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ind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兔鹰熊口水贴

[复制链接]
1261#
 楼主| 发表于 2025-2-16 22:42:09 | 只看该作者
安德烈.葉爾馬克

慕尼黑,這是近年來最重要的安全會議之一,其間發生的許多事情可能表明已經制定了結束戰爭的計劃。

烏克蘭代表團為德國帶來了烏克蘭民族的勇氣和堅韌。儘管我們的國家處於戰爭之中,但我們對未來仍然充滿信心。

與美國副總統J.D. 萬斯和美國總統烏克蘭問題特別代表基思·凱洛格進行了一次實質性的會談,烏克蘭對自身利益的紅線已經劃得非常清楚。關於稀土資源協議的討論將會充滿具體內容,但仍需要時間和想法才能最終確定。

在每次會議、每次對話中,我們都堅持這樣的路線即:沒有烏克蘭和歐盟,歐洲安全對話就不可能存在。

所有與俄羅斯人會面的資訊都是假的,在我們制定計劃之前我們還沒有與俄羅斯舉行任何會議,也沒有計劃舉行任何會議,總統清楚地回答了這些問題。

我們討論了安全保障,總統明確的表示,如果一項協議沒有烏克蘭參與,我們就不會接受。我們需要美國的安全保障,但我們絕不會做出違背烏克蘭利益的決定。

談判仍在繼續。

順便說一句,在與中國外交部長會面時,他回憶了俄羅斯對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襲擊。

莫斯科對世界構成核威脅。我們面臨新的談判階段,我們將繼續捍衛烏克蘭的核心利益:公正的和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2#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01:1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ndy 于 2025-2-16 12:29 编辑

For decades, U.S. policy toward China has operated under an unexamined assumption: that political legitimacy derives solely from procedural democracy—free elections, rule of law, and institutional checks and balances. But this assumption is running headlong into a reality that many in Washington struggle to acknowledge: China’s system, grounded in what political scientists call performance legitimacy, has delivered economic growth, stability,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t a scale few imagined possible.
The refusal to recognize China’s legitimacy isn’t just an ideological stance—it distorts policy, fuels miscalculation, and narrows diplomatic options. It turns engagement into a moralizing exercise rather than a strategic one, leading to containment efforts built on wishful thinking rather than clear-eyed assessments. At the same time, cracks in America’s own system—political dysfunction, inequality, and legislative gridlock—are eroding faith in procedural democracy at home. A growing number of Americans, particularly younger generations, are beginning to ask whether legitimacy can rest on governance outcomes as much as democratic process.
This raises profound questions for U.S.-China relations and for America itself. Can the U.S. move beyond Cold War-era universalism and recognize political pluralism at the global level? Or will its insistence on defining legitimacy through a singular lens deepen the rift with China—and accelerate its own domestic crisis of legitimacy?
Read my essay on this subject. Link in the comments below!

Here's a link to the piece. Please consider becoming a paid subscriber and supporting my work. https://www.sinicapodcast.com/p/the-legitimacy-barri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3#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08:44:08 | 只看该作者
烏克蘭人的苦難困擾了我兩三年,今天總算是以這篇文章做出一個交待。

為什麼要感到困擾?比方說最近大S的猝逝在媒體上大大的被炒作了一番,許多人為她感到惋惜,可是對於地球另一端烏克蘭和加薩人大規模的生命損失,我們的社會卻己經無感。我對這樣的不一致感到難受。

我覺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共業,在今天全球化經貿的格局下,遠方的事務很快也會影響到我們,我們要怎樣打破社會大眾「訊息繭房」並採取有效的行動呢?



https://www.storm.mg/article/532 ... KFYt2Y6oWWVYnTuHtV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09:05:23 | 只看该作者
這篇是2/10文章,特意留存一週,再轉貼檢視
=====

世界在假装同情乌克兰

虚声  2022-02-10

01 普京秀肌肉

乌克兰的烂摊子还在发酵。
但在发酵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儿,就是世界在假装同情乌克兰。马克龙这次出访俄罗斯与乌克兰,就是典型。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自去年12月乌克兰局势恶化以来,马克龙和普京经常煲电话粥,联系频率大增。
2月7日,马克龙干脆跑到俄罗斯,两人坐在同一张大长桌上,面对面聊了5小时。话题当然是如何关心乌克兰。
聊完之后,双方举行新闻发布会,把双方关心乌克兰的聊天心得说一说。

