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楹联] 分咏诗钟的常见写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03:3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王鹤龄)

    分咏诗钟的写作多姿多采。常见的作品,粗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写法,现举例简介。

    一、直述法
    《凉棚·申报》分咏 作者张之洞。见于易顺鼎《诗钟说梦》(1913年版)

    阴阳舒卷长绳里
    欧亚纵横乱纸中


    这是用白描笔法抓住题目中事物的特征写成的。旧时凉棚是遮盖在院中按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一的。《申报》是中国第一份报导世界新闻的现代报纸。作者抓住二者的特点,用上“阴阳”、“欧亚”这样的大字眼,写成工整的对仗,以游戏姿态在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中找到联系,有“对”,有“联”成为佳作。所用的是传统文学中“夸张”的修辞技巧。

    《西湖·菊》分咏 作者吴味雪。见于杨文继《七竹折枝摭谈》(1994年版)

    大梦山前流水碧
    重阳节后落英黄


    用白描笔法抓住题中事物的地域、节令特征写成。大梦山是福州西湖旁的山,此作像是即景即时写出的诗联,对仗工整而自然。

    二、推述法
    《除夕·新嫁娘》分咏作者他他拉·志润。见于《榆社诗钟》(1890年版)

    一岁光阴今夜尽
    十分春意昨宵知


    此作也是用白描笔法写成。由于题目中要求写的事物稍微抽象,因而按事理推述。“一岁光阴”和“十分春意”都是偏正结构的词组,是精美的宽对。

    《风筝·井》分咏 作者秦云。见于《百衲琴》诗钟集(1886年成书)

    吹嘘便得三霄路
    坐守徒窥一角天


    按情理推述出题中事物,并另含寓意。上联是白描写法,“吹嘘”和“三霄”都语意双关;下联化用了“坐井观天”的成语。“吹虚”对“坐守”,“三霄”对“一角”都是宽对,却鲜明地写出人们的行为不同,命运迥异,是精美的宽对。

    三、用比喻切题法
    《船·胎衣》分咏 原作者纪慧庵作于鹊华行馆钟聚(1864年)经赵国华修改而成。笔者见于吴恭亨《对联话》(1921年版)

    帆如秋叶来天上
    人似春蚕卧茧中


    此作用上两种比喻。先是“借喻”,以“帆”代船,以“人”代胎儿。然后全句用明喻。“帆”和“人”是此比喻句的主体,“如”和“似”是“喻词”。“秋叶”和“春蚕”是用来比喻“帆”和“人”的,是比喻的“喻体”在比喻修辞中起主要作用。“来天上”和“卧茧中”是进一步修饰、说明“喻体”的。现在有的修辞学学者称之为“喻释”。在诗钟的写作中,“喻释”很重要。此作把比喻句的这些成分逐一对应下来显得很和顺。作品的灵气所在是以“秋叶”对“春蚕”。以“秋叶”比喻船,把上联写得很生动,意境高远。以“春蚕”喻人,把本来很难写的“胎衣”很文雅地表现出来。诗钟作品用比喻,多半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

    四、化用典故、名句法
    在诗文写作中用典应该说是一种比喻修辞的方法。在分咏体写作中使用知名的典故、名句、成语、熟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使用名句、成语、熟语有时是起修辞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借用其中字词以便靠近题目写作。

    《项羽·二乔》分咏 作者陈莪,见于《燕山钟韵》第二期(1999年)

    铜雀台中芳迹渺
    乌江岸畔霸图空


    化用两个人们熟悉的典故写成。“乌江”是两个字的专有名词,加上一个“岸”字用来对“铜雀台”,是一个变通写法,读起来很顺适,我看可以接受这样的宽对。“芳迹”与“ 霸图”相对,做到虚实相当。关键在于选用“迹”、“图”二字。福建钟友最擅长这种功夫。

    《香港·老虎》分咏 作者吴寿松。录自1997年北京诗钟咏作

    赤日重光干诺道
    威风尽扫景阳岗


    用武松打虎的典故写出下联,切合题目达到不可移易的程度。“赤日重光”与“威风尽扫”自然成对,有如天成。“干诺道”是香港的一条知名街道名称。

    《无酒·石崇》分咏,作者张伯驹。见于《春游社琐谈》(1998年版)
    纵使有花兼有月
    只能谋富不谋身

    集李商隐和吕岩的诗句,上联的切题,引而不发,让读者自己认同。下联完全切合石崇的身世。集句是凑合前人的诗句,往往是两联之间关联不够。此作上下联句式一致,相对的词和字,结构和词性相同,两句的句意也都有表示某种不完美的感觉,也算有相近之处。

    《帆·杜牧》分咏 作者易顺鼎。见于《吴社诗钟》(1886年成书)

    三千殿脚春风锦
    廿四桥头夜月箫


    上联写锦帆,用隋火易帝开运河用妙龄少女为行船拉纟牵的典故(史称殿脚女)。下联化用杜牧咏扬州的名作《寄韩绰》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成的。此作切题很勉强,重在“殿脚”、“桥头”等逐字相对,借以拉近两句关系,以此种游戏笔墨取乐。以前诗钟写作中有这样的一派,仅举此为例。

    《云·雨》分咏 作者吴爝光。见于《燕山钟韵》第十九期(2003年)

    无心出岫成苍狗
    有意随风润绿苗



    咏作《云·雨》,很多作者化用陶渊明的“云出岫而无心”和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此作写得最洗练。以“出岫”与“随风”相对,加上前后的衬托,不但咏出主题并且如表心志。

    《台灯·猪》分咏 作者冯再兴。见于《诗钟报》第四期(1995年)

    插葱自古强装象
    伏案如今胜聚萤


    此作是引歇后语和典故写成的。“猪鼻子插葱——装象”是讽剌好装模作势的人。下联用了古人囊萤读书的故事。

    以此作为例,可以看到在诗钟写作中用典有两种情况。一种与一般诗文的用典相同,所起的是比喻修辞的作用。如以囊萤夜读比喻在台灯下伏案读书。另一种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引“猪鼻子插葱”的歇后语,只是为了切合题目中的“猪”字。这是一种独特的用典方法,常见于诗钟和谜语的写作。

    (摘自<燕山钟韵>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6 00:43 , Processed in 0.04506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