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天,瓦格纳集团再度称为热点。在苏勒达尔的战斗中,瓦格纳集团是主力,以至于和俄军发生争功的事情。美国则以危害乌克兰和平与安全为名,认定瓦格纳集团为“跨国犯罪集团”。瓦格纳集团成为乌克兰战争中特殊的军事存在。9 s- o3 P* C. O2 k7 i
/ K$ f+ l9 C1 ?) {; E
瓦格纳集团一直笼罩在迷雾之中。一般认为这是私人的雇佣军组织,但并没有一个私人武装公司以“瓦格纳集团”的名义注册。也有说法在阿根廷注册,总部在圣彼得堡,分部在香港。老板普利高金本人称此为“瓦格纳营”。这里的“营”并非军队编制中的旅或团下属的营,而是西方语境对中等规模军事组织(尤其是私人军队)的特殊称呼,实际编制可大可小,乌克兰的“亚速营”、“顿巴斯营”也是这样的。
# k: A* _3 @% s4 M. E+ s7 k% K
# k4 S# G! I( b瓦格纳集团据说是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期间首先出现的,首先在卢甘斯克与当地反基辅武装并肩战斗,由德米特里·乌特金创立。乌特金是乌克兰人,曾经是格鲁乌(在俄罗斯时代换了一个名字,但换汤不换药)中校,指挥特种部队参加过两次车臣战争。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已经退役的乌特金加入另一个雇佣军组织“斯拉夫军团”,为阿萨德作战。回俄后,与一些“斯拉夫军团”的老兵一起,建立了瓦格纳集团,回到叙利亚,据说参加了阿勒颇、帕尔米拉、哈马、代尔祖尔的战斗。6 f& v- B$ m# F: Y6 k. S
4 V$ B! u2 O3 R; d( U
瓦格纳集团的命名据说是对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致敬。瓦格纳的音乐宏大、振奋,在19世纪德国崛起时代具有重要的民族凝聚和精神激励作用,也是纳粹德国的“法定音乐”,以至于以色列有很长一段时间禁演瓦格纳。可能音乐家的名字吉利,西方在乌克兰的雇佣军用莫扎特集团的名义。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巴赫、海顿不知道是因为没有与雇佣军扯上关系而高兴,还是因为被无视了而不高兴。/ M4 j8 \9 S" J$ D
. g3 R+ C: t; F! |8 F& |, |! @! I2016年,乌特金在克里姆林宫出席祖国英雄日活动,接受了第四枚勇敢奖章,与普京合影。此后乌特金再也没有在公众场合露面,生死不明。美国在2017年就宣布对乌特金的制裁,2021年欧盟也对乌特金实施制裁。现在瓦格纳集团的老板叶甫根尼·普利高金是瓦格纳集团的出资人,他本人是开连锁饭店的,但与普京关系密切,号称“普京的厨子”。9 F1 Z2 d* Y' Y7 k# a R7 b
! X1 a& t( M6 ?0 C1 s4 r
瓦格纳集团的成员来自前苏联各地,俄罗斯人居多,但已知也有乌克兰人、哈萨克人、摩尔多瓦人、亚美尼亚人等,还有“塞尔维亚外籍军团”和“皇俄敢死队”。据报道,在2016年初,瓦格纳集团有1000人左右,但到夏天就扩充到5000人,到2017年底进一步扩充到6000人。2 o; M# A5 F3 \' ^3 U
1 W6 H% K4 ]* T7 `2 r/ G( b
西方情报界认为,瓦格纳集团与俄罗斯政府关系密切,或者说索性就是俄罗斯政府的黑手套,专门干俄军或者俄罗斯情报部门不便直接出手的黑活。最大的证据就是:瓦格纳集团在克拉斯诺达尔地区莫尔金的的训练营地与俄军训练营地紧密相连,直接就是同一个大门进出的。有说法教官由俄军提供。* I) F1 Z# @/ _* w2 l5 W O& `
# c, C5 M) t- _5 w% ^% K0 g3 H瓦格纳集团在行动时,动用俄军的军用运输机;成员享受俄军的医疗和健保体系;有功人员受到俄罗斯政府颁发的军功奖章。雇佣军在法律上不容许在俄罗斯存在,但瓦格纳集团明显得到俄罗斯政府的庇佑,这也是西方指控瓦格纳集团与俄罗斯政府关系密切的理由。
- Z) G$ A$ J5 {, {. Y
! q6 O& T+ F6 ~; h1 \- G克拉斯诺达尔地区在外高加索,与克里米亚隔刻赤海峡相望,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罗斯托夫当然还有克拉斯诺达尔都在本地区。
7 K" \9 a1 e( ~( w+ X$ y: R! P- k+ I+ k5 b8 ?0 f
