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人登陆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也称福克兰群岛,马岛战争开始。战争持续了76天,英军成功地夺回了马岛。撒切尔夫人赚足了政治稻草,阿根廷的加尔铁里军政府战败垮台,马岛至今还在英国手里。马岛战争距今40周年了。5 t$ Z) _0 Q7 H( N5 L- C0 S- U i
8 p @( U1 E h; M
$ `' [/ `0 S7 E1 `* J! k40年前的马岛战争是撒切尔夫人政治生涯的顶点,也是大英帝国的最后余晖
+ ^; o, W# u k
3 b* K2 ~% h- S* Y7 y马岛战争具有特殊意义。这是大英帝国以一己之力赢得的最后一场战争,撒切尔夫人甚至信心爆棚到一度想“保卫香港”。战争爆发前,撒切尔夫人对国内经济的紧缩增效改革一方面开始取得成效,另一方面攒下大量政敌和民愤。马岛战争为她赢得了空前的人气,也为她的政治生命延寿了8年。+ ?) i$ s' x: S* f- b8 z8 f, P+ J
7 K" s: C( A3 Z" w: x& O! |
在军事上,这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海空战争,也是核潜艇第一次(至今也是唯一一次)击沉敌舰的战争。反舰导弹的大量使用彻底改变了海战,民船军用则大开了人们的眼界。但最大的亮点无疑是“鹞”式战斗机,证明了“袖珍航空母舰”的可行性,也证明了缺乏预警机的局限性。
6 P |+ A4 f( b0 A. t& F
' M; T; N6 D R. h! U7 q+ b
+ ?1 P5 u& w% r) ~/ f: h- z# h“闪光的谢菲”被“飞鱼”导弹击沉,这是英国海军二战后最大的损失,也是法国海军技术最大的胜利& l; ]# Y( e& w1 {9 p" k
' t- ?- P) @9 S4 F- P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空空导弹决定空战胜利的战争。不算那些用矢量推力做出的特殊机动,“鹞”式的速度和机动性不及阿根廷的“幻影”,但先进的AIM-9L空空导弹可以迎头攻击,加上更优秀的态势感知,使得必须用速度和机动性抢占6点钟才能发动攻击不再必要。有意思的是,F-35是50年代后第一种最高速度不到M2的美国空军战斗机,难说是否有马岛空战经验的影响。+ l! f8 `5 \! l8 m
' [# J1 G# `2 F% I$ h5 P$ e* Z
“鹞”式对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影响更大,魔改后加装APG65雷达和AIM-120空空导弹,超视距空战能力甚至超过同时代的F-16。“鹞”式的经验更是促成了F-35B。在某种意义上,短距起落(具有有限垂直起落能力)的F-35B造就了F-35家族,也对21世纪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起成形作用。
6 z P0 u4 i7 _$ A9 R& ] @1 z I# i( s% Q$ X
& ? m! {, G) a( c+ E+ P w这也是“鹞”式战斗机的成名之战
. H3 F9 v# v9 |+ U0 C2 L! p8 ?+ p1 y# b7 c* L5 W
这是中国刚从文革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走出来的时代,是震惊中国的战争,反舰导弹、空空导弹、“鹞”式战斗机、核潜艇看得中国人眼花缭乱,与紧随其后的贝卡谷地空战一起,使中国第一次意识到空战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据说中国还想过引进“鹞”式,大量装备后,在苏军入侵和机场被毁后依然保持空军的战斗力。没错,这是苏军在万里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的年代,驻蒙苏军里北京只有一个冲刺的距离,与今天基辅的处境很有点相似之处。
1 V8 u2 o" E) `( M6 h+ H- L9 H& ^# d' m) P( X: r7 R f: Q
40年后,物是人非,但人们不时复盘,如果阿根廷打得更主动点,战争是不是会有不同的结局?