普京对法国记者提问时说:
“你希望法国和俄罗斯开战?”
“如果乌克兰被接受加入北约,并且试图通过武力‘重新整合’克里米亚的‘国家政策’,这就是将要发生的事情。”
“你问我俄罗斯是否想和北约开战,我来问你,北约是否想和俄罗斯开战?”
普京这话非常有攻击性,而且有着鲜明的战斗民族特色。朋友们可能纳闷,既然关心乌克兰,干嘛要说北约与俄罗斯是否开战。
普京警告称,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并决定使用军事手段“收回”克里米亚;那么整个欧洲将卷入与俄罗斯的战争之中。根据北约第五条(一旦确认成员国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将被卷入)。北约成员国,除了美国和加拿大,都在欧洲。
由于欧洲那些国家都很富裕,基本不愿意替乌克兰和俄罗斯打仗。所以普京的警告,在欧洲还是很有市场的。而且普京很懂得秀肌肉,适时拿出核大棒晃悠下。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核武大国之一,没有赢家。”
“(马克龙)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也不希望。”
最后普京给了马克龙一个面子,表示他此行有积极意义,俄罗斯将竭尽全力寻找适合所有人的妥协方案;并希望他去乌克兰和泽连斯基同志好好谈谈。

02 演员的世界

2月8号,马克龙抵达基辅。
这是24年来,法国元首首次到访乌克兰。
相比7号在莫斯科的紧张氛围,马克龙在基辅要轻松许多。
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亲自出门迎接马克龙,两人握手、合照,显得很亲密;会谈氛围也融洽不少。
图片
谈完之后照例是新闻发布会。
马克龙表示,俄乌双方都同意落实法、德、俄、乌就乌东局势达成的《新明斯克协议》,这为对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种共同的承诺是我们取得和平,找到可持续政治解决方案的唯一渠道。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周、几个月,用新的机制新的协定,让局势稳定下来,并可持续降温。”
泽连斯基也表示,希望能和法、德、俄展开“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
既然大家表示谈判,似乎就好办了。毕竟《新明斯克协议》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基础(中国也支持)。
为什么说大家是在演戏呢?
因为2月10号:
乌克兰国防部长表示,乌军将于10日进行演习,主要训练项目包括使用英、美提供的最新反坦克武器和土耳其提供的武装无人机等。
——这些武器都是北约提供的。俄罗斯反对北约支持乌克兰。
俄方此前也已宣布,将于10日起,在与乌克兰接壤的边境地区和白俄罗斯展开为期一周的联合军演。
——威慑意味不言自明。

03 所谓协议

朋友们可能纳闷,既然《新明斯克协议》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基础,为啥就不能好好谈?
该协议是2015年签署的,主要内容如下:
1、东乌全面停火,撤离所有重型武器并后撤相同距离,以创造至少50公里(31英里)的军事缓冲区。
2、根据乌克兰法律和乌克兰法案的基础上,对地方选举的方式进行对话,商讨“关于地方政府自治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的个别地区临时令”,关于这些地区依据上述法律决定未来。
3、乌克兰颁布法律,禁止和追究相关人员的处罚;对东乌分裂分子赦免和特赦。
4、提供一个安全的区域方便国际人道与救援物资的输入、分发。
5、在欧安组织的监督下撤离所有外国武装编队、军事装备、雇佣兵于乌克兰的领土,裁军所有非法团体。
这版《新明斯克协议》还是不错的。之所以谈不下去的原因也很简单,这是乌克兰、俄罗斯、德国、法国四方会谈的结果,没有美国。
图片
而美国是北约的老大与乌克兰局势的主导者。这版没有美国参与的协议,不论在国际上有多么广泛的基础,注定无法执行。因为美国一直在炒作俄罗斯打算入侵乌克兰。
美国这么干,好像在为乌克兰的安全着想,实际上是要利用乌克兰达到两个目的。
目的一,消耗俄罗斯。
当今地球村能从战略层面威胁到美国的,只有俄罗斯和中国。美国战略收缩,那么中俄会加快向外战略辐射。
美国想守住欧洲基本盘,必须继续消耗俄罗斯。所有能够消耗俄罗斯的选择中,利用乌克兰是最佳途径之一。
目的二,吸血欧洲。
美国现在债台高筑。要想解决债务危机,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东亚和欧洲的财富往北美驱赶。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制造动乱。
大家可以看下,这些年地球村的动荡,基本都在俄罗斯和中国周边。所以从美国的角度看,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并不重要,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到什么程度也不是很重要,欧洲出现乱局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炒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不是真的要平息乌克兰局势,而是希望乌克兰更乱一点。
德国和法国也是看清了美国的目的,才拉着俄罗斯与乌克兰搞《新明斯克协议》,试图稳住欧洲局势。包括马克龙这次心急火燎地去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是这个目的。
所以美国也罢,法、德也罢,都在假装同情乌克兰。
那么既然谈不成,马克龙为啥还要来回跑?

