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6-4 08:26 编辑 . z/ i6 y7 Q# A: J- E4 L2 }& D' G- H( N . f5 _) c; t4 {: D7 }6 Q: _@可梦之 兄点名了,那就胡说几句扫兴的话。已经给《航空知识》投稿了,所以还请诸位这里的内容不要外传。一稿两投不好。2 X8 u, F6 _5 S4 f
1 s. F( Q S! \* d5 z D! g; M, P! r4 ?: [4 y
B5 J$ C+ ]8 V' m/ }( y% \
这里把专利的意思都集中起来了。 $ C: ]0 B9 r. x2 Q/ C; M9 |& a % c6 K' ^8 t3 ~. v1 \1 r+ b1、双发同时工作,无死重。$ m; b) U! s1 ]( c7 S3 a
6 c1 f; ]- h! N. l" w* }这是有大问题的。前发机背进气,人字形喷口可以用百叶窗在前向和垂直模式中转换。在四平八稳的飞行中,前发可以出力,但在机动飞行中很难保证进气。百叶窗喷口的压力损失大,也不可能收敛-扩散,所以无法用于跨音速加速和超音速飞行。作为超音速战斗机,前发依然是part time的。另一个问题是前发进气道太短,难以理顺进气,影响前发工作。还有一个问题:热燃气回吸。前发喷口离后发进气口太近,必须加气幕隔离。 9 W2 ^0 i' E( w: t ( A$ x- U9 k9 `; X: ?, R, M5 ?2、避开多喷口,采用单喷口- A0 e* V' R: a0 a3 H6 g, e( o( C9 a
6 \# n: }7 n" [; [( |. N$ ]
这只是对后发而言的。雅克-141、F-35都做到了,谈不上首创。实际上,后发进气道太长,降低进气效率,但布局所限,不长不行。 3 g8 S( `" ?) |7 W O M f( V1 G$ I: i$ f1 _3、双发重型 - w* B! ?& E P! s; v1 \5 Z4 i 1 D8 e' D% G9 O+ j把F-35的单大推改成双中推,又好又不好。不考虑可靠性问题的话,在垂直-短距起落时,双中推比单大推容易实现,增推空间也大。但前发不能用于跨音速加速和超音速飞行的话,单靠后发是不给力的。 3 A5 E0 N4 ] f4 A7 a4 r , T$ [1 m- d' s4、3个矢量喷口的机动性更强 ; ?) R( S3 o1 U+ e4 \5 f1 c1 S( _+ L9 t2 \+ }
回到“1”,真的机动飞行中,前发大概率没法用,帮不上忙。单靠后发矢量喷口可以改变指向,但不能做平移等动作。矢量推力这也不是第一家了,谈不上首创。 7 V. w1 h0 @0 ]& Q! K$ S' G) C+ F/ f3 O
成飞专利是有意思的设想,解决了X-32和X-35的一些问题,但离实用化的垂直起落战斗机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