& \2 v. a* ^$ k t6 u+ c' B
! O; c$ H) M/ a! f. S R! U" Y一般的复盘是这样的剧本:0 U; o |# `$ j9 u$ V1 z
% X: ~' e% _. B7 {$ {1、在备战阶段,应该大力修复、扩建斯坦利机场,大批增调作战飞机进驻,把这作为前进空军基地。从岛上起飞战斗机可以避免从大陆起飞战斗机的航程和留空时间不足的困难,极大地外推马岛防卫半径。
, A/ ^8 ^0 [. }/ v0 V% e* ~9 a2、在海战阶段,阿根廷海军应该利用航母和航空反潜力量主动出击,积极反潜,保障海上交通畅通。如果英国舰队紧逼封锁,阿根廷海军甚至应该跳到外线,主动打击英国的海上供应线,迫使英国舰队回防,解除海上封锁。) C# D# t2 ]8 Q, p
3、在反登陆阶段,岛上守军应该机动防守,组织互相呼应的机动兵团,并组织远程炮兵火力覆盖可能的登陆点,在空军和海军潜艇的配合下,与英军在水际滩头决战,粉碎登陆企图。
* y( ?* V: a$ W% k) ~9 K: t, t9 _- `1 E& U# H; n- x" X- v
马岛远离英国13000公里,离阿根廷大陆只有约600公里。阿根廷作战飞机上岛,确实大大扩展防卫半径,至少在英军登陆的时候,是守株待兔,而不是远道而来,“幻影”、“天鹰”的航程和留空时间都不成问题了。! |7 T! i8 o7 R" F3 ]- j! |: I
' `, l$ b0 t* j0 O8 c6 [
" _5 N! p$ L* C7 }9 T& ]
斯坦利港机场其实只有简易跑道,离可以战斗机高强度出击的机场还有很大差距5 J. s. m- {8 N/ V. ~4 s+ Z2 F, p. Y L
& ~7 w4 ~' [6 C9 `/ g$ a
7 K% ~3 J! q" a. Z9 }3 b% q只有“普卡拉”这样的螺旋桨飞机可以使用
/ H7 \! c+ m8 E
: `+ ?, Y9 w, p4 d s6 o问题是,跑道、停机坪扩建其实是简单的,但作战飞机异地部署其实是挺复杂的事,必须把指挥控制、地勤支援、维修和备件、燃油和弹药统统搬家,最好还要有加固甚至地下的燃油库、弹药库,避免被轻易打掉。还需要保证补给。岛上阿军后来连基本的军粮、弹药都保证不了,作战飞机的燃油、弹药消耗大得多,根本供不起。
$ M8 X* h% p2 U" i; I4 H8 g: ?" S# [! W
. e& ^+ ^# g) ] }空军基地不是有条跑道就可以了,这只是能起飞和降落而已,基地的出动率是基地有用性的关键。大型空军基地越弄越大,就是因为设施齐全,出动率较高,吸引更多的作战飞机“扎堆”,然后需要更大的基地才能保持出动率。在和平时代就使得利用率不高的前方基地可以达到高出动率,这是只有空军大国才负担得起的;战时在前方抢修高出动率的基地,这是只有空军强国才做得到的。8 r v. c0 w" Q' m+ W3 r- j7 }+ a
/ N: Z" f, Q& |# h, i
阿根廷达不到这样的门槛,斯坦利机场只部署了“普卡拉”这样对机场要求很低的螺旋桨飞机,这其实是有挂载机枪、炸弹、火箭弹的教练机,对装备“鹞”式战斗机的英国舰队和登陆部队连骚扰都做不到,但阿根廷空军也只有这样的能力了。“幻影”、“天鹰”勉强上岛但根本保证不了完好率、出动率,那是对宝贵作战资源的浪费。
; ^# V3 F+ Q& P; t0 e( `; F) @7 R. A" q2 _
即使作战飞机上岛成功,还需要雷达提供远程预警,才能有效控制马岛周围海空。这还是80年代,轻便的机动雷达探测距离有限,阿根廷都不一定有,大型雷达的快速抢建也超过了阿根廷的技术和建设能力。还需要防空导弹保护,阿根廷倒是已经在岛上部署了新买的“罗兰德”防空导弹了,还有击落一架的战绩,后来被登陆英军缴获了。
# V; v7 R# M0 u: P: h
1 S! a" M9 \; t- \* u在海战阶段,理论上阿根廷海空军配合,是有可能对英国舰队建立优势的,但海上侦察是个问题。阿根廷只有P-2V和S-2海上巡逻机可用。P-2V很老式了,其被动电磁侦察能力在对“谢菲尔德”号的定位中派上了用场,但这是因为“谢菲尔德”号是雷达哨舰,需要雷达常开,被截获了。航母和舰队主力保持雷达静默,这就使不上劲了。直接在海上用目视或雷达搜索,早就被舰队的“鹞”式打下来了。% i9 `- a# x( K/ D" T) A, q
$ L( k' ^" q1 Y( m' O; \
阿根廷的潜艇也使不上劲。常规动力潜艇好比有机动能力的水雷,不可能在水下长时间高速追踪水面舰队的。舰队里也有核动力潜艇,英国海军也是北约里的反潜专业户,常规潜艇在深海里角逐,凶多吉少。
7 a. f6 ?! e5 v4 A; R. d* t) N; f- N. ^# b" M. X