04 江湖小马哥

作为政坛少壮派,马克龙很想有一番作为;奈何法国综合实力摆在那里,很多事情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马克龙一路奔波,即便无法解决东乌问题,起码也起到一个功效,即双方暂时愿意对话谈判了。
之前乌克兰要和俄罗斯谈,俄罗斯不同意,说乌克兰应该去找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谈。俄罗斯这个提议其实很阴险,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原本是乌克兰的两个州,自己宣称独立的。
如果乌克兰去找二者谈,相当于承认它们独立的事实。乌克兰政客虽然比较烂,但也没烂到这种无脑的地步。
俄罗斯的胃口更大,原本想和美国直接谈欧洲安全问题。
冷战时代,美苏经常在一起讨论欧洲安全问题。
现在俄罗斯要求和美国直接谈欧洲安全,还是把自己放在前苏联的位置上。
美国说欧洲的安全,必须有欧洲盟友参与,不愿意和俄罗斯直接谈。本质上是美国不认为俄罗斯有前苏联那个实力和地位。
图片
这种情况下,马克龙看准时机出面斡旋,也是一个刷存在感的机会。
马克龙真的仅仅满足于刷存在感么?也不尽然。
法国和德国代表老欧洲,一直想重现昔日辉煌。要达到那个目的,关键性的步骤便是,推动美国和中俄对抗。
美俄当然也不是傻瓜。
美国一直想推动欧洲和俄罗斯对抗。
俄罗斯希望和欧洲搞好关系,把吞进肚子里的克里米亚消化掉。
如果美国逼迫太狠,欧洲还有一种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模式,就是参考芬兰,让其加入欧盟而不是北约。
加入欧盟,乌克兰可以获得经济层面的回报。
不加入北约,满足了俄罗斯战略安全区的诉求。
如此乌克兰问题也就可以暂时平静。当然俄乌之间还有一根刺,就是克里米亚。
乌克兰想收回克里米亚,俄罗斯不愿意吐出来。这个矛盾其实可以参考东方大国的智慧,选择“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把问题暂时挂起来。
当然如果俄、法、德三国真的能解决乌克兰问题,那意味着美国出现极大衰退。那种局面到来之前,世界对乌克兰的同情都是假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5#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9:17:50 | 只看该作者
1973年1月27日簽署的巴黎和平協議同樣是美國秘密與北越片面協商,排除南越參與。

(後來的解密文件顯示,在此之前美國更事先和中國達成協議,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換取美國能體面退出越南)(1969年10月,美國通知北京說,它將停止派軍艦到台灣海峽巡邏。1971年4月雙方關係通過「乒乓外交」實現歷史性突破[4]。1971年7月季辛吉秘密訪華。1972年尼克森訪華。)

參與秘密談判的美國代表基辛格與北越代表黎德壽獲諾貝爾和平獎。

南越總統阮文紹努力抗拒反對該協議,依然不能阻止2年後南越消失。

如今美國排除烏克蘭和歐盟,直接和俄羅斯商談俄烏戰爭,至於是不是又偷偷和中國另有協議,雖然目前不得而知,但就算有也是老傳統發揮。

所以這類人的道德偏好,純粹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且是完全脫離現實與史實的自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6#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21:19:58 | 只看该作者
美國新洲際導彈被暫停,中國懵圈了,東風41算什麼?

