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9-4-30 09:37 |
---|
签到天数: 532 天 [LV.9]渡劫
|
信息的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和级别来进行,常见的方式则是利用下拉菜单。在创建分类时,选中一级分类中的某项,再选中此一级分类中的某二级分类......以此类推。3 K1 u* x& N2 N/ R4 d( q5 W6 ?
9 Q3 ^2 b3 q! N! `7 f% Z
这种方式对于系统开发者和事后的统计应用来说都比较方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践中,例如对运维管理中事件的创建来说,全面地了解和正确地区分各级分类中每个选项的含义本身对使用者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考虑到分类的创建可能经过很多环节的流转,越是前台的使用者创建分类的级别可能越高,但与此对应的是,他们人数更多,技术水平更参差不齐而且平均水平更低,这完全是一个悖论。" L U! {* [$ D( y3 \
2 t+ p( X2 D! _( ^6 l& I" f即便使用者都经过了足够的培训,有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做到正确分类,这种分类的方法也会给使用者造成一些困扰。常见的事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为了做到正确标识,仍然不得不一层一层地选下去,不仅效率低,而且这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会让使用者逐渐烦躁起来,对系统的正确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O; e& o' I( q; [' A
0 @( u7 [ o* q+ T7 O" z3 p当然这些弊端技术上来说也不是完全不能避免,例如对菜单项按使用频度进行动态优化,创建自定义菜单等等,但这些改进不仅增加了系统开发的难度,同时也意味着对现有规则的扩充或者说破坏。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信息质量的影响也不会小。
4 a7 r" s$ z3 ~
1 [ h( Z; {5 Q* F, W6 G; v总的来说,这种方式易于管理者决策,方便开发者编码,唯独不利于使用者执行。但对使用者不利的方式,最终势必在信息质量上反映出来,所谓“垃圾进垃圾出”,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肯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 w: ?2 L* i6 C, o. N
, o2 _% M+ N: G L
标签则是近几年流行的另外一种分类方式,它由使用者自行定义或者由系统抽取关键字生成。标签的特点在于不分维度,不分级别,原则上只看使用频度,很多网站上用标签字体的大小和粗细来形象地表示标签的使用频度就是很好的说明。; \5 [' U- A; i
& p( t& U; y) K5 e9 r, N* [7 q标签首先在博客和论坛之类的地方流行起来并不是偶然的,这些都是公共领域,使用者没有义务遵从开发者和管理者的要求去正确分类。在“眼球经济”流行的互联网领域,吸引用户才是王道,不利于用户的方式就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l4 T9 _1 Z. C/ ]
# l! u" C; j l4 X# K# A
当然标签也有它自身的毛病:用户自定义的标签可能会五花八门,同义词是否合并也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系统自动抽取和自定义的标签则需要下功夫研究算法,单纯按频度可能会出现让人匪夷所思的结果——例如某网站把“的”字作为标签。6 J! F/ n7 U8 j$ g* O7 y
I4 v( J6 R8 S2 C6 l4 {2 K5 W
在运维管理中,也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分类,例如事件,知识库等等。传统的不方便使用者的方式使得管理者各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思路成为空中楼阁,对信息质量的考核形式上没问题,但实质上很难落实。广大使用者自觉不自觉地用游击战术对付管理者,管理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或者把自己累死,或者干脆放弃。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任何不方便使用者,企图通过严苛的管理来达到目标的方式最终都是死路一条。
7 V( Q4 X/ P. l* ~" T; v1 |- C8 I$ h. V# n. D# N
4 t0 V2 [- n3 l- \, e; x9 V" `
3 [0 U+ t0 `% Y, ~% \% D5 b7 Z7 y- b
. l# y* Z* T* |1 N. P/ A*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