切断英国舰队的补给线也不行。舰队本身有很强的自持力,可以很长时间不需要从本土补给,这不是陆军或者空军。登陆后补给需要大一些,但还是主要依靠舰队内的补给船。阿根廷的飞机和潜艇打掉补给船是有用的,事实上,“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被击沉就给英国人造成很大的困难,不仅损失了很多物资,还损失了大部分CH-47重型直升机,大大增加了补给由海到陆的转运。但这样的运气阿根廷只有一次。% h' m1 {# Y/ n( a; a
x0 |; F' L a- V! B缺乏海上侦察能力的话,阿根廷飞机即使上岛,也只能等英国舰队逼近到鼻子底下,那时岛上基地早就在“鹞”式的打击范围之内了。; z; A/ J7 g* b9 W/ A
$ Q( N ~! }+ F; L" m& K
6 h9 V) f3 p& M7 `1 H4 u5 }阿根廷海军的技战术水平难以恭维,主力战舰是英制42型(和英国舰队其实是同型的),多年后,停在港内还自己翻沉了,先是用拖轮顶着(如图),后来顶不住,彻底翻沉了。这样的水平出海去和英国舰队打,真是有去无回了 n* x( L9 g9 D+ v
4 j6 ^+ m6 z- `( }
海上如果能保证马岛到大陆的海空走廊,岛上阿军就能得到可靠的补给,在反登陆是或许能打一下。英国舰队要切断并不容易。“鹞”式的航程很短,要切断空运线需要把航母放在马岛和大陆之间,很危险。不过阿根廷空军只有7架C-130,还不能保证100%的完好率和很高的出动率,靠不住。海运的运能更高,但英国核潜艇既然能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就有把握击沉阿根廷的运输船队,阿根廷根本没有足够给力的反潜力量。* s+ u& x: P% {# _% `
7 `5 w! m% A* N* H
反登陆一方需要在机动和火力上占优势,否则舰队的机动能力更强,火力更强,不仅可以避实就虚,滩头守卫力量也很难不被各个击破。阿军本来就机械化不足,机械化部队的补给要求也超过阿根廷的能力,岛上阿军基本上都是步兵,而且素质不给力。英国媒体在马岛战争期间曾经讥嘲到:“英国在过去400年里没有失去过任何一场战争,而阿根廷在过去400年里没有打过一场战争。”这或许有失公道,但也并不离谱。
& L6 T, l/ U; l4 }% G! C6 Y: m$ S' H# V
机动战对官兵的主动性和纪律性要求很高,军官对部队的控制能力要求尤其高,否则一动就乱,一乱就死,战场失控是分分钟的事。军事落后国家只能打阵地战,就是因为缺乏对部队的控制能力。阿军陆战指挥官梅南德斯少将选择静态防守,或许是对阿军官兵素质、主动性和纪律性缺乏的承认,怕失去战场控制。一旦放羊,溃败更快。( G5 i" e( l7 X; w
$ ]- ~5 S! j4 h: h& _' ]$ ^; e; c/ {
英军登陆后,阿根廷空军还在死命攻击,但陆军按兵不动,这是不可原谅的。但阿军野战能力低下,空地协调能力几乎不存在,联合反击滩头可能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阿根廷空军攻击海湾里的英军舰船就相对简单。水域狭小,舰船基本上是静止的,也没有目标识别问题,看得到的都是目标。和陆地上的阿军协同作战可能就不行了。
3 `" p/ j- w+ I7 s4 h2 W& F3 q8 G
: ] S2 _- V7 P( A3 d }0 B主动掌握制空权、主动打破海空封锁、主动出击反登陆,这些概念在大方向上肯定是正确的,但要是结合阿根廷和英国双方的实际,实施起来并不简单。采取这些主动措施的结果肯定可以造成英军更大的损失,延长战争的时间,代价是阿根廷方面更大的损失,也不能可靠地逆转马岛结局。尽管如此,复盘马岛战争依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是研究海岛作战的典型案例。
! \1 B( B# r; N; J% Y1 E3 e. L/ P q# q/ v6 v6 v; W
0 ~/ u) z( E& G- e40年后,马岛依然在英国手里
8 |( _, ~: M- p6 _8 `" J# b* F E2 ~. b
如今马岛依然在英国手里。阿根廷还是誓言要收回,但再打一仗看来是不会了。在中国“枭龙”交付之前,阿根廷空军已经没有战斗机了,阿根廷海军的实力比马岛战争时代还低下。不过英国也不行了,再要拉起一支能远征南大西洋的舰队恐怕也不行了。
x3 s0 D9 }; T+ ~! I& E7 ^4 u/ E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