由於過度超支,美軍宣布暫停下一代陸基洲際導彈項目!

據悉,被暫停的是LGM-35A“哨兵”,是用來替換嚴重老化且不可靠的“民兵3”。

美國軍方透露,“哨兵”洲際導彈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預計耗資已經超過1400億美元,比2020年時的預估金額超支81%。

消息一出,中國這邊直接懵圈了。

可能大家不知道,中國的東風41就是對標美國的“哨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7#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21:24:35 | 只看该作者
霸气的泽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8#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12:05:20 | 只看该作者
"Today, the road to a wider war is being paved by U.S. leaders’ ignorance of history, and by nonsense from people who are paid to make sense of things."

The latest from George F. Will: https://wapo.st/4b1Xen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9#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13:0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0#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18:44:27 | 只看该作者
轉摘微博「文龍筆記」

一桌菜聯合起來了,但是這有用麼?

歐洲六國發布聯合聲明:

我們拒絕任何美國主導的事務,也拒絕任何俄羅斯主導的事務!

我們必須參與俄烏和談,這纔是真正的獨立,真正的戰略脫鉤!

我們必須擁有上談判桌的權利!

#美稱歐洲官員不參與俄烏和談# ​​​

P.S.:正當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跟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沙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談判「烏克蘭最終解決方案」時,被晾在一邊的歐洲國家,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以及有唇亡齒寒之危的波蘭六國及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發出共同聲明,強調不接受美俄「私下」達成的協議。

博主寫的很酸,就是引用布林肯之前的名句,「你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單裡」,說這些國家都是「菜」,又不肯親自下場救烏克蘭,在旁邊「喊燒」有什麼用?

