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票 于 2021-7-23 14:27 编辑
写在前面的话:吐鲁番不仅仅有葡萄,还是历史很悠久的军事、文化名城...
得益于关牧村这首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广为传唱,吐鲁番已经在人们的记忆里打上了葡萄的烙印。
吐鲁番位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和新疆东大门哈密之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大约7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吐鲁番最早的定居人是姑师人(白色人种),他们建立了姑师国,定都就在交河。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在新疆历史上的重要性怎么描述都不为过,由此开始中原和新疆的连接逐渐紧密起来;吐鲁番逐渐也成为中原政权和蒙古草原游牧民族、青藏高原吐蕃王朝等势力反复争夺的地区,军事意义十分重要。
因此留下了两座军事名城: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战争早已远去,如今两座城池都已经荒废,因此称为故城,彼此间相距只有46公里。
上图是吐鲁番旅游景点示意图
最西侧交河故城,西南侧是中国陆地上海拔最低的艾丁湖(湖面海拔-154米),市区附近的苏公塔;东侧区域的火焰山、阿斯塔那古墓、高昌故城、吐峪沟景区相距都不远。
公元前108年,汉将军赵破奴击破姑师国,改称车(读ju)师国,吐鲁番从此属于汗地。新疆东大门打开之后,再过4年的公元前104年,汉将军李广利就可以经此出兵大宛国,打到了新疆的最西边,发动了第一次汗血宝马战争,请参看前文。
匈奴并不甘心失去此地,于是和汉朝发生了大规模的拉锯战,车师国多次易主,史称“五争车师”。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地址就在交河。 西域都护府,可以简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西域诸国(36-50余个城邦国家,或为藩属国,或为羁縻州)都可以得到汉朝的保护。
(《汉书·西域传》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今吐鲁番市交河故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长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汉朝在车师前国设置戊已校尉,驻交河城,掌管西域屯田事务。)
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也设在交河,安西都护府就是西域都护府的2.0升级唐代版。
交河就此成为吐鲁番一带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生土是一种原生状态的土壤,并未发生化学改性,至多经过物理夯实、加紧,故得以保留原生态属性。经过焙烧、加料等加工的就是熟土,如烧砖之类。举个例子就可以理解生土建筑:黄土高原上常见的窑洞和土坯房。
生土就地取材,建筑很简易,但很怕下雨。吐鲁番当地阳光强烈,气候极其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6.4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3000毫米以上,很适合生土建筑。
换句话说,交河城不是传统意义上从地基向上“盖出来的”,而是“减地留墙”,在河中央的高台上“就地向下挖出来的”。
再加上交河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河流经过此地高台,一分为二绕城而过再度汇合,形成天然的护城河,因此称为“交河”。
交河故城立体模型图
交河城长约1650米,最宽处只有300米,面积大约为36万平方米,因此呈现为一个狭长的枣核型(西北-东南走向)。当地讲解员古丽谈到了考古发现,当年城池基座高出城外土地30米,护城河的宽度达到100米,深度达10米以上,绝对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军事要塞。古丽还谈到,考古至今不能解开的谜底是:这么宽的护城河,但并未发现有任何桥梁的痕迹,如果只靠渡船比较难以满足运力的需要。
当年护城河水或者山洪冲刷曾经到达的位置。
交河故城的入口在东南侧,城内地势西北侧为最高处,一条中央大道贯穿南北,所以旅游路线是一路上坡。城内东南部分为平民区,西北部分为富人区。
城门入口处的洞穴,应该是警卫室+传达室。
城内有多处这样的高台,讲解员古丽说可能是烽火台,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来佐证。考古就是这样,大部分考据不足的时候就只能猜测。讲解员古丽并非普通导游,而是吐鲁番博物馆的馆员,文史功底还是蛮不错的。(古丽在维语里是花朵的意思,大部分维吾尔族姑娘都可以被称呼为“古丽”)
