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汽车上的电子东西越来越多了。新能源车狂飙突起后,电不仅用于驱动,车上能动的不能动的都电了。车上电子东西多了是好事吗?越来越多的人忧心忡忡,担忧电子东西发神经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汽车。丰田、特斯拉时不时传来的电子系统失灵的故事,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焦虑。9 z: N" ^0 L i- P1 i
1 J ?4 L* n& x3 f9 h
在某种程度上,车上电子灾难和新冠疫苗副作用一样,成为一种神话。一方面,确实有灾难性故障或者副作用的存在;另一方面,灾难性故障和副作用被大大夸张了。4 D6 K8 W9 n% A3 N5 x3 x& W
7 t6 ^+ F5 F" b5 I4 Q$ q; y! j- }+ `
肯定会有人说:我也知道是小概率,但发生在我身上,就是100%的概率。我不能接受。那这就和新冠与疫苗一样,你可以不接受,但不影响世界还是会继续按照你不接受的方向前进。地球不围绕你转。9 n+ G( P$ K; d, x2 \! j
& _" b+ B5 H$ t+ B, Q2 [车上电子东西大体可以分为三类:2 V3 s4 j3 {3 G5 g+ z) C1 x {3 o
1、 电子娱乐+ m& b2 v$ l% b0 V
2、 辅助驾驶
! m! R; ]3 b5 v9 f2 `3、 汽车功能1 \* x/ N) x/ v) g( ]% m+ J3 p! D
' l! K' j6 j. O; \+ C这些东西是不是好事是一个问题,这些东西是不是碍事是另一个问题。必须说,电子娱乐能工作挺好,坏了也就坏了。恼人,但不影响开车。事实上,设计糟糕的电子娱乐和不必要的信息化有害驾驶安全,那些超大屏显示可以算入此类,车上播放DVD、网上直播更是毫无必要。人们对这些有怨言,有人直指智商税,但很少会有人为此而焦虑。所谓车机黑屏导致车开不了了,极少是因为车上娱乐系统出问题。当然,黑屏涉及到驾驶和操控有关部份,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 Z1 \4 x& z j: A+ ]- o" H% p( S x, m2 s
汽车功能包括发动机、底盘、操控。发动机的各种电控已经很多年了,实际上也离不开了。纯机械的汽化器已经绝迹几十年了,纯机械的无助力转向和刹车也绝迹了。人们对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的可靠性从不怀疑,绝大部分驾车人可能都不知道还存在过汽化器这回事。液力助力转向和刹车也是作为“天经地义”的,其实液压系统也有可靠性问题,液压管漏油后,刹车就失灵了,失去液压助力,转向沉重不堪,很多人会觉得直接失控了。但一样,人们你对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并不怀疑。
9 ]1 b5 K p$ Y0 P8 b
8 s1 |$ L; T9 t, t7 [1 Z3 C说到底,这是对熟悉(包括自认为熟悉,其实还是一知半解)的东西的信任。对电子东西(尤其是新增功能)不熟悉,有天然的恐惧感,因此认为不可靠。但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汽车功能电子控制,反正对驾车人是透明的,就眼不见心不烦了。
* _' l' `* e" w& a5 n* B% K
0 |2 g; o& S, l# z9 S# c$ \“机械的东西更可靠”,这是误解。机械的东西有松动,有磨损,有老化。模拟电子没有磨损,但有接触不良和老化。数字电子连接触不良和老化的问题都小多了。对比同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和模拟电子东西,数字电子的老化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 n) n( v+ V" _7 g& G9 k% d7 m
' Z: M) R0 \- i; h1 T2 `" X问题在于数字电子的复杂程度通常远远高于机械和模拟电子。那这些是不必要的吗?在汽车功能层次上,通常不是。8 L* ^9 Q; w& ~/ X9 K# d4 \
: P; w- o" s* W2 @3 |首先,这些东西需要车规级认证。没事谁也不会是自找这个麻烦。其次,发动机电控、ABS、循迹防滑,这些都不是无事生非的东西。
% u& } q: w5 I
8 N; q$ X5 t( j1 o( i/ @# N不管从提高燃油经济性、控制排污,还是提高发动机运转平顺性、实现故障自检,发动机电控已经不可能离开了。
+ }( Q2 }# e( t j; N& |
+ D7 {( p. A8 q2 P; j很多人从来没有体验过ABS或者循迹防滑,那是他们运气好,或者在大城市里反正开不快,也不遇到恶劣天气。在北上广深市中心开几十年车从来没有体验过ABS和循迹防滑的很常见,根本不会遇到那样的情况。) o. a* R' T; H3 N" B7 S
' H' l3 G, _5 E/ w6 M; y7 [
但这不等于这些是不需要的功能。也很少有人抱怨这些功能不必要,更没有人抱怨这些功能造成灾难性事故。
- F: ~5 V3 f! \ y4 W$ Q: k
# r) Z: W6 E. D$ h/ ~8 q, ]2 v眼见心烦的还是与驾车人直接交互的辅助驾驶功能,尤其是各种自动定距巡航、自动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驾驶信息的全屏显示也可算一个。
, s6 L3 {4 Y8 ?( g" |2 D
0 C7 d$ G4 @) }" w4 C3 W这些功能要是全都可靠工作,也不会有人抱怨,但在现阶段,确实有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或者自作聪明的问题。要不做吃螃蟹者,进可以避开、不选购这些功能,或者关闭,这些辅助驾驶功能基本上都是可以关闭的。
4 Q* G8 ?& i/ F; r9 G8 y! d4 z" H8 x2 L! ]1 }
可以想象,10年后,这些功能成熟了,人们也认为“熟悉”了,这些功能也会像ABS、液力助力转向一样进入舒适区。
( z" Z& h4 y4 @- i# S4 J3 m* _& y1 M, y+ m5 N1 W3 \% z
另一个恐惧感来自车载电子的软件化。有些人有软件经验,有些人只听说过软件灾难,但谁都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感到恐惧。其实编软件的人自己也会感到恐惧,因为什么时候出点大毛小病,差错很头痛。但这不等于软件隐患遍地都是,软件故障都是灾难性的。
! T/ a/ m% K6 F; ?6 X5 y9 g
N6 R! } W! i# S4 S软件的规范性、可靠性、可扩展性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软件故障经常来自于微小的疵瑕和不一致。在现有的计算机架构下,“差一点点都不行”,这是所有干过硬件、软件人的共同痛点。人工智能是非常火爆的话题,到底能走向哪里是更大的话题,但现有人工智能最大的成就在于能有效处理“近似情况”,在特定语境下,一点点偏差不影响正确判断。这在未来软件研发中能起什么作用还有待观察,但很值得期待。" ^7 y, ]2 G3 j- i% C
% `) B& r. n. k- {" J6 j# ?! i
车上电子东西多了是好事吗?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纠结与其说是对这些功能的合理质疑,不如说是对不熟悉的事物的天然恐惧感。- H0 O3 G* J5 J$ l% h$ P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