说了等于不说的空话也没用,比如中美不应该打仗,战争没有赢家。中国不想打仗,这不需要说服。

所以中国不提沟通和误解的问题,那本来就不是问题。

中国也需要压舱石,但中国的压舱石是基于无可置疑的经济重心。

2022年,欧洲汽车销量925万辆,日本420万辆,美国1375万辆,中国2700万辆,也就是说,中国汽车销量与美国、欧洲、日本之和相当。更加重要的是,2022年中国电车就销售了590万辆,全球59%新能源车来自中国,这代表了汽车的未来。中国还控制着全球76%的电池产能。2023年第一季全球电车销量突破230万辆,预估全年可达1320万辆,仍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27%,美国占11%。从“历史温室气体排放量”看,美国则是中国的两倍。从人均排放量来看,中国是10.1吨(2019年),美国是17.6吨。从能源结构看,中美两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差不多,但因中国人口多,所以可再生能源产量多出美国1/3。中国建造了全球近半的可再生能源装备,而且中国电动汽车销售占全球份额多达63.6%,美国则是9.2%(2022年)。

据统计,目前全球市场上近六成风电设备产自中国,截至2022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57.6吉瓦,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30.51吉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3%,中国风电累计出口容量1193万千瓦,已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风电设备出口正快速增长。光伏更是碾压。

芯片很重要,但能源、交通、材料才是工业的血液、骨架、肌肉。过去经济作为压舱石的时候,是锚定在美国的。现在经济再次成为压舱石,是锚定在中国的,不是美国想压上就压上、想拿走就拿走的。

同样,中国在打造强悍可靠的常规和核战力,只有强悍可靠的军事威慑才是有用的军事压舱石。在这里,中国也在路上了。

布林肯在安克雷奇狂妄地提出,美国要在该合作的地方合作,该竞争的地方竞争,该对抗的地方对抗,但美国的所作所为全是奔着对抗去的。

现在对抗抗不动了,美国在世界上走到哪都绕不过中国,包括在美国国内。现在开始想合作了,比如在气候议题上。据说克里来中国,是带着四大要求:

1)    减排甲烷

2)    减少用煤

3)    减伐森林(包括进口木材)

4)    增加对全球南方的气候投资和援助

减排甲烷主要是减少畜牧业,这是中国不可能答应的。

减少用煤是减少煤电,中国已经大大放慢甚至停止煤电建设了,也停止了新增对外煤电投资。但中国的电力需求还在急速增长,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电力去碳化的重点在于新增电力,而不是存量电力,这是美国施加压力也白搭的。

在减伐森林方面,中国的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是妥妥的世界模范,但中国需要木材,需要进口。中国能做的不是减少进口,而是帮助木材出口国改善森林复原和有序采伐。发展权没有末班车问题。

全球气候投资方面,美国和欧洲应该带头,积极偿还历史欠债,而不是施压中国。

最重要的是,中美气候合作不可能脱离中国政治大环境。中国从不回避责任,会做应该做的一切。美国首先应该自己做好分内事,尤其是能源和交通去碳化,才有资格对中国施压。

克里算“中国人民老朋友”之一,政治地位显赫,也与拜登私交甚密。在2021年,他曾经以气候交流为名,前来中国推动高层交流,巴厘峰会有他一份功劳。但中美关系地冻三尺,早就不是他能解冻的了。

有一点拜登说的对:从实力出发。

中国曾经非常注重从诚意出发,那也是只有美国才能从实力出发的时代。现在,中国依然诚意满满,对基辛格的超规格接待就是中国对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这是记忆中第一次中国最高领导人为美国“民间人士”在钓鱼台举办祝寿宴。但时代不同了。该美国拿出诚意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19 17:01 , Processed in 0.0327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