在历史上,瓦格纳集团成员主要来自俄军、内务部队的退伍人员。这些老兵基本军事和心理素质好,纪律严明,作战顽强,主体年龄在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瓦格纳集团只接受10年合同成员,短期的不要。成员只有在特定时间、得到指挥官许可的情况下才可上网、打手机,但在任何时候绝对禁止向网上上传有关训练和作战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不管在俄罗斯境内还是国外,不准向家人透露自己的行踪。行动时,身上只有号码标识牌,连名字都没有。
2 W5 v/ b2 ^4 O# Y% r/ L1 e9 o7 G/ N% ]! E* Z- L: D4 m8 i' x
当然,瓦格纳集团的工资很高,据说最高可达每月2500美元。相比之下,俄军志愿兵每月只有30美元军饷,义务兵可达500美元,作战津贴另加。不过据透露出来的瓦格纳集团“军人守则”,捍卫俄罗斯利益,为俄罗斯军人的荣誉而战,为真理和胜利而战,才是瓦格纳集团的信条。
, O, M) }9 M5 C0 }# |; N3 e4 H5 r7 Q
多年来,瓦格纳集团的足迹超过叙利亚和乌克兰,远达利比亚、苏丹、中非、马里、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刚果、几内亚、安哥拉等20多个非洲国家,据说还为委内瑞拉提供训练和咨询。这是由瓦格纳集团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 U* D9 N- ]4 E4 j; E) _; T1 J0 K* D6 a+ }
雇佣军不是新生事物,战后美英是雇佣军的主要来源和用户,在非洲的冲突和反恐战争中遍布美英雇佣军的身影。雇佣军不是正规军,可以不受政府的正式委派,一旦行动出岔子,政府可以撇清干系。雇佣军也是私企,行动不需要公开,伤亡不需要公开,公众没有知情权,问责政府也问责不到这里。; C W: C& {1 Q1 T1 ?8 }
& Y' L6 U! Z3 l在这些方面,瓦格纳集团和英美雇佣军(如臭名昭著的黑水公司)没有多大的不同,但瓦格纳集团和黑水还是有点不同。) K; W& y0 J; P6 m
; r3 u7 f5 k" r: b M4 Z R+ O: ^$ b
黑水的风头时刻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在那里,美军兵力不够用,就动用了大量的雇佣军,与美军混编,主要作为基地、车队、要塞、设施的警卫力量,有时也编入突袭部队,作为辅助力量。5 O3 @7 z: v6 N& c' |/ P# M
$ i9 e ?. }! v
在法律上,在美军还处于战斗状态时,美军是交战方,雇佣军受到美国政府委派,是非政府但受政府雇佣的战斗人员,属于合法战斗人员。美军结束战斗行动、转入维和、政权移交伊拉克后,他们受到交战方委派的地位没有了(伊拉克政府没有雇佣过他们),以后是靠法律上的马虎眼继续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全部撤出了。- h3 q- P; l8 a _/ v* A
6 Y, v! n2 Q, v" {+ v: ]/ {但是俄罗斯政府对瓦格纳集团的合法性和公开存在持暧昧态度,更是没有公开委派参与作战行动,瓦格纳集团成员在乌克兰的法律地位说是非法战斗人员不过分。不过这不重要,战争中重要的是战士的枪杆子,不是律师的嘴皮子。. o7 E ]; \3 _( u- u
7 z5 ` R/ S* d/ H
重要的是瓦格纳集团的使用方式。瓦格纳集团经常单独作战,而且主要用于野战,而不是保安作战。4 w& }& R; P2 S1 j; z
3 s2 e) R" P( P
美国雇佣军主要用于警卫性的保安作战,只有在防守反击中,才与正规军混编,加入突袭作战,也大多作为后方或者侧翼警卫,很少作为突击主力。
2 G9 d$ ~& G1 |4 M
/ i6 E) Z( r3 z* P3 S( i英国雇佣军更多单独作战。英国雇佣军其实称为英系雇佣军更加合适,因为主要成员来自英联邦国家,但不一定是英国人。澳大利亚、南非、罗德西亚(现津巴布韦)等国的退役军人有当雇佣军的传统。这些英系雇佣军在60-80年代非洲呼风唤雨,常参与甚至策动政变,电影“野鹅敢死队”说的就是这些事情。2 f8 K3 \3 C# c# s) B$ I* F
0 x, U) c Y6 G
由于涉及非法行动,执行颠覆作战的雇佣军不仅得不到各国政府的公开委派,更不可能与各国正规军混编行动。但这些都是小规模、短促的特种作战。0 f' E) Q- Q$ v