民進黨那些側翼知道,一旦烏克蘭被出賣,那台獨的戲碼也演不下去,也說要聲援烏克蘭。

你要台灣人的子弟兵跑去幫澤連斯基打仗嗎?腦筋清醒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1#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23:52:03 | 只看该作者
針對川普的攻擊,澤連斯基暴跳如雷,以下是整理今天他的一些聲明:
▪️只有1% 的烏克蘭人支持對俄羅斯讓步;
▪️美國希望獲得文件中關於稀土的50%。但是隻字未提給烏克蘭的安全保障。由於文件裡沒有具體的東西,我不能出賣國家。
▪️根據民調,我的支持率是57%。如果現在有人想取代我,以目前的情況──這是行不通的。
▪️在接下來的兩週內,透過民調,我們將會展現民調對川普、圖斯克、史塔默、艾爾段這些人的信任程度。
▪️我們需要在美國的幫助下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川普和我有不同的數據,美國的援助並沒有花費5000億美元;
▪️美國已經向我們提供了約670億美元的武器和310億美元的預算項目,但這絕對不是5000億美元。
▪️昨天已經有訊號說俄羅斯是戰爭的受害者,這是全新的情況。
▪️這場戰爭對烏克蘭造成了32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其中烏克蘭人自己支付了1200億美元,美國和歐洲支付了2000億美元。
澤連斯基在烏克蘭24/7-新聞時段的說法:
如果明天烏克蘭被接納加入歐盟和北約,就不再需要我了,但在此之前,我將保衛我的國家。
我已經開始與歐盟領導人進行談判,我相信如果美國不提供資金,那麼歐盟將準備好為烏克蘭武裝部隊提供資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2#
 楼主| 发表于 2025-2-20 05:23:21 | 只看该作者
《和談罵戰升級》
「Zelensky: Trump困在假資訊氣泡」
「Trump: Zelensky獨裁者國之將亡」
美國總統Trump自烏克蘭總統Zelensky拒簽稀土、資源及戰後重建合作協議後,一直將烏克蘭在停戰和談置於劣勢。Trump日前似乎將開戰責任推給烏克蘭,又認為Zelensky的支持度極低,應該進行大選,令Zelensky今日還擊他「被困在錯誤資訊的氣泡」。(trapped in a disinformation bubble)
Zelensky此話一出,Trump不久後便在社交媒體回應他是沒有選舉支持的「獨裁者」,令二人的罵戰隨即升級。
Trump回應時形容,Zelensky是個頗成功的喜劇演員,令美國花3,500億美元支持一場打不勝的仗,又指他在烏克蘭人民的支持度低,但拒絕進行選舉,唯一擅長是玩弄拜登於鼓掌。
「沒有選舉下的獨裁者,Zelensky的行動最好快一點,否則他將可能會亡國。」Trump說。
“A Dictator without Elections, Zelenskyy better move fast or he is not going to have a Country left.”
「我愛烏克蘭,但Zelensky的表現差勁,國家四分五裂,數以百萬計的無辜犧牲—亦因如此,一直還在繼續⋯」
“I love Ukraine, but Zelenskyy has done a terrible job, his Country is shattered, and MILLIONS have unnecessarily died – And so it continues...”
事緣,Trump昨天在美國與俄羅斯代表首次會面後說,「你已經在那裏3年⋯你不應該去開始這一切。你本可以達成和解。」
“You’ve been there for three years ... You should have never started it. You could have made a deal.”
然後,Trump接著便指摘前總統Biden不應加入戰爭,又自言一早知道Putin覬覦烏克蘭,並出言警告他不要入侵。如他在任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另又指Zelensky支持度低,應該進行大選。
縱然,Trump沒有解釋清楚「你不應去開始」的「你」為誰,但大部分傳媒均認為他將開戰責任推在烏克蘭上,因而令Zelensky今日回應他接收了很多虛假資訊。「出於對Donald Trump總統作為領䄂的尊重⋯⋯他正活在假資訊的空間。」
“With all due respect to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s a leader....he is living in this disinformation space.”
據傳媒報道,Zelensky的支持度並不是4%,雖然在戰爭下難做民調,但透過電話做到的民調顯示大約50%,與Trump目前的支持度相若。
雖然,Trump今日的還擊再沒有提及烏克蘭開戰的責任,反而修飾為戰爭本身不應開始,但繼續對大選施壓,而在昨天的和談後,傳出美俄初步達成停戰和談的三步曲:停火、烏克蘭大選和簽署和約,令人擔憂在選出支持俄羅斯的新總統後,簽訂對烏克蘭不利的和約。
至於,Putin今日則續講風涼話,聲言無人將烏克蘭排除在和談之外,認為烏克蘭不應對美俄昨天的會談產生歇斯底里的反應,並重申已準備好回到談判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3#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6:56:42 | 只看该作者
烏被出賣了,烏粉如喪考妣。被米國過了一棟的烏賊,集體轉向狂噴川普。
早在俄烏戰爭開始,烏被出賣就注定是個時間問題。大國博弈,小國一摻和進去,就祗有粉身碎骨。看兩個石磨盤互相摩擦,最後被碾碎的祗有投身其中的豆子,就是鐵豆都扛不住,烏的下場就是最好的案例。
現在的烏粉已不再鼓吹文明必將勝利,榮光歸於烏了。因為不管誰贏,烏肯定輸了,土地被俄佔領,財富和礦產被美國掠奪,此時再硬著頭皮鼓吹烏必勝,未免更無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4#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20:35:27 | 只看该作者
China's Vice Premier He Lifeng will have a video call with the U.S. Treasury Secretary Scott Bessent to communicat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economic field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foreign ministry said on Friday.



The GOP has spent years railing against China—talking tough on trade, blaming them for everything from job losses to COVID, and even pushing decoupling rhetoric. Now, with a shaky economy and elections coming up, suddenly they’re open to talks? It reeks of political convenience rather than a real strategic shift.

It just highlights the hypocrisy. They spent years pushing tariffs as a way to punish China, but now they’re eager to negotiate because reality doesn’t care about their rhetoric. They played up the trade war to rally their base, but when it comes to actual governance, they know they need China.

It also shows that despite all the bluster, the U.S. and China are too economically intertwined to just walk away from each other. The GOP might talk about being “tough on China,” but when push comes to shove, they still recognize the need to engage—especially when it benefits them politically or economically. Classic case of saying one thing for the base and doing another when reality hits. Funny how that wor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5#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20:55:45 | 只看该作者
Riyadh Talks: The U.S. Learns to Bow to Reality — Russia Defines the New World Order

The unipolar era is dead. Washington just spent 4.5 hours in Riyadh learning a hard lesson: it no longer dictates terms to the world. The deep state’s mouthpieces can dress it up as “productive dialogue,” but the reality is brutal: Russia crushed the Western proxy war in Ukraine, and the U.S. now has to negotiate its own managed retreat.

