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水翦双眸 于 2012-6-28 10:53 编辑 , z* L& a$ u. S4 q6 y" A" o6 M; ]
喜欢 发表于 2012-6-28 09:29 8 R# { a" ^6 d# x3 U
是。那么你认为“b坛子里全黑”的概率是多少? N$ y, q3 p* n+ E7 A$ D6 q
# U7 P) l; C' m( }$ y: j+ V
喜欢 发表于 2012-6-28 09:29 ![]()
$ W/ h) s2 a. M" z7 P: q; z: E是。那么你认为“b坛子里全黑”的概率是多少?
- X2 w8 G+ Z8 o6 O
: k: T; D; [* z" i" E0 I7 c 3 F/ L9 Z4 o0 s7 I
这个是万里风中虎写的:
: n! Y% N. e# o! ?5 ^6 E我先抄一下老马丁的东西先,踩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真爽:
% N( k" E) _- I1 u4 t9 H( r; h
2 v& O+ }, ]# I卡勒曼和阿莫斯1979年在"计量经济学"学报上发了篇文章,改了一下上面的题目,提出这样一个问题:3 I1 o; N: L* O' Y! Q# }1 n
下面两个选择,您老更喜欢哪个呀?
( f6 m; r2 a8 n4 m& E2 @; e. C选择A:33% 机会赢2500块,66%机会赢2400块,1%机会啥也不赢。6 a# r. B0 o& q: j' h; y+ O
选择B:给你2400块。* e- k% L, K/ Y+ N
您的答案是啥?
$ w) z1 _9 @% [% _$ m! O卡勒曼和阿莫斯的结果和最上面的那个问题差不多:他们问了72个人,18%的人选A,82%的人选B,风险回避在这里再次起了作用。, r* ~$ q" O- S5 K6 i( q% y
, L# p. F8 k- @, L& B. v' J) N把这结果代入期望效用理论(这里有简介),33% U(2500)+66%U(2400)<U(2400),然后稍稍变换一下,这结果说明:.33% U(2500)<34%U(2400),即34%机会赢2400块比33%的机会赢2500块让人更爽。1 _' o8 [# D. m- V z
5 P; R* O, ?0 T5 ~3 i4 x
卡勒曼和阿莫斯又改了一下题目:1 s1 l Z, ]# W" V
下面两个选择,您老更喜欢哪个呀?6 u9 V+ A [& T- A/ E, p2 r
. x8 [/ ]9 A1 F2 k( D8 w
选择A:33% 机会赢2500块,67%机会啥也不赢
! f Z" J) [+ h1 m' z7 w+ ?选择B:34% 机会赢2400块,66%机会啥也不赢。
6 f) _ V: e+ I. s您的答案是啥?
1 }" Y: n. Q' R l# G卡勒曼和阿莫斯的结果和上面的反过来了:同样的72个人,83%的人选A,17%的人选B.把这结果代入期望效用理论,说明:34%的机会赢2400块比33%机会赢2500块更不吸引人。
; ~8 _, ?4 ^& Y% ?+ h( l* x, E' E8 p3 w2 [& Q Q
如果你不愿去计算,那么简单的大白话结论就是:
# t# G# F& d: m; z: j+ n7 c. l
$ g" J, h5 j" r3 q% j( T' g/ @(1)人的心态是不稳定的。多给他/她一块钱,都可能把一个风险厌恶型的人变成风险喜好型,关键是你要懂得G点在哪(胖卡同学说)。这叫偏好逆反。) |. [+ ^0 T' g f ^ k* a( [9 j
(2)人对快乐的敏感度比痛苦低。引申一点就是,要控制局面与其让你高兴不如让你恐惧。这叫回避损失。1 _6 j d1 b7 u+ n2 c
(3)人对刺激的感觉减退。6000点大家都不怕死因为4500点的兴奋劲过去了,1600点没人买股票因为跌麻了。这叫边际递减。
, R: B+ `3 }( Y(4)不是每个人都是猴子,但是大多数都是。你看俺不就活得好好的吗。而且凡是看俺帖子的都不是猴子。这叫赤果果地表扬与自我表扬。
' T7 m! F: t. L+ x& a9 V3 P, ?" g$ e# m, E3 C: G% _
每天来看一次,到时候不知道烟波能不能把结论 和过程写下来 瞅瞅。 |
|