6 m+ p+ k- r; S- G, E
瓦格纳集团则不同,不仅不需要掩饰参加主要战斗的事实,还常常负责独立的战斗甚至战役方向,而不是作为正规军的补充或者掩护兵力。在苏勒达尔就是这样。
5 i3 I& U' X `5 p; A6 }# L: L8 c
% t+ s* }. c9 }另一个特点是投入战斗的规模大。瓦格纳集团现有总兵力不明,但据报道,苏勒达尔的乌军在不同时间有6个旅之多,包括第24旅、第61旅、第46旅、第77旅、第11国土防卫旅、第4坦克旅。即使不都齐装满员,在战役的大部分时间里,总兵力过万是没有问题的。按照进攻兵力需要以3:1压倒防御兵力来推断,进攻苏勒达尔的瓦格纳集团即使兵力达不到3-4万,1-2万肯定是要有的。这在乌克兰战争里就是重兵集团了,而不是典型雇佣军作战的连排级甚至小分队规模。这还不是瓦格纳集团的全部兵力。2 L5 h6 Z" Z) r1 f7 p
8 v. a3 Q) R1 A9 b( M
2022年9月,BBC报导普利高金在监狱里招募囚犯加入,承诺重金和减刑。BBC就是BBC,不可不信,更不可全信。但这些年来俄军兵力缩减,俄军待遇也在提高,军事素质好的退役军人愿意再次从军和当雇佣军的来源随之缩减,瓦格纳集团开始征召退役军人之外的“非常规兵源”是有可能的,但战斗力显然未减。
; I2 W) x& P! B( v2 P
$ Z& ~/ J' G: s8 s L; L$ d& L有意思的是俄罗斯为何将重要方向交给瓦格纳集团。
. j" c, O% \* {# u d0 q
' }, J. r0 T) R1 C苏勒达尔本来算不上重要方向,但乌克兰战场已经异化了。乌克兰是一马平川的地方,本来是适合机械化大兵团驰骋的战场,但现代战场不是狂飙突进就能攻城掠地的时代了,离开C4ISR支持的深远穿插面对得到C4ISR支持的机动防御时,很容易成为肉包子打狗,乌克兰战争前期俄军的失利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4 O' C5 w# H# [; K4 B6 Z
B& G. p9 Z; k; `! G
俄军的C4ISR瓶颈在短时间里不可能解决。乌军本身的C4ISR水平还不及俄军,北约毕竟远离战场,能提供的C4ISR支持只能是战役级的,除了个别战斗,在整体上很难具体指挥和整合乌军的作战行动。因此,大穿插的机械化作战很快成为一战式的阵地战、绞杀战。
' ^. d( o( f3 I! }% ]5 r9 A N" n- N. H+ d
阵地战的好处是对C4ISR的要求较低,肩并肩的强攻死守只要没有明显的漏洞,对方即使机械化穿插也难以下嘴。俄军在哈尔科夫的大溃退是由于本来就战线太长,无意坚守,只有在乌军进攻时,抢先脱离接触,能做到有序撤退就是胜利。在赫尔松方向也是一样。赫尔松孤悬第聂伯河西岸,增援、补给都不容易。在乌军压力下,俄军做到全身而退,已属不易。7 D3 E4 ]% e, E* j; s4 @
/ ~/ k( Y3 \$ C! [7 n# _
在哈尔科夫和赫尔松之前,乌军有选择反击时机和方向的主动,夺回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胜利,什么时候夺回都是胜利。但在哈尔科夫和赫尔松胜利后,“不再丢失一寸土地”成为不可质疑的政治正确,乌军反而丢失了战略主动,被坛坛罐罐和一城一地拴住了。
3 |- Z, C( q$ o: L) [: _ c! W! D
0 _* P0 z5 {, k: k本来乌军有机会乘胜集中兵力,从扎波罗热方向向马里乌波尔劈入,切断通往克里米亚的亚速海沿岸走廊,有可能极大地改变战局。但俄军抢先一步,不是组织被动的就地防御,而是利用巴赫穆特作为“顿巴斯口袋”的袋口关键地位,和苏勒达尔作为巴赫穆特供应线上的节点地位,把乌军主力钉住,迫使乌军不断向这个原本相对不重要的战场不断增兵,与俄军拼消耗。+ N r: Y b: o# e2 C
# v% P! ~, n2 u. P# ]# j
在一个多月的重炮持续猛轰和步兵顽强进攻下,苏勒达尔落入俄军之手。更确切地说,是落入瓦格纳集团之手。这也是血腥和艰巨的战斗,在某种意义上说,与80年前的斯大林格勒之战差别有限。有说法乌军的6个旅被打残了。瓦格纳集团方面的伤亡不明,但肯定也小不了。但在这方面,瓦格纳集团具有不必公开伤亡数字的独特优势。
' Z5 F2 |9 S: Z. G8 e% X V# \+ O0 H& p0 K* h
作为私企,瓦格纳集团没有义务公开伤亡,所有伤亡数字都只是外界的猜测。除了个别有名有姓、可以证实的例子,一般都无法证实。从瓦格纳集团方面来说,只要不涉及非法活动,公众没有知情权,尽可以对伤亡数字避而不谈。 T1 Y( T7 F& j- ?