It’s almost poetic. Washington, the self-proclaimed enforcer of the “rules-based order,” now sitting across from Lavrov and Ushakov, taking notes like a chastened student. This is Yalta 2.0, but this time it’s the U.S. being dictated to.

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We couldn’t have imagined a better result,” Trump’s envoy Steve Witkoff admitted after the session. Translation? Washington had to swallow Russia’s terms just to keep the talks moving. The days of “isolating” Moscow are ancient history. Now the U.S. is agreeing to normalize relations, restore embassies, and appoint negotiators to work out Ukraine’s surrender terms.

And let’s be clear: Kiev was never at the table. While Zelensky throws tantrums from the sidelines, begging for relevance, Washington and Moscow have already accepted that he’s finished. His re-election chances are zero. His NATO dreams are dead. His future? Probably some exile villa funded by whatever’s left of the billions he siphoned off.

But the real conversation in Riyadh wasn’t about Ukraine. It was about what comes next. The Americans walked in pretending they still had leverage, but walked out knowing they now need to negotiate their place in the new multipolar reality. No more NATO expansion. No more economic terrorism through sanctions. No more delusions of forcing Russia into submission.

The empire is being forced to cut a deal. This is the deep state’s worst nightmare: Washington, once the global hegemon, now begging to “normalize” relations with the very country it tried to destroy. From “crippling Russia” to “respecting Russia’s interests” in less than two years.

This is what empire collapse looks like. For years, Washington dictated terms to the world. Now, it has to ask permission just to stay in the game. The Pentagon knows it lost the war in Ukraine. The next phase is about managing the American retreat from global hegemony, because the new world is already being built, and the U.S. is no longer in charge.

Washington walked into Riyadh pretending it still ran the world and walked out learning it now needs Moscow’s permission just to stay relevant. The empire isn’t negotiating from strength anymore, it’s negotiating for survival.

- Gerry Nol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6#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04:04: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12:50:21 | 只看该作者
萬老師,我很奇怪,為什麼像馬斯克這樣的科技菁英,也會跟隨川普呢?

萬維鋼答

我們可以把川普的理念一分為二。一部分是「民粹」,也就是讓美國再次偉大、對外國商品加徵關稅、加強非法移民邊境管控、從國際事務中退群、拒絕繼續支持烏克蘭和歐洲等等。另一部分是「保守主義」,也就是減稅、特別是減企業稅,減少政府對公司的監管,反對左派那些「覺醒」文化,強調任人唯賢等等。

川普用民粹主義吸引底層老百姓的選票,用保守主義得到一些菁英的支持。包括我看咱們中國有些學者也對川普很有好感,也主要是因為保守主義這一塊,而不是因為民粹主義。矽谷科技菁英支持川普也主要是出於保守主義,但不是這麼簡單。

一般來說,科技精英不應該搞得太政治化。畢竟總統任期才四年,就算你這次押對了共和黨,四年後民主黨上台你怎麼辦?所以傳統的做法都是每次選舉的時候兩頭都給捐款,誰也不得罪,悶聲發大財。例如去年大選前有記者採訪黃仁勳,說你希望川普上台減稅還是希望民主黨留在台上繼續多交稅,黃仁勳說政府讓我交多少稅我就交多少稅,我們公司的成功首先是美國環境造成的,我們無論如何都願意為國家交稅。

然而這次,卻是有兩個矽谷科技精英非常高調地跳起來明確支持川普,而且花了大力氣為其助選,甚至可以說為川普最終當選立了功:一個是馬斯克,一個是帕蘭提爾公司(Palantir)的創始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他也是《從0到1》一書的作者。他倆為啥呢?尤其馬斯克有工廠在中國,應該支持全球化才對,你跟民粹搞一起做什麼?

