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lewang 发表于 2021-6-4 22:09& G( w: l$ @! v! n# f1 \2 W# B2 s
就第二个问题谈一谈。教育部这个做法,其实可以反相思考一下,如果教育部不这样做,结果会是什么?不出意外 ...
0 d2 m+ u+ j' }, T
完全不能同意。从管理角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皆然,处处把知识分子当贼防,搞得知识分子毫无尊严,那知识分子也只能做贼。人的尊严是建立在有基本体面的收入基础上的。现在高校不分房子,工资收入不到企业同等学历同等工作年头职位的一半,那教授哪有尊严?怎会不挖空心思搞钱? ; ~& j' E' k' H+ K+ c8 _% Y$ b( ]; S* e 量化指标在过去十几年曾经发挥了促进高校学术研究大跃进的作用,现在逐步过时了。以现在的年轻博士所受的学术训练,毕业几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就比60后老教授一辈子发表的还多、档次还高。但是这解决不了国家社会对高校产生从0到1 的基础研究成果的需求,因为做从1到10,从10到100的成果足以完成大量的量化指标,但是只能让中国高校停留在世界三流的水准上。; H' G+ x6 @6 I, _6 i, K
国外期刊被中国论文淹没已经是现实了,根本不用等几年。国外期刊审稿也要拖个1年-2年,版面费比国内贵的多,少则3千多则1万美元。什么?免费?那是幌子,只有不超过一个规定长度内的论文免费,例如6-8页。问题是能满足高水平期刊发表标准的工作的复杂度都很高,少则需要10页,多则30页,多出来的这些都是每页数百美元的收费标准。
Potscher 发表于 2021-6-5 00:03/ i/ X8 T# z. \. H+ Z* e
说到底,高校教师科研水平差, 最重要的是, 还懒。 9 |6 ]4 C4 S% n. Y. C $ I+ ?6 W" t9 c' r& A x3 \名校把持太多重大资源。所谓的‘名校’毕业生,准备躺 ...
% _: [+ a! M$ Q# e8 c
又是一个对高校一无所知的人。凡事国内能称得上研究型高校的地方,做研究的老师都是常年996,甚至007工作,你来懒一个试试看能否混的下去?但凡是走研究路线(但有教学任务),不是纯教学、行政路线的教师,基本从博士时代起就是这个工作节奏。 . {" q. \* q' V. i" z* ` “非升即走的人事制度淘汰无科研能力的人”,这个除非是全新创建的大学,否则很难发挥国外的同等作用。因为现在非升即走针对的都是新来的老师,那些混了几十年有编制的老人不受影响。现在的新科博士,说白了比20年前评上教授的人水平要高,都不可能是无科研能力的。但是中国多数高校的非升即走都不是培养年轻人而是割韭菜。美国的新入职教师,有独立的实验室、博士生名额、不少的启动资金,给以6-8年的考核期足够让你成长。中国的高校招新“非升即走“教师,没有独立的实验室、大都没有博士生名额(有的连硕士名额都不给)、多数高校启动资金少的可怜,说事6年考评,但是往往第3年就要先考核一次。这不叫培养这叫割韭菜,所以才有中山大学5-6年”引进人才“5-6千的笑话,真是割完了一茬又一茬。那年轻教师如何才能立住脚?只有依附权贵,抱上院长、处长、学术大佬的大腿,才能解决实验室、学生名额、项目的问题,才有可能留下来。你想不跪,独立做科研而留下来长聘?除非你在国外已经混的不错,引进人才一来就是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