4 c/ M7 m" V2 b7 G+ Q3 C9 K这对俄罗斯很重要。乌克兰战争在俄罗斯公众中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伤亡率的影响。在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期间,苏联公众的反战情节就是在伤亡数字上升后发生的,“士兵母亲”运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乌克兰战争期间,“士兵母亲”运动无声无息,这与俄罗斯民意对乌克兰战争的支持有关,也与公开的伤亡数字较低有关。2 {$ W4 m c8 Y: ~* y4 c4 j6 \: x
2 c7 G1 X5 q2 [) h- g3 r4 S) F# _
瓦格纳集团的入职协议规定,伤亡者及家属不准就本人或部队伤亡情况接受媒体访谈或者发表意见,或者串联,否则福利和补偿取消。据报道,瓦格纳成员的标准抚恤金达8万美元,这在俄罗斯是可观的金额。( y, J8 o4 @' L& l& Y' y4 T/ n" `
7 U3 h4 ]6 e9 C% @) H. L# b _在军事上,瓦格纳集团的训练标准较高,军事素质较高,战斗意志较顽强,作战效率可能接近俄军空降兵、海军陆战队等精锐部队,高于俄军普通部队。由于有大量老兵,不仅经验丰富,也熟谙俄军运作,甚至有深厚的军内人脉,使得作战协调具有额外的便利,大大提高作战效率。瓦格纳集团以轻步兵为主,这是阵地攻坚和死守的主力。在这样的战场上,水银泻地的步兵作战更好用,密集的装甲集群反而施展不开,还容易遭到团灭。这也是俄军器重瓦格纳集团的原因之一。% X; j+ w- c+ ^( M' i0 p/ V$ I
4 G' A) A. k% I6 ^在顿巴斯前线,战线已经很稳定,大纵深突破很难实施,只有硬啃。但战线的高度稳定也意味着可能的僵硬,一旦松动了关键的一环,有可能造成整个战线的失稳。苏勒达尔易手的影响现在还需要观察,但俄军将发动冬季攻势的传闻时有所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1月中旬秘密访问基辅,向泽连斯基通报俄军即将发动进攻的情报,或许与美国对顿巴斯的战局判断有关。
# z6 U! ^4 ?' h* ^$ [: K1 o( H% ]+ w8 O
在这样的情况下,瓦格纳集团的作用已经超过小股的雇佣军敢死队,而是人多势众的精锐突击兵团了。而且便于只报喜,不报忧,符合俄罗斯的政治需要。
1 {, ~, s8 c8 h: t* \: j C$ G- O# t3 ]* {% b9 Q1 N
问题是,瓦格纳集团毕竟是私军,在法律上游走于灰色地带。俄罗斯政府对瓦格纳集团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存在连个名分都不给,这对瓦格纳集团是挥之不散的阴云。由于乌克兰战事繁重,瓦格纳集团有进一步壮大的必要;但如果瓦格纳集团尾大不掉,必须说,一切皆有可能。只是在眼下的乌克兰战争中,瓦格纳集团还真是不用洗泥的快萝卜。, o" g) p+ h4 |/ s
* p1 e* y |8 E9 _1 A# E y0 i有道是:请佛容易送佛难。瓦格纳集团可能真是一尊佛:斗战胜佛。对了,这是孙悟空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后被封的佛号。瓦格纳集团是否能有这样的善终,只有时间才知道。但在唐僧还在路上的时候,神挡杀佛、鬼挡杀鬼的瓦格纳集团还是不可或缺的美猴王。苏勒达尔之战可能只是开始。
# S: N* o) \8 z/ s0 h( ]#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