我認為這裡的關鍵是馬斯克和蒂爾這些人並不是像我們這樣隔岸觀火,說我看看雙方的政策哪個合理我就支持誰 —— 他們是早已身處政治之中,牽扯了各種恩怨。

例如馬斯克的SpaceX和特斯拉公司,在拜登執政期間曾多次跟政府有摩擦。 SpaceX要發射火箭,政府說要監管,環保什麼的有一系列要求我們得審批。拜登支持大力發展電動車,但因為特斯拉沒有工會,就刻意冷落了特斯拉,偏偏去讚揚像通用、福特這些在電動車上明顯做不過特斯拉,僅僅是有工會的公司。我們甚至可以說馬斯克跟拜登有個人矛盾:馬斯克多次公開批評拜登;曾經有若干次,SpaceX發射任務取得突破性成功,拜登沒有表示祝賀。

可以說在正式支持川普之前,馬斯克跟民主黨的關係已經很差了。可是別忘了,四年前的馬斯克可是把選票投給拜登的。也許馬斯克認為自己的公司已經強到足以影響美國國運,而你拜登不過是個四年一換的政客而已,說白了你是為我服務的,你憑什麼不順從我的心意?

對比之下,川普降低監管的政策非常符合馬斯克的口味。蒂爾的帕蘭提爾公司做很多軍工項目,恰恰是在川普第一個任期拿到很多訂單造成地位暴漲,可以說有利益相關。

當然意識形態上一定程度的合拍也很重要,例如馬斯克和蒂爾兩人都反感白左的Woke意識形態,主張不看膚色看能力任人唯賢,而兩黨傳統政客無人敢這樣表態,只有川普敢說。但我們也看到,馬斯克個人的權力慾在這裡面也扮演著巨大角色。

如果你是觀眾,你會認為路線之爭才是最重要的,權力應該為路線服務;但如果你是場上的玩家,你會讓路線為權力服務 —— 什麼路線能讓我掌權我就主張什麼路線。

俄烏戰爭開戰之初,馬斯克原本站在烏克蘭這邊,還在社群媒體公開炫耀自己的星鏈設備幫助了烏克蘭。但不久後,他可能是為了跟拜登做對,就開始頻頻指責烏克蘭占美國便宜。馬斯克甚至一度自己提出一個和平方案。你想想這不開玩笑嗎?你不是民選官,你一個開公司的,這裡哪輪到你說話了?

現在川普和馬斯克大幅度改變美國對俄烏戰爭的政策,固然有不願意替外國花錢的因素,有川普天然同情強人政治的因素,但是也有很大的跟民主黨反著來的因素。美國大選的時候澤倫斯基高調支持拜登,川普上台後他又拒絕配合提供民主黨借助軍援貪腐的證據,那麼以川普睚眥必報不顧大局的個性,是不可能對他好的。

而馬斯克已經深陷局中別無選擇。他不但必須百分之百支持川普,而且必須把自己塑造成美國英雄的形象,才能確保川普下台後自己的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8#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13:45:04 | 只看该作者
#美俄會談#澤連斯基總統,在淩晨的時候發表了個電視講話。這講話啊,就像是一記重錘,把全球都給驚醒了。

澤連斯基總統紅著眼眶,承認了一個事實:「我們像韭菜一樣被收割了三年。」這話說得,真是讓人心疼啊。

基輔獨立廣場的大屏上,實時滾動著血色的數據。

全國65%的熱電廠都成了廢墟,哈爾科夫的市民們得步行五公裏去打地下水。

這哪是現代戰爭啊,這簡直就是文明的倒帶!

更讓人氣憤的是,五角大樓最近曝光了一個礦產協議草案。美國商務部要求烏克蘭開放18個稀土礦的「勘探優先權」,卻連一美元的軍援都不想掏。

這算怎麽回事兒啊?烏克蘭在前線拼死拼活的,結果好處全讓別人占了。

還有歐盟那邊,剛開完布魯塞爾峰會,居然把烏克蘭的安全保障議題排到了第27項,後面還跟著個「歐盟校園午餐改良計劃」。

難道烏克蘭人的命就這麽不值錢嗎?