交河故城作为西域都护府的统治中心,行政功能不可或缺,因此需要大量的办公场所。这样的办公室冬暖夏凉,对面的滑道还可以做为紧急逃生的通道(古丽语),而我认为应该只是简单的物资滑道而已。 (地面砖是后期现代修补上去的)
生土建筑的固定如何做到呢?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很高超:他们使用极端干燥的红柳枝,插入土壤中,待吸收一部分水分后就会膨胀,起到了膨胀螺栓的作用。上图就是一枚膨胀螺栓。交河故城的墙壁上,随处可见这样的膨胀螺栓。
这条地下通道,古丽说可以直通到城外,并且当年曾延伸出去数十公里;逃生通道,还是物资转运通道?不得而知。
城内有多处水井,贫民区的分布密度较低,富人区就可以一家一口水井,阶层分化的很清晰。
城中功能区域分布很清晰,居住区、办公区、军事区、商贸区井井有条。想来在2000多年前,城中居民也是迎着朝霞去上班,伴着晚霞回家去。
上图中看到三重门闸的痕迹,内里的入口通向一个封闭的地下室,应该是金库。
站在此处感叹:夜色里,这里应该更美。古丽说,吐鲁番旅游局曾推出过夜游交河的项目,一串幽暗的地灯掩映出夜幕里交河的身影,穿越感很强。
这里是西北侧最高处,有一片全城最大的空地,推测应该是阅兵场。
此城的地势险要,再加上护城河的加持,很适合作为当地的军政中心。不过也有先天性的弱点:
1、城内面积过小,容纳兵力比较少。汉书西域传里记载此城“口六千五十,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 ,总人口只有6050人,能作战的胜兵大约1865人。
名词解释:胜兵。并不是有编制的正规军士兵,而是全城人口除却老弱病残孕以外,所有在紧急时刻能拿起武器仓促作战的人,平均战斗力还是比较薄弱的。
2、周边人口不足、耕地较少,粮食产量不足,所以城内储备粮也不会太多。敌军前来围困数月,城内就难以支撑了。
粮食和人口,是古代军事的根本基础。这也是西域始终无法和中原或匈奴抗衡的根本原因。
因此,交河城在历史上多次易主,始终只能隶属于外来的强大势力。
汉朝衰落后,交河陷入了各民族势力征战的烟尘之中。唐朝兴起的时候,这里已经隶属于高昌古国。贞观十四年(640年)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师平定高昌后,设西昌州,改为西州;同年,设安西大都护府于交河城,交河城再次成为西域的中心。
不久后,安西都护府迁到了高昌城。交河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高昌城一起并列为吐鲁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元朝察合台汗国统治了这里,逼迫当地居民改信伊斯兰教,加上连年战火,交河城被迫废弃,从此变为一片废墟。
(关于新疆宗教的问题补充一句:早期新疆的宗教信仰是祆教、摩尼教、景教等等,后来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多个地区的主要宗教。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四个儿子瓜分了庞大的蒙古帝国,称为蒙古四大汗国;其中二儿子察合台创立的察合台汗国统治地域就包括了现在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察合台汗国第十七代大汗答儿麻失里在1327年对印度德里苏丹国进行大规模掠夺性远征,一直远征到德里,并改信了伊斯兰教。此后他就在自己的地盘:察合台汗国里强行推行伊斯兰教......这就是新疆今天大部分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由来。)
交河故城考古还有很多谜底等待揭开:
1、城西北发掘墓地的时候,发现了摆放很整齐的200余具儿童尸体。尸体没有任何外伤,年龄都在5-10岁之间,经鉴定也没有明显的疾病痕迹。
成因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瘟疫,但为何年龄段如此整齐?讲解员古丽的判断可能是灾难性屠城之前的大规模家人自杀行为,但整齐的安葬证明时间是很从容的;我认为可能和大规模的祭祀有关,这就要深入研究交河故城的宗教历史了。
2、交河城内发掘出一对成年男女干尸,男性身高2米,女性身高1.8米,均为白人。 由此可见交河故城里办公室洞顶距离很高是有原因的,当时的人大多身材都很高大。那么为何现在吐鲁番一带的本地居民大多身材较为矮小呢?
岁月变迁,交河城也变成了交河故城。历史遗迹总是让人慨叹,感慨于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落寞。
其实,荒凉未必是低沉,夜色里的交河更应该是柔美的。 远离战火,烟尘散去,交河也恢复了本来的恬静,可以安详的体会静谧带来的沧桑感,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归宿。
在漫长的吐鲁番盆地形成期,人类不过是大漠中偶尔闪过的一抹浮云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