前線士兵們現在人均欠美軍火商15萬美元。推特上瘋傳的賬單照片顯示,一發海馬斯火箭彈的租金,比烏克蘭醫生十年的工資還貴。

頓涅茨克的老鄉們都說:「我們這是給軍火販子打白工呢!」

最誅心的,還是北約秘書長那嘴臉。

記者會上被問急了,他直接甩話:「北約第5條從來沒印過烏克蘭國旗!」這話一出,利沃夫的市民們氣得把星條旗改成了抹布,波蘭邊境的援助卡車也直接掉頭運化肥去了。

我們得清醒地認識到,這場戰爭背後隱藏著太多的利益糾葛。

我們能被別人當槍使,得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爭取真正的利益。

希望澤連斯基總統能帶領咱們走出困境,讓烏克蘭重新煥發生機。

(虽然那恐怕可能仅仅是一丝丝希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9#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13:45:42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2-22 00:45
#美俄會談#澤連斯基總統,在淩晨的時候發表了個電視講話。這講話啊,就像是一記重錘,把全球都給驚醒了。

...

它到現在,都還沒想說要去找東大求援...

東大早在23年就出台《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前幾天王毅外長都明講了中烏是戰略夥伴關係,萬事俱備,就只等你烏克蘭開口求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0#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17:02:25 | 只看该作者
轉摘微博「包容萬物恆河水」

懂王上臺才幾天,搞出的樂子比過去幾年都多。

比如說:自詡“國王”,白宮官方發佈稱“國王萬歲”、“美國回來了”!“在特朗普的領導下,我們從早贏到晚”!

這些消息傳來,大家應該笑得滿地打滾纔是,反而有些人卻憂心忡忡怒氣勃勃,臭罵特朗普,說特朗普毀掉了美國的普世價值和燈塔地位……

我發現有些人是愛美國,又不愛美國,他們愛的是他們想象中的美國,不是不符合他們想象的美國。

他們提起懂王、馬斯克、萬斯的“新政”,就一副痛心疾首、友邦驚詫、國將不國的模樣……難道不聽你的,美國就要亡國?

就算特朗普把美國折騰完了,又和你有什麼關係?

不用替美國人民擔憂,你怎麼知道,美國人民不需要一個“皇帝”呢?

小紅書對賬的時候大家就發現,美國人都是順民,能吃苦,能受苦,任勞任怨,賣血賣身午餐貸……還在乎有沒有皇帝這點小事?要知道,美國人民自古以來奴性深重,喜歡被壓迫被奴役,所以要尊重美國人民自己的選擇。

特朗普是美國人民自己選出來的,說明什麼關掉國際開發署、裁撤CIA、退出俄烏衝突、斷掉遠程養殖經費、插手美國各級機構、乃至於自稱“King”、“帶領美國人民從早贏到晚”,美國人民也是喜聞樂見、全力支持的。

你說這“不民主”,美國人會告訴你,這就是“民主”!“民主”選出來的總統,“MAGA民衆”支持下的“獨裁”,就叫“民主的獨裁”。

有人痛心疾首,說這是“文明的倒退”。

首先,美國有什麼資格代表文明?就算是倒退,也是美國的倒退,和“文明”有什麼關係?

其次,你怎麼就知道這是“倒退”?美國自建國以來,所行的制度不過是最原始的“奴隸主匪幫共和制” ,大奴隸主集團決定了國家的一切政策,上層奴隸主勾心鬥角撈錢吸血互相掣肘,下層人民渾渾噩噩稀裏糊塗地死……這個制度從來就沒有先進過。如果特朗普真的能夠整合國家力量,集中權力、令行禁止、完成反腐、改革……這非但不是倒退,而是進步!這是美國從奴隸制,進化到了封建制。

只不過,以特朗普的歲數、馬斯克等幕僚團的水平、美國的現狀,懂王新政根本就沒有可能成功。

他們只能在各個層面高呼“贏麻了”,暫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這就是美國人的民族性。

至於其他國家的“精神美國人”,就算是以頭搶地痛哭流涕也沒用,不要說什麼“禮崩樂壞”,不是美國變爛了,而是美國一直這麼爛,今天,只不過是它暴露本來面目。

從早哭到晚,能哭死懂賊嗎?

去做點什麼,精神點,別丟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7 07:52 , Processed in 0.066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